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太子也是謀略高手

第111章 太子也是謀略高手

退朝後,他又把太子和這次到遼東實地考察的三名欽差叫到西宮,專門詳細詢問此次考察情形,討論遼王的方略。

他也相信真理只掌握在少數人手裡。

他首先問道:「魏國公,你對遼王的方略到底是怎麼想的?」

魏國公徐允恭答道:

「陛下,臣去遼東實地考察了屯墾情況。遼東水稻長勢不亞於內地,確實可以屯田。」

「但臣建議量力而行,先設立十三屯衛,遼西由遼王自行選址設立五屯衛,遼南還是以遼陽為中心,設立五個屯衛,瀋陽以北也可以嘗試設立三個屯衛。」

他此次到遼東,體會還是比較深刻的。

他的觀點是屯田大有可為,規模適可而止。

至於遼王所提在西遼河設三個屯衛,在長春設立五個屯衛,搞什麼蛙跳戰術,完全超出了他的想像。他也不可能贊成。

他的意見其實是在遼王提出的十八屯衛和老朱最初提出的十屯衛兩種意見之間耍了個滑頭,作了個折中處理,同時兼顧了遼王的面子。

老朱不置可否,把目光瞅向駙馬。

梅殷連忙報告道:「陛下,臣以為,可以按遼王意見,在蓋州、金州、遼陽等地先行設置州縣,民政上暫歸山東承宣布政使司管轄,待遼東人口過百萬時,再建行省不遲。」

他這次負責考察的是設置州縣、管理民政事宜。經過廣寧之行,他還是被那裡大量湧入的民戶和欣欣向榮的景象所震憾。

他的意見是支持歸支持,但要徐進緩圖,表面上看倒不失穩重。

而且遼東移民大部分是從山東去的,說白了,如果支持遼東的力度大了,他所在的山東就要被遼東吸空了。作為山東要員,他的臉面也不大好看。

至於廣寧城周邊,那是遼王的直接轄區,雖然最適合設置州縣,但他也耍了個滑頭,根本沒有提及。

儘管他是駙馬,算是皇室,那也是站到五環以外去了,邊緣得不能再邊緣了。

在官場上混了幾年,他也知道其中的政治風險,知道自保,親王的利益盡量少觸碰。

何況,按照資歷,如果不出大錯,皇帝最近就會把他從正三品的學政提拔到從二品的布政使上去的,全面主政一省,俗稱藩台,那可是正二八經的封疆大吏。

老朱同樣不置可否,把目光瞅向兵部職方司郎中齊泰。

郎中只是正五品,相當於千戶,在此次考察欽差中,品級最低。但是由於經常要幫朝廷參謀軍事,一旦意見被皇帝採納,往往會被高看一眼,青雲直上,一夜之間連升三級變成侍郎或外放為布政使等封疆大吏,都有可能。

齊泰儘管心情很激動,還是好好整理了一下語言,爭取好好把握這次機會,說道:

「臣以為,遼王所提在北平和廣寧之間以及在瀋陽以北增設都司確為必要,可另派親王鎮守。」

「但是,瀋陽處於女真環伺之下,一日三驚,不適合作遼東防務中心。而且,遼陽作為遼東腹地,守備兵力不過千人,力量過於薄弱,必須要加強,最好讓遼東都司半年駐廣寧,半年駐遼陽,形成慣例。」

他負責考察的是遼東城防事宜,他的意見是增設都司,厚實遼東。

他之所以這樣提,是因為他昨天回京后,已經連夜把考察情形及遼王方略都向太子詳細彙報了。

太子覺得遼王方略雖過大膽,卻有可行之處。但問題關鍵不在遼王的方略本身是否可行,而在於遼王的態度值得支持。

誰也沒想到,這個才十來歲的小遼王在外面歷練兩年,好像什麼好人好事都讓他碰上似的,僅僅到遼東大半年,就混得風生水起,或者說是風頭太盛。

齊泰等人著急上火,太子也有隱憂。

好在通過這次考察,太子知道遼王還是比較識趣的,不主動修建城牆,反而主動請求設置州縣以分民政之權,另設都司,以分軍權,而且還把武功最盛的燕王給設計進去了,同時也符合皇帝的親王御邊方略。

所以,太子讓齊泰既要原則上贊同遼王的構想,又在細節上不留痕迹地提些小問題。

「太子,你的意見呢?」

「父皇,兒臣建議,犁庭掃穴,繼續北伐。」

當老朱問到太子的時候,太子不假思索地脫口而出。

這是一個類似於「今天天氣不錯,我要去乾飯」之類的神回答,好像與皇帝的問話風牛馬不相及,這和討論遼王經營方略是哪是哪啊?

這也是一個讓所有人都感覺到突兀得有些瘋狂的應對。大明不是剛剛結束一場國戰么?

在眾人的疑惑眼光中,太子好像很有胸有成竹似的,進一步解釋道:「父皇,這次馮勝北伐,徒耗國力,僅俘獲北元十萬老弱病殘,納哈出雖然被俘,但其主力並未受到重創。如果不繼續北伐,遼東永遠處在蒙古與女真人的夾擊之中,無法放心大膽地北進和屯田。」

顯然,太子也看出來,上次北伐戰果徒有其表,而且把北伐與遼王經營遼東的方略終於關聯上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老朱只好問道:「那北伐兵力如何解決,再進行全國動員嗎?那糧餉如何籌集?太倉可是已經空了。」

太子慢慢答道:

「這次十五弟參加金山戰役,深入松花江,能夠直搗黃龍府,說明兵在精不在多。現在藍玉率八萬大軍墾集在大寧府一線,士氣正旺,足以勝任犁庭掃穴重任。」

「如果遼王願意從長春一帶出兵協助,那就更萬無一失了。」

「至於軍糧,藍玉已經來信說,不僅後面追加的五十萬石軍糧根本沒有來得及動用,就是前面馮勝請撥的二百萬萬石軍糧,現在還有近二十萬石仍然屯積在大寧府。如果能讓常茂虛報冒領的二十萬石也退還給大寧府,就再好不過了。」

「如果不徹底掃除殘元對遼東的威脅,十五弟的方略雖好,也只是鏡中月,水中花。」

看似忠厚的太子不留痕迹地又把遼王給設計進去了,看來他和那些飽學之士沒少學權謀。

老朱卻是眼睛一亮,藍玉八萬大軍挾金山戰役之餘威,以現在之軍糧,確實可以對北元乘勝追擊,也不怕朝堂那幫文臣瞎逼逼了。

關鍵這主意是太子想到的,不僅盤活了在大寧府閑置的藍玉大軍,也讓臭屁兒子的經營遼東的方略變得更為可行。

這個儲君還是有戰略眼光的,真是國之大幸!

老朱連夜下旨,以六百里加急召藍玉進京,商議再次北伐大計。

沒兩天,老朱經過一番思考,又決定將此次金山戰役中俘獲的蒙古部落一分為三,設為三個羈縻衛,暫由遼東都司代管。

其中,將遼王收服的原遼王阿扎失里所屬翁牛特四萬部眾安置在西遼河原北元泰寧府舊地放牧,設為泰寧衛;將納哈出在金山投降的近五萬蒙古兀良哈部眾安置在朵顏山至金山一帶放牧,設為朵顏衛;將藍玉追擊俘獲的四萬餘蒙古別部安置在長春州故地放牧,設為福余衛。

三衛之中泰寧衛尚有五千多精壯,實力最為強悍。老朱暗地縱容大寧府駐軍刻意打壓,后又經藍玉一番屠殺,反而成為三衛之中實力最弱的一衛。

福余衛實際為蒙古化的林中百姓和女真部落組成,也叫蒙古別部,一直在長春以北的松嫩平原和大興安嶺東南一帶過得不溫不火。

朵顏衛雖是老弱病殘,畢竟是納哈出的嫡系兀良哈部落,有著很強的凝聚力。後來,兀良哈部乘明朝打壓泰寧衛之機,悄悄猥瑣發展,拉攏福余、泰寧二衛轄下部落人口,很快發展到壯丁六千,馬匹近萬,時不時地裹脅其他二衛,竟然成為影響東北安寧的一大禍害。這是后話。

緊接著,老朱又同意遼王先設立十三個屯衛;蓋州、金州試改民治,縣衛同城,民政由山東代管;遼東都司至少半年駐在遼陽,以遼陽為中心,加強城防,重建海州、復州二衛,威懾女真……

看來皇帝對遼王的大部分建議還是比較支持的。

最重要的是,老朱不僅同意了遼王增派兩萬新兵的請求,還多給了一萬人。

山東從元朝建省以來,本以鹽利富甲天下。可惜經過元末黃河泛濫和戰亂,人口十去其六。

大明收復山東后,陸續從遼東、山西遷來不少移民,經過二十年休養生息,生產好不容易有所恢復,今年又遇到大旱,夏糧絕收。

雖然後面來了雨水,也只是惠及接近河流水網能種水稻的地方。像魯南丘陵山區的百姓,還是活不下去,到處乞討,形成一股隨時可能揭竿而起的流民。

山東學政梅殷自從遼東回來后,對那裡縱橫交錯的遼東水網和沉甸甸的稻穗是有著深刻印象的。

恰好遼東請求朝廷支援兩萬新兵,梅殷就建議從山東流民中招募新兵到遼東。

這樣,朝廷去了隱患,遼東有了人手,百姓有了飯吃,一舉三得。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去大明扶貧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去大明扶貧
上一章下一章

第111章 太子也是謀略高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