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番外 祭奠(下)
康熙有了些興趣,示意大喇嘛把盒子給他。接過來打開一看,裡面的經文數量倒比他想象的多得多,便問道:「這一個多月的時間也沒有年節和皇貴妃的誕辰,竟然有這麼多?」
從匣子中拿出大約三分之一,大喇嘛把剩餘的連帶盒子又接了回去。
「多謝大師。」康熙跟著大喇嘛往內殿走,一邊看著手裡抄錄的經文。
「咦,第一篇這是誰的筆跡,朕竟然沒看出來。」後宮妃嬪如今倒是都能寫字,但寫得好的也就是那幾個,康熙自是認得。
「難道是有誰臨了新帖子,換了筆法?」康熙心中滿是疑惑,一邊仔細端詳著那筆跡,試圖從中找出一些線索。
能供在寶華殿的經文自然不可能是由奴才們寫的,康熙猜測有人學了新書法也很正常。大喇嘛聽得清清楚楚,可皇帝聲音小,明顯是在自言自語,故而他只是不緊不慢地引著康熙往後殿去。
「腕力雖然欠缺一些,但已經頗有些自己的風骨,不僅有女子婉約細膩,起承轉合之間竟然還能看出一絲大氣從容,難道是東珠陪著樂樂練字換了新字體?」康熙細細欣賞,對這字的主人很是贊了一番。
接著往下翻,忽然康熙「咦」地一聲,
他往後翻了幾頁發現字體未變,放慢腳步一直翻到了尾,這麼多竟然全是一人所寫。
那這就不可能是東珠了,皇后照顧著兩個女兒還有那麼多宮務,外加上如今皇后龐大的產業,她沒有這麼多時間啊。
康熙迷惑了,他反覆翻閱,每一頁都沒有一絲馬虎,彰顯著抄寫之人的用心與虔誠。細細品味那如水般寧靜的心境,以及字裡行間若有若無的濡慕之情,更讓康熙疑竇叢生。
難道是佳佳?康熙靈光一現。
不會不會,康熙自己立刻便否定了這個猜測。
佳佳雖有孝心且時間充裕,可他懶啊,佳佳連看一遍佛經都未必肯下功夫,又怎會日復一日地抄寫這些枯燥的經文呢?
「大師!」康熙叫住正往前走的大喇嘛,急忙加快步伐追上去。他又將匣子中剩餘的佛經全部拿出。
眼中滿是驚訝。近百篇經文竟是一人所書,僅有最後十幾篇是他熟悉的筆記。
「大師,這些經文……」康熙的話語中帶著疑惑與探尋。
大喇嘛慈悲的臉上有些不解,「不知這經文可有何不妥?」
康熙低頭,仍在翻看那些經文,
「朕倒是認不出此為何人筆記,乍一看不像後宮女眷所書。朕最初還以為是近些日子誰突然改了字體,可並沒有人與之符合。難道是宮中受過皇貴妃恩澤的宮女?如此誠心,朕也不會苛責於人。大師,此種字體的經文是哪裡來的,您可知是誰人所書?」
「回陛下,這些都是宜貴妃每隔一段日子便會送到殿中,從皇貴妃娘娘薨逝那日起,從未間斷。」大喇嘛的答覆平靜如水,卻在康熙心裡激起了驚濤駭浪。
康熙站在原地,手中的經文微微顫抖著。他的目光從經文上緩緩移開,望向遠方,彷彿在追尋著那個曾經熟悉的身影。
腦海中,鳳凰兒的音容笑貌如潮水般湧來。
她的一顰一笑,她的溫柔善良,她的聰慧睿智,自她薨逝后,康熙以為自己是這宮中唯一沉浸在悲痛與思念中的人,那個曾經如璀璨星辰般照亮他生命的女子。
心中湧起一股複雜的情感,竟然,竟然有人與他一樣,日日還在懷念鳳凰兒。
康熙一把抓住大喇嘛的手臂急切問道,「究竟何人所書?絕不是貴妃,宜貴妃並不擅長書法。」
大喇嘛雙目微闔,更顯得悲天憫人,
「貧僧倒是隱約記得,貴妃娘娘有次來寶華殿上香提過一句,語焉不詳的似乎是宮外的一位小格格,應該與貴妃母家很是親近……時間有些久了,貧僧有了年歲,倒是記不太清楚,陛下恕罪。」
康熙趕緊扶起躬身要請罪的大喇嘛,思緒卻隨著大喇嘛的話語不斷飄遠。與忠勇侯府親近的格格,這個線索在他心中漸漸明晰起來。
他回憶起郭絡羅家的種種,自皇貴妃離世后,他對郭絡羅家的關注從未減少。
鳳凰兒雖已不在,但他對她的家族依然格外上心。這幾年,因傷心過度,他精神不濟,朝政也分給了太子不少,可對於忠勇侯府,他始終讓梁九功親自盯著。福晉年歲漸長,白髮人送黑髮人,康熙在孝敬太后時,每每都會想起鳳凰兒的額涅,從未有過疏漏。
他記得福晉似乎很喜愛某個府的小格格,年歲不大,在家裡過得不太好,卻因機緣巧合得了福晉的喜愛,常在福晉身邊孝敬陪伴。這小格格在很大程度上代鳳凰兒與星兒盡了孝心。
康熙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暖流,這個不知名的小姑娘,他從來沒有見過,但卻對她充滿了好感。
三年來,她堅持不懈地為皇貴妃抄寫經文,小小年紀便如此懂事,懂得感恩戴德。這種深情厚意令康熙感到十分溫暖,因為他深知,這個小姑娘跟他一樣,都深深懷念著皇貴妃。
他暗自決定,回宮后一定要好好詢問一下,這個可愛的小姑娘到底是誰家的孩子。此刻,康熙突然想起,皇後為公主們挑選的伴讀小姑娘們不正是已經在後宮中開始接受培訓了嗎?
這麼懂事、有孝心且知恩圖報的孩子,既然與侯福晉甚至星兒有關,那麼她必定會被推薦入宮。
在康熙眼中,這個孩子的毅力、心性和書法在同齡人中無疑是極為出色的。日後,就讓她陪伴夢夢一起念書吧!
如果這個孩子始終保持初心不變,康熙非常樂意賜予她一個多羅格格的封號,以回報她這些年的一片孝心。
大喇嘛見任務已經圓滿完成,便沒有說的過多以免引起皇帝的猜疑,反正該透露的也都提示過了,具體的皇上自然會有進一步的安排,那就不是他一個出家人的事情。
至於兩三日時間加厚一倍多字體一致的經文,他都裝作一無所知全都記在那位格格頭上,那麼厚的一大沓子的衝擊力果然效果非凡,他雖不知內情但既然佛子大人如此行動,必然有他的深意在。
豈是他這等凡人可以揣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