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海瑞和王陽明

第一百七十一章 海瑞和王陽明

【海瑞究竟是清廉無用,還是治世能臣?一口氣看懂海瑞的一生#歷史#明朝#海瑞】

他是明朝的第一清官,一生剛正廉潔,為民做主,因其清廉而被百姓們尊稱為「海青天」。有人說他粗言而無用,不懂變通,但也有人覺得他是當時名臣無可替代。

那麼歷史上的海瑞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呢?本期視頻就讓我們按照時間順序一起走進明朝第一清官海瑞的一生。

海瑞是海南瓊山人,4歲時父親去世,母親謝氏靠著家中的幾十畝薄田勉強維持生計,獨立撫養海瑞長大。在母親的嚴格教導下,海瑞自幼就刻苦讀書,生活非常節儉。

36歲那年,海瑞考中舉人,之後參加了兩次會試都未考中進士。海瑞索性放棄了繼續科舉,而是以舉人的身份去福建南平縣當教諭,也就是現在的校長。

海瑞生性剛正不阿,從不諂媚權貴。有一次朝廷的御史前來視察,從老師到學生都跪著迎接御史,只有海瑞站在那裡做一迎接。

御史感到十分驚奇,海瑞卻說按照明朝的禮法,教諭可以不向上官下跪,當地陪同的官員傻了眼。後來大家才知道,莫說是御史,就是皇帝的面子,海瑞也敢不給。

在明朝,教諭雖然只是一個小官,但卻是個很有前途的小官。如果品行不錯,可以升任知縣。雖然在上司眼裡海瑞是個不折不扣的刺頭,但是他的業績實在是不錯。於是在5年後,海瑞就升任了淳安知縣。

淳安縣位於ZJ省西南部的丘陵山區,在明朝中後期,這裡和江南其他地區一樣,是土地兼并嚴重的地方。富豪坐擁三四百畝田產,卻不用交1分稅,而貧農需要平白承擔高昂的稅負。

海瑞到任以後重新清丈土地,均平賦稅,減輕百姓負擔,同時興修水利,整頓社會治安,深受百姓的愛戴。

百姓們尊稱海瑞為「海青天」。海瑞生活非常簡樸,雖然到了知縣,但平時依然只穿布衣,母親過生日,海瑞也只是買了兩斤肉慶祝,這在當時的浙江官場也成為笑談。

恰逢浙江總督胡宗憲的兒子路過淳安縣,因為一點小事把驛站的驛吏毒打一頓,海瑞聽聞此事後立即派衙役把胡公子抓了起來,把胡公子隨身攜帶的幾千兩銀子沒收充公。

胡宗憲看見兒子垂頭喪氣地回來以後,氣不打一處來,隨後又看到海瑞寫的信上面寫著:「我聽說胡公一向節儉,此人自稱兒子卻如此鋪張浪費,一定是冒充的。」胡宗憲哭笑不得,早就聽說過海瑞的名聲,今天總算領教到了。

不久之後,都御史鄢茂金出巡浙江,一路上到處索要賄賂,在途經淳安時海瑞說本縣太小無法接待,請你繞路吧。鄢茂金也聽說過海瑞的名聲,本著惹不起但是躲得起的原則繞道而去。

海瑞當時本應升任通判,但是因為得罪了鄢茂金,不僅失去了升遷的機會,甚至連知縣都當不了。在友人的幫助下,海瑞被調任到江西興國任知縣,依然得到當地百姓愛戴。

由於海瑞品行剛正,名望很高,因而在兩年之後,海瑞升任戶部雲南司主事,前往BJ赴任。

此時明世宗朱厚熜已經有20多年沒上朝了,整日在西苑煉丹修道,貪官污吏橫行,百姓民不聊生。一向不阿的海瑞感到非常憤慨,毅然上書進諫,這就是聞名一時的《治安疏》。

天下不知陛下久矣,嘉靖者言家家皆凈而無才用也。朱厚熜讀完大怒,立即下旨讓錦衣衛把海瑞抓進天牢。海瑞早都知道這封奏章遞上去以後會有什麼後果,因而提前就買好了棺材。但他還是遭受到了一連串的精神打擊,他的兩個兒子突然去世,妻子王氏自殺。

不久明世宗朱厚熜駕崩,海瑞痛哭不已,這不僅是為了自己哭,也是為了百姓和社稷而哭。新繼位的明穆宗朱載垕將海瑞釋放,官復原職。

三年後,海瑞晉陞為右僉都御史,巡撫應天府。應天府就是今天的NJ市,在明朝遷都北京后,南京就成了官員們養老享樂的地方。海瑞一到南京就開始整頓這裡的奢侈風氣,上至勛貴,下至小吏,都夾著尾巴做人,不敢招惹這位海青天。

海瑞到任以後大力推廣一條鞭法,興修水利,疏浚吳淞江,並強令江南的權貴將兼并的土地退還給農民,就連前首輔徐階也不得不按照海瑞的要求退還侵佔的土地。

此外,海瑞還鼓勵寡婦改嫁,禁止溺嬰,對官員的生活也做出了諸多限制。海瑞當時雖已位居巡撫,但是生活依然非常節儉。然而當時的官員並沒有海瑞這樣高的道德水平,他們指責海瑞迂腐,包庇刁民,魚肉近民,於是明神宗將他調離了應天巡撫,給了個閑職。

江南百姓一聽海瑞要走,紛紛哭天搶地,把海瑞的畫像放在家裡供奉。不久后海瑞因被高拱排擠,辭職歸鄉,這一走就是10多年。期間很多人都舉薦過海瑞,但是一直沒有被再次啟用,直到1584年,明神宗萬曆重新啟用海瑞,任命他為南京都察院御史。

當時海瑞早已是聞名於天下,百姓敬仰他為民做主,而新生代文官敬仰他敢於直言進諫。不久后,海瑞又晉陞為南京都察院都御史,位居正二品。

然而海瑞並不想在南京當一個吉祥物,他年事已高,只想告老還鄉,但是明神宗卻一直不肯同意。1587年,海瑞在南京去世,享年74歲,朝廷追贈太子少保。海瑞去世后家無餘財,百姓都來為他送葬,祭拜之人連綿百里而不絕。

——「看大明王朝1566,裡邊的海瑞真的是絕了」

——「裡邊的嘉靖也是絕了,嘉靖不長那樣我都覺得是嘉靖的錯。」

【五百年來第一人,龍場悟道,絕境成聖。#王陽明#明朝歷史】

王陽明,整個明朝最牛的男人,他是中國歷史上的兩個「外星人」之一。文能開宗立派,武能安邦定國,開創陽明心學,收穫粉絲迷弟無數。

那麼明朝聖賢王陽明究竟是如何煉成的?陽明心學又是怎麼一回事兒?本期視頻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王陽明的一生。

古時候但凡有聖人出世都會伴隨著一些異象,王守仁也不例外。1472年的一天,在娘胎里待了14個月的王守仁終於在浙江紹興府餘姚縣的一個書香之家出生。

他的父親王華當時只是一個書生,考了幾次舉人都沒有考中。雖然家境還算殷實,但也要靠外出教書補貼生計。在王守仁9歲那年,父親王華終於考中舉人,並在4年後的會試殿試中金榜題名,高中狀元。

王守仁也跟隨父親從餘姚來到了京北生活,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來到BJ以後,王守仁並沒有整日悶在家裡讀書,而是混跡於佛寺道觀等處,還喜歡騎馬、射箭、鬥雞、玩狗。

聽說北直地有農民起義,他還要上書向明憲宗獻策。王華見兒子整日不務正業,連忙找來老師,讓他安心讀書。但是王守仁讀著讀著就對格物之學產生了疑惑。明朝以程朱理學為顯學,朱熹認為世間的一草一木都蘊含著天理。

於是王守仁就身體力行地找了一根竹子,想探索一下天地之理。結果他在院子里看了7天竹子都沒看出什麼真理,反而還大病一場。少年的王守仁這才明白,只是在家空想是當不了聖賢的。

21歲那年,王守仁首次參加鄉試中舉,然而卻在京城會試中落榜。首輔李東陽鼓勵他這次考不中,下次一定能中狀元,但是下一次科舉他也沒考中。

直到28歲那年,王守仁終於考中了進士,位列二甲第七名。在此期間,他開始研習軍事兵法,尋訪了會稽山的陽明洞,並為自己起了一個別號——陽明山人,王陽明之稱由此而來。

此時王陽明的父親王華已經仕途順利,主要的任務就是給太子講課,這本來是個很有前途的職業,但若是碰上這位太子那可就不一樣了,沒錯,他就是明朝最愛玩的太子朱厚照,不久之後就會成為明朝最愛玩的皇帝。

1505年,明孝宗朱佑樘駕崩,年僅15歲的太子朱厚照登基。以劉瑾為首的八虎太監大肆插手朝政,引起了文官集團的強烈不滿。

六部九卿聯名上書彈劾,但是朱厚照卻站在了八虎這邊。元老謝遷和劉健深感失望,辭官歸鄉。南京科道官戴銑等人憤憤不平,紛紛上書彈劾劉瑾,劉瑾要把他們抓到BJ問罪。時任兵部武選司主事的王陽明上書求情,諷刺劉瑾是權奸。

結果被打了四十板子,貶到貴州龍場驛,父親王華也被趕出BJ,調任南京吏部尚書。在途中劉瑾派人前來暗殺王陽明,王陽明假裝跳水自盡,這才躲過了追殺。

當時龍場還是蠻荒之地,到處都是荒山野嶺,生活非常艱苦。王陽明到了龍場以後沒有心灰意冷,而是反思自己這些年的遭遇,對於聖人之道有了新的感悟:聖人之道來自於本心,而不是來自於外物,提出了「心外無理」、「心外無物」、「致良知」以及「知行合一」。

將心中固有的天理貫徹到客觀事物中去。幾經坎坷之後,王陽明又一次將心學發揚光大,後世將其合稱為陸王心學。

三年後,王陽明從貴州調到江西當知縣。在劉瑾倒台後,王陽明重新回到了中央。1516年,兵部尚書王瓊推薦王陽明去巡撫江西。

當時的江西中南部到處都是佔山為王的盜賊,四處劫掠百姓,甚至到了聚眾攻打州縣的地步。王陽明一到任就開始著手剿匪,他策反了給叛軍送信的姦細,得到了敵人的行動情報,聯合建福和東廣的軍隊征討叛軍,連戰連捷,解決了困擾江西10年的匪患。

然而一群強盜是怎麼能壯大到這種地步呢?王陽明敏銳地意識到,在這些匪患的背後一定還有一個幕後黑手。

當時江西分封有三位親王:寧王、淮王和益王,其中淮王和益王都是朱棣的直系後代,而寧王這一支有一些特殊了,因為他的祖先是被朱棣坑到江西的。

當初燕王朱棣造反,把弟弟寧王朱權拉過來當幫手,承諾事成以後中分天下。然而等到朱棣登基后卻把寧王改封到江西南昌,心情鬱悶的朱權在南昌閉門不出。

等到朱權的孫子的孫子朱宸濠繼位時,他主動結交朝中權貴,還包庇當地的盜匪,暗中招兵買馬。當時已經有不少官員向朝廷告發寧王有不軌之心,可是上報的奏章卻被扣了下來。

1519年,寧王朱宸濠起兵造反,攻打安慶。王陽明收到消息后,立即集結兵馬平叛,僅用了35天就俘虜了寧王一家。

然而真正麻煩的事還在後面。朱厚照一聽說寧王造反,就興緻勃勃地要去平叛,走到半路,得知叛亂已平后非常失望。朱厚照身邊的寵臣出了一個餿主意,讓王陽明把寧王放了,再讓皇帝抓一次。

王陽明哭笑不得,只好把寧王交給了太監張永,然後急流勇退,稱病回家。不久之後,朱厚照因落水重病,在1522年駕崩。

新登基的明世宗朱厚熜加封王守仁為新建伯,但是一直沒有重用他。父親王華去世后,王守仁回鄉守制,在紹興創建陽明書院教授心學。

當時陽明的名氣已經非常大了,門下弟子眾多,很多人都慕名而來,傾聽陽明先生的教誨。但是明世宗朱厚熜對心學的態度卻非常冷淡。

1527年,廣西叛亂,朱厚熜命王陽明前去平叛。時年57歲的王陽明患有嚴重的肺病,在叛亂平定之後,他多次上書請求回鄉,但是一直沒有得到迴音。

實在等不及的王陽明踏上了回鄉的旅程。然而在途經江西青龍港時,病逝於舟中,臨終留下遺言:「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我對王守仁不是很了解,但我對他弟弟王守義還是很了解的,賣調料的,生意做得很大。」

——「知行合一,致良知,這兩點能做到就不會再是一般人了。」

——「確實牛啊,龍場悟道」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諸朝陪我刷短視頻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諸朝陪我刷短視頻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七十一章 海瑞和王陽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