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3章 藏富於民,科學發展!
1820年4月12日,乘坐專列返回燕京的朱銘軒路過了陝甘省。
這片黃土高坡已經變了樣子,不再是大明帝國曾經的西北部邊陲小鎮,它正在往發達地區靠攏。
長安一個當了上千年的古都在朱銘軒登基后的8年再次煥發了生機,摩天大樓拔地而起,眾多的工廠紛紛的紮根於這片土地。
由於陝甘省靠近南疆省,因此陝甘省能夠利用南疆地區的液化石油氣資源發展重工業。
依附於石油化工的冶鍊企業紛紛的在陝甘省投資建廠。
金州石油化工集團就是西北最大的化工企業。
四通八達的鐵路網穿過了金州石油化工基地,將其生產的化工產品運往全國各地甚至全球。
擁有石化資源支撐的西北重工業也是在向遼東看齊,長安飛機製造集團、長安材料集團、長安第一汽車製造廠都是陝甘地區的名片。
心繫老百姓的朱銘軒自然不會錯過這個難得的調研機會,坐在皇宮裡的他每天收到的電報都是歌舞昇平,一切穩中向好。
這種電報也就圖一樂呵,只有親自下到基層聽取人民群眾的心聲才能把控整個帝國行進的方向。
目前大明帝國第三屆首相選舉已經拉開序幕。
各派系的代表、省議員也都開始四處亂跑拉選票,哪怕是裝他們也得裝的親民,走群眾路線是各家唯一的選擇。
皇帝可以任免和提名首相,但朱銘軒不會做那種人為干預的事情,現在的他已經將行政大權徹底的放給下面的官員,他只操心軍隊的事情。
只要下面各派系不撕破臉皮,玩一些臟手段,比如刺殺的事情,朱銘軒一律不干涉,基本不站台,保持一個「中立」形象。
陝甘地區屬於經濟落後的地區,比不上東南沿海的發展,大多數的本地百姓關注點就是農業問題、經濟發展問題、就業問題。
誰能改善陝甘地區的經濟,那麼他們就選誰當首相。
在過去的8年裡,楊皙子率領的國家d積極的平衡各地區的發展,給整個西北地區重點扶持了不少企業,創造了不少工作崗位。
因此陝甘地區的百姓基本上都會投票給國家d,屬於國家d的鐵票倉。
第2屆內閣在最後半年時間裡也在積極的推動著一項關乎大明全體農民的事情——繼續降低農業稅。
提議將農業稅從6%降低到4%,甚至有些內閣官員建議直接取消農業稅。
理由也很簡單,大明帝國的財政稅收重點已經不再是農業稅,農業稅的重要性已經大幅度的下降。
根據上一年的財報,農業稅在大明朝廷收入的排行已經從第4掉到了第6,遠遠的低於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增值稅、消費稅等等。
同時農業相關的收入佔全國GDP僅有20.7%,已經落後於工業、服務業。
減少農業稅收將會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藏富於民,同時能夠提升資本投資農業的熱情,帶動與農業相關的各項附加產業的發展。
在火車上的朱銘軒看完了1819年陝甘地區的農民收入情況,這份報表上顯示陝甘地區農民的平均收入是每年60塊錢。
如果按照每家每戶3人來計算,一年一戶農民人家的收入是180塊錢。
這180塊錢可是遠低於東南沿海發達城市的收入。
拿東南最發達地區的上滬來說,一個普通的紡織女工每個月薪資都有25塊錢,金融領域的工作者能有50塊錢以上的收入。
可這每戶180塊錢的收入已經較8年前翻了一倍還多。
當然這180塊錢還是最差的情況,如果家裡有人去本地工廠上班,那麼這家的收入將會有300多塊錢,甚至400塊錢。
除了種植糧食以外,部分小農戶還會選擇養殖雞鴨鵝,大農戶會選擇養殖牛羊,這也是增加收入的舉措。
因為帝國領土的急劇擴張,大量優質耕地被帝國控制,帝國每年生產的糧食根本吃不完,現在糧食的價格還不如建武34年的貴。
俗話說米賤傷農,低廉的糧食價格讓農戶賺不了什麼價格,許多農戶擁有90多畝的土地,但獲得的收益大概相當於15年前的40畝,基本上是對半折。
更別提現在的高產種子和機械化種植的推廣,更是打壓了糧食價格。
為了保證農民、農場主的收益,大明帝國也是對農戶有補貼,確保農戶的收入不會低於一般工人的收入。
「陛下糧食價格又降了,現在1塊錢能買60多斤大米,以前一塊錢才能買30斤。」
「我們要保證農民的收入,增加百姓財富就得繼續降低稅率。」
「可以說現在生活在我們大明帝國的百姓絕對是5千年來最幸福的一群人,糧食價格比盛唐還低數倍。」
「所有人不必為了明日的午飯而操勞,所有人都有土地,只要勤勞就真能致富,就算不想奮鬥也能在街道上免費領取食物。」
「我感覺這才是人該過的日子!」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秘書長楊子卿向朱銘軒感慨道。
「藏富於民,不與民爭利是朝廷現在的政策。」
「民富而國強,朕是想要擴大中產階級的規模,充實下層的財富,以免日後有了危機不至於讓中下層破產。」
「現在讓百姓富起來也是給後人留下一筆財富,朕想我們不能老指望後人智慧,朕得多給後人留下財富,讓下層有抗風險能力。」
「誰知道以後會怎麼發展,只能打牢根基贏得民心!」
朱銘軒重申了一下他的觀點,在戰爭結束后大明帝國就得休養生息,好好的把戰爭獲得的財富進行轉化。
繼續改善帝國財富的分配製度,能夠讓所有人吃上帝國發展的時代紅利。
本屆的內閣成員、兩院議員多是中下層出身,對於同階層的百姓非常的友好,真能夠為民謀福祉,兌現選舉承諾。
「陛下,這次還是微服私訪?」
「嗯!微服私訪深入基層,朕發現隨著工業化的進程,城鎮化是不可避免的,大量的百姓湧入了大城市而脫離了鄉村,朕不想50年以後這些鄉村變的死氣沉沉,湧入城市的百姓買不起房子!」
「50年?陛下您看的真長遠,您能夠領導我們再奮鬥100年,只要您掌管大權那事情就不會發生!」
「哈哈哈,楊子卿有些事情並不是人為能夠改變的,我們只能緩解,這是個大趨勢,是工業化的必然事件!朕所做的一切也都是為了緩解日後百姓的壓力。」
「那陛下您該怎麼做?藏富於民是您定下來了的10年基調,未來40年我們的大方向又是什麼?」
「鄉村建設!讓鄉村也有活力,你知道鄉鎮企業嗎?如果每個鄉村能夠擁有自己的企業,那麼許多本地的百姓就不用再擠破頭到東南沿海工作了。」
「鄉村建設和鄉鎮企業?陛下我明白了,您說的鄉鎮企業基礎就是手工業互助社吧?如果有農業和鄉鎮企業的兜底,那麼即使50年以後,百姓的生活壓力增大,他們依然能夠靠這兩樣生活下去。」
「活下去?活下去當然容易了,誰還吃不飽飯?隨著經濟的發展百姓不會再只追求吃得飽,而是追求各種新事物、新生活。鄉村建設和鄉鎮企業只是最後的守衛,朕真正要做的是繼續完善社會福利制度。」
朱銘軒自己很清楚能夠給未來大明帝國發展兜底的絕對是鄉村。
現在的他積極支持鄉村建設,支持農民擴大生產,將帝國的耕地搞成農場,讓農民變成農場主,不再進行單調的生產,讓廣大農民積極的投身於經濟建設當中。
他非常感激歐陸戰爭的爆發能夠讓大明帝國從世界各國身上吸血來加強內部建設,擁有充足的財政資金來營造福利社會。
如果沒有歐陸戰爭,大明帝國沒法吸血,那麼要想實現軍事強國、工業強國他只能利用「剪刀差」的手段來反覆收割中下層的工人、農民。
幸虧歐陸戰爭爆發了,拯救了大明帝國的中下層百姓,能夠讓廣大百姓的錢包鼓起來。
養活6萬萬大明百姓容易,但要6萬萬大明百姓富起來就得抽干這個世界的資源。
整個大明帝國的決策層都清楚的知道世界不能夠和平,不能夠安穩,必須得混亂才能夠讓大明帝國的觸手吸血供養自身。
如果既想要世界和平,又要大明人富起來,那除非大明帝國把蛋糕做大,開啟了第三、第四甚至第五次工業時代,讓各方都有肉吃。
「陛下,我們大明未來的繁榮得靠什麼?」
楊子卿好奇的詢問著這位既年輕又老辣的皇帝。
「科技永遠是第一生產力,我們大明帝國要想繁榮富強就得重金投入到科技發展當中。」
「朕給大明帝國的未來安排了三個護衛,第一個就是軍事,軍事威懾能夠給我們大明帝國創造一個安全的內、外部環境,能讓我們安心的發展。」
「第二個是科技,科技將會改變整個時代,帶動各行各業的變革,改變現有的經濟方式,能夠把蛋糕做大。」
「第三個是自由貿易,我們大明帝國製造業發達,可以輕鬆的利用自由貿易換取大量的財富,只要我們的商品能夠流通在世界上,我們遠航的商船就能夠拉來一船又一船的財富!」
「走吧,朕要下去看看陝甘地區鄉鎮企業試驗基地到底搞的怎麼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