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士紳縉紳!他們將會一直存在!
「士紳縉紳,從來都不是什麼好東西。」
朱高希輕笑道:「你們想過沒有,文臣縉紳的根基是什麼?」
文臣縉紳的……根基?
朱棣聞言一怔,半天沒有回過神來。
道衍和尚卻是眼前一亮,直接給出了答案。
「是科舉!」
「沒錯,大師英明!」
朱高希向黑衣和尚豎起了大拇指。
道衍很是受用地露出了笑容,得意洋洋地看向了朱棣。
見此情形,朱棣鼻子都快氣歪了,沒好氣地喝道。
「趕緊說清楚,別在這兒打機鋒!」
眼瞅著乾爹發怒,朱高希也不好繼續吊人胃口了。
「這就不得不提,士紳縉紳的來源了。」
「因為科舉制度的存在,給文臣縉紳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
「那麼,科舉給讀書人帶來的最大的好處是什麼?」
「做官?」夏原吉下意識地脫口而出。
聽到這話,朱棣和道衍紛紛扭頭看向他。
夏原吉頓時神情緊繃,急忙解釋道:「我早年家貧,經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只有辛勤讀書才能做官,才能改變自身命運。」
聽到這話,朱棣頓時怒道:「身為朝廷命官,自當上佐朝綱下安黎民,怎能一門心思地光想著升官發財呢?」
「呵呵。」朱高希冷笑了一聲,「乾爹你太過正直了,這大明官場多的是千里做官只為財的人!」
朱棣眉頭緊蹙,還想爭辯,朱高希卻擺了擺手。
「答案自然不是做官,有些人考取功名之後並不出仕。」
「比如那些所謂的山林隱士,只在家中悠然山林,過神仙般的日子,聽起來是不是有點兒視功名利祿如塵土的感覺?」
「難道不是嗎?」夏原吉下意識地反問道。
他一直崇敬那些山林隱士,志趣高潔,德才兼備,這就是讀書人人生道路上的指路明燈啊!
「當然不是,悠然山林聽起來很美好,可是你們就沒有想過,這些山林隱士吃什麼穿什麼?」
「當然,陶淵明之流確實是名士,人家真的親自耕田種地,可是其他人呢?」
「也許是人家家裡有錢呢?」朱棣也很快進入了角色。
朱高希搖了搖頭,「有錢?他們的錢從哪裡來的?總不能是經商所得吧?商人子弟可是沒有科舉的資格。」
「你們口中的有錢,說的理所當然,可是讀書人哪裡來的錢財呢?要是傳承下來的,那他們祖上怎麼來的錢呢?」
眼見眾人陷入沉默,朱高希直接給出了答案。
「很簡單,是因為歷朝歷代朝廷針對讀書人的優待政策,給了他們任性享受的特權!」
朱高希一語道破天機。
「事實上,自前宋開始,地方上就有許多『士大夫』階層,他們擁有著大量的田地田產,掌控底層百姓的生死與輿論大權。」
「而趙宋皇室都是一些軟骨頭,選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最終結果就是士大夫愈發肆無忌憚,掌控了朝堂話語權之後就開始爭權奪利、黨同伐異、排斥異己,致使前宋朝政愈發混亂國力愈發衰微,而且還這些士紳縉紳大肆增添不需要的官職崗位,造成了趙宋王朝最有名的三冗之患,徹底耗空了前宋王朝最後一絲氣數,最終大好河山落入蒙古蠻夷手中。」
所謂「三冗」,通俗點講就是就是「冗兵」、「冗費」、「冗員」。
前宋的軍隊因為防止軍隊作亂,所以時長調任主帥,而最高的指揮權則在樞密院的文官手中,又因為正規軍也就是禁軍被三衙(殿前司、侍衛馬軍司、侍衛步軍司)分開管理,所以各個分開的衙門也就在各自擴張。
而且除去禁軍外還有廂兵,這些地方上的武裝依然快速擴張,雖然兵員越來越多,但財政還是依靠中央的。
長此以往下去,兵員的戰鬥力低下,裝備也越來越差,但他們上報的軍費卻是越來越多。
朝廷如果想要裁軍,就會侵害一些靠著當兵吃飯的軍戶的利益,激起將士嘩變,同時也會引起一些守舊派的不滿。
這就是前宋的「冗兵」。
「冗員」指的就是文官,前宋的行政體系其實比較先進,職能部門眾多,而且被層層細化,每一個部門都有好幾個官員。
例如如有的負責審批,但蓋章不屬於他管,得著其他人。
這樣細化的衙門帶來的問題就是辦事拖沓,且互相推諉踢皮球。
而且前宋是帝與士大夫共天下,越來越多的官員士大夫互相抱團,形成了朋黨派系黨同伐異,最終結果就是尾大不掉,吏治腐敗!
「冗費」就簡單多了,就是「冗兵」、「冗員」等諸多原因下來產生的經費越來越多。
前宋的稅收在所有王朝裡面那都可以說是驚為天人,雖然支付了周圍蠻夷外爹大哥的歲幣歲貢,但這點錢通過海上貿易是可以賺回來的。
然而前宋末年依然國庫空虛,其根本原因就是冗費。
冗兵廢掉了趙宋王朝軍隊的戰鬥力,冗員致使朝堂爭鬥、黨同伐異、混亂不休,冗費則是徹底掏空了趙宋王朝的國庫,這三者就是趙宋王朝積貧積弱的真正原因,不得不靠著海洋貿易的利潤養活蠻爹,苟延殘喘!
「到了胡元,那些蒙古蠻夷比起前宋就要簡單直白得多,他們清楚想要坐穩中原江山還是得依靠這些士紳縉紳,所以蒙元朝廷直接採用『包稅制』,說的簡單一點就是只要這些地方士大夫按時給官府繳納一定錢糧,胡元朝廷也不會多問一句,壓根就不管底層百姓的死活,這就讓士大夫更加瘋狂地兼并田地,更加肆無忌憚地壓榨百姓,最終引得天怒人怨,一朝國祚不足百年!」
朱高希越說越激動。
「可他們這些士紳鄉紳士大夫呢?王朝更迭與他們毫無關係,他們搖身一變就成了我大明的忠臣,而且分佈各地鄉野無所不在,好像他們才是田地真正的主人!」
「然後我大明立國,不像胡元那般採用包稅制,這些士紳鄉紳利益就會受損,朝廷想要從他們手中奪回田地重新分發給平民百姓,無異於是在割他們的肉要他們的命,正因為如此明初的時候這些士紳鄉紳才會反抗我大明,才不願意入仕為官!」
話說到這兒,眾人也算是聽明白了。
哪有什麼志趣高潔的隱士,都是些仗著朝廷優待卻不事生產的蛀蟲米蟲!
他們的錢財怎麼來的?
他們是如何「耕讀傳家」的?
他們又是靠著什麼去做山林隱士的?
在此刻全都擁有了答案!
「兼并田地,這是士紳縉紳刻進骨子裡的本性!」
「只要科舉存在,功名存在,那麼士紳縉紳就一定會兼并田地!」「新書新氣象,需要數據支撐,新老朋友們多多投票支持,萬分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