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賞罰分明振綱紀,勵軍興國振朝綱
天雄鐵騎,披甲如龍,馬蹄聲震,日行千里,無懼風霜,其裝備之精良,足以令敵膽寒。他們此行的征途,直指那雲霧繚繞、地勢險峻的天王古寨,一處傳說中易守難攻的戰略要地。
年初之時,叛將張獻忠如狂風暴雨般席捲而來,意圖撼動大明根基,然終是在皇天庇佑與眾志成城之下,敗退至那天王古寨,負隅頑抗,企圖以此作為東山再起的據點。
《三國演義》有云:「夫英雄者,胸懷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張獻忠雖敗,但仍不失梟雄之態,誓要在絕境中求生。
帝朱由檢,慧眼如炬,深知此戰非比尋常,乃天雄軍揚名立萬之絕佳時機。他欲藉此契機,讓這支精銳之師,在烽火連天的亂世中,綻放出最耀眼的光芒,讓天下人皆知,大明鐵騎,猶未老矣!
於是,一道旨意,如春風化雨,激勵著天雄軍的每一位將士。他們心中燃燒著熊熊戰意,誓要踏破天王古寨的銅牆鐵壁,將張獻忠的殘部一網打盡。這不僅是為了國家的安寧,更是為了證明他們作為大明守護者的榮耀與使命。
在這片被歷史銘記的土地上,天雄軍將以無畏之姿,書寫下屬於自己的傳奇篇章。
正如《詩經》所言:「維師尚父,時維鷹揚。」在這場決定性的戰役中,每一位天雄軍的將士都將化身為翱翔於天際的雄鷹,以銳不可當之勢,掃平一切障礙,保衛大明江山。
隨著大軍的逼近,天王古寨的輪廓在雲霧中若隱若現,彷彿是命運的考驗,等待著這群英勇的戰士去征服。天雄軍的將領們深知,前方的路充滿未知與挑戰,但他們也堅信,只要心懷信仰,便能無往而不勝。
「天雄軍聽令!」隨著一聲令下,將士們的鬥志被徹底點燃,如同《孫子兵法》中所述:「上下同欲者勝。」在這片被戰火洗禮的土地上,他們將共同書寫屬於自己的英雄史詩,讓後世傳頌不衰。
他們堅信,只要跨越了這道難關,天雄之名,必將響徹雲霄,成為後世傳頌的佳話。而張獻忠,不過是在他們輝煌征程上的一塊墊腳石罷了。
話說那晨曦初破,東方猶掛一抹魚肚白之時,天雄軍已如暗夜中的獵豹,悄然逼近天王古寨,靜謐無聲卻蓄勢待發。有道是,「黑雲壓城城欲摧」,寨外,天雄軍的鐵蹄已破寧靜,似潮水般洶湧而至,吞沒了夜色與安寧。
寨內,張獻忠尚沉浸在夢鄉之中,渾然不知風暴將至。而當火光乍起,照亮半邊天際,亦映出了天雄軍將士們那堅毅不屈的臉龐。彼時,「勢如破竹」已不足以形容他們的攻勢,每一個動作都精準致命,如天兵下凡,以雷霆萬鈞之勢,將這座曾被視為堅不可摧的天王古寨化作一片廢墟。
張獻忠在驚愕與絕望中猛然驚醒,卻已是無力回天。在其部下的拚死掩護之下,他只得忍痛割愛,放棄這苦心經營之地,在亂軍中尋得一線生機,倉皇逃遁。
與此同時,紫禁城內卻是另一番景象。大殿之上,龍椅巍峨,一位傳令官如疾風般闖入,其聲如雷貫耳:「捷報!黃得功將軍率麾下五千天雄精銳,已大獲全勝,天王古寨已入我軍之手!」
此言一出,大殿之內頓時歡騰,喜悅之情溢於言表。這場勝利,不僅彰顯了軍事上的輝煌成就,更是對叛軍勢力的一次沉重打擊,昭示著國家即將迎來新的安寧與希望。有如「春風又綠江南岸」,喧嘩之聲如浪潮般層層疊疊,激蕩著每一寸空間。
自正月以來,天王古寨便如「卧榻之側」的頑石,橫亘在心間,沉甸甸地壓著大明王朝的命脈,使人寢食難安。然而,在這風雲變幻之際,奇迹悄然而至,恰似「長風破浪會有時」,轉瞬之間,那固若金湯的頑疾竟被連根拔起,不留一絲痕迹。
更令人嘆為觀止的是,此等壯舉,竟是黃得功將軍僅憑五千鐵騎,以少勝多,力挽狂瀾,書寫了戰場上的又一傳奇篇章。「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群臣眼中閃爍著前所未有的光芒,那是對勝利的渴望,也是對大明男兒血性與勇氣的頌揚。
「我大明男兒,本當如此,以鐵血鑄就脊樑,以不屈詮釋忠誠!」他們振臂高呼,聲音中飽含激情與自豪。「大明男兒,頂天立地,不畏強敵,不懼艱險!」這鏗鏘有力的誓言在大殿內回蕩,匯聚成一股不可阻擋的力量,激勵著每一個人的心。
群臣不約而同地跪拜於地,齊聲頌道:「陛下洪福齊天,天佑大明!」聲音整齊劃一,響徹雲霄,彷彿連天地都為之動容。
朱由檢端坐於龍椅之上,目光深邃而明亮,他微微抬手,示意群臣平身,隨後沉聲問道:「那張獻忠,此等賊寇,如今又當如何處置?」
話語間,既有對黃得功等人戰績的認可,也有對後續局勢的深遠謀划,盡顯一代帝王的風範。有道是「治大國如烹小鮮」,帝王之智,盡在此問之中。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傳令官的聲音在大殿內回蕩,帶著幾分急迫與凝重:「稟陛下,逆賊張獻忠已於混戰中倉皇遁去,其行蹤,猶如夜色中的孤影,難以捉摸。」
聞此言,朱由檢的面色瞬間沉如寒鐵,大殿之內,原本細微的呼吸聲亦隨之戛然而止,只餘下燭火搖曳,映照出一室肅殺。「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他低語,聲音雖輕,卻蘊含著不容置疑的決絕與威嚴。張獻忠,這心頭之患,必須除之而後快,否則,國家難安,民心難定。
此役過後,張獻忠雖未授首,卻已是強弩之末,元氣大傷,欲再興風作浪,恐需時日籌備。但時間,對於一位帝王而言,既是恩賜也是考驗,他等不起,亦不會等。「傳旨,召黃得功即刻覲見。」朱由檢的聲音透過空曠的大殿,帶著不容違抗的力量。
不久,黃得功的身影匆匆步入,鎧甲未卸,風塵僕僕,顯是剛從戰場歸來。他行至殿前,未及喘息,便重重跪下,聲音中滿是自責與忠誠:「臣黃得功,護駕不力,致使賊首逃逸,罪該萬死,懇請陛下降罪。」
這一幕,既是對失職的深刻反省,也是對君王忠誠的無聲誓言,在這金碧輝煌的大殿之中,顯得格外悲壯而動人。
殿內,群臣面面相覷,氛圍凝重而微妙,彷彿空氣都凝固在了這一刻。黃得功,這位剛剛以赫赫戰功震撼朝野的將領,轉眼間,其命運卻似被無形之手悄然翻轉,蒙上了一層未知的陰霾。
然而,朱由檢並未責怪,而是緩緩開口:「念你功過相抵,朕意已決,將士們浴血奮戰,理當重賞。」他的話語鏗鏘有力,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每人賞銀二十兩,絲綢一匹,以示皇恩浩蕩。」
此言一出,殿內又是一陣輕微的騷動。要知道,往昔犒賞三軍,多以酒肉敷衍,真正能落入將士手中的實惠,少之又少。而今,朱由檢此舉,不僅慷慨解囊,更彰顯了對底層將士的深切關懷,實屬難得。
黃得功聞言,心中湧起一股暖流,這份意外的恩賜,正是他內心深處所期盼的。他深知,這不僅僅是物質上的獎賞,更是對將士們英勇無畏、保家衛國精神的最高肯定。
更重要的是,這賞賜之清白,無貪墨之憂,真正做到了惠及每一位浴血奮戰的將士,讓他倍感欣慰。於是,黃得功的臉上綻放出由衷的笑容,那笑容里,既有對皇帝英明決策的感激,也有對未來戰事的無限憧憬。
他知道,這份榮譽與獎賞,將化作將士們前行的動力,激勵著他們繼續為了這片土地,為了這片土地上的人民,勇往直前,無懼風雨。
朝堂之內,一片靜謐之中蘊含著莊嚴與祥和,陽光透過雕花窗欞,斑駁地灑在金鑾寶座之上,映照出皇上朱由檢那威嚴而不失溫文的輪廓。「皇上聖明,萬民景仰!」群臣齊聲頌揚,聲音回蕩在空曠的殿堂,如同天籟之音,為這莊嚴時刻更添幾分莊重。
忽而,一聲沉穩而有力的聲音打破了這份寧靜:「啟稟陛下,微臣熊文燦有言。」
「愛卿但說無妨。」朱由檢輕輕抬手,語氣中透著不容置疑的威嚴與一絲鼓勵。
熊文燦躬身一禮,繼而緩緩言道:「陛下仁德廣布,此番封賞之豐厚,實乃前所未有,微臣憂慮,若此後我大明將士每有戰功,皆望此等厚賜,恐非國家長久之計。」言畢,他目光掃過群臣,期待中又帶著幾分憂慮。
群臣聞言,面面相覷后,紛紛附和:「臣等亦覺如此,懇請陛下聖裁。」聲音匯聚成潮,響徹朝堂。
朱由檢聞言,眉頭微蹙,旋即舒展,目光如炬,掃視全場,緩緩道:「諸卿所慮,朕已明了。然,朕意已決,有功必賞,有過必罰,此乃我大明立國之本,亦是激勵將士奮勇向前之要義。勝戰封賞,非為奢侈,乃為彰顯忠勇,激勵後來者。至於國計民生,自有朕與諸卿共謀良策,確保國家長治久安。」
言畢,朱由檢起身,袍袖一揮,一股不怒自威的氣勢油然而生:「爾等無需再議,大明賞罰,自有法度。有功者,朕不吝重賞;有過者,亦必嚴懲不貸。如此,方顯我大明王朝之公正嚴明,亦能激勵將士們為國效命,開創萬世基業!」
此言一出,群臣皆俯首稱頌,朝堂之上再次回蕩起「皇上聖明」的頌揚之聲,而這份聲音中,更添了幾分堅定與信念,彷彿預示著大明王朝即將迎來一個更加輝煌的時代。
朱由檢的話語,宛如金石擲地,迴響在空曠的大殿之中,帶著不容置疑的堅決與力量,讓周遭的空氣都為之一凝。「朕意已決,」朱由檢的聲音再次響起,沉穩而有力,穿透了每一個靜默的靈魂,「即刻傳旨,凡能生擒張獻忠者,朕必不吝封賞,賜千戶之爵,以彰其功。」
他深知,張獻忠如野火燎原,雖一時受挫,其野心與勢力猶存,假以時日,必成朝廷心腹大患。此番懸賞,不僅是對張獻忠的警示,更是對天下英雄豪傑的召喚,誓要根除這亂世毒瘤,還天下以太平。
此言一出,大殿內雖仍是一片寂靜,但空氣中已悄然瀰漫起一股激昂的鬥志與期待。群臣心中暗自思量,或許,這便是他們誓死追隨的君王,一個能在風雨飄搖中依然堅定信念,以雷霆萬鈞之勢引領國家走向復興的英主。
聖諭如雷霆貫耳,自皇城之巔轟鳴而下,震顫了大明每一寸土地,彷彿天地間都為之色變。《詩經》有云:「惠此中國,以綏四方。」此言誠哉,聖明之主,當以德治國,以法治軍,如此,則可使國家昌盛,萬民安康。
這不僅僅是一道旨意,而是誓要斬斷亂世陰霾,讓張獻忠的陰影永遠湮滅在歷史塵埃中的決絕之令。一時間,風雲變色,大明境內戰鼓雷動,鐵騎馳騁,誓要將那叛亂的火焰徹底撲滅。正如《易經》所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大明帝國,正以其不屈的精神,奮力驅散籠罩於華夏大地的陰雲。
這場戰役,不僅是武力的較量,更是民心之海的翻湧,億萬子民仰望蒼穹,眼中閃爍著對和平的渴望與對聖明君主的期盼。朱由檢,這位帝王之心,深邃如海,他的每一次抉擇都似暗流涌動,引領著國家航向未知的彼岸。
而今,他心中又燃起了另一把火,那是對徹底安定天下的執著追求。在這宏偉藍圖之中,闖王高迎祥的名字,如同磐石般橫亘於路,成為不得不跨越的障礙。然而,更令帝王夜不能寐的,是那隱藏在暗處的鋒芒——李自成。此人智勇雙全,野心勃勃,如同草原上的餓狼,時刻窺伺著大明的疆土,其威脅之深,遠非高迎祥所能及。
在朱由檢的心中,唯有將這兩位亂世梟雄一併拔除,方能算是對天下蒼生有了一個交代,也才算是完成了自己心中那份沉甸甸的計劃之一隅。於是,大明再次吹響了集結的號角,不僅是為了扞衛疆土,更是為了那份深藏於帝王心中的信念與理想。
在這片古老而又年輕的土地上,一場關乎國家命運、民族未來的較量,悄然拉開了序幕。夜色如墨,深沉而靜謐,紫禁城的琉璃瓦在月光的輕撫下泛著幽光,彷彿承載著無數未了的秘密與期盼。
在這份寧靜之中,朱由檢的心緒卻如波濤般洶湧,那份對叛賊高迎祥與張獻忠的必殺執念,如同暗夜中的火焰,熾熱而不可動搖,亦是天下萬民心中無聲的呼喚。對於高迎祥的清算,需得是精心策劃的棋局,每一步都需謹慎布局,不容絲毫差池。
而張獻忠,那狡猾如狐、行蹤不定的叛將,其屍骨未寒,便如同懸於大明之上的利劍,讓人不得片刻安寧。曹化淳已悄然派遣錦衣衛精銳,如同夜色中的幽靈,悄無聲息地織就一張追捕的天羅地網,誓要將張獻忠的首級帶回這權力的中樞。
是夜,星辰點綴蒼穹,朱由檢於御書房內,燭光搖曳中召見了忠勇之將黃得功。殿內氣氛凝重,卻也隱隱透著一股即將揭曉勝利的期待。「愛卿黃得功,此番征戰歸來,可有斬獲,令朕心甚慰?」朱由檢的聲音低沉而有力,每一個字都似重鎚,敲擊在空氣之中。
黃得功上前一步,拱手作揖,沉聲稟報:「啟稟陛下,此番戰役,我軍共俘獲叛軍五百八十二名,皆是頑抗之徒。其中,有一人尤為堅韌,即便面對生死抉擇,亦不改其志,寧死不屈,誓不降我大明。」
此言一出,朱由檢的眉宇間不禁閃過一絲異色,心中暗自讚歎:「世間竟有如此鐵骨錚錚之輩?」這份意外之喜,如同寒夜中的一縷春風,輕輕拂過他緊鎖的眉頭,卻也讓他更加堅定了剷除奸佞、維護江山的決心。《史記》云:「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黃得功所言之人,其忠貞不屈,正合此言。
夜色依舊,但紫禁城內卻因這一席對話,似乎涌動起了一股新的力量,那是對忠誠與勇氣的頌歌,也是對未來無儘可能的期許。而朱由檢與黃得功,這一君一臣,在這歷史的長河中,正攜手書寫著屬於大明的輝煌篇章。
黃得功沉聲稟報,語氣中帶著幾分凝重:「陛下,此人名為張鴻遠,實則是張獻忠麾下視為己出的義子,其背後隱藏的力量,不可小覷。」
朱由檢聞言,面色瞬間凝重,眉宇間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張鴻遠……」他低語重複,這個名字如同寒風中不經意間吹入的冰粒,讓人心頭一緊。心中暗自思量,這「張鴻遠」,實則是那位在亂世中聲名鵲起,以智勇雙全著稱的李定國。此人,乃是明末抗清烽火中的一顆璀璨星辰,只是在張獻忠的陰影下,其光芒暫被掩蓋。
「速速將人帶來,朕要親自一見。」朱由檢的聲音堅定而有力,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嚴。
李定國,這位曾經的叛逆之子,如今卻是孤軍奮戰,面容雖被戰火與風霜侵蝕得幾乎難以辨認,昔日的英勇與鋒芒似乎也被歲月磨礪得黯淡無光。然而,在那雙深邃的眼眸中,依舊燃燒著不滅的火焰,那是對信念的堅守,對正義的執著。
朱由檢深知,若要收服這匹未馴的馬,非一朝一夕之功。但張獻忠的末日一旦降臨,李定國心中的天平必將傾斜,那份對大明的忠誠與嚮往,將會成為他歸順的最強動力。
此刻,大殿內靜謐無聲,只餘下朱由檢沉穩的呼吸與窗外偶爾傳來的風聲,交織成一首關於忠誠與背叛、希望與絕望的複雜樂章。而李定國的命運,也將在這一刻,悄然發生轉折。
在那光影斑駁的囚室內,他雖身陷囹圄,那份自骨子裡透出的凜然氣度,卻如同未被風霜侵蝕的松柏,依舊傲然挺立。《左傳》有云:「士可殺不可辱。」李定國雖身處逆境,其節操卻未曾稍減。
「你……便是那令敵人聞風喪膽的李定國?」朱由檢的話語中不經意間流露出一絲驚異,隨即意識到失言,欲要挽回,卻已是覆水難收。
「哼,狗皇帝!若非你使那見不得光的手段,我李定國怎會落入你等之手?」李定國冷哼一聲,雙眸如炬,毫無懼色,言語間儘是對命運不公的憤慨與不屈。《史記》有云:「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李定國的忠貞不屈,正是此言的寫照。
「朕,雖遺憾於你我立場相悖,卻不得不承認,你的氣節,實乃世間少有。只可惜,你錯投了陣營。」朱由檢的聲音沉穩而有力,透露出一種不容置疑的威嚴,他深知,眼前這位敵將,若能為己所用,將是何等的助力。
李定國聞言,心中不禁泛起層層漣漪。自己的名字,在這亂世之中,如同浮萍一般難以尋覓蹤跡,竟被這看似怯懦實則深不可測的朱由檢所知曉,這讓他既感意外,又生警惕。
「鬆綁。」朱由檢輕輕一揮手,語氣中不帶絲毫猶豫,彷彿這一舉動,不僅是對李定國身份的認可,更是對其人格的一種尊重。《孟子》有言:「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朱由檢的這一舉動,正試圖以德服人。
隨著繩索的解開,李定國活動著略顯僵硬的手腕,目光更加深邃地望向朱由檢,心中暗自思量:這看似簡單的釋放,背後究竟隱藏著怎樣的深意與算計?而他自己,又是否能在這一場權力的遊戲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陛下……」黃得功的聲音中夾雜著一絲不易察覺的猶豫,李定國那超凡的武勇如同懸於頭頂的利劍,一旦失控,後果難測,足以讓人心生寒意。
「鬆綁吧,張鴻遠將軍豈是趁人之危之輩?」朱由檢的話語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堅定,他彷彿在進行一場無聲的賭博。這是一場關於人性與信任的豪賭,朱由檢將賭注壓在了李定國那顆或許尚未被仇恨完全吞噬的心上。
奇迹般地,他贏了。李定國望著眼前這位舉止異於常聞的帝王,眼中閃過一絲錯愕。張獻忠口中的暴君形象,在此刻的朱由檢身上,找不到絲毫痕迹。
「你就不怕我趁機取你性命?」李定國的話語中帶著幾分挑釁,卻也難掩內心的波動。
「你不會。」朱由檢的回答平靜而深邃,「你的戰場,不在這裡,而在那遙遠的邊疆,與建奴的較量才是你的歸宿。」朱由檢深知,真正的勇士,是不會在背後下手的。
李定國聞言,沉默良久,最終緩緩開口:「我李定國,絕不會屈膝於你之下。」
「無妨,朕有的是耐心。」朱由檢微微一笑,那笑容中既有包容也有自信,「你且留在朕身邊,作為朕的帶刀侍衛,如何?」
「陛下,此舉不妥!」黃得功急聲勸阻,眼中滿是憂慮。
但朱由檢只是輕輕擺手,示意他無需多言:「朕意已決,你等無需多慮。」
此刻,最為震撼的莫過於李定國本人。他未曾料到,自己身為張獻忠的義子,竟能得到如此信任與寬容。這份突如其來的信任,讓他心中五味雜陳。
「若有機會,我必取你首級!」李定國的話語雖冷,卻也透露出一種複雜的情緒。
「朕等著那一天,但願那時你能明白,今日的選擇,究竟是對是錯。」朱由檢的回應同樣冷靜而有力,他的眼神中閃爍著對未來的無限期許。
這一幕,不僅讓在場的眾人深感震撼,也讓李定國開始重新審視這位年輕的帝王。或許,他所了解的,只是冰山一角。而真正的朱由檢,遠比想象中更加深不可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