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欽差到廣寧
七月十九日,朱植留下平安率領中護衛后軍接替鐵炫鎮守銀州,自己陪同欽差們一起回師廣寧城。
四天後,遼王終於回到了闊別三個多月的廣寧城。
朱守謙、蹇義、周興和張信他們早就收到快馬送來的消息,做好了迎接大軍凱旋的準備。
此時的廣寧城已經不是三個月前的廣寧城了。
從盤山附近的碼頭一下岸,河邊就散居著住一千多戶從內地遷移而來的農民。
由於來的季節晚,他們只能東一塊西一塊種植著高粱、小米、菽豆之類的雜糧,有的還養了幾頭羊,旁邊再搭個木棚就算是家了。
只要官府不收稅,日子比內地還是要好過多了。
前來迎接遼王的張信就在路上向他報告工作:
「殿下,因為上半年內地旱災嚴重,已經有一千來戶十年前遷往山東的原遼東漢民,又遷了回來。」
「江淮一帶農民因為飢荒鬧起了民變,被朝廷鎮壓一部分后,其餘也發配到了遼東。這移民越來越多,又過了種植季節,遼東供糧壓力越來越大。」
「好在朝廷為供應北伐在遼西屯積了二十萬石軍糧。節餘部分,王府一粒都沒有浪費,每天仍然能夠保證供應給青壯移民一斤糧食,婦女和小孩減半。儘管如此,移民還是越來越多……」
又走了二十里,是五千戶山西移民聚集區和他們經營的農田。來的早的就種上小麥或水稻,來的晚的就種上雜糧、蔬菜,也有不少人乾脆以放羊為生。
山西人世代生活在游牧地區邊緣,放羊並不比蒙古人差太多。
遼王率領主力東征北伐以後,山西同樣因遭遇大旱,青黃不接,晉王和官府主動加大了向遼東輸送移民的進度,累計送來近一萬八千戶移民,約有八萬之數。
這山西移民除了凌海留下三千戶,轉送義州兩千戶、懿州三千戶、遼陽兩千戶外,有七千多戶留在了廣寧。
說廣寧城人滿為患,一點也不過分。
再往裡走,就是廣寧衛軍墾的地盤了。
五萬畝成熟的油菜已經被周興指揮新兵們收割歸倉。兩萬畝金黃的麥浪也在陽光下閃閃發光,馬上就要進入收割季節。
欽差們發現這裡居然還有兩萬畝水稻,同樣低下沉甸甸的稻穗,也快要成熟了,不僅讓人感到奇怪,也讓人心生喜悅。
大家不由感嘆,難怪遼王常說遼東自有倉中粟!
終於到了廣寧新城南鎮,欽差們發現這堂堂遼王的就藩地和遼東都司駐節地居然沒有一丈城牆,只是門口用木頭在城南搭建了一個大門,上書「凱旋門」三字。
這還是靖江王聽說遼王要率大軍凱旋后特意帶人趕的工。
廣寧城門雖然寒酸,城內卻是一片欣欣向榮景象。
此時的南鎮已經被規劃齊整的三千多幢民房擠得滿滿當當。
欽差們看了之後,深感滿意。
張信報告說:「這都是沈庄的傑作,他已經組建了一個什麼專司房屋建造的商號,手下有近兩千人。他讓蒯富幫忙用鐵器造了一批腳手架方便施工,從工匠里請了五十名師傅,兩、三層的小樓每天都在蹭蹭地往外冒,價格從十兩到五十兩銀子不等。」
又穿過已經修復大半的廣寧舊城,欽差們才感覺這象個城,南鎮再繁華,連城牆都沒有,怎麼能叫城哩?
舊城人口只算一般,有兩千多戶,主要是從周圍山野之中慢慢回來的遼東居民、返俗僧道,以及內地來的罪臣家眷,也有一些是從山西發配來的富貴人家。
張信和沈庄正在逐片逐段地進行升級改造,準備將這裡打造成廣寧城集高級住宅和休閑娛樂於一體的高檔城區,廣寧衛以前在舊城內的營房及家當也被周興派人搬到城北去了。
臨街中心大街也就是洪武大道兩邊,一百幢商住一體的三層小樓還沒完全建好,就以一幢五十兩現銀的價格預售一空,其中大多最早來的那批又有錢又有頭腦的山西移民。
他們不僅在南鎮新城,甚至在廣寧舊城裡也購買了較好的位置,干起了各項營生。
看來,後世京城煤老闆的炒房史可以溯源到這裡了。
最後,大家終於到了王府所在地北鎮,還是沒有城牆,周圍只是立了一圈木柵,旁邊又立一大石,上勒「鎮北大將軍府」六個大字。
不過,城西已經建好了數百幢木核楞,以及兩座王府偏殿,可惜主殿仍然還沒有動工。
城東仍然是以木棚為主的軍營。用遼王的話說:「軍隊要忍耐。」
由於兩座王府偏殿一座給了兩個小丫頭當了什麼物理和化學研究所,還有一座因為原來建好的醫院不夠用,給李濟當了臨時醫院,救治吳高等高級將領。堂堂遼王連偏殿也住不進去。
好在木核楞還剩了不少,因為木匠們主要幹活的地方都在南鎮,不少人嫌北邊太偏,又用現銀在城南買了沈庄蓋的小樓,搬到南城住去了。蹇義只好給遼王和欽差們安排了幾幢木核楞歇息。
看到遼王府如此寒酸,徐允恭和梅殷才知道,原來老朱說遼王在遼東草柵宮台都是真的,不由對遼王肅然起敬,盛讚遼王是先天下之憂而憂的賢王。
齊泰卻暗想,遼王如此收買人心是為哪般哩?這可是手握兩百萬錠寶鈔和數十萬兩白銀的親王啊!即使與官民同甘共苦也不至於此吧?
晚上,朱植不顧鞍馬勞頓,讓人用剛剛收穫的花生、玉米、土豆和紅薯等稀奇之物做成美味,宴請各位欽差大臣,再順便推銷他那經營東北的偉大方略。
大家都是吃人的嘴軟,也使出吃奶的勁兒讚美遼王英明神武、文武雙全,不再挑那經營遼東方略的毛病。
第二天,徐允恭謝絕了朱植邀請他繼續到懿州考察的邀請,趕緊帶領欽差團踏上了南下的歸途。
通過一路所見所聞,他已深為遼王文韜武略所折服。
昨晚,他又想了一宿,遼王殿下畢竟東征北伐三個多月,需要休息,大軍也要休整,實在不便打擾。
至於這經營遼東或者東北的方略,以自己的才華,實在難窺其一二,只有儘快報與皇帝知曉和決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