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才子
洛陽,這座古老的城市,不僅孕育出了美麗絕倫的牡丹,還培養出了無數才情出眾的才子佳人。
而在這些才子之中,賈誼無疑是最為耀眼的一顆明星。
漢文帝時期,賈誼的才華便已經嶄露頭角,成為了當時文壇的翹楚。
他的文章猶如盛開的牡丹般絢爛多彩,令人讚嘆不已。即使經過了兩千多年的時光洗禮,賈誼依然被後世視為才學淵博、文采斐然的大家。
人們之所以對賈誼推崇備至,並不僅僅是因為他卓越的才華,更是因為他坎坷的人生經歷。
賈誼的遭遇,可以說是眾多才子命運的一個縮影。
年僅十八歲的賈誼,憑藉著對《詩》《書》的精通和出色的寫作能力,在洛陽聲名遠揚。
他所著的《過秦論》更是膾炙人口,廣為流傳。
河南郡守吳公聽聞賈誼才華橫溢,便將其招攬至門下,對他關愛有加,賈誼也得以在吳公府中度過了一段施展才華的美好時光。
然而,正如大多數天才一樣,他們的生活往往會越來越艱難,除非他們願意放棄自己的獨特才能,回歸平庸。
「光大漢室,造福於民」,這是劉恆剛剛登上皇位時,在心中暗暗立下的宏願。
初登大寶,劉恆就聽聞河南地區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富足,對治理該地的官員吳公讚賞有加,並將其提拔為廷尉。
吳公深知人才難得,大力推薦了年輕有為的賈誼,劉恆欣然接受,冊封賈誼為博士。
就這樣,年僅二十齣頭的賈誼順利地進入了漢朝的朝廷。
在此後的日子裡,每當朝廷商議國家大事時,眾人往往沉默不語,而賈誼卻能侃侃而談,言辭犀利。
他的觀點猶如一把把鋒利的匕首,直刺問題要害,總能道出朝臣們內心深處想說卻又不敢言的想法。
就連一向木訥的周勃和有勇無謀的灌嬰也對賈誼的才華深感敬佩。賈誼如此出眾的才能,自然得到了劉恆的高度賞識。
僅僅一年多的時間,他就被破例提升為太中大夫。
在獲得破格晉陞之後,賈誼感到無比興奮,暗自下定決心要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起初,他只是在朝堂之上發表對政治的見解,但現在,他渴望能夠付諸實踐,推動內政的改革。
賈誼深知,自大漢建都以來已有二十餘年,在這期間,社會安定,人民安居樂業,正是創造屬於大漢獨特風格的時候。
賈誼不僅精通《詩》《書》,對於朝臣們的服飾、禮樂等儒家的那一套更是了如指掌。
他根據「五德之運」的理論,精心推算並擬定出:漢朝應當崇尚黃色,數字應以五為準,甚至連官員的稱謂都需要依此進行更改。
然而,改變一個人的事情或許還相對容易些,但要改變整個國家,那就不僅僅是繁瑣無比那麼簡單了,所耗費的資金也是相當巨大的。
劉恆作為一個一向以節儉著稱的皇帝,他連皇宮內眾人的衣服都捨不得輕易更換,自然更不會願意費心去更改這些看似無關緊要的東西。
因此,劉恆最終沒有通過賈誼的這一提議。
劉恆的節儉固然是一種美德,但他對百姓的好僅僅停留在一些小恩小惠上,並未將這種好延續和擴大。
在這件事情上,他顯然未能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待問題,錯失了一次可能會給國家帶來積極影響的機會。
這個建議不行?那好,賈誼又提出了另一個方案——更改國家法令,讓那些列侯們回到自己的封國去養老。
這樣一來,既能減少長安城的開支,又能把那些不受歡迎的功臣趕走,可謂一舉兩得。
劉恆聽后覺得這個主意不錯,欣然同意,並讓周勃帶頭回封國。
然而,回封地養老對於這些老臣來說意味著退休,而在當時的漢朝並沒有這樣的慣例。
賈誼因為受到劉恆的賞識而被破格提拔,本來就讓其他大臣心生不滿,如今他又提出要將這些老臣趕出京城,他們自然無法接受。
周勃、灌嬰、馮敬等老臣心中充滿了憤恨,開始密謀如何報復賈誼。
賈誼進入中央政府後,開始大力推行改革,他精明能幹,表現出色。
劉恆看到賈誼如此優秀,心裡很滿意,想要提拔他成為位列公卿的官員。這時的賈誼才年僅26歲,可以說是年輕有為。
公卿這個職位,是三公九卿的簡稱。三公分別是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而九卿則包括太常、光祿勛、衛尉、太僕、廷尉、太鴻臚、宗正、大司農和少府。
這些都是漢朝的高級官職,他們的俸祿高達二千石,地位非常高。
當劉恆提出要讓賈誼位列公卿時,老臣們聽到這個消息都心生不滿和怨恨。
因為他們認為賈誼年紀輕輕就得到這樣的高位,實在是不合理。
他們覺得自己多年來的努力和貢獻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心中充滿了嫉妒和憤怒。
於是周勃、灌嬰等老臣聯名上書:「這個賈誼,不知天高地厚,專欲擅權,只會壞事。」呂雉擅權的凄厲回聲還飄蕩在大漢朝堂,一提擅權,劉氏子弟無人不驚,何況是文弱的劉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劉恆深知擅權之禍,心中充滿恐懼。於是,他決定派遣賈誼前往牧家參與牧家的祭祀儀式,並要求他在祭祀結束后不必返回長安,而是直接前往長沙擔任太傅一職。
在前往牧家的途中,賈誼意識到自己已被劉恆拋棄,因此在整個旅程中,他始終保持沉默。
就這樣,賈誼一路默默無語地來到了牧家的領地。
在這裡,他驚訝地發現當地人過著非常安逸的生活。他甚至停下馬車,與當地的農民們交談起來。
「大爺,我看你這樣播種十分的隨意呀。」賈誼看見一個大爺拿著一個筐子在那裡隨意的潑洒水稻苗,不由得好奇地問道。
大爺停下手中忙碌的工作,看了他一眼,笑著說道:「後生是外地來的吧?」
「哦,不知您是怎麼看出來的?」賈誼十分意外的問道。
大爺一臉鄙夷地說道:「首先是你竟然能問出這樣無知的話,其次你明顯不是我們本地的口音。」
聽大爺這麼一解釋,賈誼摸摸鼻子,尷尬的說道:「大爺說的是我居然沒反應過來。」
「這時間也不早了,天也快黑了,要不你們一行人跟我一起前往我們村的驛站去歇息一晚,我們好好喝幾杯。」
大爺看著眼前的年輕人,心中暗自讚歎道,這個年輕人長得真是英俊瀟洒啊!
他越看越滿意,心想如果能把自己的孫女介紹給他,那該多好啊!於是,他趕忙熱情地邀請道。
賈誼聽著大爺這麼說,抬頭看了一下天空,果然如大爺所說,太陽已經西斜,天色漸漸暗下來了。想到還沒找到落腳之處,賈誼便點頭應道:「行,那就聽大爺的。」
於是,賈誼和其他人跟著大爺一同走向他所在的村莊。一路上,大爺好奇地問道:「後生,你們一群人這是要去幹什麼呀?是公事還是私事?是訪友還是做買賣啊?」顯然,大爺對這群陌生人充滿了好奇,試圖了解他們的來意。
賈誼沉思片刻后回答道:「此次我們是為了參加牧家的祭祀而來的。」他覺得既然已經到達了牧家的地界,這個理由也無需隱瞞。
聽到這話,大爺臉上露出驚訝的神色,連忙說道:「哦,原來你是來參加祭祀的!那真是太好了,我們這裡好久都沒來過外地人了。既然如此,我一定要好好招待你們一番。」說著,大爺加快了腳步,似乎迫不及待地想要將這些客人帶驛站。
就這樣,一行人不緊不慢的在路上聊起了天,時不時發出陣陣歡聲笑語,這讓賈誼和大爺感到十分放鬆。
在回去的路上,也有其他收工準備回村的村民,他們看到村長后,都熱情地打招呼。從村民們的招呼聲中,賈誼得知面前的這位大爺竟然是他們村的村長。
「大爺,你們村的牲畜可真多呀!」賈誼一臉好奇地問道。他畢竟才是二十七八歲的年輕人,對這些還不甚了解。
「那是,你看我們的姓,你也知道我們祖上其實就是個放牧的。既然我們祖上是放牧的,那麼的話,我們的牲畜多一些,又有什麼呢?」村長一臉無所謂地說道。
「怪不得大漢的大半軍馬都是從牧家所購買的,就剛剛過去的這些村民基本上家家都有馬匹。」甲乙驚嘆道。
「是啊,我們村子雖然不大,但家家戶戶都會養馬,而且這裡的馬質量上乘,深受家族的喜愛。」村長自豪地說道。
「原來如此,真是長見識了。」甲乙感慨道。
隨著聊天的深入,賈誼對這個村莊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同時也對村長產生了更多的敬意。
他們繼續聊著,不知不覺已經回到了村莊。
「村長,我一直想問,就是村子里的大多數年輕人呢?從進村之後,我就發現村子里的年輕人非常的少。」賈誼端起酒杯喝了一口,終於還是忍不住把心中的疑惑說了出來。
村長嘆了口氣:「哎,有一部分是因為年紀到了之後被家族分配到別的地方去了,剩下的年輕人都出去闖蕩去了。」
賈誼點了點頭,怪不得他一進村子的時候覺得這裡有些冷清,原來是這個原因。他想了想又問道:「那村裡的田地怎麼辦?沒有人耕種嗎?」
村長無奈地笑了笑:「在田野里,你看見我在那裡泡茶水稻苗,其實也是一種無奈的表現,畢竟沒有太多的年輕人耕種,我們只能隨意的拋灑,雖然那樣的話比精耕細作減產個兩三成,但是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賈誼聽了不禁皺起眉頭,他知道糧食對於一個村莊來說是多麼重要,如果沒有足夠的糧食供應,村民們的生活將會受到很大影響。
他皺著眉頭沉思了片刻之後,緩緩地開口問道:「那這樣的話,你們的糧食產量足夠自己吃嗎?」
「這你就不知道了,我們每家每戶基本上都有一百畝田,如果按照你們大漢的演算法的話,就是四百畝田,我們只是隨便種種就能收穫到十分豐厚的糧食。」村長也端起酒杯,輕輕抿了一口酒,然後微笑著回答道。
聽到這裡,賈誼就感到十分的不解了,畢竟在他看來,遲早是要分家的,他們還能留下這麼多的土地,這似乎有些不太合理。於是,他疑惑地追問道:「你們到時候分家是怎麼分的呢?」
「我前面不是已經說過了嗎?有一部分人會被家族安排到別的地方去,所以只有嫡子才有資格繼承家裡的所有財產。」村長耐心地解釋道。
聽到這裡,賈誼不禁倒抽一口冷氣,心中掀起軒然大波。
畢竟牧家已經存在了如此漫長的歲月,如果他們一直按照這個制度延續下來,那他們的勢力恐怕早已達到令人咋舌的地步。
想到此處,賈誼忍不住問道:「你們牧家如今究竟有多大?」
村長皺起眉頭,思索片刻后緩緩道:「應該不會比大漢小多少吧?」
言語間帶著一絲不確定。賈誼瞪大了眼睛,臉上滿是震驚之色。
他深吸一口氣,努力平復內心的波瀾。
他意識到自己對牧家的了解實在太過膚淺,只將其視為一個龐大的家族,卻未曾料到其規模竟然如此驚人。
而這次與村長的對話讓他對牧家有了全新的認識,也讓他深刻體會到世界之大、知識之廣。
聽到村長說了這麼多,他感覺這次來真的是太值了!
看來等他到了瀋陽城之後,一定要好好地體驗一下,看看是不是像傳說中的那樣繁華。
據說那裡的繁華程度甚至超過了長安數十倍,這讓他非常期待。
不過,他們並沒有聊太多關於瀋陽城的話題,而是更多地談論了一些家常事。
通過交談,村長也了解了賈誼此次的任務,原來他要在祭祀結束后前往長沙擔任太傅。得知這個消息后,村長也打消了把自己孫女介紹給賈誼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