第884章 可謂是聲名鵲起
趙信嘆了口氣,低聲開口:「開了。」
衛玉楠拍了拍趙信的肩膀。
何雨柱:「……」莫非趙信與這株梅樹之間,真有什麼淵源不成?這一聲嘆息,更是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不好意思,不好意思,來,我們喝一杯。」趙信命人將一盆熱水擺在了賞花閣上,雖是天寒地凍,可依舊阻擋不了文人雅士賞梅的興緻。
趙信抿了一小口,這才開口:「終於解出來了。」
「……」何雨柱:「……」
反倒是衛玉楠,似有所悟,將杯中酒一口喝光。
何雨柱不明所以,不過既然衛玉楠喝了,他便順著這個機會,拿起趙信種的一株梅樹,一口乾了。
趙信嘆了口氣,又說起了那株梅樹。
趙信和何雨柱一樣,都是少年英才,雖未中進士,但也是舉人。
那時候他才十一歲,比申時進還要小些。
這一年來,他在帝都可謂是聲名鵲起。
何雨柱的眼皮往下一沉。
趙信二十齣頭,便獲得了一枚亞圓。
距離他入學,也有九年了。
「不是三戰,而是三戰。」趙信苦笑一聲,說道:「當時,我自信滿滿,一定要奪得冠軍,可惜沒能如願。
「當時的我,心中雖是失望,但也不是沒有希望。我到底還是太嫩了,經驗太少。三年後,再看誰強誰弱。」
「又過了三年。但是,這也是有原因的。我這陣子發燒,身子骨不好,一答題就頭暈腦漲,能答完就不錯了,還指望能中進士?」
「可三年後,我若還不能成功,也不能怪我。」
「我不是生病了。這六年來,我名聲大噪。」趙信把玩著手中的酒杯,目光有些迷茫,似乎是想起了自己人生中最痛苦的一段日子。
何雨柱能夠想象得到,當時趙信是如何的手足無措。
趙信從小就是含著金湯匙長大的,七年生就以一首聞名京城的詩聞名京城。
雖然只有七歲,但他的天賦已經很高了。
年僅十一歲,便成了一名文弱書生。
這一年,他的詩詞已經傳遍了整個京城,更是傳遍了全國各地。
可接下來,趙信連續失敗了好幾次。
若是僅僅是落榜,趙信倒也不會在意。秀才多了去了,也不用著急。
不過,他還是沒有考上進士。
他秋闈折戟。
這對於驕傲的趙信來說,是絕對不能容忍的。
趙信呵呵一聲,「我在想,要不要學李湘陵那樣,去當一名大儒?咱們家裡不差這點銀子和官兒。他可以資助一位花花公子,卻不願參與政治。而且,我那些詩也值不少錢。」
何雨柱:「梓成哥,你可真行啊!」
趙信連連點頭,表示贊同。結果公布那天,我大醉一場,回家休息了幾日。我爹看我這麼笨手笨腳的,就讓我出來走走。」
「我在街上隨便走走,看到這棵枯木逢春,便將其撿了回來。」
「我也不清楚,當初我說要將它出售,種植在花園裡,澆灌花草。從那時起,我就不再管它了。」
「如此日子,我便如此度日,直至有一天,下人來報,說你種下的梅樹,有了新芽。」
趙信微笑道:「我就是來欣賞一下這朵梅的。是的,的確是這樣。她都要被當做柴火焚燒了,怎麼可能還會重新生長?於是,我就回來了。」
「之後,子成哥便以優秀的名次進入了我的雅園。」
「是啊,我考上了一所雅緻的書院。」趙信笑道:「可惜解元被你搶了。你看,這一株,不是凋零,而是開花了。那是一隻紅的,非常好看。」
「嗯,挺好看的。」何雨柱道。
趙信將自己所知道的一切都告訴了何雨柱和衛玉楠,說著風花雪月的故事,還寫了幾首賞梅的詩詞。那種壓迫感,就像是錯覺一樣。
趙家長老該幹嘛幹嘛,傍晚時分,何雨柱和衛玉楠已經離開,何雨柱自然是無法登門。
從趙府出來,何雨柱坐在一架馬車上,掀起厚厚的風簾,看著越來越小的趙府大門,忍不住輕輕嘆了口氣。
趙信叫她過來,除了賞梅之外,還有一種感觸,那就是他曾經的寂寞與堅持。
他這是在用自己的經歷給對方上一課。
想必趙信也是從其他人那裡得知了自己要去考場,所以才會這麼順利,萬一這一關不過去,又或是一直考不過去,那自己豈不是要步李湘陵的後塵?
李湘陵當年院試鄉試狀元,信心十足想要進書院,結果卻連中兩關,備受打擊,從此之後,他就一直在四處遊歷,只做詩詞歌賦,根本不理會科舉考試。
趙信無法正面勸說。
科舉也是要看運氣的。
這一回何雨柱可能是真的中了,但是何雨柱就不一定了。
趙信與何雨柱不過是同輩之人,他找到何雨柱,對他說,哪怕這次考試不及格,也不要氣餒,這叫無腦。
這到底是中邪了,又或者說,他對自己沒有信心?
但是趙信又害怕何雨柱捧的太高,最終令自己失望。他自我感覺良好,自我感覺良好,之前被名聲沖昏了頭腦,根本沒心思好好讀書。
恰好這時,他所栽的梅花開了花,便邀請何雨柱去看梅花。
何雨柱忍不住用手擦了擦自己的臉,心中暗道:我長得有那麼讓人擔心嗎?
不止是趙信,就連張岳和陳磊這兩個老傢伙,也先後寫信到何雨柱那裡,勸他別得意忘形,要沉得住氣。他們兩個人的見識要遠勝於何雨柱,對何雨柱說,如果他好好乾,就沒問題了。可要是何雨柱這一年不好好學習,這門課肯定是要不及格的。
可如果拚命之後,依舊沒能成功,那也就是運氣不好,最多重新來過一次。要知道,在朝試中,可是有很多人都是通過了三科或者四科的。
總而言之,你要盡你最大的努力,把命運交給你。
許是何雨柱年紀還小,身邊又沒有長輩,無論是師長還是友人,都有些擔心他。待得趙信走後,衛玉楠也是委婉的將自己的經歷告知了他,讓他來府一聚。
何雨柱有些哭笑不得,也有些感動。
雖然相處的時間不長,但卻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何雨柱想了想,寫了兩首詩,寄給了自己的兩位師父和兩位好友。
第一行,「石生火,石生火,石不生煙」,人生初始,全是無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