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錦州戰事
清軍雖然來勢洶洶,佔據了錦州城外不少衛所,但卻沒完成最後一擊,明軍在東北最後的戰略重鎮錦州依然堅固。
年看近六十的祖大壽,穿著鎧甲,腰中挎刀,帶著幾個兒子,親自在城頭巡視,雖然經過數天的戰鬥,部隊也傷亡不少,但因為成功的打退了多鐸的進攻,大軍的的氣勢上升,鬥志不差,祖大壽內心稍微安穩一些。
眾人來到城頭,看見一軍士在清理一門大炮,祖大壽走過去伸手用力的拍了拍那名軍士,問道:「你用這炮殺了多少韃子?」
「報總兵大人,死在這炮下的韃子至少有幾十個了」。
「不錯,我記的你,你是十多年前和我一起安家在寧遠城的吧?」
「大帥好記性,我家人都在寧遠城裡,跟祖總兵府院只隔一條街。」
看著這個跟了自己十多年的老兵,祖大壽一時感慨,打仗幾十年,也不知道有多少這樣跟隨自己的軍士死在了戰場上,已經花甲的祖大壽心中漸漸有了一絲不忍,一絲自責,心想如果這一次能解困,就帶著這些老兵解甲歸田,
「等這次解了韃子之圍,回到寧遠城,我請你到我府中喝酒,如何?」
「多謝大帥,」
邊上的一眾軍士聽到喝酒,紛紛聚過來,
「祖總兵大人,我們也要到府上喝酒。」
祖大壽一揮手,「好,到時有一個算一個都去喝酒」。
這時一個百總走過來,對著人群叫嚷:「都散了吧,你們這些粗胚酒鬼,祖大人家也不是財主,非讓你們喝窮了不可」,一眾軍士笑著散開。
百戶上前給祖大壽行禮。
祖大壽對著幾個兒子和城頭的百戶說道:」當初我賣了老臉,和洪大帥耍賴,要了十多門大炮藏在這錦州城中,沒想到這回都用在了多鐸這傢伙身上了。要是沒有這大炮,怕是多鐸這小子真給衝上來了。
提起多鐸,這個皇太極的弟弟,和祖大壽率領的遼東軍數次交鋒,互有勝負,這回多鐸攻打錦州城,吃了大虧,丟了臉面,怕是不肯善罷甘休。
」大人,據斥候報,這幾日韃子也運來了幾門大炮,,其中還把城牆打壞幾處「,祖大壽急忙讓部將查看,還好,缺口不大,幾日就修好。
回到錦州原先的巡撫衙門。祖大壽,對韃子運來大炮的報告,十分憂慮,要是再有城牆被大炮轟蹋,可就不好辦了。想了好久,沒有對策,不由的起身出了屋,想到院里透透氣,這時天色陰沉起來,一場初冬的小雪不期而遇。
望著雪花,祖大壽突然想到了一個辦法,不由得哈哈大笑起來:真是天無絕人之路「,原先的憂慮一掃而空。
城外的豪格和多鐸則在錦州城外商討著如何攻打錦州。
在大帳里,豪格看著一臉不悅的多鐸,心裡舒服的很,嘴上卻不停的勸慰
:勝敗是兵家常事,皇上知道你難處,這不派我來了嗎」
多鐸年紀不比豪格大,但卻是努爾哈赤的十五子,皇太極的弟弟,論輩分是豪格的長輩。多鐸一向看不上豪格,見他言語暗諷,便懶洋洋的說道:
:」肅親王能征善戰,想必這錦州城,用不了幾日就能攻下,那我在這裡擺好酒宴等著你攻取錦州的消息。
「明日,我正紅旗全部撤退回廣義城,」多鐸對著豪格講到。
豪格心裡一陣鄙視,這是想當眾拆我的台,以為我要求著他留下不成,便回道:
「軍務大事,需要請皇上決斷,我明日就上書皇上,請旨讓你率部去監工廣義城的修建。」
多鐸聽完氣就不打一處來,心想:我打不下來的城,你豪格也一樣打不下來,到時還不知誰看誰的笑話呢?
扔下手中的酒杯,:「為不打擾王爺的軍務,別等明天了,今天晚上我就去廣義城」,也不等豪格答應,起身直接離開大帳。
鰲拜見多鐸離開,上前對豪格說道:「多鐸怕是記恨上王爺了。」
隨他去,他不在這裡也好,也省得礙手礙腳。
「大炮到位了嗎?」豪格問道。
盛京城今年最後造出來的大炮五門,已經運到城下,只等攻城時打明軍一個措手不及。
豪格滿意的點點頭,輕蔑說道:「這些漢民工匠,打仗怕死,搗鼓這大炮倒是在行。」
經過數日爭戰,已經快到12月底,東北的寒冷已經掃過錦州,豪格點起兵馬,準備進行他第一次攻城的試探。
來到陣前,遠遠望著錦州城。發覺和平時不太一樣,從城頭到城牆,變的發白了許多,陽光下,有些剌眼,
原來,祖大壽命全城人馬,日夜從井裡,小河、護城河裡,把冰塊運上城頭,燒化成水后,澆在城牆外面,經過一夜,城牆都結上了厚厚的冰層。
把大炮拉上來,五門最新的大炮運到陣前,照著城頭就連開五炮,聲音振天響,打在冰牆上卻威力大減。
城頭上的明軍也想用大炮還擊,但有水進了炮管,無法裝彈,只得讓人先用火烤著。沒法使用大炮。只能任由城下清軍的大炮開火。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都來到城下了,也不能這親撤回,豪格只得強令攻城,一萬漢軍步卒,先行攻城,在攻打了兩個時辰后,死掉數百人後,依然沒有攻下城頭,這個時候,解凍的明軍火炮終於可以使用了,城頭明軍在大炮一響,攻城大軍亂做一團。
豪格在遠處觀看,知道一時無法有進展,無奈中下令撤軍。
奪取整個遼東是皇太極籌劃多年的構想,盛京皇宮裡的皇太極一個人在拿著戰報,想著眼下的戰事,該如何應對。對於多鐸沒有快速攻下錦州他心裡多少有點失望,在接到錦州戰報后,就果斷讓豪格,前去支援,同時帶走兩萬漢軍。
想到漢軍事宜,在皇太極心裡總有一種不安,就是近幾年,隨著歸附的漢將漢兵越來越多,原先漢軍旗已經有六萬人,由投降的明將統領。對於這股勢力皇太極並不放心。
這天,皇太極下旨要在養心殿召見葉布舒,他想聽聽這個有不同思維的兒子有什麼奇特的好想法,
聽懂過午飯,葉布舒奉旨進宮,剛到大殿門口,就見三位漢臣也立在殿外,年級皆有五十多歲,看樣子也是在等待招見。
這幾個人葉布舒還是認識的,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恭順王孔有德、懷順王耿仲明、智順王尚可喜,當時號稱「三順王」,
,這些原都是明朝將毛文龍的部下,在毛文龍被袁崇煥借故殺掉后,成了喪家之犬,四處漂流,後來努爾哈赤覺的這幾個人都有些本事,便招降到麾下,並給幾人封王,
這幾個人很有意思,前半生為大明誓守國土,也曾拼的血濺三尺。後半生為大清開疆擴土。憑一己之力,加速了大明的坍塌。
若拿好壞來評價他們,有些太簡單了。若拿忠奸來衡量他,也有些不太準確!
但實話講,明末那個「口舌小人站朝堂,君子忠臣遭殺戮」的死樣。滅國也就是早一天,晚一天的事。
葉布舒的禮貌一向都很好,見到三們老傢伙主動上前問好施禮,
「見過三位王爺,一直聽聞三位王爺風采,無緣得見,今日得見,真是有幸!」
「三個傢伙也有點意外,這小夥子太客氣了,他們是投降過來的漢臣,雖然皇太極對他禮遇有加,高官厚祿,但滿人心裡卻看不起他們。認為他們是叛徒,更少拿正眼看他們。
可這個四皇子,輔國將軍,還代管著鑲紅旗,卻對他十分尊敬,看態度還很真誠,一時間讓三個老傢伙感覺有點出乎意料。
趕忙回禮:「原來是四貝勒,輔國將軍,我等也甚是有幸,能見到四貝勒」
「三位大人為我大清立下過大功,父皇也曾多次對我講起,要是按漢人的說法,三位算是我的長輩了,若有機會,還請三位大人能指點一二。」
「不敢,不敢!」
幾人在寒暄之時。
一小太監過來:「四貝勒,三位王爺大人,皇上召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