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太后底線天子問
「臣昧死進言!」
自御史中丞韓馥開頭冒死進言之後。
其他官員,似乎又找回一些禮節。
昧死進言,有時候是劾奏,有時候也是一句自謙的客氣話。
少府陰修進言道:「十常侍之叛亂平定,宦官為之一清。
伺候太后和天子的人手不足,臣請遴選三官署中郎官,以填充省中。」
少府,九卿第九位。
秩中二千石,銀印青綬。丞1人,秩比千石,吏34人。
少府是直接服務皇帝的官員,相當於皇帝的大管家,因此屬官相當之多,為九卿之最。
從漢制上來說,如侍中、中常侍、大小黃門,各類太醫令、太官令等,甚至是符節台和御史台,都是屬於少府管轄。
也就是說,名義上,皇宮內的太監,都歸少府管轄。
此次宦者被殺兩千多人,基本都是少府的屬官。
少府陰修有這個訴求,無可厚非。(修、修之間的爭議按下不提。為了提高閱讀體驗,本文中所有名字中的修,做修)
但這個時候,選拔郎官入省中,難免有安插親信、耳目的嫌疑。
......
太后何思看向太傅,太傅眼皮耷拉,一副昏昏睡去的樣子。
不拒絕,即為同意。
何思正要頷首,劉辯終於坐不住了。
這一條下去,他的一舉一動都會落入袁隗的眼中,那可就再沒有一絲反轉的可能性。
如此一來,袁隗對他母子嚴防死守,後面被董卓掏了老窩架空,那就是死局。
劉辯顧忌的是董卓,不是袁隗。
袁隗好歹顧及一點漢室的連綿和自身的節操名聲。
董卓這個人,不但不顧及名聲,而且對待漢室可沒有一點尊敬之心。
歷史上董卓當權后,毒死何太后和劉辯,殺死舞陽君(何太後母親)不允許收殮屍體,將何苗開棺戮屍這些尚且不說。
他還廢掉了五個東漢皇帝的廟號。
漢孝靈皇帝劉宏的廟號「度宗」因為存在時間極短,甚至很少見於史冊。
恆靈二帝因為黨錮之禍,被士人忌恨倒還有情可原,另外三個皇帝招你惹你了?
不過呢,劉辯縱然知道這些事情,卻也沒法和袁隗說......
劉辯逡巡殿中,見滿朝公卿中並無人提出異議,只能自己站了起來。
看到這一幕,有些人愕然,但有些人卻是微微點頭。
在雒陽城外當眾宣布大赦天下,寬宥黨人的少年,怎麼可能在朝會上一言不發。
太后何思象徵性的扯了扯劉辯的手,隨即面上露出歉意和無奈的表情,其中還夾雜著對劉辯的寵溺。
實際上,她根本不需要這麼多的戲份。
畢竟何思和劉辯的面前,還有帘子來遮掩面容。
「民者,國之本也。
現在天下艱辛,災難四起,正要諸公與我一起努力。
諸公熟讀經書,修身養性,都是品德高尚,才華橫溢的人。「
劉辯深吸一口氣,他很想壓低嗓音,用低沉的語氣說話,可惜十四歲的年紀,變聲還沒有完全。
」而我年紀尚小,才少德寡,只能以節儉來盡一點微薄之力。
如此,正要出宮女一千歸其家,復終身,從孝文時故事。
又豈能耗費社稷錢糧,選拔郎官為宦?「
」陛下仁愛。「
」天子聖明。「
」昔日孝惠帝和文帝,發放宮人離宮,后皇帝多有從之。「
眾人議論紛紛。
陰修仍不死心,繼續進言道:」黔首受飢,國事蜩螗,我等自當勠力同心,上報天子,下安黎庶。
宮女發放還家乃是善舉,但省中官吏卻不可失。
正所謂君辱臣死,禮不可廢。
陛下有心簡樸,是聖人之舉,卻不能委屈太后,如此豈非不孝。」
劉辯心中冷笑,這個陰修,該是屬於袁隗一黨中的核心了。
「家父孝靈皇帝過世不久。
家舅慘遭殺戮,屍首分離,喪事還沒有辦。
家母此刻心憂念灰,如何衣冠整齊的和士人共事。
省中黃門等,缺位者,可暫以宮中女官代之。
此事勿用再議!」
說到最後一句,劉辯已是聲色俱厲。
朝堂之上,一片安靜。
有些人私底下看向陰修,神色不虞。
雖說陰修這事情說的冠冕堂皇,但能站在這裡的,又有幾個傻白甜。
就在這時,太后何思忽然開口道:」省中黃門,缺位者,以宮中女官暫代。
常侍叛亂,少府失責,詔令申飭。
宮中發還宮女一千人,返家婚嫁事宜,由少府負責安頓,如有錯漏,就交付廷尉,前後罪共論吧。」
潘隱一怔,急忙大聲道:」制曰:『省中黃門,缺位者,以宮中女官暫代。
常侍叛亂,少府失責,詔令申飭。
宮中發還宮女一千人,返家婚嫁事宜,由少府負責安頓,如有錯漏,就交付廷尉,前後罪共論。』「
這話一出,少府陰修登時汗流浹背,急忙稽首於地。
這一場叛亂,責任大家都推給了死去的常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如此算是徹底保住了士大夫官僚們。
但從官方名義上來說,常侍們叛亂,作為常侍的直屬上司,少府自然難辭其咎。
牽連個族誅,完全是心情的問題。
不少人看向陰修的眼神,已經變得蠢蠢欲動。
雖然把陰修族誅的可能性不大,畢竟有太傅袁隗護著。
但若是把此人拉下馬,那九卿的位置豈不是就空了一個。
就在這時,袁隗忽然直起身子,行禮道:」微臣遵旨!」
見狀不少人暗自嘆了口氣,知道事情差不多就到這了。
太后和天子的底線已到。
太傅放棄在省中安插郎官,而太后也不再追究少府陰修的罪責。
於是,眾人一起行禮道:」遵旨。「
事情談到了這裡,朝會也就基本可以結束了。
潘隱看向太后,正要開腔,劉辯忽然再次開口:」你們是不是忘了什麼事情?「
太后何思也看向劉辯,美目中神采漣漣。
上位者制衡下位者,必須要有衝鋒陷陣的人。
何思常年掌管內宮,多年不變,深諳制衡之術。
但關鍵問題在於現在整個朝堂,幾乎沒有天子和他的死忠,無有有份量的人衝鋒陷陣,那縱有再大的能耐,又能如何?
就如同劉辯一般,大家聽你的,你才是天子。
現在說話都沒有人應和,那你是什麼天子?
也幸好的是,大漢多年的體制到了今天,雖然何太后已經沒有了任何勢力,但很多朝臣的潛意識中,還是願意遵守太后臨朝稱制的規矩。
就算有些人想打破,但目前也沒有人願意做這個出頭鳥。
董卓也許願意,不過目前他還沒有資格參加這個內朝。
」天子有何詔問?「
司空劉弘舉笏板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