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田舍奴魏徵
長孫皇后呆愣半晌過後,回過神道:「承乾,你的意思是如果雜交就可以讓糧食產量上漲,是這樣嗎?」
「沒錯。」李承乾點點頭。
要不然為什麼後世都不缺糧食吃。
「那你懂這個技術?」長孫皇后想的和李承乾不一樣。
大唐現在窮啊,為什麼窮,還不就是因為糧食。
「這個......」
李承乾尷尬的撓了撓頭,憨笑一聲:「母后,這件事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解決的,運氣好的話可能幾年,運氣不好可能要幾十年,上百年的時間。」
一聽需要上百年,長孫皇后就朝李承乾翻了個白眼。
上百年之後的事情,你說個啥?
「不如母后,兒還是跟你說說第一題吧?」李承乾看長孫皇后那個藐視自己的眼神,感覺需要挽救一下自己身為穿越者的知識淵博。
長孫皇後繼續翻了一個白眼,看都不看紙上的題目,腦仁疼:「不用了,你忙去吧。」
實在是不想看見李承乾。
只要一看見李承乾,就想起來這些題。
「兒告退。」李承乾朝著長孫皇后和楊妃拱了拱手,就一溜煙跑了。
早知道就不吹牛了。
唉,水稻雜交的技術,他還真的暫時解決不了。
最起碼現在解決不了,未來......嗯,說不準自己登基的時候,大力發展農業,找那些懂農事的人進行專業培訓之後,或許能夠完成。
看李承乾離去的背影,長孫皇后把桌上的幾張紙收好遞給了紅秀:「紅秀,把這些給陛下,然後把太子今天說過的話重複說給陛下聽。」
「是。」紅秀領命,接過兩張紙便快走的離開了。
楊妃見狀,輕拍李恪的背問道:「姐姐,是想讓陛下試試太子所說的雜交?」
「嗯。」
長孫皇后看了眼坐在旁邊的李泰,嘆息著說道:「嗯,承乾也不知道怎麼了,這兩年變化太大了,連我都快不認識了。」
「之前給承乾找的老師于志寧,已經被他弄的不敢來了,總是問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最主要的是他還能說出一番道理來。看來還是要給他找一個新的老師,有機會我一定要好好跟陛下說說。」
「嗯。」楊妃也認同。
。。。。。。
崇教殿。
李世民今日上朝跟眾大臣吹噓了一番貞觀犁,現在正洋洋得意的在和自己幾個心腹大臣水牛。
「輔機,朕今日拿出的貞觀犁,可是利國利民的神器,相信用不了多久,大唐百姓都會不缺糧食了。」(PS:輔機是長孫無忌的字。)
唐朝初期的時候,百姓並不多,主要是很多地都沒有開墾出來。
特別是嶺南那一塊都沒有劃歸大唐的版圖。
那邊未開化的野人還有許多,歷朝歷代都沒有解決嶺南的問題,所以李世民也沒有真正去管過那一片。
加上突厥在北邊虎視眈眈,已經讓大唐殫精竭慮了,實在無法分心去管嶺南那個古人認為貧瘠的地方。
天高皇帝遠,哪怕李世民再怎麼集中政權,嶺南那邊還是有很多人是不尊聖旨的。
長孫無忌看著李世民一直在吹噓自己,自然是拱手恭維道:「陛下聖明,在陛下的帶領下,貞觀朝肯定能夠讓百姓豐衣足食。」
周圍幾個武將都給長孫無忌暗暗的翻了一個白眼。
一個吹牛不打草稿,一個只會吹捧。
但今日的貞觀犁,他們也覺得太神奇了。
普通的兩個人就能夠拉動的犁,他們是聞所未聞,今日一見也是大開眼界。
魏徵這個時候站出來說道:「陛下,不知貞觀犁是誰想出來的,如此神器,足以封官進爵。」
「臣還望陛下能夠賢能善用,賞罰分明。」
真是哪壺不開提哪壺。
在座都是李世民心腹之臣,唯獨魏徵這個老匹夫不是天策府的人。
就尉遲敬德這個大嘴巴昨夜回去的時候就開始嚷嚷著貞觀犁的事情,誰不知道貞觀犁是太子殿下想出來的。
人家陛下和太子是父子,還需要什麼賞賜。
李世民也是跟所有人一樣的心思,昨日太高興了,把李承乾給忘了。等想起來的時候,還是長孫皇后提醒的。
不過想著,李承乾都已經是太子了,還需要什麼賞賜?
也就作罷了。
沒想到魏徵竟然這麼不開眼的提出來,弄的李世民現在騎虎難下,尷尬不已。
說出來吧,太子官職肯定是賞賜不了的,那就是金銀玉器。
可問題,李世民也囊中羞澀的,去年頡利帶領著二十萬兵馬都打到長安城下了,可謂是把家底都賠空了。
加上武德九年地方上的天災,國庫加上李世民自己的內帑全掏出來了。(PS:內帑:皇帝自己的小金庫。)
「咳咳,想必此人大家都聽說了,正是太子。」
想了一下,李世民才開口問道:「魏僕射,關於賞賜你有何想法,可以說出來大家聽了聽。」
說實話,李世民實在是害怕魏徵。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從武德九年登基開始,魏徵就噴他李世民沒停過。
做了不到一年的皇帝,就被魏徵噴了一年,實在是有心理陰影了。
要是這個時候不說實話,恐怕李世民又要被噴了。
所有人也是看向了魏徵,想知道他底要說什麼。
魏徵不負眾望,拱手道:「陛下,常言道有功者賞,此等利國利民之神器,陛下為何只替自己攬功勞,而隻字不提賞賜太子殿下之事。如若陛下如此行事,豈不是寒了天下有功之人的心?」
「那大唐還有誰願意獻出此等神器?」
「這......」李世民臉都綠了。
這不就是在說他李世民貪功嗎?
而且還是自己兒子的功勞。
李世民嘴硬的說道:「朕只是暫時沒有想到賞賜太子何物,這不是邀眾卿過來商討這件事嗎?」
「再說了太子什麼都不缺,朕實在是不知道賞賜什麼為好。」
說完這番話,李世民內心鬆了口氣。
總算是找了個理由搪塞過去了。
不料魏徵眉頭一皺,對李世民再次拱手道:「陛下為父,太子為子,陛下難道不知太子喜何物?還需要詢問大臣?難道陛下是想拿國庫來賞賜太子?」
「陛下,連年征戰,去年頡利突襲長安城下賠金銀無數,國庫空虛啊。」
李世民頭皮都發麻了。
魏噴子的外號真取錯,這嘴嘚吧嘚吧的,把朕耳朵都說疼了。
賞吧,你說國庫空虛,不賞說朕貪功。
咋滴,朕兒子立功,就要朕小金庫出錢是吧?
李世民實在受不了了,把目光在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身上看了一圈。
武將他是沒指望了,只希望房謀杜斷和陰險狡詐的長孫無忌能夠給自己解圍。
接收到李世民的視線,長孫無忌本來要站出來,不料被房玄齡搶了先:「陛下,太子乃是大唐太子,能夠造福百姓是太子的職責,拿國庫賞賜確實有失偏頗,可不賞也不行。」
「臣建議,不如賞賜太子師即可,太子如此優秀,老師是功不可沒。」
「臣附議。」杜如晦此時也站出來附和。
不愧是房謀杜斷。
魏徵說李世民貪功,賞賜太子是家事。
那麼房玄齡就以家事來說,直接賞賜太子師,也算是賞賜太子了。
畢竟沒有老師,哪有學生。
到時候肯定太子師能夠更加用心的去教導太子。
李世民聽了這個建議,滿意的點點頭:「玄齡所言極是,既然是這樣,那就......」
沒等他宣布,張阿難就拿著兩張紙匆匆跑到了李世民身邊,耳語了幾句。
「當真?」聽完張阿難說的,李世民瞪大了眼。
迫不及待把兩張紙攤開,上面正是李承乾寫的六道題。
看見這六道題,李世民眼前就是有些暈乎,實在是......跟長孫皇后和楊妃當時一模一樣的想法。
神TM的女生握手,神TM的淘水?
張阿難還不忘說了長孫皇後傳的話。
「陛下,當時皇後殿下詢問太子,為何以淘水命題,太子殿下回答:以後老師以雞兔命題,我也會問老師為什麼要用雞兔命題。」
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魏徵聽了之後嘴角抽抽,這太子殿下真是這麼說的嗎?
「哈哈哈。」
程咬金和尉遲敬德則是在旁邊拍著大腿哈哈大笑。
注意到李世民殺人的目光投射過來,他們倆才捂住了嘴,可肩膀卻抖動個不停。
此時此刻,李世民已經不知道說什麼了。
只能把兩張紙放在了眾人面前,說道:「這六道題是太子所提,眾卿可有人能解?」
當下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三人瞥了一眼,就開始眼看腳尖起來。
沒辦法,太子出題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
之前出的題已經把天下學子都難住了,就連虞世南、孔穎達、許敬宗等國子監博士都解不開。
他們出謀劃策還行,解題......嘆口氣:還是算了。
倒是魏徵上前看了一眼,如實的對李世民拱手道:「回陛下,臣解不出來。」
李世民嘴角抽了抽,不善的看了眼魏徵。
你解不出來就解不出來,還搞得這麼鄭重。
反正就是各種看魏徵不順眼。
「其中有一道題,太子殿下說可解天下百姓吃不飽飯的問題......」
沒等李世民說完,魏徵幾人眼前一亮。
「當真?」
幾個文臣武將聽說能夠解開千古難題,那就是讓天下百姓吃飽飯,立馬就撲到了李世民面前去看題目了。
唯獨魏徵站在原地,眼觀鼻鼻觀心。
沒辦法,剛才他看了六道題,一道他都解不開,更加別說解開這個千古難題了。
房玄齡看完題,皺著眉對李世民拱手道:「陛下,何不讓傳太子殿下直接過來問話。如果能夠解決天下百姓吃飽的問題,大唐絕對可以千古傳世啊。」
「是啊,陛下,臣懇請傳太子殿下來問話。」杜如晦跟著拱手附和。
「臣附議。」
「臣附議。」
「臣附議。」
。。。。。。
在座除了魏徵,大家都說了附議。
李世民看只有魏徵直勾勾的站在那裡,微微蹙眉:「魏僕射,難道你不想讓太子來解答此題?」
「不想。」魏徵誠實的回答道。
「為何?」
李世民和其餘人都奇怪的看向了魏徵,不太理解為什麼。
特別是程咬金直接站了出來:「魏老匹夫,難道你不想讓天下百姓吃飽飯嗎?你是想跟天下百姓作對嗎?」
「並不想。」
魏徵風輕雲淡的搖了搖頭,然後對李世民拱手道:「陛下,如太子能夠解開此題,相信不需要陛下傳喚,也會公之於眾。何況太子只是九歲孩童,此等國家大事,歷朝歷代那麼多的賢臣明君都未能解決,太子又怎能解決?」
這麼一說,程咬金、尉遲敬德幾個武將都不說話了。
感覺說的很有道理。
長孫無忌不樂意了,那可是自己外甥,什麼時候輪到你魏徵來評價了。
「魏僕射,此話差矣。」
所有人都看向了長孫無忌。
看來老陰貨要為自己外甥說話了。
「哦?長孫尚書何意?」魏徵挑了挑眉。
長孫無忌捋了一把鬍鬚,笑道:「太子就算是九歲的孩童,但也想出了貞觀犁此等神器,魏僕射怎麼又能把太子看做普通孩童呢?」
這下直接把魏徵噎住了。
所有人也是憋笑,整個朝堂上,也只有長孫無忌時不時能夠壓制住魏徵了。
沒辦法,一個被陛下稱為:田舍奴。
另一個陛下曾經說過是:老陰貨。
兩人較量也是五五之分。
李世民本來不好看的臉色,看長孫無忌更深一籌,便哈哈大笑:「此事魏僕射所言不虛,太子所言確實如此,他說運氣好可能幾年完成,運氣不好可能十幾年,乃至上百年才能完成此舉。所以我們還是看好當下,如何解決突厥為首要問題。」
「關於昨日太上皇之事,諸位恐怕也知曉,太子諫言以牛羊食鹽贖回被擄的數千百姓,不知眾卿如何看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