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倭寇
賈家的事情基本上告一段,也會消停一陣子,反倒是朝廷這面出了大問題,由於本朝的政策很多地方和後世明朝的政策很像,特別是對於海禁方面,這就導致有大批量為了商人、村民、外國人、軍人為了銀子鋌而走險,來擾亂本朝邊境,特別是東南沿海等地方,搞得民不聊生。
這不在山東承宣布政司的地盤出現了大問題,登州府衙門被倭寇攻破了,倭寇進入到登州府燒殺搶掠,姦淫婦女所作所為簡直令人髮指。當山東承宣布政使把摺子上報給皇帝的時候,皇帝的憤怒可想而知。
首先這不是攻打不攻打的問題,這是一個不敗金身的問題,當一個國家強大到一定地步,是沒有任何人敢於挑釁的,只有國家走向沒落的時間,才有國家和勢力敢站出來挑釁,如果本朝一個處理不好,那麼周邊的敵人都知道本朝外強中乾,那站出來的對手只會越來越多,到最後就變變成群狼環視了。
可是當皇帝陛下在朝廷中把這個問題說出來的時候,卻發現滿朝文武沒有一個敢吱聲的,甚至連一個屁都不敢放,滿朝文武都知道,現在這倭寇已經成勢了,連登州府海防都突破了,甚至都敢直接進入到登州府衙門燒殺搶掠,誰再去和送死有什麼區別,而軍隊呢那就不用提了,各派系縱橫交錯,誰也不想到那面費力不討好,而皇帝自己新訓練的新軍,確是用於保護皇城所用,不能調用,登州府的軍隊應該是被打殘了,想要解決倭寇也只能從山東承宣布政司自己想辦法,皇帝看著滿朝文武一個低下頭的樣子,簡直也是沒有誰了,皇帝現在很煩,再回頭看看太上皇,太上皇老態龍鐘不發表意見,看這樣子,這件事情背鍋的也只能是皇帝自己了。
皇帝看著滿朝文武說不出的厭惡,再回頭看了看太子就說道:「既然沒有什麼意見咱們就退朝,大家群策群力。」
「臣等遵旨」滿朝文武恨不得早點離開這是非之地
皇帝現在看著御書房,正是生氣的時候,這個時候皇後走了進來,看見皇帝心情不好說道:「陛下可是為了倭寇的事情而擔心?」
「是皇后啊,倭寇的事情只是一方面,其他還有的就是這群大臣們每次要為國家出力的時候就只知道計較個人得失而沒有把國家利益放在前面。」
「陛下,這天下有些人先有國再有家,有些人先有家再有國很正常,我們要做的就是嘉獎前者,讓大臣們人人都效仿前者。」皇后說道
「哦,看來皇后如何看得出誰是前者,誰是後者呢,給朕出出主意」皇帝說道。
「陛下,後宮可是不能干政的,這事情如何解決,找誰解決,還得陛下想辦法,臣妾只是能在陛下出現困擾的時候,開導開導陛下」皇后說道。
「唉,可惜啊,只要再給朕五年的時間,這局面肯定比現在強多了。」皇帝說道
皇后看著皇帝沒有說話,只是靜靜地站在一旁,同時皇帝心裡也有了盤算,在這種情況下,他能想到的人也只有李艾了,因為李艾這人比較邪性,花活比較多,倒是對於百姓比較關注,現在李艾在山東境內經營的還不錯,由於各種原因李艾一直不敢把手伸進登州府去,這次造成了登州府現在的局面,可以說朝廷眾位大臣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自己剛剛弄完先皇舊臣,有弄完四王八公,就出了這個事情,這其中有沒有聯繫,還得細說。難道這群人真的為了自己的一點蠅頭小利,國家都不要了嗎?可是皇帝他自己有沒有想過,他在埋怨別人不效忠朝廷的時候,有沒有想過他們姓水的是不是,一直覺得家天下,也就是這天下是他們水家的,聚天下之財供養水家。就這種心態,別人充其量就是個管家,打工仔,別人憑什麼把國家放在家庭的前面。
至於李艾,別的不管怎麼說,起碼忠君愛民這塊,李艾做的絕對比朝廷內外誰都強,皇帝這回也是真的生氣了,也可能是想儘快擺平倭寇這件事情,也有可能想補償這些年對於李艾的貢獻。
皇帝彷彿下達了很大的決心一般,皇帝也沒有和別人商量,對著皇后說道:「登州府那面關係錯綜複雜,需要快刀斬亂麻,也需要一個忠於朕的人去辦,皇后覺得李艾如何?」
本來皇后是想推薦自己的哥哥,去登州府撈好處,但是看到皇帝想到了李艾,說道:「陛下,臣妾對於李探花只是略有耳聞,只知道他和賢德妃是八竿子打得著的親戚。此去登州府還得咱們自己的人靠得住」皇后直接說出了賢德妃來噁心皇帝
只可惜他的小心思被皇帝猜的透透的,只聽皇帝說道:「你得心思,朕明白,要是平常還可以,但是現在去就是送死!登州府現在已經被倭寇給同化了,這些衛所你知道有多少人被倭寇收買了嗎?你知道有多少人是給倭寇通風報信的,你讓你哥哥去,他有兵嗎?他會打仗嗎?他到哪裡知道怎麼剿滅倭寇嗎?」皇帝問道
「要不,讓李艾輔助他?」皇后不死心的問道
「我現在的要求就是儘快剿滅倭寇,而不是讓文載在縛手縛腳,這個時候你還是不要想了」皇帝說道
聽見皇帝這麼說,皇后也只能閉上嘴巴,承認現狀了。
而皇帝沒有經過給任何人商量,直接下了一份聖旨,聖旨的內容就是任命李艾為登州府知府並登州府內所有官員李艾可自行冊封,只要在朝廷備案即可,同時冊封登州府為直隸府(直接向朝廷彙報,跳過山東布政使),並統領山東布政司內所有的衛所和地方軍權。這份聖旨一下,就代表著李艾掌管了登州府的一切軍政大權,但是同樣李艾必須迅速剿滅倭寇,基本上以後只能世代鎮守登州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