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山東旱蝗
李常在走後,蘇若瑩如前幾次一樣,再次留了下來。
「大人這麼做簡直就是把李掌柜推到了風口浪尖,日後他有何面目再面對商行前輩?」蘇若瑩為李常在打抱不平。
「你怎麼還在這?」劉卓不由抬頭得仔細打量了一番,隨後略有疑惑的問道。
「撫台大人還沒有回答我的問話。」蘇若瑩對於劉卓的問話置之不理,反而質詢起了劉卓。
「我有必要向你解釋嗎?商行的制度與規定都白學了?你知不知道那些人都做了什麼?」劉卓臉色一沉,不悅的神情掛在臉上,聲色俱厲的斥責道。
「我自然清楚那些人做的事。但我想問的是,大人為何非要安排李掌柜去處罰那些人?就不能另派他人?」蘇若瑩對劉卓的神色毫不在意,執意問個清楚明白。
「就憑他是劉氏商行的掌柜,這個答覆滿意嗎?」劉卓勃然大怒,起身走了出去。
蘇若瑩愣在了原地。儘管她對這回答並不滿意,可卻不知道如何是好。李常在與蘇若瑩的關係極好,由於多次受到李常在的照顧與幫助,蘇若瑩心存感激。
見到李常在為難,便毫不猶豫的站出來替其說話,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但壞就壞在,蘇若瑩在不恰當的時間以令人不悅的說話方式詢問上級。
李常在對於蘇若瑩的行為並不知曉,劉卓也沒有將此事放在心上。畢竟,蘇若瑩還處於商行的最底層。倘若不是與李常在關係匪淺,只怕是連撫台衙門的大門都進不來。
接下任務的李常在,對於手頭的工作自然十分的上心。與林懷溝通了貸款一事後,就將全部的精力全都放在了內部人員的整頓上。
仔細盯著手中的名單瞧了許久后,李常在無奈的嘆了一口氣。名單中的一部分人,他早就清楚他們是什麼德行。
但對於剩下的人,就有些摸不準了。公子既然敢將手中的名單送來,應該也都是查證無誤的。
沉思許久后,李常在令人給名單上的所有人發去了通知,令眾人在六月十一日前務必趕到濟南府。
六月初,前往兗州、登州、萊州三府查驗良糧庫的崔世英返回了濟南府。收到消息后,劉卓立馬令人將其找來。
「各地府庫的的存糧如何?各地的州縣有沒有欺上瞞下,弄虛作假的情況?」劉卓急切的盯著崔世英問道。
「有,屬下已經列出了名單。有存糧與往年對不上的,有購糧不積極的,還有找糧商借糧企圖矇混過關的,共計二十三個州縣的存糧數額有問題。」崔世英眼神堅定,注視著劉卓,一五一十的將一個多月的查驗情況上報。
接過崔世英手中的名單后,劉卓大致閱覽了一番。
「做的不錯,先回去休息吧。」劉卓當即打發了崔世英。
明朝官府中的公務人員,有兩種,分別是官與吏。官員多是進士或者舉人出身,有正式的品級與俸祿,權力很大,數量不多。一個縣中也就只有縣令、縣丞、主簿、巡檢是官員。
吏員多是官員自行招募的辦事人員,無品級與俸祿。官員個人就可以決定吏員的人任免。
但是,官員的任免則是屬於中央的吏部。即便是一省巡撫,也不能將一縣知縣免職。
然而,在多數情況下,巡撫的人脈與能量肯定是大過知縣的,只要巡撫參奏,還是可以免職知縣的。
即便劉卓可以奏請吏部免除了這個二十多個縣的知縣,但誰又能保證新派來的知縣一定好好乾活?所以劉卓只是打算先嚇唬一番,以觀後效,若是再行不法之事,那就不用留情了。
將商行與幾個州府的事情放置一邊后,劉卓將重心放到夏季的旱蝗上來。
「旱蝗」是蝗蟲的一種,在乾旱地區出現的多。乾旱條件下,由於蝗蟲的生長、繁殖受到影響,導致蝗蟲數量增多,進而對農作物造成嚴重的損害。基本上,只要有蝗災發生的地區,必定會伴隨著旱災的發生。
歷史上,中國地區蝗災的發生頻率、持續時間、影響範圍、受災區域遠超其他的自然災害。所以,各朝朝廷都十分重視蝗災。
從明朝立國之初至李自成滅明,兩百多年的歷史中,出現的大大小小蝗災近千次。十六個皇帝在位期間,基本都有蝗災發生。經常發生蝗災地區為北直隸、河南、山東等地。
蝗蟲成災基本上發生在夏秋季節,特別遇到大旱的時候,有利於蝗蟲的生活和繁殖。
蝗蟲的生命力與繁殖能力很強,蟲卵基本上在地下埋藏著。若是不遇到雨雪天氣,蝗蟲多半會存活下來。此外,蝗蟲的生長周期短,且是集體性生存,一出現就會造成災害。
封建社會是小農經濟為主的農耕社會,蝗災對於農業的破壞極大。不僅會造成百姓顆粒無收,還會引發極端的惡性事件,從而導致社會秩序的混亂。
雖然蝗災可怕,但在人們經歷過多次蝗災后,也總結出一些治蝗的經驗。一方面向受災的百姓賑災,發放各種農具,幫助百姓恢復生產;另一方面則是通過各種手段滅蝗。
距離蝗災的發生也快了,興修水利、破壞蝗蟲產卵地等措施已經來不及。只有通過雞、鴨、蛙、鳥等天地來吃蝗蟲,火燒蝗蟲、人力捕捉等方法了。
前世,在兩千年時候,新疆發生特大蝗災。浙江就曾支援新疆三萬隻的鴨子,一隻鴨子一天可以吃兩百隻蝗蟲,為治蝗貢獻了重要的力量。
在二零一二年的時候,新疆又發生了特大蝗災,這次,全國收集了三百萬隻雞,送往新疆。這些雞走到哪就吃到哪,硬生生的遏制住蝗蟲的數量。挽救了過億的經濟損失。
後來,有專家發現,粉紅椋鳥可以很好的控制蝗蟲的數量。既不用驅趕鴨子,也不用費力收集雞鴨。這些粉紅椋鳥遷徙到新疆后,徹底幫助新疆人民解決了蝗災。
《明史熹宗本紀》記載:「天啟元年八月戌子,杭州大火。天啟三年秋七月辛卯,南京大內災。天啟四年六月癸亥,河決徐州。天啟六年五月戊申,王恭廠災,死者甚眾。壬午,河決廣武。天啟六年夏,京師大水,江北山東旱蝗。秋,江北大水,河南蝗。」
旱蝗出現在夏秋季節,簡單推算的話,發生蝗災的時間的多半也就在七八月份了。
雖然不知道旱蝗會發生在山東哪個府,但是通過探查各地的降雨、河流水文情況多少,還是可以預測一下的。一些賑災工作與滅蝗的措施可以提早安排一下。
將針對蝗災的所有事項重新回想了一遍后,劉卓當即命人喊來了所有的幕僚。
「近期各地州府,有無上報大旱或者其他災荒?」劉卓瞥了眾人一眼后,便有些有些焦灼的詢問道。
「不曾見各州府上報。」幾人紛紛回稟道。
「大人,屬下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走遍三府各州縣,確實沒看到有什麼水旱災害。」崔世英一臉真誠,信誓旦旦的向劉卓保證三府並沒有發生什麼災荒。
「東昌、青州二府呢?這個兩府的情況有誰清楚?」劉卓突然間好像想到了什麼,連忙問道。
許久,不曾有人回復。
「立刻派人前往東昌、青州兩府,詢問府內各州縣的降水情況、河流水文情況。倘若二知府對於各地情況不甚了解,就親自前往各地州、縣。十日之內,必須彙報撫台衙門。」見狀,劉卓也心知肚明。便不再對眾人抱有希望,迫不及待的下令道。
濟南府境內已經有人盯著了,至於東昌、青州什麼情況,就不好說了。山東本來就多蝗災。
天啟元年,東昌府、登州府發生蝗災。
天啟二年,濟南府、登州府發生蝗災。
天啟三年,青州府發生蝗災。
天啟五年,萊州府發生蝗災。
與嘉靖二十三年,萬曆四十三年、四十四年等時期的蝗災相比,天啟年間的幾次蝗災的破壞範圍、造成的經濟造成的損失則是輕了許多。
嘉靖二十三年,兗州府定陶縣的蝗災比較嚴重,蝗蟲多到壓斷樹木,肆無忌憚,以致穿堂入室,嚙食衣物。有記載:「飛蝗蔽天,禾不能擎,棲集大樹,枝為之折。」
萬曆四十四年,濟南府發生的蝗災致使飢荒遍地,死者相籍,以至於人吃人的慘劇發生。有記載:「蝗,飢甚,人相食。」
萬曆四十三、四十四年,登州府災荒嚴重。飢荒發生,人吃樹皮乃至人肉充饑,聚眾搶劫,賣兒賣女,殺人而食的場景屢見不鮮。有記載:「蝗蝻遍野,人嘬木皮」。「至人相食,餓殍載路,盜聚夜劫,市買子女。」
萬曆四十三年,萊州府的蝗災嚴重,蝗蟲蔽天,禾苗食盡。昌邑縣「蝗,……大飢,人相食」,濰縣「大飢,人相食」。
「大人,其他幾個府,是否還需要撫台衙門派人親自前往?」鄧德霖從容冷靜的詢問道。
「派,山東的六個府全部都派。哪個地方長期沒有降雨?河流的水位大降的。統統彙報撫台衙門。」劉卓心急如焚道,但卻也無可奈何。天災面前,人的力量還是過於渺小了。
安排了自己所能想到的一切后,劉卓立馬離開撫台衙門,前往商行。即便李常在對於自己收購雞、鴨、蛙等動物的行為不解,但劉卓依舊堅持己見。李常在最終無奈答應,併當著劉卓的面安排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