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劉秀文病死
孫望投降大清之後,他在內心,對李定國所謂的戰功和輔佐的南明政權不屑一顧,首先,他派自己的貼身護衛,也是一路跟隨著他,自己最信賴的將士賴平,對原本屬於自己部下,而今卻歸順了李定國的將士們,都發出了邀約,請他們放棄抗清這條艱苦的路,在信中,他幫這些人分析了南明軍目前存在的問題和僅有的優勢,又告誡他們,南明的朝堂根本不信任我們大西軍,即使你們拋頭顱灑熱血,到後來也不過是謀個一官半職,跟著李定國,可能打幾場勝仗,但李定國本人,實際在南明政權里也不過就是一枚棋子,未來,敗,極有可能,就算真的能將大清推倒,他也爭不過那些人,而你們更得不到什麼好處,終究,還是給別人做了嫁衣!……怕這些將士不相信,孫望甚至還進一步說,你們以為我怕大清嗎?我是不想再那麼累了,跟著誰最後都不過是一官半職,不如就現在,趁最有價值的時候,能風光幾日風光幾日!你們以為你們那叫忠,那叫義,其實就是在給南明帝賣命!那話又說回來了,給誰賣命不是賣命呢?我們從前在一起的時候,並不一樣,我們在張獻忠的號召下發動農民起義,是為了推倒明朝腐敗的統治,為了我們自己能當家做主,建立一個新的政權!而不是繼續保明朝的舊人!他們一旦坐穩江山,還是不會考慮我們這些人的利益!兄弟們,你們都打了這麼多年了,還沒打夠嗎?我現在雖然走了一條其實連我自己都覺得不齒的路,但是我覺得,還是比跟著南明的那些人好,他們不出力,只是想坐享其成,背後還想控制我們!大清的吳三桂耿精忠和尚可喜,你們覺得,他們比李定國差嗎,他們不也投降了嗎?所以,投降是為了我們生活得更好,並不可恥,如果你們願意,我來幫你們引薦!
舊部這些將士們拿到孫望的信,一部分人將信直接就摔到地上,怒斥道,「無恥叛賊,竟然還有臉說這種話!如果不是你一心想篡權,南明今天又怎麼會變成這個樣子!」另一部分人也不開心得道,「還給誰賣命不是賣命,那能一樣嗎?明朝畢竟是我們漢人的天下,大清是滿人的天下,能一樣嗎?說南明不考慮我們的利益,那滿人的天下,就能考慮我們漢人的利益了?」也有一部分人拿到孫望的信之後,沉默了,他們開始思索這樣堅持下去的意義,開始權衡自己未來是否真的像孫望講的那樣……
嚴昭也得到了孫望的信,他急忙拿給李定國看,不看還好,看過之後,李定國心情變得格外糟糕,尚若心的信,預見了今天發生的一切,這個孫望還真是陰魂不散,即使投降了,還要來百般的與自己過不去!李定國長嘆一聲,什麼話也沒說,但在心裡,已經種下了陰霾。
實際在孫望投降之後,李定國就成為了南明永曆朝真正的控制者。但在政治上,他完全拋棄了孫望原來的政策措施,堅持由永曆帝朱由榔來裁決頒布一切軍政命令,這就直接導致,孫望舊部的將士們爆發了不滿和抵觸的情緒。再一想到孫望信中所言,這些人便開始懷疑,當初跟著李定國的選擇,還是否正確!
而李定國本人也心存芥蒂,畢竟嚴昭給他看過孫望寫給舊部將士們的信,於是,他在處理孫望的舊部時,刻意區分了「秦兵」和「晉兵」,將孫望的舊部一律標為「秦兵」,而這種做法,就讓這些舊部將士們的心理很受打擊,也直接造成了基層軍官和戰士的分裂。同時,他還對追隨過孫望的高級軍官,進行了貶官降爵,這種清洗行為,進一步加劇了軍隊內部的矛盾和不信任。想想看,這些舊部的人,還能像以前那樣擁戴他嗎?其實李定國這麼做,也有他的苦衷,他不想自己的軍事行動被孫望的人出賣,既然孫望已經寫出了那樣的信,說沒有人動心,他李定國反正是不信的,作為軍隊的最高指揮官,他覺得,只有這樣區別開來,才能減少背叛的重創,一旦有人泄密,他也好割尾自保。
但是作為其他的人,特別是這些大西軍一路跟著孫望打過來的人,心裡又怎能平衡呢?我們是沖你堅決抗清而來,是沖你這個常勝將軍而來,我們既然來跟隨你,你怎能把我們當二等公民對待呢?當時,就有人心灰意冷了,也有人發泄著不滿,劉秀文便給李定國提了個建議,說乾脆讓這些舊部的人去鎮守四川吧!但此時的李定國表現得極為固執,他始終對孫望這些舊部不太信任,他擔心這些人可能仍然忠於孫望,或者,他們在戰場上會不儘力,甚至還可能倒戈相向。總之,李定國認為,將這些部隊派往四川,會削弱自己在雲南的軍事力量,而這是他最不願意看到的。
劉秀文,作為張獻忠的第三個義子,在南明軍中也享有極高的聲望,他不僅勇猛善戰,而且深得軍心。四兄弟之中,劉秀文最重視團結,這麼多年來,他是一個始終在孫望與李定國之間做調和的人,他想將這些孫望的舊部放到四川,也是想緩解一下這些人的抵觸情緒,讓大家都能更和諧一點,無奈李定國堅決不聽他的建議,後來,在戰略選擇上,兩人之間也存在一些分歧,李定國更傾向於集中兵力,而劉秀文感覺,分散力量之後,也許更能保存實力,維護團結。李定國在孫望投降之後,掌握了南明的大權,與此同時,也對劉秀文採取了一些排擠措施,這就使得劉秀文感到極度的不滿和失望。他內心非常苦悶,甚至私下裡對人說:「退狼進虎,晉王必敗國。」這句話,就反映了他對李定國的不滿和對南明的未來充滿了悲觀。
在孫望投降大清之後,劉文秀曾試圖力挽狂瀾,但最終因內部矛盾和外部壓力的雙重因素,未能成功。隨著劉秀文與李定國之間的分歧和對孫望舊部的處理方式,再加上孫望向清軍提供了西南抗清勢力的詳細情況,包括兵力部署、戰略要地、物資供應等關鍵信息,使得清軍能夠更精準地制定戰略,對南明軍進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打擊。最終,南明軍內部進一步分裂,許多孫望的舊部感覺前途渺茫,也跟著投降了大清,大西軍整體的戰鬥力下降了,而李定國依然我行我素,劉秀文便整日憂心忡忡,卻又毫無辦法,這樣消沉的情緒持續了一段時間,終於有一日,在夜裡,他夢見了義父,在夢中,他急切得抓著義父的手問,「為什麼我們幾兄弟會變成今天這個樣子?為什麼我們明明可以團結一心,我們有實力,有戰術,為什麼會變成今天這樣的局面?」義父對著他無奈地嘆了口氣,道,「命!這是大明的命啊!不是你我能決定的!」說完,便踩著雲升天了,劉秀文望著義父消失的方向,想了很久,他開始流淚,開始懷疑自己這麼多年來英勇抗清的意義,開始回憶自己的少年,青年,和義父一起揭竿而起的日子,四兄弟一起在雲南訓練象戰,共同發展經濟的歲月,那是一段最美好的歲月,也是幾兄弟在一起最和諧的歲月!然後,他就想到了早年英逝的艾奇,艾奇走之後,他們之間的關係便開始變得微妙了,後來,孫望與李定國之間漸行漸遠,最後,竟變得劍拔弩張,現在,已經是反目為仇了!想了很久,很久,突然他的頭就很痛,劇烈的痛,但他嘴裡仍然呢喃著,「艾奇,等等我!艾奇……」
清早,劉秀文被人發現,死在了自己的床上!從此,南明便失去了這樣一位能夠統領全局、對抗清軍的關鍵人物,不得不說,這對於整個大西軍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損失,對後來他們的抗清鬥爭,也產生了極為不利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