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看到了華夏帝國百年(終章)
黃帝紀元4350年12月底,王毅完成了對帝國一京九十七省的巡視,所看到的各省情況,都讓他滿意。
在帝國年底會議上,各省布政使都回京參加,也是一年一次的述職,李定國和嚴立清也從海上回來。
會議上,李定國和嚴立清彙報了各自在海上開拓的情況。
李定國在南美和北美都建立了數個軍事基地和港口,每個軍事都留下上萬士兵鎮守,就等著帝國的百姓遷移美洲的計劃啟動。
而嚴立清彙報了馬來群島和大洋洲的軍事行動,目前已經完成了王毅的計劃,就等著大規模的遷移百姓過去。
經過會議表決,帝國先是簽署了對馬來群島和大洋洲的行省規劃,以及遷移百姓的計劃。
馬來群島劃分為十一個省;澳大利亞劃分為二十六省;外加一個紐西蘭地,共劃分三十八個行省,行省名字從古籍中選詞。
遷移百姓的計劃分為五年進行,計劃從帝國一京九十七省中,共遷移三千八百萬人口。
黃帝紀元4352年正月初一,帝國成立的第十年,正式將新規劃的三十八行省納入統計,變為一京一百三十五省,疆域面積達到五千二百五十五萬平方公里。
這一消息,刊登在了《華夏日報》上,並加上了地圖,讓華夏百姓更為清楚的知道,華夏疆土的廣闊,也寫明了新行省的氣候、地理等情況,號召百姓移居這些地方。
正月結束,帝國各省報名參與遷移者很多。
尤其是剛剛走出中學的年輕人,他們無法進入大學走向科研,但覺悟又很高,加上都還未成婚,都想要去新行省分配女子,然後開枝散葉。
帝國出動大量的游輪、戰艦等,開始大規模的遷移百姓進入新規劃的行省。
原本計劃五年完成百姓遷移,結果三年時間就達到了計劃的遷移人口。
於黃帝紀元4355年,帝國改變兵制,成為了義務兵役制,民兵體系也進行了改變。
於黃帝紀元4356年,帝國建立的第十四年,由於西方各國繳納條約賠款不足數,王毅下令海軍分兩路出動。
一路是李定國率軍,對西方各國進行清掃;另一路,嚴立清率軍,對非洲展開軍事行動。
王毅還調動了陸軍十位提督,其中五位提督率軍三十萬,進入西方,配合李定國部海軍的行動;另外五位提督也率軍三十萬,跨蘇伊士運河進入非洲,配合嚴立清部海軍的行動。
這次出兵,帝國作戰軍隊超過百萬,加上後勤軍隊,兵力達到一百五十萬。
在大軍進入西方后,西方各國試圖再度組成聯盟反抗,但沒有了火器的西方軍隊,完全沒有抵抗之力,僅僅三個月的時間,各國政權覆滅。
於是,長達一年半的種族清掃活動開始,無論男女,都進行大規模的清掃,只留下各國少部分人,被轉移到非洲赤道沙漠地區。
對非洲的軍事行動,也與西方差不多,各大部落只留下少數人,同樣被遷移到赤道沙漠地區,與西方人生活在一片區域。
而且,對這片區域還修建了又高又厚的城牆進行圈禁,城牆內的面積,足可容納千萬人生產生活,目前圈禁的總人口在兩百萬左右。
護民軍會給一些木材和糧食,讓其建造房屋和維持生活。
當然,帝國自然不可能一直養著這些人,所以明確告知在一年後,將不再提供任何的食物,需要靠他們自己種植和尋找。
而這座城,被王毅稱之為楚門世界。
後來,這座城成為景點,每日前來旅遊的人絡繹不絕,便被帝國帝國百姓稱之為楚門城。
於黃帝紀元4357年,帝國成立的第十五年,航天局在三月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此後半年內,又連續發射了多顆通訊衛星,全部成功。
六月初,中原大地(原大明兩京十三省)最後一個無電村完成合閘送電,意味著帝國進入電力時代。
在年中會議上,帝國進行了大規模的官員調動。
其中最讓人注意的,便是贏星書調離總理的位置,出任帝國副國主,兼任護民社副社主、帝國護民軍都督等重要職位。
所有人都清楚,若沒有意外的話,在年底會議上,王毅就會徹底交接權利,而贏星書會成為帝國第二位國主。
在十月初一,非洲沙漠的某處,迎來了一聲驚天動地的巨響,帝國核炸彈試驗成功,給帝國建國十五周年送上賀禮。
於皇帝紀元4358年正月,贏星書正式成為華夏帝國的第二位國主。
王毅和楊欣蓮則開始了「歡時一壺酒,愁間伴佳人。閑忙自得樂,執手共餘生」的生活。
贏星書上台之後,立即簽署了歐洲和非洲規劃行省的文件,同時還簽署遷移百姓的文件,五年內對兩地各自遷移百姓一千萬。
翌年,贏星書籤署「持續十年嚴打」的文件,對黑惡勢力和犯罪人員進行嚴打,短短半年就肅清了民間風氣,帝國更加安穩。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於黃帝紀元4362年初,贏星書籤署人口普查文件,經過核查,帝國人口來到六億三千五百餘萬。
十月一日,洲際導彈攜帶氫彈頭試射,在非洲沙漠某處成功引爆,給帝國成立二十周年獻上大禮。
黃帝紀元4372年,贏星書執政十五期間,調整了帝國各省的經濟,規劃各省發展特色產業。
三十年的時間,帝國成立的那些生產民用商品的作坊,逐漸僵化,創新力不足。
贏星書便將那些民用商品的技術公開,讓民間開設作坊,形成良性競爭,促進國營作坊進步,並頒布了相關律法,保護商人、工人等權益。
在科技方面,通訊衛星組網成功,帝國進入了信息時代,構建互聯網,「大屁股」電腦成為官府辦公的工具。
於黃帝紀元4373年,王平安(王毅長子)被選舉為帝國第三任國主,其上台就簽署了拓土美洲和遷移百姓的計劃。
十多年未曾作戰的護民軍,彷彿看到了曙光,爭先恐後的報名前往美洲。
年中,帝國百萬大軍登上了海軍戰艦,直奔美洲而去。
如今的美洲,除了少數未曾抓獲的西方殖民者和航海家,那就是當地土著了。
護民軍對美洲土著的處理,與出兵天竺時幾乎相同,男子被抹除,留下適齡女子。
雖說王毅知道美洲土著可能是華夏殷商後裔,但並未去阻止,畢竟後世看到的一些關於美洲土著的研究報告,最終並未確認那是華夏殷商後裔。
半年之後,遷移百姓的游輪船隻,從白令海峽出發,登上了被清掃乾淨的南美部分疆土,開始了墾荒模式。
於黃帝紀元4382年,帝國成立的四十周年,華夏軍民完成了對美洲的開拓,並規劃了行省。
自此,整個地球都成為了華夏帝國的疆土,人口也來到了十億。
為了加強海外領土與帝國的聯繫,歐洲、美洲、非洲、大洋洲並未建立大學,只有小學和中學,但有考取大學的資格,就讀則要到神洲(原大明兩京十三省和軍民府治下各省)。
而且,就讀大學一些特殊專業的學生,必須全家遷移到神洲生活。
在王平安執政期間,帝國百姓全部從小康奔向富裕生活,高鐵線路開始在長城內外鋪設,汽車、手機、電腦等民用科技,也走進了千家萬戶。
於黃帝紀元4383年,帝國開始了登月和空間站建造計劃。
黃帝紀元4387年,帝國科技奔向智能化,核能、太陽能、風能等實現商用。
皇帝紀元4402年,帝國成立的六十周年,人口超過三十億,並實現了登月,在月球留下了華夏民族的腳印,空間站也建造完成。
於黃帝紀元4442年,帝國成立的一百周年,人口來到八十億,帝國在月球建立起了研究基地,並開始了地外文明探索。
十月初一,活了一百二十九歲的王毅出席了帝國大閱兵,看到了華夏帝國成立百年的景象。
十月初八夜,王毅閉上的眼睛再沒睜開……帝國的金龍旗降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