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深夜面聖、不怒自威
天御宮,崇仁帝正為靖邊郡之事煩擾。
回想著大臣們在朝堂上的激烈爭吵,心緒不寧,難以入眠。
這時,有一名宦官戰戰兢兢地走來,那尖細的嗓音小心翼翼地說道:
「陛下,四皇子帶著一位來自靖邊郡的才子,深夜求見。
說是此人作出了一篇驚世之作,定要讓您品鑒一番。
奴才百般勸阻,四皇子卻執意不肯離開,您看是否接見?」
崇仁帝眉頭緊皺,心中暗自思忖。
雖說李逸平素頗得他的寵愛,卻也一向知禮守矩。
從小到大,從未有過這般深夜造訪之舉。
更何況,還是因這等看似無關緊要之事,又是在這等皇子相爭的特殊時期。
靖邊郡……難道?!
崇仁帝霍然坐起,正色道:「讓他們進來,你將宮內閑雜人等都遣退!」
「喳!」
不多時,李逸與蘇牧二人穿過幽深的廊道,終於來到了莊嚴肅穆的御書房之中。
踏入房門的瞬間,一股凝重而壓抑的氣息撲面而來。
此刻,崇仁帝已然穿戴整齊,端坐在那雕花的書桌之前。
其身後是一幅巨大的山河圖,圖上的山川河流栩栩如生。
崇仁帝那挺直的身軀和威嚴的目光,讓整個房間都瀰漫著一種不怒自威的氣勢,令人不敢直視。
蘇牧來之前雖已做了諸多心理準備,可此刻真正見到了當世君王,心中仍舊不免有些緊張。
李逸剛欲開口,卻見崇仁帝輕輕抬起右手。
瞬間,兩條金龍從其身側飛騰而出,盤旋繞舞於御書房的上空。
蘇牧瞪大雙目,望著這震撼無比的場面,嘴巴久久難以合攏。
這兩條金龍栩栩如生,已然靈動至極,好似真正的活物一般。
身上的鱗片閃耀著金光,嘴旁的鬍鬚隨風飄動,皆清晰可見。
「逸兒,此番前來莫非真的是有佳作要給朕鑒賞?」
李逸連連搖頭,一臉正色道:「父王,此事還是由蘇牧先生向您講述吧!」
崇仁帝神色一怔,覺得這名字似乎有些耳熟。
很快,便想起了這蘇牧究竟是何人。
李天佑舉辦京都才俊會之時,那位作出《滿江紅》的才子。
當日,竟引動了浩然正氣,崇仁帝也曾驅使著金龍請求監正為蘇牧卜卦。
誰曾想,王玄機竟連半點天機都未曾窺探到。
後面詢問了一番李天佑,也未獲取到什麼有用的消息。
其後,崇仁帝便將此事擱置腦後了。
朝堂之事繁多,他也沒有過多的精力去關注這位尚未嶄露頭角的才子。
此刻,終於見到蘇牧,崇仁帝也來了興緻,緩聲道:
「是何等重要之事,說來聽聽?」
雖未刻意施加壓力,蘇牧還是感受到了極為巨大的壓力。
這帝王道所形成的君王之威,著實恐怖至極!
強忍著心頭的顫抖,蘇牧緩緩地將他所發現的所有情況逐一講清。
從二位師兄受到戲子襲擊之時起始,一直到今日解密出那封家書為止。
大小線索,無一遺漏。
隨著最後一個字說出,蘇牧後背已然被汗水濕透,額頭上滴落的汗珠,在地上形成了一小片水漬。
此期間,崇仁帝的臉色不斷變幻,所散發的威勢也愈發強橫。
蘇牧這等僅僅六品的修行者,若不是身體和靈魂得到了大幅強化,恐怕連站立都難以保持穩定。
再看李逸,倒是比蘇牧強上不少。
似乎是由於其為帝王子嗣的緣故,並未受到太多影響。
此刻,崇仁帝抬起頭來,望著蘇牧的模樣,眼神中隱隱透露出一絲驚訝。
隨即目光再度變得深邃,沉聲道:「朕知道了,你二人先行退下吧!」
蘇牧不敢多言,雙腿如同灌了鉛一般,艱難地向外走去。
每邁出一步,心中都在激烈地鬥爭。
可走到門口,一個念頭如閃電般劃過腦海,讓他瞬間停下了腳步。
雖心中極度掙扎,但其還是轉過身來。
「陛下,草民斗膽,還有一事想要說明。」
崇仁帝微微點頭,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草民懷疑這朝堂之上,甚至皇子之中可能存在那……」
「轟!」
崇仁帝右手握拳,重重地砸在那昂貴的木桌之上。
「無需多言,退下吧!」
……
走出天御宮,蘇牧瞬間癱坐在地,輕輕捶打著雙腿。
李逸搖了搖頭,輕嘆一聲:
「蘇先生,與帝王相處,還是要更為謹慎些才好。」
蘇牧一臉無奈苦笑,此刻他終是徹底想明白了。
能成為帝王之人,哪有心思單純之輩,個個都是從屍山血海中拼殺出來的。
就單說如今的皇子,除李逸這種不涉朝政的,還有八個。
只有一人能夠從中脫穎而出,成為帝王。
這其中,不知要牽涉多少陰謀詭計,經歷多少激烈搏殺。
而崇仁帝,已在位許久,怎能想不到蘇牧所講的這些情況。
自己終究還是多嘴了,日後務必要小心行事,切不可再如此莽撞。
片刻后,蘇牧在李逸的協助下起身,顫顫巍巍地向落雲殿走去。
既然已經捲入局中,蘇牧也不打算遮遮掩掩了。
大大方方地在落雲殿休息一晚便是!
如今這個時候,想要出去找一家能夠入住的客棧,還得費一番周折。
至於以後該如何?
走一步看一步吧!
說不定到時候王朝都不復存在了,皇子們願意調查、針對,就隨他們去吧!
二人離去之後,崇仁帝徹夜未眠。
天御宮中陸續走進了許多神色匆忙之人。
而後,這些人又更為緊張地奔向各處。
同樣失眠的,還有眾多皇子。
皇宮之中瀰漫的漫天龍氣,李逸帶人夜訪帝王的舉動,他們都從各方渠道得到了消息。
但,卻無人能從中查出一絲一毫的線索,或者說是無人敢去調查。
至於那鑒賞文章的說辭,沒有一人相信。
而天御宮中的其他來客,也不知使用了何種神異手段,竟沒有一人察覺。
不過,這樣倒是甚好,眾人只顧將注意力集中在李逸身上。
那些別有用心之人,恐怕也只會認為與皇子之間的爭鬥有關。
不會有誰想到,李逸恰巧得到了密信,又恰巧將其解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