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當代神農——袁隆平
畫面一轉,新的視頻開始。只見天幕上緩緩浮現出一行金色的大字:
【當代神農——袁隆平】
隨著字幕的消失,畫面開始展現。首先出現的是一片荒蕪的土地,人們面黃肌瘦,飢餓的眼神中滿是絕望。接著,一位清瘦但精神矍鑠的老人出現在畫面中,他就是袁隆平。
看著這位老人,天幕下所有人都坐不住了,皇帝們更是激動得來回踱步。神農?是他們想的那個意思嗎?
始皇帝激動壞了,回想以前,大秦的百姓過得苦啊,吃不飽穿不暖連活下去都困難。直到天幕賜予的神種豐收,困境才稍有好轉。
看到畝產幾千斤的神種,始皇帝就曾預想過後世一定有善於農事的神人存在,現如今天幕終於要介紹他了,這讓期盼著大秦人都能吃飽的始皇帝如何能不激動?
他大手一揮,「來人,給朕將天幕上神農的事迹一字不差的記錄下來,要是漏了一個字,朕唯你們是問!」
瞬間,咸陽宮殿外聚集了一堆手拿紙筆記錄天幕的人。好在大秦此時已經製作出紙張,能更快的書寫,不然還真跟不上天幕的節奏。
這一幕發生在歷朝歷代各個位面的時空里,大家爭分奪秒,只為了記錄神農事迹。只要學到從他手指縫裡漏出的一點知識,肯定也足夠他們用了!
【美國曾揚言,沒有哪個國家可以養活中國人,沒想到第二年,一個小老頭就用他的實驗結果狠狠的打了眾人的臉,他就是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1930年,袁隆平出生在北平一個知識分子家庭,沒有人能想到這個小男孩會在未來,深深的影響中國。因為當時正處於戰亂時期,袁隆平的童年和少年時期一直跟隨父母到處奔波,這也讓他意識到要吃飽飯首先應當提高糧食產量。1950年,袁隆平從西南農學院畢業,被分配到偏僻的湖南省安江農業學校任教】
【此時,如何讓新中國的人們不再餓肚子,成了袁隆平勵志一生為之奮鬥的目標。他除了教書,其餘時間都投入了農作物育種科研實驗。1961年,他在早稻田中發現了特異稻種,隨後根據實驗推斷為「天然雜交稻稻種」,於是他形成了研究水稻「雄性不孕性」的思路,並於1964年在洞庭早秈稻田裡發現了「天然雄性不孕株」,開始對水稻雄性不孕進行研究】
天幕下所有人:……
為什麼天幕上說的每一個字他們都認識,但是組合在一起就不認識了呢?
天然雄性不孕株?雄性……不孕?
難道是太監一樣的稻種嗎?誰能救救他們?好複雜,他們聽不懂啊啊啊啊啊!
【1964年到1965年這一年裡,袁隆平幾乎踏遍了附近所有的稻田,才找到了6株可用的稻種,經過兩年的繁育栽培,將收集到的資料整理后,寫出了第一篇重要的雜交水稻研究論文。1968年,通過幾年的努力,終於將最初的幾株天然雄性不育水稻秧苗繁育到了可以插滿兩分試驗田的規模】
【然而,就在1968年5月19日早晨,當他們像往常一樣去實驗田觀察禾苗長勢時,發現試驗田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原本生長良好的雜交水稻秧苗被人為拔除,並且丟得滿地都是,現場一片狼藉。這次事件被稱為「5·18事件」,是雜交水稻研究過程中遭受的最大打擊。袁隆平和他的團隊在這次事件中幾乎失去了全部的研究成果,但他們並沒有放棄,最終在實驗田中找到了5株被掩埋在爛泥中的殘存禾苗。這些殘存的秧苗成為了他們繼續研究的寶貴材料】
「砰!」始皇帝氣得捶死案桌,生氣道:「究竟是何人如此可惡,難道不知道這些種子關乎民生嗎?」
然而咸陽宮內氣氛凝重,根本沒人敢回復他。
【1970年,袁隆平團隊在海南發現了一株從未見過的野生稻雄性不孕株,為雜交水稻研究打開了新的突破口。這株珍貴的野生稻被命名為「野敗」,並且在不夠后培育成功。到了1973年,用「野敗」雜交得到的水稻已經種植了幾萬株,均保持不育的特性,雜交水稻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1986年,袁隆平正式提出雜交水稻育種戰略,研究兩系法雜交水稻,在1995年取得了成功。也是這一年,袁隆平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雖然已經獲得了極高的榮譽,但袁隆平院士從未停止過研究,他繼續帶領團隊開展超級雜交稻攻關,實現了一系列的高產目標。此外,他還關注並研究了「海水稻」,即在鹽鹼地和海水灌溉條件下種植的水稻,進一步拓寬了水稻種植的可能性】
各個位面土地大多是鹽鹼地的古人看到視頻里水稻長勢良好,心裡別提有多羨慕了。一聽到神農袁隆平居然能在這鹽鹼地上種地,紛紛跪下求神農賜下神種,他們願意世代供奉袁神農。
【經過袁隆平院士及其團隊的努力,這些年我國的雜交水稻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2000年實現超級雜交稻第一期育種攻關目標,畝產達到了700公斤。2004年實現超級雜交稻第二期育種攻關目標,畝產達到800公斤。2011年實現超級雜交稻第三期育種攻關目標,畝產達到900公斤。2014年實現超級雜交稻第四期育種攻關目標,畝產達到1000公斤。2017年超級雜交稻高產攻關畝產超過1100公斤】
【總體而言,全國年種植雜交水稻面積超過1700萬公頃,年增產稻穀約250萬噸。並且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改進,雜交水稻的產量仍有進一步提升的潛力】
這個數據一出,天幕下所有人的呼吸聲都停止了。這是真實存在的數據嗎?
如果他們的產量也能有這麼高,是不是就不會再有人餓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