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農轉之思惑
我站在那片廣袤的田野上,微風輕輕拂過,帶來絲絲涼意。遠處的山巒在夕陽的餘暉下,彷彿被披上了一層金色的紗衣。而我的心情,卻如同那被烏雲籠罩的天空,沉重而迷茫。
這些年,全市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浪潮如洶湧的洪水般席捲而來,其力度之大,讓人驚嘆。那股變革的風,吹得人心裡直發慌。在種植業的變革中,焦點毫無疑問地落在了擴大蔬菜種植面積上,而大棚蔬菜更是被視為開啟農業新發展的關鍵鑰匙。
淮上縣在這場變革的風暴中,沿省道的六個鄉鎮成了眾人矚目的焦點。再加上市委書記是淮上縣人,為了能讓他回老家時看到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顯著成果,恆河、東河等地更是不敢有絲毫懈怠。於是,淮上縣的八個大鄉鎮就像被聚光燈照亮的舞台,成為了蔬菜擴種的重點對象,被鄭重地納入全市五十強鄉鎮之列。
為了有力地推動大棚蔬菜種植,市政府可謂是殫精竭慮。專門撥出專項資金,在河汊谷庄村開闢出一片試驗田。
那片試驗田,宛如一顆璀璨的希望之星,承載著眾人滿滿的期待。縣委為了迎合市分管市長的心意,同時也為了給全縣百姓爭取更多的項目資金支持,在人事安排上可謂是別出心裁。
當時,在河口鎮河口村默默耕耘了二十多年的村原支部書記,他有著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和對這片土地的深厚感情。
縣委縣政府秉持著唯才是舉、不避親賢的理念,對這位實幹家不拘一格地逐步提拔。
先是讓他升任鄉農工商總公司副總經理、副鄉長,彷彿為他的人生舞台拉開了新的帷幕。接著,他又被調至河汊擔任分管農業農村工作的副書記,專門負責蔬菜生產這一艱巨而又充滿希望的任務。
在這片新的戰場上,他猶如一位衝鋒陷陣的將軍,帶領著百姓們為蔬菜產業的發展而拼搏。之後,他又調任沿路鄉鎮邵集任鎮長,繼續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道路上披荊斬棘。
這位幹部,作為全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擴展蔬菜產業的先進典型被提拔重用,他的事迹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領導的高度肯定和大力支持。
在他所經的鄉鎮,蔬菜面積規模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擴大,種植水平也節節攀升,資金爭取更是成果斐然。他就像一面旗幟,引領著大家在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道路上奮勇前行。
這些鄉鎮在政策的傾斜下,彷彿找到了一條通往財富的康庄大道,獲得了不少財政補貼,極大地推動和加快了經濟結構調整、擴種蔬菜面積的進程。
為了拓展大棚蔬菜種植面積,市財政專門撥出貼息資金,市、縣農行也積極配合,配套發放貼息貸款給農戶。
鄉鎮為了達成上級下達的任務指標,更是全力以赴,不惜投入大量資金和人力。他們在全鄉範圍內進行統籌規劃,試圖以這種方式快速推動大棚蔬菜種植的發展。
然而,這看似積極的舉措,卻在無形之中加重了農民的負擔。
縣委、縣政府為了推進工作進展和落實,會議如同密集的鼓點,隔三岔五地敲響。
不是現場會,便是觀摩交流會,一場接著一場。領導們一心旨在為百姓謀致富之路,出發點固然是好的,但由於過於急切,缺乏對實際情況的充分考慮,導致百姓怨聲載道。
尤其是沿路鄉村的基層幹部,他們身處工作的第一線,直接面對農民的不滿和實際操作中的各種困難,更是叫苦不迭。
我生於農村,長於農村,工作也始終紮根在農村這片廣袤的土地上。父母至今仍在農村默默耕耘,家中眾多兄弟姐妹也是辛勤的菜農。
對於他們的呼聲、怨聲以及所承受的沉重負擔,我都親耳聽聞、親眼目睹。那一聲聲無奈的嘆息,那一張張疲憊而又充滿抱怨的臉龐,如同尖銳的針,刺痛著我的心。
我常常在夜晚獨自徘徊在田間小路上,看著那一片片荒蕪的土地和簡陋的大棚,心中充滿了無奈和困惑。
我渴望能夠為農民找到一條真正的致富之路,讓他們過上幸福的生活。
然而,我卻感到自己無能為力。我官職卑微,在這龐大的行政體系中,猶如一顆小小的螺絲釘,雖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卻無法暢所欲言、辦實事。
我只能違心地迎合上級要求,如同一個被無形的線牽引的木偶。我無情地逼迫沿路鄉鎮的幹部群眾,強行推行大棚蔬菜種植,並採取了極不理智的工作方式。
每當看到那些任務完成欠妥、被市政府督查組點名批評的鄉鎮領導,我便會忍不住多次嚴厲斥責他們。
我為了自己的政績,為了能夠圓滿完成任務順利交差,毫不留情地指責那些沿路鄉鎮的分管鄉長、書記,甚至不知天高地厚地向鄉鎮的黨政主要領導人發牢騷。
在這個過程中,我漸漸感覺到自己彷彿在一片迷霧中迷失了方向,雖然在努力前行,卻不知道自己到底走向了何處,只是一味地按照上級的指示和自己對政績的追求,盲目地推動著工作。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我在不知不覺中給自己埋下了眾多仇恨的種子,那些被我斥責過的幹部們的眼神中,有時會透露出不滿和怨恨,而我卻只能無奈地繼續在這條看似正確卻又充滿荊棘的道路上前行。
與此同時,我還試圖通過迂迴曲折的策略交差。我絞盡腦汁地思考,先後提出了沿路種胡桑、沿路栽露天小青菜等建議和方案。
在提出這些建議的時候,我心中充滿了期待,希望它們能夠成為解決問題的良方。這些建議得到了主要領導的採納,並在鄉鎮進行了局部推廣。
然而,現實卻給了我沉重的一擊,最終都被實踐證明是行不通的。當看到那些原本充滿希望的土地上,胡桑生長不良,露天小青菜也未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時,我感到無比沮喪與失落。
那種感覺,就像是一個精心搭建的城堡在瞬間崩塌,心中的失落和挫敗感如潮水般湧來。
事後,縣長安東雪對我的建議以及由此帶來的負面影響提出了埋怨式的指責和委婉的批評。儘管只是個別批評,但於我而言,內心卻感到無比委屈和難堪。
我覺得自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者,明明努力地想要找到光明,卻總是陷入更深的困境。我付出了那麼多的努力,日夜操勞,表面上違心說假話,內心深處卻存著想要為百姓做事的真言,可結果卻不盡如人意。
我不禁問自己,這一切究竟是為了什麼?
為了完成上級交付的任務,我像是一個不停旋轉的陀螺,不停地忙碌著。
為了用事實證明上級決策的正確性,我努力地推動各項工作,哪怕遇到困難也不退縮。
為了幫助農民擺脫單一種植糧食的傳統模式,迅速找到致富的快捷途徑,我絞盡腦汁地想辦法、出主意。
還為了工作多出顯著成績,展現自身的才能和價值,從而不辜負組織的培養與信任,我拚命地工作,甚至忽略了身邊的許多東西。
更主要的是自己分管工作取得更為出色更大的成就,在全市出類拔萃,在同行中獨樹一幟,同時也為自己謀取更多的政治資本。
可最終的結果究竟如何呢?誠然,確有少數人在這場變革中致富發家,但多數鄉鎮為了完成任務而勞民傷財,加重了群眾的負擔,掀起了新一輪的浮誇之風。
大多數種菜的農民看似增收實則虧損,他們的汗水並沒有換來真正的財富,只是在這場農業變革的浪潮中疲憊地掙扎。
有一次,我們在觀摩時,有一位村民不顧村組幹部的阻攔,對我戲謔道:「種菜面積越大,『窟窿』越大,農民要發家,自己把主意拿,寧願被你們這些幹部罵,不能聽你們的話!」
聽聞這番話,我頓時滿臉羞愧,彷彿被一盆冷水從頭澆到腳。我陷入了深深的茫然與困惑之中,我開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我所追求的政績和工作成果,是否真的給百姓帶來了幸福?
我在這條農業變革的道路上,是否走偏了方向?
自從擔任分管農業的副縣長以後,我鮮少回到河灣鎮,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還是因為對那裡的情況太過熟悉,而且河灣鎮也並非沿路鄉鎮。
「五一」長假即將來臨,河灣鎮黨委書記金開煒邀請我利用這幾天假期,一起去蘇南考察蔬菜加工項目,實際上不過是想約我出去遊玩幾日,考察只是個借口和幌子罷了。
我站在窗前,看著窗外那熙熙攘攘的街道,心中猶豫不決。
一方面,我想藉此機會放鬆一下自己疲憊的身心;另一方面,我又對自己的工作感到迷茫,不知道這樣的「考察」是否真的有意義。
在這農業變革的困境中,我彷彿站在了一個十字路口,需要重新審視自己的方向和選擇。
我想起了小時候在農村的日子,那時候的生活雖然艱苦,但卻充滿了快樂和希望。
如今,看著農民們在這場農業變革中疲憊不堪,我心中充滿了愧疚。我知道,我必須要做出改變,不能再這樣盲目地追求政績,而忽略了百姓的真正需求。
在這個漫長的夜晚,我輾轉反側,難以入眠。我思考著自己的未來,思考著農業轉型的方向。
我知道,這將是一條充滿挑戰的道路,但我也堅信,只要我心中有百姓,有真正為他們謀幸福的決心,就一定能夠找到一條正確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