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議策

第三十一章 議策

隨著虎賁奇襲的成功,黃巾軍的攻勢暫時被遏制。然而,冀州的形勢依然如烏雲密布,黃巾軍雖因缺糧和缺乏攻城器械而暫時偃旗息鼓,但其龐大的兵力依舊對周邊的城市構成了嚴重的威脅。為了應對這一危機,魏郡太守孫原決定召集魏郡的智囊團,共同商討對策。

會議在太守府的議事廳舉行,這裡曾是地方官員們處理政務的地方,如今卻成為了對抗黃巾軍的重要指揮部。廳內燈火通明,燭光搖曳,映照著田豐、沮授、和洽、荀攸、郭嘉等一眾謀士的臉龐,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嚴肅與凝重。空氣中瀰漫著一種緊張而又充滿希望的氣息,彷彿一場風暴前的寧靜。

「諸位,黃巾軍雖然暫時退卻,但我們不能掉以輕心。」孫原首先開口,他的聲音沉穩而有力,猶如定海神針,「我們需要找到徹底解決這場叛亂的方法。」

田豐站起身來,緩緩說道:「黃巾軍之所以能迅速壯大,其根本原因在於多年來的社會動蕩和百姓生活的困苦。張角兄弟利用天公將軍的名義,煽動流民起義,吸引了大量無家可歸的農民加入。這些流民原本就處於社會底層,生活艱難,一旦有了機會,便蜂擁而至,如洪水般席捲四方。然而,黃巾軍內部並非鐵板一塊,他們的組織結構鬆散,各地的渠帥各自為戰,缺乏統一的指揮。」

沮授點了點頭,接著說道:「不僅如此,黃巾軍的內部矛盾日益顯現。張角雖然去世,但他的兩個弟弟張寶和張梁之間也存在著權力爭奪。張寶主張繼續北上,攻佔更多的城市,擴大勢力範圍;而張梁則認為應該先穩固後方,確保糧草充足。這種分歧導致了黃巾軍的決策遲緩,難以形成有效的進攻。」

和洽補充道:「黃巾軍的後勤問題尤為嚴重。他們的軍隊規模龐大,每天需要大量的糧食和物資供應。但黃巾軍缺乏穩定的後勤支持,只能依賴沿途的劫掠。這種做法不僅難以持久,還會引起當地百姓的反感,進一步削弱他們的民心基礎,使他們成為無根之木,無源之水。」

荀攸點頭贊同,他輕輕捋了一下鬍鬚,沉思片刻后說道:「正是如此。黃巾軍的指揮官張寶、張梁等人雖然有一定的軍事才能,但在戰略上卻顯得短視。他們過於依賴數量優勢,忽視了戰術的靈活性和多樣性。因此,他們在面對堅城和有組織的防守時,往往束手無策,如同猛虎入陷阱,徒呼奈何。更嚴重的是,黃巾軍內部的矛盾已經開始影響到軍隊的士氣,許多士兵對未來的前景感到迷茫和不安。」

郭嘉最後總結道:「綜合以上幾點,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黃巾軍雖然人數眾多,但其內部存在諸多問題。他們缺乏統一的指揮,後勤補給不足,指揮官的戰略眼光有限,內部矛盾日益激化。因此,他們目前的停滯不前並非偶然,而是必然的結果。隨著時間的推移,黃巾軍的糧草將逐漸耗盡,內部矛盾也會加劇,最終導致其自行瓦解,如風中殘燭,難逃熄滅的命運。」

孫原聽罷,臉上露出一絲欣慰的笑容。「諸位所言極是。既然如此,我們應當採取積極的策略,一方面加強城防,確保各城的安全;另一方面,派遣使者前往各地,宣傳朝廷的恩惠,安撫民心,分化黃巾軍的力量。」

田豐站起身來,目光堅定地說道:「我願意親自起草告示,向百姓宣傳朝廷的政策,安撫民心。同時,我們可以通過設立救濟站,向貧困百姓發放糧食,讓他們感受到朝廷的關懷。」

沮授附和道:「我支持田豐的提議。此外,我們還可以通過舉辦各種活動,如祭祀、娛樂等,來凝聚人心,增強百姓對朝廷的信任。同時,我們也可以利用黃巾軍內部的矛盾,通過秘密渠道向他們傳遞不實信息,加劇其內部的分裂。」

和洽接著說道:「城防方面,我認為應該加強城牆的修繕,增派巡邏隊,確保各城的安全。同時,我們還需要加強對士兵的訓練,提高他們的戰鬥力。」

荀攸點頭贊同:「和洽所言甚是。我還建議,可以招募更多的民兵,組建一支臨時的防禦力量,以備不時之需。另外,我們可以通過一些小規模的軍事行動,打擊黃巾軍的士氣,讓他們意識到我們的實力。」

郭嘉最後總結道:「關於軍事計劃,我認為我們應該制定一套詳盡的防禦方案,包括如何應對黃巾軍的進攻,如何利用地形優勢,以及如何進行有效的反擊。同時,我們還需要密切關注黃巾軍的動向,以便及時調整策略。」

孫原聽后,滿意地點了點頭。「很好,諸位的建議都非常寶貴。田豐、沮授,你們負責起草告示,向百姓宣傳朝廷的政策,安撫民心。和洽、荀攸,你們負責加強城防,確保各城的安全。郭嘉,你則負責制定詳細的軍事計劃,準備隨時應對黃巾軍的可能反撲。」

會議結束后,眾人各司其職,迅速展開行動。孫原站在議事廳的窗前,望著遠處的夜空,身側郭嘉看了他一眼,知道他心中有思量,也不點破。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秋夜靜謐,涼風習習,孫原步入書房,見郭奉孝與管寧已在此等候。桌上一壺熱茶散發著裊裊熱氣,幾碟精緻的小點心映入眼帘。無需多餘的客套,三人如同久別重逢的老友,自然而然地圍坐下來。

「青羽,你來了。」郭奉孝微笑道,親自為孫原斟滿一杯茶。

孫原端起茶杯,輕啜一口,贊道:「奉孝的手藝愈發精湛了,這茶香醇可口。」

管寧在旁,臉色不慍不喜,看不出絲毫情緒。

片刻寧靜后,郭奉孝緩緩開口:「青羽,今日朝堂上的事,你有何想法?」

孫原放下茶杯,神色略顯沉重:「田豐、沮授他們提了許多建議,但我總覺得,關鍵之處尚未觸及。」

管寧眉頭微蹙:「青羽擔憂的,是不是土地兼并的問題?」

沮授和審配均出身於冀州的大族,這意味著他們的家族在當地擁有深厚的根基和廣泛的影響力。家族控制的大量土地和資源不僅為他們提供了經濟基礎,還使得他們在地方上擁有一定的政治資本和社會地位。因此,在面對諸如黃巾軍起義這樣的外部威脅時,他們的首要考慮是如何保護自己家族的利益不受侵害,而非僅僅關注整個國家的安危。

河北士人間的聯姻關係非常緊密,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社會網路。這種網路不僅僅局限於個人之間的友情,更是一種政治上的互助同盟。沮授和審配通過婚姻和血緣關係與其他世家大族建立了深厚的關係,這些關係網成為了他們在政治鬥爭中的重要支撐。因此,在處理政務時,他們會更加傾向於維護與自己家族有密切聯繫的其他大族的利益,以鞏固自身的政治地位。

由於長期生活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沮授和審配的政治理念和治國方略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他們傾向於採取保守的政策,維護現有的社會秩序,避免劇烈的社會變革可能帶來的不確定性。例如,在面對土地兼并問題時,他們可能會反對任何可能削弱大族勢力的改革措施,因為這直接威脅到了他們家族的經濟利益。在對外政策上,沮授和審配也會基於家族利益做出決策。比如,在袁紹與曹操的爭鬥中,他們會更傾向於支持對自己家族有利的一方。如果某一方能夠提供更多的保護和支持,使他們的家族利益得到保障,那麼他們很可能會選擇站在這一方。

沮授和審配的家族背景不僅塑造了他們的政治立場,還深刻影響了他們在具體政治事務中的態度和行為。他們的決策往往更多地考慮的是如何維護和擴大自己家族的利益,而不是單純從國家大局出發。這種立場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們能夠採取的政策選擇,但也使他們在地方上擁有強大的號召力和影響力。

沮授、審配等人均是冀州大族,各自家族在塢堡之中,奴僕上千,自然不在意黃巾軍的攻擊。河北士人大多聯姻,關係匪淺,關係盤根錯節,良田阡陌相連,如蜘蛛織網不可輕言。孫原若無天子之命,想在魏郡有所作為,只怕更是艱難。孫原點頭,語氣中帶著一絲無奈:「正是。沮授、審配等人家族勢力龐大,各自擁有的塢堡中奴僕成千,對於黃巾軍的威脅並不在意。河北士人間聯姻頻繁,關係錯綜複雜,良田廣袤,猶如蜘蛛網般緊密相連。若非天子聖命,想要在魏郡推行改革,實屬不易。」

郭奉孝沉思片刻,道:「的確,這問題牽一髮而動全身。但青羽,你既然已經看到了問題所在,就不能輕易放棄。」

管寧附和道:「不錯,青羽。河北士人的力量雖然強大,但只要我們找到合適的切入點,逐步推進,總會有轉機的。」

孫原眼中閃過一絲決心:「你們說得對,我不能因為眼前的困難就退縮。但如何才能既不觸動這些大家族的根本利益,又能有效地解決問題呢?」

郭奉孝微微一笑,舉起茶杯:「青羽,你決定了,我們自然會全力支持。」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流華錄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流華錄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十一章 議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