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新四軍遭受重創
王明和王秀蘭接到戴笠布置的新任務,回到上海,王明很自然的想到找伊賀櫻子幫忙。
得知王明和王秀蘭結婚的消息,伊賀櫻子很傷心,她一直喜歡王明,可王明只是把她當做妹妹。
王明和王秀蘭結婚那天,伊賀櫻子獨自一人在房間里,默默地凝視著窗外。
她心中滿是痛苦和失落,回想起與王明在一起的點點滴滴,淚水不禁奪眶而出。
幾天後,伊賀櫻子重新出現在王明面前,她決定將這份愛意深埋心底。
兩人相視一笑,彷彿一切都未曾改變,只是那份曾經的純真感情,已化作深深的默契和信任。
王明決定找伊賀櫻子,讓她想辦法讓王秀蘭以特工的身份,加入日本特高科,從而獲取情報。
就在王明和王秀蘭為完成戴笠的任務,想方設法的時候,斯有才所在的部隊,接到了國民黨軍部轉移的命令。
國民黨的部隊南下,而共產黨新四軍的部隊卻接到了北上的命令。
1940年10月,蔣介石授意何應欽、白崇禧,以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正、副參謀總長之名,致電八路軍朱德、彭德懷及新四軍葉挺、項英,勒令黃河以南的新四軍,須於一個月內趕赴黃河以北。
11月,朱德、彭德懷、葉挺、項英複電何應欽、白崇禧,義正言辭地駁斥了國民黨的無理要求。然而,為了顧全整體局勢,他們依然應允將皖南新四軍部隊調往長江以北。
可惜,就在這個火燒眉毛的緊急關頭,項英還對蔣介石抱有幻想,希望蔣介石能先發軍餉,然後再北移,並給中央發電報說:「我們的態度,不發餉彈即不開動。」
蔣介石本就心懷叵測,仍按原定計劃密令第三戰區顧祝同、上官雲相等人,在皖南地區設伏,將江南新四軍立即「解決」。
馬國榮團和萬作孚團接到圍剿新四軍的密令時,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新四軍是友軍,在抗日的鬥爭中他們之間已經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萬作孚性格耿直,直接選擇了拒絕執行上峰的命令,結果被移送軍事法庭。
后萬作孚因同事們的力薦,上峰念其在抗戰中多次立功且身負重傷,又值用人之際,遂決定撤銷其團長之職,降其軍銜,調回145師任作戰參謀,以續抗戰,將功贖罪。
馬國榮雖然心中不願意,但是他為人小心謹慎,接受了上峰的指示,率部參與到圍剿新四軍的戰鬥中。
1941年1月,皖南新四軍軍部直屬部隊等九千餘眾,在葉挺、項英的引領下踏上北移征程。
1月6日,當部隊行至皖南涇縣茂林一帶時,突遭國民黨七個師約八萬之眾的驟然襲擊。
新四軍奮然抵禦,鏖戰七晝夜,然終因敵我力量懸殊,彈藥耗盡,糧草斷絕,僅有少數被俘,大部壯烈捐軀。
軍長葉挺在與國民黨談判時被扣押,政治部主任袁國平犧牲,副軍長項英、副參謀長周子昆在突圍中被叛徒殺害。
「團長,前方來了一支新四軍的部隊,大概有300多人!」,馬松偵察回來,向馬國榮報告。
馬國榮將團里所有營連級幹部都召集到一起,「同志們,新四軍與我們有恩,我們不能做對不起自己良心的事情,現在我們的對面就有一隊準備突圍的新四軍隊伍,我決定放他們離開!出了任何問題,我馬國榮一個人承擔!」
「團長,新四軍救過我們連多次,如果沒有新四軍,我邱自強活不到現在,我衷心擁護團長的命令!」,邱自強站起來,支持馬國榮的決定。
各級軍官都和新四軍打過交道,大家都對新四軍抱有好感,紛紛表示支持馬國榮團長的決定。
「好,既然這樣,你們回去,做好每一個戰士的工作,讓開一條路,給新四軍的戰士通過,等他們走了以後,我們放空槍,做做樣子。另外,這件事情要嚴格保密,誰也不能透露出去!」,馬國榮從座椅上站起來,表情嚴肅的說道,「執行命令吧!」。
「是!」,營連幹部們站起來敬禮。
在馬國榮的授意下,從該方向突圍的,有傅秋濤領導的新四軍1縱隊,包括黃火星團。
由於新四軍當時選擇了分散突圍,在這個方向上,新四軍突圍戰士總計達到2000人。
這次慘案,造成新四軍7000多名將士長眠在皖南山區。項英本人,也為自己的一意孤行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1月15日,中央在會議上總結了這次慘案,認為首先是國民黨頑固派製造的反共行動,其次由於項英、袁國平等沒有反磨擦的思想準備,再加上指揮上的錯誤等。
1月17日,蔣介石反誣新四軍「叛變」,宣布取消新四軍番號,聲稱將把新四軍葉挺軍長交付「軍事法庭審判」。
江南的新四軍遭受重創,這就是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這一事變是國民黨頑固派發動的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最高峰。
國民黨頑固派製造皖南事變,驚醒和教育了對國民黨抱有幻想的人們,孤立了自身。
中國共產黨的堅定立場和維護抗戰大局的態度,贏得了多方面同情,擴大了群眾影響,提高了政治地位。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的通令和發言人談話發布后,周恩來痛斥何應欽:「你們的行為,使親者痛,仇者快,你們做了日寇想做而做不到的事。你何應欽是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
當晚,周恩來在《新華日報》上憤筆題詞:「千古奇冤,江南一葉;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為了使報紙突破國民黨的封鎖,趕在重慶其他報紙出版之前散發出去,周恩來命令報社將題詞刻成模板后立即拼版、快速印刷,天亮前把報紙放進鋪蓋里裝入籮筐,從紅岩後山悄悄運進城內。
1月18日,重慶各大報紙都在頭版以醒目標題報道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