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雄性不育系雜交技術
「畝產兩千斤!?水稻能有如此畝產?那該是何等的盛況?」
朱元璋的腦海中浮現出早前在天幕中看到的後世機械化收割稻穀時的畫面,那些稻穗確實就是沉甸甸地極為喜人。
而明朝水稻的畝產相比較之下就少得可憐。
哪怕是江南地區的上等良田,一畝地也僅能產出四百多斤稻穀,少數能達到五百斤。
多數地方畝產更是僅有三百餘斤。
一戶三口之家一年少說得要吃千餘斤糧食。
將賦稅、養殖牲畜,還有各種生活開支算上,一年就得種二十多畝地才能維持生計。
而如果培育出了後世的超級雜交稻種,並有足數的化肥,那大明朝所有的百姓們,瞬間就都能躍升為中產之家。
大明朝也將因為極為充裕的糧食,得以讓大量的人口可以從事紡織、經商、造船、造車、畜牧、從軍……而且也會真正有條件讓所有的百姓都能讀上書。
這個如夢般的盛世,歷朝歷代不知魂牽夢縈了多少次。
現如今,似乎已經近在眼前了。
只等天幕告知世人培育超級雜交稻的方法……
【雄性不育水稻自身無法產生正常花粉進行自交繁殖,這一特性使得它在雜交育種中極為關鍵。
在水稻雜交過程中,不需要進行繁瑣低效地,用鑷子小心翼翼地人工去雄。
只需在育種田中穿插種植部分親本水稻,待花粉出現后藉助風力輕鬆完成大規模育種授粉。
或者也可以用一條繩子橫貫稻田,推動水稻與水稻彼此接觸,輔助水稻完成授粉。
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成本,極大提高了雜交育種的效率。
同時,雄性不育性狀通常由細胞質和細胞核基因相互作用產生,具有較高的遺傳穩定性。
雄性不育水稻在與其他具有優良性狀的水稻品種進行雜交時,可以將雙方的優良基因進行高效組合,從而更容易選育出具有高產、抗倒伏、抗病等多種優良性狀的雜交水稻品種。
雄性不育水稻是雜交水稻技術得以高速發展的核心。
正是因為有了雄性不育系,才使得大規模生產雜交水稻種子成為可能,從而推動了雜交水稻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
但是天然的雄性不育水稻對於正常水稻而言算是一種異類。
它沒有相對完整的生育能力,屬於概率極小的基因突變。
就像人類之中也會小概率出現基因缺陷導致的不孕不育。
而在水稻之中,雄性不育株誕生的概率是五萬分之一。
另外要分辨雄性不育水稻,得要藉助放大鏡挨個仔細觀察細小的稻花中,更為細小的花藥上是否生長了花粉。
這意味著要在茫茫稻田中找到一株雄性不育水稻,如同大海撈針。
尤其這個尋找過程只能在水稻花期時進行,而水稻一季的花期只有五到十天。
這讓原本就如同大海撈針的難度,還被加上了一道極為緊迫的期限。
而袁隆平能夠得到的幫助非常少。
因為他的理論在當時並不被認可與支持。
在當時,國際上普遍權威的觀點認為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雜交難度大,大規模雜交更是被認為幾乎不可能。
甚至有觀點因此提出了,要想藉助雜交技術使國家大幅提高糧食產量,脫離飢餓,只有放棄水稻雜交,將研究工作和資金放在異花授粉的玉米上。
在這樣不被理解、不被認可的環境下,袁隆平只能極力爭取讓自己的研究能夠繼續下去。
最終爭取到的支持依然少得可憐。
理解他,並幫助他一起尋找雄性不育水稻的只有兩個人,李必湖和尹華奇,這兩個人還都是袁隆平的學生。
在尋找雄性不育水稻的期間,還正處在六十年代國家極端困難的時期。
他們與袁隆平一起,在尤為艱苦的條件下,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尋找雄性不育株。
為了能看得仔細,他們每天在中午太陽光最強的時候,拿著15倍放大鏡,審視著試驗田中每一株水稻的每一朵花。
歷時兩年多,在檢查了十幾萬株稻穗后,終於發現了6株雄性不育株。
並經過培育,的確如預想的那般既能遺傳其它水稻的優良形狀,部分一代雜交種又繼承了不育特徵,使得後續大規模雜交計劃可以進行。
此後湖南省科委將「水稻雄性不育」正式列入省級科研項目。
多年時間裡,袁隆平不斷藉助不育稻培育出眾多性狀優良的稻種。
后又將這些優良稻種經過多代培育,使之保持性狀,再將這些遺傳性狀相對穩定的稻種繼續雜交,優中選優。
經過長達二十五年的漫長努力后,於公元2020年,實現了部分超級雜交稻品種的畝產突破了2400斤。
不過超級稻口感比較一般,在糧食充裕的情況下,同時也是為了超級稻的戰略保密需要,所以目前中國農業更多還是使用口感更好,畝產維持在千斤以上的雜交稻種。
這些雜交稻很多也同樣是出自袁隆平之手。
世界上主流的水稻雜交技術,很大一部分正是基於袁隆平的雄性不育系雜交技術。
從此以後,困擾中國數千年,乃至上萬年的飢餓問題終於得到解決。
人民再也不是負擔,飢荒也再不復見。】
作為這段視頻的結尾,天幕將後世中國普通百姓衣食富足、生活美滿的視頻呈現了出來。
(現在雖然現在已經出現了全新的作物培育技術,比如基因編輯技術,以及利用電離輻射主動誘使植物基因突變技術。
但是這些技術都過於複雜超前,以古人們的理解能力和基礎知識與設施儲備,沒法指望古人們能夠復刻與利用,也就不多贅述了。)
各朝代古人們無比憧憬地,看著天幕中他們後代的幸福畫面,也同時在心中感想著,這位名叫袁隆平的後人所建立的功績與付出。
甚至會有人覺得,一個普通身份的凡人,讓當代乃至後世萬代再不受飢餓之苦,這樣的功績都足以與那些千古帝王相比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