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太極—攬雀尾左掤
不知道是昨天理療去濕氣的原因還是昨天太累的緣故,今天早晨四點五十分的鬧鈴一響我就精神了,沒有往日的沉重,乾淨利索的刷牙、洗臉、脫睡衣、穿太極服,儘管外面陰沉得馬上要下雨,我依然毫不猶豫的衝出家門,今天,王老師沒有我來地早,估計他覺得會下雨。
一個人在體育場練習太極基本功是不認真的,一會看看老師來不來了,一會兒看看體育場太極拳隊的人練的太極拳到那個招式了,好在大門和他們都離我練功的地方遠。不過,在我要練完基本功時,王老師還真來了,他確實是以為會下雨在家練一半看沒下雨又開的。
兩個人無論一起做啥都比我自己專註的多,因為想學習就必須專心。
今天,王老師開始傳授我攬雀尾左掤這一動作的分解技巧。其實之前他已經教過我相關內容了,但今天的重點在於針對我實際做出的動作進行詳盡闡釋和剖析。
王老師首先讓我複習了一遍攬雀尾左掤的基本動作,然後仔細觀察我的每一個細微動作,並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給予耐心指導與糾正。他以溫和而專業的口吻告訴我:「動作要舒展大方,呼吸要自然順暢,身體各部位協調配合……」
接下來,王老師逐步拆解每個動作環節,從腳步站位、身體轉動到手臂伸展等方面一一解析。他親身示範標準動作,並強調關鍵要點及注意事項。同時還分享一些自己多年積累的心得體會以及小竅門。
雀尾左掤可分解為6個動作:
1、雙腿屈蹲下沉左轉,右掌隨轉體向上抄時不光是抄起,同時要往外掤,與命門后撐相呼應,(這個地方要注意左手是橫著畫一個大的八卦魚,畫圓滿的同時注意手、腳跟身體的協調,氣扣緊)。
2、右腳外轉時以腰帶身,以身帶掌,要保持命門后撐的狀態,(這時候要注意后腰不是直挺挺的,要撐著。)同時左胯向左後沉坐,右手向右前掤出。(注意是掤出,不是跟著身體轉動收回。)
3、繼續右轉腰,右胯下沉外旋里收時,左手要向前保持掤勁,(胳膊不能伸直,要稍彎曲,做到收放自如,手自然彎曲,不是手掌挺直)與后坐形成對拉之勢,同時注意右臂外旋收回是一個捋,(這個收回不是手臂主動的,是保持向外掤圓的狀態下被右胯的下沉帶回的。類似向下畫一個八卦魚的肚子,右手位置在胯前與胯同高,自然呼吸)。
4、左轉,開左胯,左腳上前落腳跟,兩臂合成斜抱之勢。兩臂外撐掤圓(像抱個球一樣,注意兩手心呼應),與命門后撐對拉。(不可夾腋,不能做成兩手軟軟地交叉在一起)。
5、左腳落實弓步向前掤出,是攬雀尾左掤的主體,不用多說。(此時應該注意沉胯轉腰,命門后撐,而不是用力蹬右腿。左手掤為實,右手跟隨為虛但外掤之勁不能丟)。
6、右轉,開右胯右腳尖外擺右掌下采時,要有外掤的意識,命門后撐。(這個動作做的時候要注意同時左臂掤勁不能丟,我總是左臂直接跟回,看著有半拉膀子在一邊耷拉著,缺少了練太極拳的勢)。
「好,下面我們把這六個動作連起來做一遍。」王老師邊說邊示範。
我跟著他的動作,感受著身體的協調性和力量的傳遞。儘管還有些生疏,但比起之前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
一套動作下來,我感覺身體微微發熱,氣息也更加順暢了。
「不錯,就是這樣。」王老師點了點頭,「你再多練幾遍,熟能生巧。」
我深吸一口氣,繼續練習起來。在反覆的練習中,我逐漸體會到了攬雀尾左掤的精髓所在。
在這個過程中,我不僅學到了正確規範的攬雀尾左掤動作技巧,更領悟到只有通過反覆練習並不斷改進才能真正掌握一門技藝精髓。此外也深刻感受到王老師對武術教學認真負責態度。
在五常這個地方,學習太極拳的人數眾多。然而,大多數人只是盲目地跟隨前面的老師練習,缺乏自主性和深入理解。許多人甚至離開了口令就無法正確打出拳法,彷彿失去了方向一般。更有甚者,他們的練拳方式簡直就像是在跳廣場舞,毫無章法可言。
這些現象背後的原因其實很簡單:他們沒有遇到一個真正負責任、有耐心且能夠給予詳細講解的好老師。而我則感到無比慶幸,因為自己剛剛開始學習太極拳不久,便有幸遇到了這樣一位令人敬佩的好老師。他不僅對教學充滿熱情,還非常認真負責,總是不厭其煩地引導我做好每一個動作。
在這位老師的引領下,我逐漸學會了如何將身體與內心融為一體,感受到了那種源自內心深處的寧靜與力量。這種體驗是如此美妙,讓我越發熱愛太極這項傳統的武術運動。
太極武術博大精深,願我能跟王老師一路走下去,十年以後,我也可以像王老師那樣有紮實的基本功、標準的姿勢,嫻熟的動作。也可以像王老師這樣給新人最精準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