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用女兒抵債
一九三九年,日本人進關的消息日漸傳來,窮人家的日子更難熬了。
在東院日進斗金時,西院卻接連上演了骨肉分離,令母女心痛無比的悲劇。
面對兵荒馬亂,在外半年多,已借債無門,債主接連追討的王礎,不得已回到家中,想到了賣女兒還債的權宜之計。
當時,翠秀15歲,玉秀13歲,三女拉秀9歲,兒子喜生5歲,四女香秀剛剛落地。
婆媳二人雖然都恨他不爭氣,但在兵荒馬亂的年月,人能平安地回家,也算是幸運之事了。
王礎雖然吸毒敗家,但基本的做人底線還在。
欠債還錢是天經地義的。他如實對母親講了在外欠債的實情。
母子二人,背著正坐月子的媳婦慧賢商量對策。
兒子說:「鄰村老財馬家兒子12歲,把玉秀許給他家,年齡差不多。」
「不行,老大不嫁,老二咋能先出門,祖上的規矩不能破。」母親堅決回答,
「女大三,抱金磚。就把翠秀訂給他家吧!」
奶奶一錘定音,給翠秀定了小自己三歲的女婿。
「東山胡家有房有地,有碗窯,家中老大娶媳婦好幾年了,卻沒有為胡家生下一男半女。二兒子在外讀書,還沒訂親,胡家老太太知道咱家子孫旺,願意結親,只是玉秀才13歲,只能以童養媳送去抵債…」
兒子繼續支支吾吾地說:「任家峪村妹夫本家叔伯哥也有借債,她家女人不生養,有個養子10來歲了,想再收養個閨女,要不……把四女香秀給了他家吧,你看現在大人吃不上有營養的食物,孩子也缺奶,整日餓得哇哇哭。送了人總比在家挨餓強。」
停了片刻,兒子才又喃喃說道:還欠霍家村的霍財東家二百大洋,他家大兒子妻子前些日子因病去世,留下五歲的女兒和三歲的兒子。希望用咱家閨女去做添房,只是我也覺得這事不太合適,沒答應。可是咱去哪裡找二百大洋還債?
母親一聲長嘆,「咳,閨女遲早都得嫁人,看來大小兩隻兔子都得先離開這個家了。」
為了還債,那年13歲,屬兔的玉秀和剛岀生的香秀先後被送岀了這個家門!
母子二人的還債計劃,一直不敢和月子里的慧賢說。但紙里終包不住火。
一向默默承受苦難的慧賢,內心的承受力已達到了極限。
她一改常態,對婆婆和丈夫說:「我理解你們的做法,也明白咱家的日子,可是咱家閨女們都還小,我不忍心啊!心裡痛啊…」
她悲痛欲絕地說著,眼淚止不住往下流。
看著妻子痛哭流涕,丈夫自知羞愧,只是低頭不語。
婆婆在一旁勸道:「這不是沒辦法的辦法嗎?不是被逼無奈,誰願意走這一步啊!」
婆婆說著,也嚎啕大哭了起來。並指著低著頭的兒子罵道「你個不爭氣的東西,你個敗家子…」
這時,一直低頭不說話的王礎,面對婆媳二人的痛哭,心中悔恨萬分。急切地說:你倆都別哭了,怨我自己沒骨氣,不如死了算了!」他說著就要往外走。
母親一把拉住兒子說:「死,人死債不爛!」
這時,慧賢擦著淚說:你不用去死,只要有骨氣,就把毒徹底戒了!這是我唯一的條件!如果做不到,哪個閨女也不能離開這個家,去給你抵債!」
此時,痛徹心扉的王礎,也下了很大的決心,拿起菜刀,毫不猶豫砍斷了左手的小拇指。並說道:「從今往後,再難受也要忍受,若犯煙癮,你們可以捆我,綁我,餓我,打我。決不再去碰大煙土了…」
話未說完,便捂著滴血的手指跌坐在地上。婆媳二人趕忙幫他包紮,止住了流血。
。
拜父親所賜,四個閨女,先後不得已離開了王家莊這個生她們養她們的老宅。
先是任家峪村的任家,來抱剛滿月不久的四女香秀,面對來人,慧賢緊緊抱著懷裡的小女兒,儘管奶水不足,她卻餵了又喂,就是不肯撒手給人家。
她心疼,但不能大哭,更不能大鬧。
她不能失了家人的顏面,更知道家中生活的窘迫。只能借餵奶為由,多抱孩子一會兒…
同年秋收過後,全家人瞞著玉秀,讓六歲的弟弟喜生陪著,說是去東山上胡家莊的親家串門看戲。
從小沒出過遠門的玉秀高興無比。喊著要媽媽也帶上姐姐和妹妹一起去看戲。
誰知,母親忍著淚,扭頭說,你看院里曬的糧食,地里還有沒收回的蘿蔔。我走不開,你姐姐和三妹還要幫我幹些活。你帶弟弟先去吧。
看著邊說話,邊揉眼睛的母親,玉秀問:「媽,你怎麼了?」
「沒事,迷,迷眼了。」母親掩飾著心內的酸痛,勉強笑著回答。
就這樣13歲的玉秀被哄著上了牛車,離開了老宅。
玉秀和弟弟高高興興坐在牛車上,看著路兩邊發了黃的枯草和人煙稀少的山村,心裡也納悶,這地方荒無人煙,到哪看戲?
經過一天的顛簸搖晃,牛車終於停在了一處大院門前。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由於和弟弟相伴,玉秀雖然感到人生地不熟,卻並不擔心。相信看幾天戲,會和弟弟坐牛車再回家去。
第二天起床,看不到弟弟,便到處尋找。
主家老太太和善卻不減威嚴地說:「別找了,你弟弟一早坐牛車回去了,以後,這就是你的家了…」
沒等老太太說完,她哭喊著衝出家門,飛奔上一道山樑,牛車早已沒了蹤影。只有她哭喊的聲音,回蕩在山谷中…
從此,玉秀開始了寄人籬下的艱難歷程。
三年後,一頂花轎伴隨著吹吹打打的鑼鼓,鎖鈉聲,進入王家莊,熱鬧非凡的音響,驚動了左鄰右舍,人們都聚集在王家西院門前看熱鬧。
只見花轎落下,旁邊馬上披紅挂彩坐著個十幾歲的小男孩,人們互相詢問,怎麼不見新郎官?男方家怎麼只派來了個小孩娶親?這是哪個地方的風俗習慣呢?
村人看見在眾人的簇擁下,男孩被迎進了老宅西院大門。
約一個時辰左右,男孩牽著紅色的綢花,拉著新娘子坐進花轎。
十八歲的玉秀,身材高挑,和母親共同趕製的紅嫁衣龍飛鳳舞,頭上蒙著的紅蓋頭上的一對鴛鴦鳥好象正在水中遊戲著,人們不僅又驚嘆起母女二人的巧手綉藝來,「真是媽的女兒,籮卜的尾巴。媽媽心靈,閨女也手巧。」
看著男孩被人扶著上馬,人群中議論紛紛,王家因何給大閨女找了個小女婿?
雖然娶親的隊伍已遠離了王家莊,但人們的議論仍不絕於耳。
18歲的翠秀被馬家用花轎抬走,來娶親的十五歲的馬家公子尚未成人,大姑娘嫁了個小女婿成為村裡人的日常閑談話題。
隨著年齡成長,三女拉秀岀落的如花似玉。她不僅習得了奶奶的精明,更遺傳了母親與人為善的平和心態。
按現代說法是既上得了庭堂,又下得了廚房的。但卻被父親為還200大洋債務,許給鄰村財主霍家大兒子做了添房,進門就有五歲的兒子和三歲女兒為伴。
因為是給人做添房,岀嫁時就沒有姐姐翠秀那樣花轎,鎖鈉迎娶了。
欲哭無淚的拉秀,進門三個多月都沒和大自己十多歲的丈夫說過話。
回到娘家,既怕母親傷心,又不敢惹父親不高興。姐妹幾個,只能在私下裡排解心中對父親的不滿。
不對稱的婚姻,成為了鄉鄰們長久的話題。也成了女兒心靈中永久的傷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