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繁忙的朱元璋

第181章 繁忙的朱元璋

洪武十七年農曆初一,新春的氣息尚未在凜冽的寒風中完全消散,年三十的熱鬧餘韻彷彿還在宮牆之外的市井間繚繞。

天色未亮,文武百官便已身著朝服,魚貫而入那威嚴莊重的大殿。

燭火搖曳,映照出他們或年輕或滄桑的面容,每個人的神色都莊嚴肅穆,懷揣著對新歲朝會的敬畏。

待眾人排班站定,齊聲高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那聲音在空曠的大殿內回蕩,仿若能衝破殿頂,直達九霄。

朱元璋高坐龍椅之上,身著龍袍,頭戴冕旒,冕旒上的珠玉隨著他微微的動作晃動,似在訴說著皇家的威嚴。

他目光如炬,緩緩掃視下方,那眼神仿若實質般從每一位臣子身上掠過,讓人心生敬畏。

「眾愛卿平身。」朱元璋的聲音低沉而有穿透力,在大殿中迴響。

「謝萬歲!」眾臣齊聲回應,而後整齊地起身,衣袂摩挲之聲在寂靜中格外清晰。

朱元璋微微抬首,朗聲道:「眾愛卿有何事上奏?」

朝堂之上,氣氛凝重。一位大臣邁著沉穩的步伐出班,他身著朝服,頭戴烏紗,神色恭敬而凝重。只見他手持笏板,上前幾步,躬身奏道:「陛下,臣有本要奏。

如今雲南之地,局勢未穩,我大明將士戍守邊疆,日夜辛勞。然其戰衣歷經歲月磨損,已難堪大用,此乃兵家之大患也。

望陛下聖裁,為雲南戍邊將士補給戰衣,以保其能奮勇禦敵,護我大明邊疆安寧。」

朱元璋微微皺眉,思忖片刻后,神色威嚴地說道:「朕知雲南軍情之重,傳朕旨意,

令工部速制戰衣九萬,務必保證質量精良,火速送往雲南,不得有誤,以護我邊疆將士。」

此時,朝堂氣氛稍緩。未幾,又有大臣出列,行禮后啟奏:「陛下,今有喜訊傳來,故元將校士卒王脫歡不花等六十一人自遼東來降。

此乃陛下聖德所致,天威遠揚之象也。」

朱元璋聞之,龍顏大悅,朗聲道:「此乃吉兆,朕心甚慰。來人吶,賜文綺、帛等物予王脫歡不花等眾人,以顯我大明寬厚仁德,收納四方之心。」

一時間,朝堂之上眾人皆呼萬歲,賀喜之聲此起彼伏,彷彿已看到大明江山愈發穩固,萬國來朝之景。

又有大臣出列,神色莊重地奏對:「啟稟陛下!廣東之地,此前遭遇猺寇之亂,形勢危急。

廣東都指揮使王臻領陛下之命,率部前往征討。初時,猺寇在清遠等縣肆意作亂,燒殺搶掠,百姓苦不堪言。

王臻率兵前往,以其卓越的軍事謀略和無畏的勇氣,與猺寇展開激戰。其間,王臻秉持聖恩,對猺寇中可感化之人,積極招降,其黨羽大多受其感召,放下武器。

然,賊首麥至清等狡黠頑固之徒,竟遁入矮嶺大羅山寨,妄圖負隅頑抗。

王臻並未因此而懈怠,旋即整頓兵馬,以破竹之勢繼續追捕。他精心謀划,對山寨周邊地形仔細勘察,制定了周詳的作戰計劃。

將士們在王臻的帶領下,士氣高昂,不畏艱險,向大羅山寨發起猛攻。

至是,終將賊首麥至清擒獲,並收降其部眾七百一十九人。

經此一役,猺寇之亂悉平,廣東之地重歸安寧,百姓無不歡呼雀躍,皆頌陛下聖明,王臻之功亦不可沒啊。」

朱元璋微微點頭,眼中露出欣慰之色,緩緩說道:「王臻不負朕望,保境安民,功不可沒。傳朕旨意,重重有賞。

賞銀千兩,綢緞百匹,以嘉其功。其麾下將士,亦各有賞賜,陣亡者厚恤其家。

此次平亂,彰顯我大明軍威,亦為天下安定之幸事。望諸將皆能效仿,忠君愛國,護我大明百姓。」

朝堂之上,一位大臣神情凝重地出班奏道:「陛下,臣近日聽聞,浙江、福建沿海之地,倭患頻仍。那倭寇乘船而來,於沿海各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沿海百姓苦不堪言,田園荒蕪,家園被毀。且臣探得消息,倭寇之禍有愈演愈烈之勢,其對我沿海地形愈發熟悉,常趁我海防不備之時突襲。

更有甚者,竟與沿海不法之徒勾結,妄圖長期盤踞。而沿海漁民出海捕魚之時,常被倭寇襲擊,或船隻被搶,或性命不保,漁業亦遭重創。

長此以往,沿海之地將永無寧日,民生凋敝,亦會危及我大明海防安全啊。」

朱元璋聞奏,龍顏微怒,眉頭緊鎖,目光中透露出威嚴與果斷。他沉思片刻后,高聲道:「傳朕旨意,命信國公湯和即刻前往巡視浙江、福建沿海城池。

沿海之地,倭患猖獗,為保百姓安寧,防倭寇之患,特令沿海之民暫禁入海捕魚。

湯和需嚴令各地守軍加強戒備,整飭海防,不得有誤。

沿海防線關乎大明之安穩,務必慎之又慎,確保倭寇不得再犯我大明一寸土地。」

朝堂之上,眾臣皆感受到朱元璋對此事的重視,齊聲高呼:「陛下聖明!」信國公湯和領旨后,即刻領命而去,肩負起保沿海安寧之重任。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朝堂之上,又有一位大臣神色懇切地出班奏道:「陛下,臣以為,國家之興,重在人才。

今我大明,幅員遼闊,政務繁多,實需大量賢能之士以佐陛下治理天下。

自前番停科舉以來,朝堂選才之途稍顯狹窄,多依賴舉薦等法。

然舉薦之制,雖有賢才入選,卻也不乏濫竽充數者,或因人情關係而得薦,

或地方偏見而使真才埋沒。長此以往,恐朝堂之上人才參差不齊,不利於國家大政方針之推行。」

大臣微微停頓,接著說道:「且如今地方之上,諸多飽學之士、有能之人,空有報國之志,卻苦無門路。

民間學風雖盛,但學子們苦讀多年,若因科舉之停而無法一展抱負,實乃國家之損失。

臣觀之,科舉之制,可使天下學子皆有公平競爭之機會,不論貧富貴賤,唯才是舉。

經科舉而選拔者,多為有學識、有見地之人,其入朝堂后,能為陛下出謀劃策,

於地方為官,亦能造福一方百姓。望陛下聖裁,恢復科舉制度,廣納天下賢才,以固我大明之根基。」

朱元璋聞奏,微微點頭,眼神中透露出睿智的光芒,他深知人才對於國家的重要性。

沉思片刻后,朱元璋威嚴地說道:「愛卿所言極是。科舉之制,乃為國選材之大道。

朕曾停之,亦有考量,今時不同往日,朕亦知國家需大量賢才共襄盛舉。

傳朕旨意,即日起再次恢復科舉制度。著禮部精心籌備,務使科舉之法公平公正,可選拔出真正有能之士。朕期待天下英才匯聚朝堂,為大明之昌盛竭心儘力。」

此令一出,朝堂上下一片贊同之聲,眾人皆感受到了朱元璋對人才的重視,也看到了大明廣納賢才的新希望。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我在大明搞直播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我在大明搞直播
上一章下一章

第181章 繁忙的朱元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