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聖主籌謀農事興,革新以固萬民寧
黃得功手捧聖旨,面上洋溢著難以抑制的喜悅,步履輕快地踏出了宮門,心中激蕩著為國效力的壯志豪情。
未幾,一場前所未有的大規模選拔在帝國的廣袤土地上轟轟烈烈地展開,其聲勢之浩大,彷彿春風拂過,瞬間點燃了萬民心中的尚武之火。
皇帝此番開出的條件,優渥至極,前所未有,猶如甘霖普降,滋養著這片土地上每一個渴望建功立業的靈魂。
正如古語所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一時間,大明上下,無論是山野村夫還是世家子弟,皆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尚武之風空前高漲,帝國之血脈中涌動著不屈與堅韌。
這股力量,悄然間匯聚成一股不可小覷的洪流,不僅提振了士氣,更在無形中鑄就了一道堅不可摧的精神長城。
那些曾被視為洪水猛獸、遠道而來的建奴威脅,在如此高昂的鬥志面前,似乎也失去了往日的猙獰與可怕,變得不再那麼令人畏懼。
黃得功不負皇恩,迅速而高效地完成了選拔任務,每一環節都透露著他嚴謹而又不失靈活的智慧。
他依據皇帝的旨意,精心設計了一套嚴格而公正的淘汰機制,既保證了選拔的公平性,又激發了參選者的鬥志與潛力。
最終,一支精銳之師在黃得功的精心打造下應運而生,他們不僅武藝超群,更心懷家國,誓以血肉之軀扞衛大明疆土。
黃得功望著這支士氣如虹的隊伍,心中滿是自豪與欣慰,他知道,自己已不負使命,為帝國鑄就了一支可堪大用的鋼鐵長城。
月光輕灑,紫禁城的輪廓在夜色中更顯莊嚴,朱由檢獨自坐在龍案之後,手中把玩著一卷沉甸甸的奏疏,心緒卻早已飄向了遠方——那片正悄然蛻變的軍營。
每月一次的考核,如同鐵律般不可撼動,它不僅是對士兵的試煉,更是對大明未來的一次次精心雕琢。
「黃得功。」他輕聲呼喚,聲音中帶著幾分不易察覺的期待。
門外,一陣沉穩的腳步聲由遠及近,黃得功身著鎧甲,英姿勃發,踏入大殿,單膝跪地,聲音洪亮而忠誠:「臣黃得功,拜見陛下!」
「愛卿免禮,快快請起。」
朱由檢輕抬手,眼中閃爍著對這位得力幹將的讚許。
他深知,黃得功不僅武藝超群,更有一顆為國為民的赤誠之心,正是這股力量,推動著新軍的變革不斷前行。
待黃得功起身站定,朱由檢緩緩放下手中的奏疏,目光如炬,直視前方,彷彿能穿透宮牆,看見那片正經歷著蛻變的軍營。
「愛卿,近日軍營之中,可有新的氣象?」他的語氣中既有詢問,又飽含期許。
黃得功聞言,心中涌動著一股熱血,他深知自己肩負的重任,以及陛下對新軍的厚望。「回稟陛下,自實施每月考核以來,軍營風氣煥然一新。不合格者,自愧不如,主動請退,歸鄉自省;而新入營的勇士,則個個摩拳擦掌,誓要在這鐵血熔爐中錘鍊成鋼。軍中士氣高昂,訓練有素,實乃我大明之幸,陛下之福。」
朱由檢聽后,嘴角不禁勾起一抹滿意的微笑。
他彷彿已經預見,在不久的將來,這支經過嚴格篩選與訓練的新軍,將成為他手中的一柄利劍,為大明開疆拓土,守護河山。
「好!愛卿功不可沒,朕心甚慰。」朱由檢的話語中充滿了對黃得功及所有將士的肯定與鼓勵,「朕相信,在你的帶領下,新軍定能不負眾望,成為我大明的王牌之師!」
這一刻,君臣二人心意相通,共同繪製著大明未來的輝煌藍圖。
而那片軍營,也在這份信念與期待的滋養下,悄然綻放著屬於它的光芒。
黃得功躬身一揖,言辭間滿是堅定:「遵陛下旨意,萬事皆已步入正軌,我軍正沉浸於嚴苛的訓練之中,只待時機。」
「天雄軍啊,你們即將化作大明的鋒刃,鋒芒畢露,威震四海,令敵寇聞之喪膽,夜不能寐。」
朱由檢的聲音沉穩而充滿力量,彷彿每一字都擲地有聲。
「陛下英明神武,天雄軍上下誓以血肉之軀,築起大明不朽長城,守護這片河山至死不渝。」
黃得功的話語中洋溢著忠誠與熱血,眼中閃爍著熊熊戰意。
朱由檢猛地一掌拍在案幾之上,桌面微顫,他的聲音如雷鳴般響徹大殿:「這天下,唯有我大明獨尊,不容他國覬覦!」
此言一出,黃得功心中熱血沸騰,彷彿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所激勵,他胸中豪情萬丈,彷彿已看見自己率領天雄軍,如猛虎下山,與那覬覦中原的建奴一決雌雄的壯麗景象。
他忍不住低聲喃喃:「陛下所言極是,我大明正如那沉睡已久的雄獅,如今已睜開雙眸,勢要在這亂世中,一展我大明之威!」
自洪武大帝開創基業以來,如此鐵骨錚錚、霸氣側漏的天子,確是鳳毛麟角,世間罕見。
何人敢言不服?那便以鐵血鑄就的榮耀,直至四海臣服,萬邦來朝!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這大好河山,每一寸皆是祖宗血汗所鑄,大明疆域的每一粒塵埃,都不容外敵輕易染指。
膽敢覬覦,必將以雷霆萬鈞之勢,讓其灰飛煙滅!
黃得功心中暗自揣摩,深知這樣的時刻即將來臨。
陛下那股子不屈不撓、銳意進取的勁兒,預示著那一天,定不會遙遠。
一番緊要軍情稟報之後,黃得功便匆匆返回了天雄軍駐地。
那裡,是他與兄弟們共同鑄就的鋼鐵長城,是守護家國安寧的利劍。
然而,即便軍隊已初具規模,黃得功深知,真正的考驗尚未來臨。
天雄軍需要的,是一個能讓其威名遠揚四海、震懾宵小的契機。
朱由檢的目光穿透重重迷霧,望向那未知的遠方。
他的心中,裝著的不僅僅是天雄軍的榮耀與輝煌,更是整個大明的復興與強盛。這一戰,不僅要讓天雄軍名動天下,更要讓大明帝國再次屹立於世界之巔,讓萬民敬仰,萬國來朝!
"稟陛下,首輔大人已至殿外,恭候聖裁。"
門扉輕啟,一縷晨光攜著小太監尖細而恭敬的嗓音,悄然滲透進這莊嚴的殿堂,為室內平添了幾分緊迫與期待。
"宣——"龍椅之上,帝王之聲沉穩而有力,雖僅一字,卻似蘊含千鈞,讓殿內眾人皆不由自主地屏息以待。
楊嗣昌立於殿外,心湖微瀾,難以平息。
他深知,自那場不可思議的穿越之後,自己雖手握超越時代的智慧與技術,卻也踏入了權力的漩渦中心。
皇帝,這位昔日熟悉的君主,如今似乎被一層神秘的面紗所籠罩,其性格與決策,皆變得難以捉摸。
新軍的組建,更是一場未知的賭博,既是國家強盛的希望之光,也是可能引發動蕩的暗流。
楊嗣昌心中五味雜陳,既有為國為民的壯志豪情,也不乏對未知命運的忐忑與憂慮。
隨著殿內傳出的宣召之聲,他緩緩步入,每一步都顯得異常沉重。
目光掃過殿內熟悉而又陌生的面孔,他暗自提醒自己,必須保持冷靜與睿智,方能在這複雜的局勢中,為百姓爭取到那一線生機——讓天下蒼生,皆有飽飯可食,此乃當務之急,亦是他不懈追求的夢想。
殿內,氣氛凝重而莊嚴,每一縷空氣都似乎在訴說著即將到來的變革與挑戰。
楊嗣昌深知,接下來的每一言每一行,都將深刻影響這個國家的未來走向。
他深吸一口氣,準備迎接那未知的命運,以及那即將展開的,波瀾壯闊的歷史篇章。
在那金碧輝煌的龍殿之下,楊嗣昌的身影顯得格外渺小,他心中波瀾起伏,卻只能強自鎮定,雙膝跪地,聲音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微臣楊嗣昌,叩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由檢輕抬龍袍,步履沉穩,自那高高在上的御座緩緩而下,每一步都似乎踏在了楊嗣昌的心弦之上,讓這位重臣的心也隨之起伏不定。
「楊卿家,你我君臣之間,不必拘泥禮數。」
朱由檢的聲音溫和而有力,透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他停駐在楊嗣昌面前,目光深邃,彷彿能洞察人心。
「我大明江山,風雨飄搖,國庫之空虛,糧倉之不濟,皆是時局所迫,朕心甚憂。
然則,危機之中亦藏轉機,朕欲行一前所未有之舉——農業革新,以圖國本之固,民生之安。」
朱由檢的話語,字字千鈞,既是對現狀的深刻剖析,也是對未來的宏偉構想。
楊嗣昌聞言,心中暗自思量,皇上的決心超乎想象,而他自己,雖主張和議以緩時急,但此刻亦能感受到肩上那份沉甸甸的責任。
他抬頭,目光中閃爍著智慧與決然,緩緩道:「皇上聖明,農業乃國家之根本,革新之舉,實為救亡圖存之良策。然則,此路非易,需詳加籌謀,方可施行。」
朱由檢聞言,嘴角勾起一抹讚許的笑意,他知道,楊嗣昌雖與他政見偶有不合,卻是一位難得的忠臣良將,有著不凡的見識與膽略。
「卿家所言極是,朕已命人廣開才路,集思廣益,務求此次革新,能真正惠及百姓,強我大明。」
殿內燭光搖曳,映照著兩位君臣專註而堅定的臉龐,一場關乎國家命運的農業革新,就在這深宮之中悄然醞釀,即將掀起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風暴。
「大明皇朝,曆數百年風雨,其糧倉之充盈,向來倚重於百姓之賦,而未曾真正邁向自給自足之境。」
朱由檢在御書房內緩緩踱步,眉宇間凝聚著深思與決心。
「古來徵稅,乃國家之常道,然則,長此以往,民力恐有未逮。」楊嗣昌輕聲應和,言語間帶著幾分謹慎,他深知此刻的每一句話都需細細斟酌,以免觸及龍顏之怒。
朱由檢忽而轉身,目光如炬,望向一旁的王承恩,沉聲道:「賜座!」二字出口,擲地有聲,御書房內頓時瀰漫起一股不同尋常的氣息。
楊嗣昌聞言,心中猛然一顫,御前賜座,此乃無上殊榮,非等閑之臣所能得。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他連忙跪拜,聲音中難掩激動:「微臣楊嗣昌,叩謝聖上隆恩!」
「朕意已決,欲行改革之道,務求大明能夠自給自足,如此,方能真正減輕百姓肩頭之重稅,還民以安寧。」
朱由檢的話語中透露出一種不容置疑的堅定,他的目光穿透了歲月的迷霧,彷彿已經看到了一個不再依賴重賦、百姓安居樂業的大明未來。
實現零賦稅,讓田野間的耕耘者得以安享其成,這無疑是一條荊棘滿布的道路,艱難且充滿挑戰。但朱由檢深知,正因其難,方顯其貴;正因其不易,才更需有人去踐行。他相信,只要心懷蒼生,矢志不渝,這條道路,終將被光明照亮。
楊嗣昌的眸光瞬間洞若觀火,心中暗自喟嘆,眼前的帝王,其構想之宏遠,近乎於夢幻泡影。
這構想,乍一聽,猶如春日裡初綻的花朵,清新脫俗,引人入勝;但若細究其實施之徑,卻似攀登峭壁,步步維艱。
大明王朝,此刻正置身於風雨飄搖之中,內憂如蛀蟲蝕木,外患似狼煙四起,舉國上下,每一分人力物力皆需精打細算,方能勉強維繫。
若再從這緊繃的弦上抽絲剝繭,專為農耕另闢蹊徑,實乃天方夜譚,難以想象。
此議一出,必遭重重阻礙,猶如巨石投湖,激起層層波瀾。
眾人之疑慮,如冬日寒風,刺骨而清醒:若軍餉糧草不再依賴百姓賦稅之重壓,那無疑是黎民之福,國家之幸。然則,那浩瀚無垠的糧倉,又將從何而來,以何滋養這百萬雄師?
楊嗣昌的思緒逐漸清晰,心中不禁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震撼。他驚嘆於這位年輕帝王敢於逆水行舟,挑戰不可能之勇氣,那份膽識與魄力,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雖孤懸天際,卻光芒萬丈,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也映照出了大明未來的無限可能。
且不論那天雄軍橫空出世,單論方才所議之策,一旦付諸實踐,必將是震動四海、舉世矚目的壯舉。
「陛下,此計實施起來,恐怕荊棘滿布。」
楊嗣昌語帶憂慮,繼續說道,「時下國勢維艱,百姓流離,所余者多為老弱婦孺,力有不逮。」
朱由檢聞言,嘴角勾起一抹淡笑,眼中閃爍著非凡的智慧之光,緩緩道:「愛卿過慮了。自古有雲,巾幗不讓鬚眉,婦女之力,亦能撐起一片天。切不可輕視了這股溫柔而堅韌的力量。」
他的話語中透露出一種超越時代的豁達與遠見,彷彿一位穿越時空的智者,正引領著古老的國度邁向新的紀元。
「世人常以偏見視女性,卻不知她們被無數枷鎖束縛之下,仍蘊藏著改變世界的潛能。花木蘭替父從軍,英勇無畏;武則天登基稱帝,智略超群。此等前賢佳話,不正是最好的證明嗎?」
一番話,如春風化雨,不僅撫慰了楊嗣昌心中的疑慮,也讓周遭的空氣似乎都為之一震,彷彿預示著即將有一場由女性力量引領的變革,悄然醞釀在這片古老的大地上。
楊嗣昌一時語滯,心中思緒萬千,卻尋不得半句反駁之辭,只得任由那沉默在空氣中緩緩鋪展。
「陛下,微臣心中仍是存疑,恐此舉有違祖制,恐非萬全之策。」
他的話語中帶著幾分無奈與掙扎,彷彿正試圖在古老的規矩與新時代的浪潮間尋找一絲平衡。
楊嗣昌眉頭緊鎖,腦海中回蕩著那句千年古訓——「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彷彿是橫亘在他與皇帝朱由檢之間一道無形的牆,難以逾越。
他深知,眼前的這位帝王,正欲以非凡的膽識,撼動這根深蒂固的觀念之基。
「女子若拋頭露面,豈不是亂了綱常,貽笑大方?」他的心中暗自憂慮,言語間雖未直言,但那份對傳統觀念的堅守與對未知變革的憂慮,已是不言而喻。
然而,朱由檢的目光卻穿透了這層層迷霧,他口中的「改革」,並非是要將女子推向田間地頭,去承擔那本該屬於男兒的重負,而是要讓她們在另一片天地里綻放光彩——學習並掌握那些源自未來的高端技藝,那是超越時代局限的智慧之光。
「此事,便交由倪元璐卿家全權負責,務必細緻籌劃,讓這變革之風吹遍大江南北,喚醒沉睡的潛能,讓天下見證何為真正的男女平等。」
朱由檢的話語堅定而充滿力量,彷彿已預見到了那即將到來的變革圖景,絢爛而輝煌。
於是,一場關於女性命運的深刻變革,在歷史的洪流中悄然啟航,而這一切的起點,正是這位敢於打破常規、勇於探索新知的帝王,與那些雖心有疑慮卻終將順應時代潮流的臣子們共同書寫的傳奇篇章。
朱由檢待楊嗣昌離去后,緩緩落座,眸中閃爍著對未來的深切期許,彷彿每一縷思緒都承載著變革的力量,渴望著自己的決策能如春風化雨,帶來意想不到的勃勃生機。
曹化淳立於一側,心中五味雜陳,皇上的變化之大,讓他幾乎要重新審視這位昔日熟悉的君主。
那行事之風格,宛若脫胎換骨,既深邃又多變,計謀迭出,令人目不暇接。
更令人矚目的是,皇上身上那份前所未有的剛毅與果決,如同利刃出鞘,鋒芒畢露,讓人不敢直視。
數日之前,論道朝堂,談笑風生的主角本是楊嗣昌,而今,他卻悄然轉變為一名靜默的聆聽者,見證著皇上主導的風雲變幻。
「皇爺,夜色已深,是否該安歇了?」王承恩的聲音,細若遊絲,卻恰到好處地打破了這靜謐的氛圍。
朱由檢輕輕抬手,示意他稍安勿躁,「莫急,此刻朕心緒難平,正欲藉此夜色,深思熟慮,以待明日之曙光。」
言罷,他的目光穿透窗欞,投向那無垠的夜空,彷彿在那星辰之中,已窺見了大明未來的輝煌圖景。
此時的他務必將一切安排妥當,否則等待他的唯有那棵歪脖子樹。
布局之事,實乃艱難至極。稍有差池,便會一敗塗地。
他輸不起,這大明的百姓更是輸不起。「王公公,隨我出去走走。」王承恩緊跟其後,輕聲問道:「皇爺莫非有煩心事?」「我想起一人。」
「何人能令皇爺如此憂心?」朱由檢嘆息一聲,這大明江山已是千瘡百孔,若要迅速崛起,必須採取一些果敢有力的手段。內憂不除,又何談攘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