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他們喊我寫這一座山…
在四大洲的中央,有一座寸草不生的山,山上一座石頭堆砌的樓,名「無餘小閣」。裡面住著285個飄。閣主也就是建立這座無餘小閣、第一個到這座山的、是個名叫「堯娘」的。姓,她忘了。
這座山叫天攏山。顧名思義,天收攏的那些或生前有惡業,卻心有不甘、或生前也行善,死後有怨的「眾生」…
寸草不生,是因為心有怨念所以無生機。與之相反的是山下的桃源村,那是一處安樂地。
怨魂不下山,下山則行願。所謂行願,不過是記起了曾經的願望,依願力而行走於世。直至滿願,從此脫離天攏山,不再是「天攏人」。
天攏山是絕地,絕靈氣、絕生氣、絕元氣。所以修道之人入此,法力全無。凡人入此,消弭生機。以元氣為生者,形神俱消只餘一魄。所以…也很窮,此地。
入天攏山者,非因緣和合者不入、非心愿未成且怨念深重者不入、非大善大智者不入。說人話就是:有緣的可以來,心有不甘的可以來,超脫三界的行者可以來。
堯娘是第一個到天攏山的,據她說當年她來這裡的時候還有幾塊巨石。後來建成了無餘小閣,如今連巨石都沒有了。只有小石頭和沙還有紅泥。
山上是隱約的看得到山下的桃源村,感覺上是一個風光秀麗的地方。炊煙裊裊的時候,山上一群的怨魂全跑出來佔據高位,只為了看著炊煙「觀想」各種美食。
還想得起來的美食…
天攏山住久了,對於生前的記憶就越來越淡薄。淡薄到你都記不得什麼事成的執念,隱約、大概、好像、你猜…記得的時候有怨氣,沒有怨氣可以下山行願的時候,你得猜你的願是啥。
猜准了,飄出天攏山至桃源村,吃死後的第一頓飽飯!簡直阿彌陀佛了!升天吧!可是呢,必須行願完,才能真的離開天攏山。不然,就「余」下來爭一爭誰都不想爭的天攏山山神位。
是的,這荒山荒的連個山神都沒有。而山神的職位還得考,具體的天攏山這幫飄都沒關注過。久而久之,不僅天攏山的「原居民」忘了,世人也遺忘了,這山神咋考的呢?
堯娘說如果誰給她三個銅錢,她是願意當山神的。可是284們「破銅爛鐵」一大堆,錢一個也湊不出。
他們的陪葬品,也就草席是可以用的。鍋碗瓢盆,得每年桃源村下的大修行人們做布施,在半山腰的汝寧河源頭撈食時才實用。
誰也不知道,世界上有逆流的河。而這河吧,也不是誰人都能放東西進去。這大概是上蒼給天攏山唯一的垂慈。
每年的四月,是天攏山最盛大的節日。因為桃源村下的大行者們,會給天攏山一年的衣食。當然,隨著山上的飄越來越多,要說吃飽不容易,不餓成聻就好。
大家都以為堯娘吃過飽飯,畢竟她是第一個來的。堯娘從來沒說過(我也是今天才知道),心中淚流滿面,她餓了一百年才吃到一碗粥。都成了聻了,硬生生「補」了三百年才恢復。
三百年間也就大虎、塗書生、覺意來到天攏山。
話說回來,山下的人說天攏山是匯聚貪重、嗔重、痴重三種人的。數來數去,幾千年了也就285個來這裡的。可是來了,也沒走出去過。
近些年,桃源村下的行者每年四月不僅給點衣食,偶爾也給點小玩意兒。比如堯娘「種」在後山的「梅樹」,雖然是銅枝鐵干絹做的花葉,但勝在工藝好。勝在「也是一道風景。」
塗書生說的。
於是,後面還有了鼓,當凳子當桌子當擺設。也有了木牌,被覺意串起來當風鈴。一串串,掛在無餘小閣的二樓過道。
後來大虎在木牌上刻上自己的名字,作為身份憑證。大家覺得好,一一效仿。就怕啊!有天連自己名字都忘了不是!堯娘不就記不得姓啥了嘛!
這一座山,晚上還是可以看到星星。比別處大比別處亮,也許是離天比較近。
可是離天比較近,怎麼就成了天棄地厭之地呢?
這是我一直不曾想通的事。
哦,我叫寂鄉。來天攏山三百多年,記錄下這些文字,堯娘說很好。塗書生說記下來就不怕忘了,後來者也可以看。
至於為什麼是我寫下來,塗書生說他確實有很多錦繡文章,不是忘了怎麼寫就是忘了字怎麼寫。只有勞煩我這個才來三百多年的老幺…
因為這,大虎多分了一份食物給我。說這就是我的薪資。突然十分感念我的師父,從小逼著我讀書認字,長大后雖然餓死但死後我竟然憑這能得到飽飯吃!再過五百年,我一定能靠此掙一份家業,在天攏山風光生活!
覺意剛剛說我想得有點多!除非我把天攏山的歷史寫出來…
不過,我為什麼就不能想多點呢?定一個小目標,在這個天攏山從「夾縫生存」到女皇般的生活!
堯娘說女皇就頓頓吃飽飯,睡高廣大床?
不然呢?
堯娘嘲笑我,到處說!說當了飄這麼多年,最好笑的是這一年!
我再也想不出女皇除此之外,還有什麼風光了。大虎說女皇長得很強壯,所以應該還能頓頓吃肉。
也有道理!
我問了覺意,畢竟他曾經是國師。可覺意也不知道,他說他們皇帝是男的。
我請教他男皇帝是怎樣風光的。覺意說那是有三千佳麗的。大虎甩了甩腦殼說不行,天攏山的人都當不成皇帝了!畢竟我們一共才285…
堯娘說這很好辦,下次誰忘記名字了就叫三千佳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