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抗生素
【一種消炎藥物要成為抗生素,不僅要對致病菌有滅殺或抑制繁殖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得對人體細胞區別對待,不能在消滅致病菌的同時又嚴重損害了人體健康。
而要在無數的微生物中找到這些特殊的菌種,無疑是非常困難,又極為耗費時間的。
不過只要確定了用微生物對抗微生物這條路,抗生素的出現便是科學發展的必然成果。
在這漫長的探索過程中,於機緣巧合下發現的青霉素,就是醫學領域跨時代的重大發現。
公元1928年,一位英國細菌學教授在離開實驗台前,沒有收拾好實驗台上的培養器皿。
其中一個用於培養葡萄球菌(一種能引發多種疾病的細菌,如敗血症、肺炎、食物中毒等疾病)的器皿因為蓋子沒有蓋好,導致培養皿中被某種真菌給污染了。
但是原本生長旺盛的葡萄球菌卻都消失不見,只剩了其中一種青綠色真菌。
之後這位教授著重對這種真菌進行研究。
發現這種真菌的分泌物可以殺死葡萄球菌以及白喉菌、炭疽菌、鏈球菌和肺炎球菌等多種致病菌。
這就意味著這些致病菌所造成的肺炎、腦膜炎、敗血症、猩紅熱、炭疽、傷口嚴重感染化膿等常常會危害生命的疾病都有望能夠得到治療了。
於是這位教授將這種青綠色黴菌所分泌的殺菌物質正式命名為青霉素。
但是青霉素要想真正成為治療眾多疾病的關鍵藥物,還有一個無法避免的問題,那就是如何將青霉素從青黴菌中分離出來。
青黴菌作為真菌,能夠以孢子形式通過空氣傳播到各處,廣泛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
水果、大米、饅頭等等食物都能因青黴菌而發霉變質。
青霉素只是青黴菌的分泌產物,而青黴菌作為真菌對人體來說卻是一種有害致病菌。
同時又難以採取滅活的方式殺死青黴菌提取青霉素。
高溫雖然能消滅青黴菌,但同時也會讓青霉素變質失去藥用價值。
而低溫又難以殺死青黴菌,只是抑制它的繁殖。
就是只差這臨門一腳的一步,這位教授卻終其餘生都沒能找到有效分離青霉素的方法。
這也是所有科研工作者都有可能面臨的最讓人遺憾的結果。
用盡一生的努力都未必能夠活著看到自己的研究造福人類。
功夫不負有心人,很多時候也只是一句勉勵他人的話。
直到公元1940年,青霉素的提取辦法終於被發明出來。
首先從發霉的食物中刮取青綠色的霉變物質,這其中就含有青黴菌。
隨後將大米和芋頭磨成的粉末熬煮成汁水,用充足的澱粉與碳水化合物作為青黴菌的培養液。
幫助青黴菌快速生長並分泌青霉素。
在常溫且避免陽光直射的地方,進行為期七天的培養。
期間要注意用透氣的布料覆蓋培養皿,防止被其它雜菌污染。
因為青黴菌繁殖需要氧氣,所以不能用玻璃蓋住培養皿隔絕空氣。
待培養完成後,用厚實且乾淨的紗布或棉花,將培養液中的菌體和雜質過濾出來,只留下含有青霉素與其它雜質的液體。
將過濾后的培養液倒入菜籽油中,經過成分攪拌,青霉素會溶於水中,因為水比油密度大,不溶於水的雜質則會浮在油層上,溶於水的青霉素和部分雜質則會沉澱在底部。
往簡單除雜后的含青霉素液體中加入活性炭。
活性炭可以吸附青霉素,將部分雜質過濾出來。
隨後用蒸餾水清洗活性炭,可以洗去部分吸附不牢固的水溶性雜質。
隨後用醋酸(醋蒸餾后得到的產物)浸泡含青霉素的活性炭。
由於青霉素屬於弱酸性物質,不溶於酸性水,這個步驟可以去除鹼性雜質。
最後將活性炭加入到除雜后的草木灰水中,便可使青霉素從活性炭中溶解出來,從而獲得純度相對較高的青霉素溶液。
畢竟是要用於救人的藥物,提取后的青霉素還要最終經過測試其藥性。
每一批提純出來的青霉素,都要抽取少許,在培養皿中觀察能否滅殺葡萄球菌。
測試有效后,青霉素才能裝入玻璃瓶中作為藥物,預備註入傷病員的身體中。
因為土法提取的青霉素不好判斷含量比例,需要進行臨床實驗,漸漸測試出傷病員所需的青霉素劑量,如果是嚴重的傷口感染潰爛,則需要分多次加大劑量注射藥物。
要注意的是,鑒於人體免疫系統的特殊性,大量且頻繁注射青霉素,人體會漸漸產生耐藥性。
一些小病小痛,或不算嚴重的咽喉炎、局部發炎都不應濫用青霉素。
即便是不算嚴重的傷口,能用酒精消毒則用酒精消毒,除非致病菌已經從傷口進入人體造成發燒時,才可選擇注射青霉素。
否則一旦產生耐藥性,等到真正遇上嚴重的開放性傷口,或重度感染時,原本可以救治的感染也會變成無葯可醫的地步。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在青霉素誕生之前的戰場中,傷病員因傷口感染導致的死亡數量甚至能夠多過直接戰死的士兵數量。
比如距離青霉素藥劑誕生前較近的大規模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
此戰中兩方陣營受傷總人數超過兩千萬。
直接陣亡人數為九百萬(有很多搶救不及時而死的沒有計入因傷不治而死)。
雖然因為統計不全面,沒有準確的因傷口感染而死的數據,但從傷員的死亡率可以判斷,死於傷口感染的傷兵要遠遠多於直接陣亡人數。
而在連基本殺菌消毒和止血手段都不成熟的古代,因感染死亡的士兵比例只會更大。
出於古代救治條件有限,一些受傷嚴重的士兵可能直接就被放棄了,在戰場上連救治的機會都沒有就被歸入為戰死。
而有了青霉素后,傷兵因傷口感染死亡的比例大幅下降。
甚至連缺胳膊缺腿的傷兵,都能被青霉素從死亡的邊緣拉回來。
傷兵死亡的原因更多變成了失血過多,或內臟受傷難以救治。
基於青霉素的強大藥效,後世也得以在外科手術一道上有了更大的進步。
像開膛破肚這種駭人傷勢帶來無可避免的嚴重感染,都能被青霉素生生壓下去。
不必擔心患者感染的外科醫生們,只要保證供血與病人的生命體征,甚至可以做到更換心臟、腎臟、骨骼、骨髓、關節、開顱、縮胃(為了減肥縮小食量,減去三分之二的胃)、截腸造瘺(腸道嚴重病變,將排泄口從肛門改到腹部)等等匪夷所思的手術。
因此青霉素也被譽為醫學進步無可爭議的劃時代發現。
最後要提的是,青霉素的音譯名稱是盤尼西林。】
天幕將青霉素注射方式和簡易注射器的製作方法播放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