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大霧彌江,必有埋伏
【毛階道:「大霧中,只見燈光閃閃,敵船不計其數。」】
【曹操下令:「毛階、于禁,命你二人率水軍立即迎敵。」】
【「是!」毛階、于禁領命正要去辦。】
【曹操突然阻止道:「慢!」】
【曹操自言自語道:「大霧?」】
【毛階補充道:「帳外江面,濃霧重重,只見敵船燈火。」】
【曹操自信笑道:「大霧彌江,彼軍忽至,必有埋伏。」】
【「水軍切勿輕動,傳令各寨,亂箭退敵!」】
【于禁、毛階等一眾將領拱手:「是!」】
——「曹老闆糊塗啊,諸葛亮只有二十艘船,還沒有大將帶隊,你隨便派一支水軍出去,不就把諸葛亮和魯肅滅了嗎?」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交卷前不要隨便改答案。」
——「曹老闆這疑心病未免也太嚴重了,怪不得老是頭痛。」
【于禁、毛階等一眾將領,不識水戰,因此連敵方船隻數量也無法判斷。】
【因此,只能依照曹操指令,指揮各寨備齊弓弩,亂箭往江面射出。】
【曹營水寨弓箭手齊出,在高船之上,往火光搖曳處射出箭矢。】
【江上大霧瀰漫,敵方鼓噪翻天。】
【有多少敵軍,他們不知道。】
【能不能射中,他們也不知道。】
【他們現在只知道在將軍的一聲聲「放!」中,射出一支又一支箭矢。】
【然而這些箭矢,大部分都扎到了諸葛亮安排在船艙兩側的稻草人上。】
【一隻只稻草人,被無數箭矢插入,不多一會兒,就像一個個渾身長滿箭矢的刺蝟。】
評委席上,姜汶拍案而起:「大霧瀰漫,稻草人,射成刺蝟。」
「明白了,全都明白了。」
「諸葛亮不是投降,也不是拉著魯肅去送死。」
「他這是,偷箭!」
「偷箭?」韓鱈歪起腦袋,「什麼意思撒,姜汶老師?」
姜汶分析道:「諸葛亮這是賭了一把,他賭大霧瀰漫,疑心病重的曹操,必然不敢貿然出兵,只會射箭趕走他們。」
「而船上紮下的稻草人,剛好可以接住這些射出的箭矢。」
「周瑜不是要他造出十萬支箭嗎?」
「顧佬說過,三十天都不一定造出十萬支箭。」
「既然造不出,那就只能去偷、去搶!不然就會被軍令狀處死。」
「上哪偷?」
「除了曹操的江北大營,哪裡還能搞到十萬支箭?」
「所以諸葛亮才會兵行險招,綁著稻草人來偷箭!」
王橸聽完,豎起大拇指:「姜導,我覺得你分析得很到位誒。」
郭靜明不服氣地拍著桌子:「開什麼玩笑,十萬支箭誒。」
「曹操又不是笨蛋,會射十萬支箭,還發現不了嗎?」
「這樣寫,未免也太降智了。」
姜汶懟道:「那你寫一個三天之內造出十萬支箭的方法來?」
郭靜明撐著腦袋,拿起筆在紙上寫寫畫畫:「寫就寫,你們等著。」
姜汶的解釋,終於讓大部分觀眾看明白怎麼回事。
——「這個辦法不錯誒,怪不得諸葛亮改說三天,這就是出一趟船的事。」
——「我簡單算了一下,十萬支箭,二十艘船,一千個稻草人。每艘船承載五千枝箭,每個稻草人承載一百枝箭。其實是可以實現的。」
——「我也覺得郭靜明有些吹毛求疵了,這段劇情完全合理啊。從前文看,曹操本就是一個生性多疑的人,剛剛又輸了一仗,大霧不敢出兵完全正常好伐。」
——「我覺得這個計策超酷誒,為什麼要談到合理性?我們看的難道不是小說嗎?有必要那麼高要求嗎?」
——「就是誒,看看現在的小說,動不動來個系統,簽到領核彈,那合理嗎?相比之下,蘇辰寫的這個諸葛亮的計策有理有據,完全是可以執行的。」
——「我不管,我已經爽起了,我已經期待曹操得知自己中計的痛苦,和周瑜被十萬枝箭震驚的場景了。」
——「這是真的,我在現場,我就是諸葛亮船上的那個稻草人。」
——「顧佬也稱讚過蘇辰所寫內容,具有很高的歷史研究價值,我願意相信這是個真實的故事,也願意相信真的有諸葛亮這樣一個人。」
——「可惜啊,現在除了方天畫戟以外,連一個三國古人的墓都沒挖到,很難說那一段歷史是真實的。」
【船艙之內,不明所以的魯肅埋著頭,等待「死亡」的降臨。】
【諸葛亮則搖著羽扇,輕鬆快活。】
【「放!」】
【「放!」】
【「放!」】
【……】
【曹軍將領們,不知疲憊地下著命令。】
【似乎擔心放箭慢一點,敵軍的戰船就會突破重圍,沖將過來。】
【諸葛亮等待間隙,又悠閑地飲了一盅酒水。】
【魯肅實在受不了了,忍不住問道:「先生,艙外箭矢如雨。」】
【「倘若曹兵齊出,如之奈何?」】
【諸葛亮輕搖羽扇:「哈,大霧彌江,曹軍必不敢出。」】
【「我等只管酌酒取樂,待霧散便回。」】
【諸葛亮拿起筷子,向艙外喚道:「傳令,命船隊再向江岸靠近。」】
【「啊?」魯肅內心更加慌亂。】
【諸葛亮端起酒盅:「子敬兄,請。」】
【魯肅心如死灰,只當是吃此生最後一杯酒。】
——「姜汶猜得沒錯,諸葛亮果然是來偷箭的。」
——「好計謀,這方法真的神了!」
——「哈哈哈,魯肅太萌了,到現在都還以為諸葛亮要帶他送死呢。」
——「諸葛亮:誰讓你大嘴巴的,看這次不嚇死你。」
【曹營水寨。】
【指揮放箭的將領見到敵船火光不退反進,立刻命手下向水軍都督毛階彙報。】
【「來人,速去稟報毛都督,敵船眾多,繼續逼近,速派援軍助戰,快!」】
【毛階聞聽后,亦不知如何是好,連忙跑到曹操營帳:「丞相,水陸兩路弓弩齊射,吳軍不退反進,其中必有緣故。」】
【「可派水軍迎戰,以退敵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