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元子
鎮元大仙:是地仙之祖,道號鎮元子,住在西牛賀洲的五庄觀上,道術深厚精深,連觀世音菩薩也讓他三分。.他種的人蔘果,九千年成熟一次,聞一聞神奇的人蔘果,就能活三百六十歲;吃一顆,就能活四萬七千年。鎮元大仙三綹美髯,貌似童顏,手無兵器,只有一隻玉塵麈。在與孫悟空打鬥中,一隻玉麈抵得住千鈞之力的金箍棒,只兩三個回合,他施展袖裡乾坤的法術,把唐僧師徒連人帶馬裝進袖子里,本領著實厲害。但大仙心胸開闊,氣度不凡,當孫悟空請來菩薩救活人蔘果樹后,他不記前嫌,與孫悟空結拜為兄弟,並且慷慨舉辦人蔘果會,用珍貴的人蔘果宴眾仙和唐僧師徒,頗有大仙氣度。
鎮元子,混名與天同君,道場設在西牛賀洲萬壽山五庄觀。在《西遊記》林林總總的神仙中,鎮元子應該是最有風度的一位。
唐僧師徒取經路過五庄觀,遠見「松篁一簇,樓閣數層」,連孫悟空也一時看不出是觀宇還是寺院。到了近前,才「看不盡那巍巍道德之風,果然漠漠神仙之宅」。雖說孫悟空曾作過齊天大聖,但對鎮元大仙卻一無所知。鎮元子的五庄觀,有一棵天開地辟的靈根人蔘果樹,萬年一收穫,只得三十個果子。那果子,「聞一聞,就活三百六十歲;吃一個就活四萬七千年。」大仙地位顯赫,他的弟子解釋:「三清是家師的朋友,四帝是家師的故人,九曜是家師的晚輩,元辰是家師的下賓。」鎮元子只將「天地」二字侍奉香火,為此其弟子還說:「這兩個字,上頭的禮上還當;下邊的還受不了我們的香火。
是家師謅佞出來的。」鎮元子是地仙之祖,所以敬天「禮上還當」,敬「天地」可能取其和諧。他在道家的位置與玉清、上清、太清平列,或者在「三清候補」之級。從他門下出去的散仙不計其數,身邊尚有四十八個徒弟,都是得道的全真。他的觀內有花園、菜園,孫悟空偷人蔘果看到菜園,不無譏笑之意說:「他也是個自種自吃的道士」。
人物故事:
唐僧一行路經時,鎮元子正好應玉清元始天尊之邀,到上清天彌羅宮去講「混元道果」。去時,帶去了四十六位弟子,對留守的清風、明月二弟子特意交待:「不日有一個故人從此經過,卻莫怠慢了他。可將我人蔘果打兩個與他吃,權表舊日之情」。二弟子得知師父故人是往西天拜佛求經的和尚,說:「孔子云:「道不同,不相為謀。』我等是太乙玄門,怎麼與那和尚做甚相識!」鎮元子解釋說:「那和尚乃金蟬子轉生,西方聖老如來第二個徒弟。五百年前,我與他在『蘭盆會』上相識。他曾親手傳茶,佛子敬我,故此是為故人也」。還交待:「須要防備他手下人羅唣」。
自以為見多識廣的孫悟空,到了五庄觀,聽了清風、明月對鎮元大仙的介紹后「笑得打跌」,忍不住喝道:「你這個臊道童,你在那個面前搗鬼,扯什麼空心架子!那彌羅宮有誰是太乙天仙?請你這潑牛蹄子去講什麼!」偷食人蔘果,推倒果樹,不認錯道歉,師徒一行就悄悄開溜;被鎮元大仙追上詢問,又以謊言搪塞。鎮元大仙施手段,連人帶馬捉去,又特意安排與馬草料,以「唐三藏做大不尊」之名,欲用皮鞭打之。並解釋:「這和尚是出家人,不可用刀槍……」。孫悟空見狀,急承擔責任,要求替打,大仙笑道:「這潑猴倒言語膂烈。這等便先打他」。打完,又要打唐僧,孫悟空又求替打,大仙笑道:「這潑猴,雖是狡猾奸頑,卻倒有些孝意。既這等,還打他罷。」當夜孫悟空作法,以柳樹之根替身,使一行人逃脫。次日早,大仙得知,誇獎道:「孫行者,真是一個好猴王!」又說:「你走了便也罷,卻怎麼綁些柳樹在此,冒名頂替?」遂又追上將四人一馬捉拿回觀。
二次捉住唐僧一行,鎮元大仙命人支起油鍋,要炸孫悟空。孫悟空施法搗了鍋灶。大仙再起鍋灶,要炸唐僧,孫悟空趕快站出來:「我來下油鍋了。」鎮元子見好就收,一把攙住孫悟空,表揚誇讚了一番后,對孫悟空說只要把樹醫活,就與孫悟空八拜為交,結為兄弟。孫悟空也見識了鎮元大仙的手段,不敢狂作非為,趕緊到三島求取醫樹之方。
孫悟空訪三島求方醫樹,聽到各路神仙對鎮元子的高度評價;到了觀世音處,又挨了一頓責罵,更了解到鎮元子是非凡之仙。觀世音隨孫悟空到了五庄觀,鎮元子恭敬有禮:「小可的勾當,怎麼敢勞菩薩下降?」觀世音也顯示君子之風:「唐僧乃我之弟子,孫悟空衝撞了先生,理當賠償寶樹」。
人蔘果樹醫活后,鎮元大仙急令敲下十個人蔘果,請菩薩唐僧師徒等做了「人蔘果會」。送走觀世音,大仙又安排蔬酒,與孫悟空結為兄弟。分別時,兩人依依不捨,頗有相見恨晚之意。
性格特點:
鎮元大仙三綹美髯,貌似童顏,手無兵器,只有一隻玉塵麈。在與齊天大聖孫悟空打鬥中,一隻玉麈抵得住千鈞之力的金箍棒,只兩三個回合,他施展袖裡乾坤的法術,把唐僧師徒連人帶馬裝進袖子里,本領著實厲害。但大仙心胸開闊,氣度不凡,當孫悟空請來菩薩救活人蔘果樹后,他不記前嫌,與孫悟空結拜為兄弟,並且慷慨舉辦人蔘果會,用珍貴的人蔘果宴眾仙和唐僧師徒,頗有大仙氣度。
《西遊記》中,佛道勾心鬥角,少有和諧場景。五庄觀發生的這件事,精彩地體現了道家靜虛高遠的境界。鎮元大仙表現出的高超的道法和寬容忍讓精神,對孫悟空忠誠品質與手段功夫的認可,確實為道家爭得了彩頭,展現了真正的道家大仙的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