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青山夜雨
第六百八十七節
了塵
香影夜無痕,
飛花柳下身。
幾回憂雲散,
清風了卻塵。
賞析:這首詩描述了一個清幽、幽靜的夜晚場景,展現了詩人對自然景色的感悟和情感表達。
"香影夜無痕"這句話描繪了夜晚的靜謐和幽香。"香影"可能指的是花香在夜晚的隱約影子,"夜無痕"則暗示夜晚的安靜無跡,讓人感受到一種空靈的氛圍。整句表達了夜晚的清幽和寧靜。
"飛花柳下身"這句話描述了一種柔美的情景,花瓣飛舞,柳樹下一切生靈沉浸其中。"飛花"可能暗示著春天的到來或者風的吹拂,給人一種輕盈的感覺。"柳下身"則可能指的是在柳樹的掩映下,一切事物都變得柔軟、溫和。
"幾回憂雲散"這句話表達了一種情感的起伏,"憂雲"暗示了詩人內心的憂慮或苦悶,而"散"則表明這些憂慮漸漸消散、消失。"幾回"則暗示了這種憂慮的多次出現,但最終都被風吹散。
"清風了卻塵"這句話是整首詩的收束,也是詩人對景物和內心情感的總結。"清風"清新而和煦,代表了一種解脫和洗滌,吹走了心中的塵埃,使心境變得清凈。"了卻塵"表達了一種超脫塵世的境界,心靈得以凈化,回歸自然純凈的狀態。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於寧靜、清幽和心靈凈化的嚮往和感悟。每一句都充滿了意象,讓人感受到一種超脫塵世的美好。
第六百八十八節
梵醒
古剎千載,
來來去去萬世人。
爐前香火,
點點滅滅多少根。
嘆只嘆,
常拜佛者皆名利,
苦笑世人空梵行。
賞析:這首詩的每一句都蘊含著深刻的內涵。
首句「古剎千載」描繪了一個歷經千年的古寺,古剎在中國文化中常被視為宗教信仰與歷史文化的象徵。這句話不僅僅是在描述寺廟的年代久遠,更是暗示了其中蘊含的歷史積澱和文化傳承。這裡的「古剎」可以被理解為一個代表著傳統、信仰和智慧的象徵,它承載著歷史的厚重,同時也指向著人們對於過往的尊重和敬仰。
第二句「來來去去萬世人」描繪了千年古剎間,無數世人的往來。這裡的「來來去去」強調了時間的流逝和人生的無常,無數的人在這個古剎前來祈福、頂禮膜拜,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又會離去,留下新的一代人來繼續這個傳統。這種流動性的描繪呈現出生命的短暫和人生的輪迴,暗示著人們在時間長河中的微小和渺小。
第三句「爐前香火」直接將視線聚焦在古剎中的香爐前,香火是古剎中一種常見的祭祀儀式,也是人們虔誠信仰的象徵。香火燃燒的場景往往充滿著宗教儀式的神秘感和莊嚴肅穆感,它象徵著人們對神靈的虔誠和敬畏,也是對信仰的一種表達。這句話的出現不僅強調了宗教儀式的重要性,也在詩中營造了一種神聖的氛圍。
第四句「點點滅滅多少根」通過描述香火的點燃和熄滅,反映了生命的無常和人生的變化。在這個古剎中,無數的香火點燃又熄滅,彷彿在訴說著人生的短暫和生命的消逝。這裡的「根」不僅可以被理解為香的根,也可以被視為生命的象徵,每一根香的點燃與熄滅都暗示著生死輪迴和時間的流逝。
第五句「嘆只嘆」直截了當地表達了詩人的感慨和嘆息。這裡的「嘆」既可以被理解為對人生的感慨,也可以被視為對歷史和文化的敬仰。在古剎千載的歲月中,詩人感嘆著時間的飛逝,感嘆著生命的無常,也感嘆著人類文明的輝煌和不朽。
第六句「常拜佛者皆名利」揭示了一種現實的社會現象,即有些人參與宗教活動並非出於虔誠和信仰,而是出於名利的考量。這裡的「拜佛者」可以被理解為那些雖然頻繁參與宗教活動,但內心卻沒有真正信仰的人。他們可能只是為了追求社會地位、名聲或其他目的而參與宗教活動,而非出於真正的信仰和虔誠。
最後一句「苦笑世人空梵行」表達了詩人對於世人對待宗教信仰的感嘆和反思。在詩人看來,許多人對宗教信仰的態度並非真誠,他們的行為往往是「空梵行」,即虛假的宗教行為。這種行為讓詩人感到苦笑,因為虛假的宗教行為背離了宗教信仰的本真意義,讓人產生對人性的疑慮和對社會道德的擔憂。
整體來看,這首詩通過對古剎、人生、宗教信仰和社會現實的描繪,反映了詩人對於歷史、文化和人性的深刻思考和感悟。每一句都富含著豐富的內涵,勾勒出了一個豐富多彩的人生畫卷,引人深思。
第六百八十九節
奈何天
佛鄉低頭憶往,
往去無邊,
綿綿千里絕塵。
夕下抬頭望前,
意如滿弦,
白日春秋一夢。
莫看今朝,
前後無依處,
上下未逢源,
左右為難。
賞析:這首詩以典型的古體詩風格,展現了詩人對人生境遇的深沉思考和感慨。
"奈何天"這句開篇以"奈何"二字為題,表達了詩人對人生境遇的無奈和苦惱。"奈何"一詞常用於表達對命運、境遇的無可奈何之感,暗示詩人對生活困境的痛苦和無助。
"佛鄉低頭憶往"這句描繪了詩人低頭沉思的場景,"佛鄉"意指心靈的歸處或凈土,是詩人在思索中回憶過往的一種表達。通過"低頭",詩人似乎沉浸在回憶之中,對往事進行反思和憶想。
"往去無邊"這句表達了過往的經歷似乎沒有盡頭,無法界定其範圍和邊界。"無邊"暗示了時間和空間的無限延伸,也暗示了人生經歷的廣闊和無窮。
"綿綿千里絕塵""綿綿"用來形容時間的流逝或經歷的延綿不斷,"千里"則是距離的遙遠,"絕塵"則暗示了超越塵世的追求。整句表達了詩人遠離塵世、追求高遠境界的嚮往和努力。
"夕下抬頭望前""夕下"指夕陽西下,意味著時間的流逝和生命的漸行漸遠,"抬頭望前"表達了詩人對未來的期待和嚮往。這裡的"夕下"和"望前"形成了對比,表達了詩人在歲月流逝中對未來的希冀。
"意如滿弦""意如滿弦"這句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思緒猶如琴弦一般充滿張力和激蕩。"滿弦"暗示了情感的高漲和內心的澎湃,暗示了詩人內心世界的豐富和深邃。
"白日春秋一夢"這句表達了人生的短暫和轉瞬即逝。"白日"和"春秋"象徵著生命的長短,"一夢"則暗示了一生的虛幻和短暫。整句表達了詩人對生命短暫和無常的感慨和思考。
"莫看今朝""莫看今朝"表達了詩人對當前局勢或境遇的不滿和失望,暗示了詩人對現實的不滿和反思。這句話也可以理解為詩人對當下境遇的一種勸告,表達了他對自己和讀者的期望。
"前後無依處""前後無依處"表達了詩人對現實生活的無奈和困惑,暗示了他對人生境遇的無助和迷茫。這句話也可以理解為對現實世界的一種無奈抱怨,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不滿和無助。
"上下未逢源""上下未逢源"表達了詩人對生活的困惑和迷茫,暗示了他對人生意義和價值的探索和追求。整句表達了詩人對生活深層次問題的思考和反思,也表達了他對未來的期待和嚮往。
綜合起來,這首詩以其深邃的內涵和富有想象力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人生境遇的思考和感悟,展現了他對生命意義和價值的追求和探索,體現了古代詩人對人生命運和宇宙之謎的不懈探求。
第六百九十節
隨筆
江月凄,孤鳥鳴,
寒寒飛雪下不停。
君難覓,情誰尋,
單心獨戲唱離魂。
水流暢,天行雲,
可是放下便無痕。
賞析:這首詩的每一句都充滿了濃郁的意境,展現了詩人對孤獨、離愁和生命的思考。
首句「江月凄,孤鳥鳴」,通過「江月凄」這個意象,詩人將月色的凄涼氣息與後面「孤鳥鳴」的聲音相結合,營造出一種寂寥而凄美的氛圍。江水流淌,月色蒼涼,孤鳥的鳴叫更顯得孤寂。這裡的江水和月光是中國古詩中常見的意象,常常被用來描繪出詩人內心的孤獨與憂傷。
接著,「寒寒飛雪下不停」,描繪了雪花飄落的景象,寒意襲人。這一句增加了詩歌的氣氛,進一步強調了詩人心境的凄涼。飛雪的景象與孤鳥的鳴叫相呼應,共同構成了詩歌的主題,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孤獨和無助。
「君難覓,情誰尋」,詩人在這句中表達了對心中所思之人的思念之情。無論是「君」還是「情」,都成為了詩人心中的牽挂,但卻難以覓覓。這句話也許是對於遠方親人的思念,也有可能是對於失去的愛情的悲傷,總之,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深深眷戀和渴望。
「單心獨戲唱離魂」,這句詩用了比喻手法,將內心的孤獨比作一種「離魂」的狀態,詩人的心靈孤獨寂寞,彷彿離開了身體一般。這裡的「獨戲」也有一種自娛自樂的意味,表達了詩人對於孤獨狀態的一種接受與調和。
「水流暢,天行雲」,這句詩描繪了自然界的流動景象,水流不息,天上的雲朵也在飄蕩。這裡的「水流」和「天行雲」被賦予了一種自由流動的意象,與前文中的孤獨與凄涼形成了對比。自然界的景象與詩人內心的感受形成了一種和諧共鳴,表達了詩人對於自然界的敬畏和對生命的思考。
最後一句「可是放下便無痕」,詩人用一句簡潔的話語表達了一種哲理:一旦放下,便沒有痕迹。這句話可以理解為對於人生的一種領悟,無論是憂傷還是歡樂,一旦經歷,就會成為過去,留下的只是記憶。這也是對於人生無常的一種感慨,表達了詩人對於生命的深刻思考。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優美的語言描繪了詩人內心的孤獨與凄涼,通過自然界的景象和內心的感受形成了一種和諧共振。詩人通過對於孤獨、離愁和生命的思考,表達了對於生命的敬畏和對於人生的深刻思考。
第六百九十一節
登高
登高見萬里,
回首笑風雲。
江山今猶在,
更待是何人?
賞析:《登高》是一首充滿著豪情壯志的古詩,它展現了詩人豁達洒脫的胸懷和對人生、國家命運的深刻思考。
首句「登高見萬里」,展現了詩人的胸懷壯志和遠大抱負。"登高"一詞不僅僅是指物理上的登高,更多地是指精神上的超越和追求,是對理想和未來的嚮往。"見萬里"則意味著登上高處可以一覽眾山小,眺望遠方,擁抱遼闊的世界。這句話所表達的是對遠大理想和未來的嚮往,展現了詩人豁達胸懷和對前景的樂觀態度。
第二句「回首笑風雲」,表達了詩人對過往經歷的淡然和豁達。"回首"是回首往事,"笑風雲"則是對人生起伏和變化的一種豁達態度。無論是風雲變幻,還是人生百態,詩人都能以一種超然的姿態面對,以微笑來對待,展現了他超脫塵世的胸懷和對生活的洒脫態度。
第三句「江山今猶在」,表達了詩人對國家的關切和熱愛。"江山"在中國古代文學中常用來指國家,"今猶在"則表達了對國家現狀的關注和憂慮。詩人希望國家能夠穩固發展,江山永固,國泰民安。
最後一句「更待是何人?」是對未來的思考和期待。"更待"意味著等待,期待。詩人在思考未來的發展和前途時,也在思考誰將會承擔起這個責任,誰將會引領國家的發展和未來。這句話呼應了前文的"登高見萬里",是對未來的探詢和期待,也是對自己和後人的責任擔當的呼喚。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對登高、回首、江山、未來的描寫,展現了詩人的豁達胸懷、對國家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期待,是一首充滿壯志豪情和對未來充滿信心的佳作。
第六百九十二節
止於生
青山夜雨兩相逢,
一人一咒寂寞空。
萬法何予佳人至,
默然心碎止於生。
賞析:這首詩是一首富有禪意的詩歌,通過簡潔的語言表達了深刻的思考和情感。
"青山夜雨兩相逢"這句詩以青山夜雨為背景,描述了兩個人在這樣的環境中相遇。青山和夜雨通常被視為寂靜和清幽的象徵,暗示了一種幽靜的情境。夜雨可能代表著生活的變化和起伏,而青山則象徵著永恆和穩定。兩人在這樣的環境下相遇,似乎是一種命運的安排,但也可能是偶然的巧合。
"一人一咒寂寞空"這句詩中表達了一種寂寞和空虛的心境。一人孤獨地站在那裡,內心充滿了對寂寞的詛咒。這種寂寞可能是由於生活的空虛和缺乏情感支持所致。咒罵寂寞,也表達了對這種狀態的不滿和抗拒。
"萬法何予佳人至"這句詩表達了對萬物法則的懷疑和對真愛的渴望。作者在思考生命的本質和意義時,對於萬物的法則感到困惑和無奈。然而,儘管如此,作者依然期待著真正的佳人能夠出現。這裡的「佳人」可能不僅僅指一個人,更可能是一種完美的狀態或理想的生活狀態。
"默然心碎止於生"這句詩傳達了一種深沉的心境。作者默默地承受著內心的痛苦和傷感,但卻不向外界表露出來。心碎可能代表著內心的破碎和痛苦,但即便如此,作者仍然選擇停留在生命的旅途中,沒有放棄對生命的追求。這句詩也暗示著一種堅韌和執著,即使內心受傷,也要繼續生活下去。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人生的苦難和迷惘,但又透露著對真愛和生命的執著追求。通過青山夜雨的意象,詩人揭示了生命中的無常和變化,以及人們在其中尋找安慰和意義的努力。
第六百九十三節
清風訣
日落山河遠,
心隨飛鳥還。
碧波悠悠起,
清風幾回閑。
賞析: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勾勒出了一幅美麗的山水畫面,描繪了日落時分山河遠景、心隨飛鳥回歸、碧波悠悠起舞、清風輕拂的情景,表達了詩人對自然景觀的感悟和對心靈自由的追求。
首句「日落山河遠」,直接勾勒出日落時分的景象,山河在遠方延伸,暗示了一種遼闊、深邃的感覺。日落時分,夕陽西下,天邊的山河在餘暉中漸行漸遠,給人一種追逐、憧憬的感覺,也暗示著生命的短暫和歲月的流逝。
第二句「心隨飛鳥還」,將人的內心與自然景觀相聯繫,表達了詩人與自然的心靈契合。飛鳥在夕陽下歸巢,而詩人的心靈也似乎跟隨著飛鳥一同回歸,回歸到自然的懷抱,回歸到內心的寧靜與安詳之中。
第三句「碧波悠悠起」,通過「碧波」這一意象,將人們的視線引向了水面,暗示著湖泊或河流的存在。而「悠悠起」則表現了水面上波浪的輕輕起伏,以及夕陽餘暉下水面波光粼粼的美景,給人一種靜謐、優雅的感受。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最後一句「清風幾回閑」,通過「清風」這一意象,展現了自然景觀中的清新與恬靜。同時,「幾回閑」則暗示了詩人在此時此刻的心境,他在這樣的自然環境中,感受到了心靈的寧靜與自由,彷彿時光在這裡變得悠閑而自由流動。
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將自然景觀與人的內心狀態相融合,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與敬畏,以及對心靈自由與寧靜的追求。同時,詩中的意象描繪細膩生動,給人以美的享受,是一首富有詩意和內涵的佳作。
第六百九十四節
清風訣
清風柳下逢,
明月伴無聲。
夜隨微雨至,
春花幾度紅。
賞析:這首詩是一首意境深遠、富有詩意的古風詩篇。
清風柳下逢首先帶給我們一種清新的感覺,清風拂面,柳樹婆娑,彷彿置身於一個寧靜而清爽的環境之中。柳樹作為中國文化中常見的意象之一,常常代表著生機和柔美,而「清風」則象徵著清新、純潔。整句描繪了一個安靜的場景,給人以舒適寧靜的感覺。
明月伴無聲營造了一種靜謐的氛圍。月光皎潔,伴隨著無聲的夜晚,給人一種幽靜的感覺。月亮常常在詩歌中被賦予神秘和浪漫的意象,而「無聲」則增添了這種幽靜的氛圍,似乎整個世界都在寧靜無聲中沉浸。
夜隨微雨至帶給我們一種柔和的感覺。微雨在夜晚降臨,不是猛烈的雷雨,而是輕柔的細雨。雨水的降臨常常被視為清洗和滋潤大地的象徵,而「微雨」則更增添了一種溫和的氛圍,讓人感到寧靜而舒適。
春花幾度紅帶有一種生命的氣息。春天是生機勃勃的季節,花朵盛開,綻放著絢麗的色彩。而「幾度紅」則暗示了花開花落的循環,生命的輪迴。紅色是春天的主色調,象徵著熱情和活力,也是一種對生命的熱愛和讚美。
整首詩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營造出一種寧靜、幽靜、柔和而又充滿生機的氛圍。作者通過對清風、明月、微雨和春花的描繪,表達了對大自然的敬畏和讚美,同時也反映了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共生。以簡潔清新的語言,寄託了詩人對美好生活和美好環境的嚮往,讓人在閱讀中感受到一種寧靜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