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內行看門道
「你們這水田如何養的?」司農寺幾位種植專家一眼瞅出水田和秧苗的不同。
那水田中的秧苗翠綠、鮮嫩,特別有活力,可見長勢良好。
還有旁邊的麥子,粗壯,已開始抽穗,若不是今日降雨,該揚花了。
旁邊那些地里的麥子明顯差了一大截,長得稀疏,莖稈也不如這邊粗壯,至於抽穗,至少還要等四五天。
「這本是荒地,去年剛開的,我們先鋤地,后深耕三四遍,用的江東犁,不但施用農家肥,還用腐土做基肥,養了幾個月才養出來。」蘇步成介紹道。
「這麼快?」種植專家甚是驚詫。
一塊荒地養成熟地,沒個三五年根本不可能。
「是,這麥地是我們做的實驗,用此法養的地,旁邊這塊是同時墾荒出來的對比田,沒有鋪加腐土。」
「這法子甚妙!我等種地一輩子,竟聞所未聞,狹隘了、狹隘了!」幾位專家嘆服。
沒看到成果前說此法增加地力,他們會嗤之以鼻。
但現在看到鮮明對比,他們心服口服,只覺得開了眼界。
顧不得細雨蒙蒙,紛紛脫了官袍、鞋襪,披上蓑衣、戴上斗笠下地。
搞得竇靜等官員不好乾站著,也脫了鞋襪下地。
「這冬小麥種從何得之?」專家們圍在麥地查看麥穗。
麥穗肥壯,揚花后,只要氣溫適宜,不出現驟冷驟熱,灌漿的麥穗將粒大飽滿!
驟冷會推遲成熟時間,驟熱會加快灌漿,導致小麥成熟過早,秕粒增多。
「呃,縣衙發的麥種。」蘇步成回道。
「你們梧縣麥種如此優質?」專家們目光灼灼如餓狼。
「啊?」胡縣令愣住,不可能啊。
「非也,梧縣貧瘠,麥種一般,裡面秕粒不少,還有不飽滿劣種,選種時我們篩掉三分之二。
播種前除了深耕地,鋪腐土做基肥,我們還提前三個時辰用溫水浸泡麥種。」蘇步成替胡縣令解圍。
「溫水浸泡麥種?」專家們驚了,這裡還藏著高人?
「誰教的?我等可否方便見一見?請教一二!」專家們滿滿的求知慾。
普通麥種,僅肥土法、種子浸泡法就有如此巨大變化,若推廣,整個大唐糧食就能大幅增產!
「呃,是小女!」蘇步成躲不過去。
遇到內行人,問的問題專業、刁鑽,蘇老三推出來糊弄不了。
「蘇大人,我等真心請教,你怎可敷衍我等?」專家們不依,以為蘇步成不肯高人面世。
「蘇大人,這些種糧之法對糧食專屬區很重要,還請莫要藏著。」竇靜亦勸道。
竇靜算半個內行人,深知糧食增產往往就在一些不起眼的小細節上。
「大人,非蘇某推脫,真是小女蘇櫻所言。」蘇步成無語。
「那快快有請,我等還有問題請教!」專家們眼裡閃著光。
若那些疑問得以解答,不單是嶺南道糧食增產,其他地方也一樣。
「阿櫻!阿櫻!」虎子、阿桑、阿木等孩子跑來。
「啥事兒?」蘇櫻在破院子打掃屋子,馬上養蠶,把蠶室弄乾凈。
「刺史大人、蘇村老他們來了,還來了好些朝廷大官!」
孩子們分不清品階,只知道朝廷來的,簡單的認知中朝廷里就是大官。
「我去看看!」蘇櫻放下工具,跟著孩子們去田裡。
走到半路,遇到兄長,「阿櫻,快,大人召你有話要問。」
「問我?」蘇櫻頓住。
「對,來了司農寺的幾位種植專家,想問問咱家實驗地的一些事兒。」蘇伯彥簡明扼要道。
「三叔不是在嗎?問他不一樣。」蘇櫻好笑。
三叔可是每日都去地里觀察、記錄,說起來他知道的最清楚、詳細。
「不是,他們問的不是長勢、數據,是其他的。」蘇伯彥回道。
兄妹倆來到試驗地,田坎上站滿了人,烏泱泱一大幫。
見到蘇櫻,大家站到田裡,讓出一條路。
田坎踩的稀爛,蘇櫻也只好脫了鞋襪下去,不然沒法走。
「你就是蘇櫻?」幾位專家盯著瘦巴巴的女娘,懷疑這事兒的真偽。
「是!見過各位大人!」蘇櫻看到在場人中深緋色官袍的竇靜,知道他是最高位的。
「聽你父親說你們這麥種採用了溫水浸泡法。」專家們不喜歡客套,直奔主題。
「是!」
「敢問女娘,你是如何得知此法?」專家們盯著她,其他人的目光都落在蘇櫻身上。
「相信幾位看過《齊民要術》吧?」蘇櫻微笑道。
「自然,農時書我等倒背如流。」專家們齊齊道。
「可還記得《齊民要術》中,關於種稻如何發芽?」蘇櫻問。
「當然記得,淘凈,除去浮谷,浸三夜漉出,包在草蓋中,經三夜發芽,芽長二分便可撒種。」專家們張口就來。
這是水稻直播的催芽方式。
「麥種浸泡法的想法源自於它,所有種子都可採用不同的浸泡法催芽,這樣種子出芽率高,且成活率高。」蘇櫻笑眯眯道。
種子浸泡法是現代農業種植上的常用方法,一般是溫水浸泡,有的會添加營養液催發。
都是千百年來農人在實踐中一點一點積累的,後面科學飛速發展,農業專家們總結提煉出來加以靈活運用。
這個簡單的溫水浸泡麥種,在那會兒著實令人驚艷。
「就這麼簡單?」幾位專家以為有長篇大論,卻不想從稻種上啟發而來。
看來自己鑽研一輩子,腦筋老了,思維固化了。
「受教、受教!」專家們朝蘇櫻拱手道謝。
學到的不僅僅是麥種浸泡,更是拓寬思路,不能拘泥於常規模式。
竇靜默默聽著,小小女娘,學識淵博,這蘇步成厲害,生了個好女兒。
專家們圍著蘇櫻,又聊肥田法,把竇靜、盧照時等撇一邊。
聊的興起,下到水田裡。
一腳下去,泥土柔軟、細膩,踩上去感覺不到裡面有顆粒、雜物,腳陷在泥漿里,抬起腳有股吸力,再踩下滋滋作響。
可見這地是深耕幾遍,耕作細緻,裡面的石塊、顆粒、枯枝落葉等全都撿拾乾淨,那得花多少心思,才能弄出這塊田。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專家們踩到這油滋滋、軟軟細細的水田,就知道這樣的水田長不出好莊稼,天理難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