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偶像
面對連珠炮般的提問,王莽僅是淡然地掃了杜甫一眼,他的神色依舊平靜如水,繼續以他那沉著的語調安撫著在場的人群:「無需擔憂,諸位只管放寬心,各歸其所。去吧,去盡情領略這個世界的無盡美好。」
他的話語中流露出一種不容置疑的沉穩,彷彿有種魔力,使得在場每一個人都不由自主地感到一絲安心。
隨後幾日,在無憂谷中,眾人紛紛按照王莽的提議,各自展開了自己的活動。
王莽向他們透露:「儘管這裡的人物只是異度空間的映射,或許與你們心中的形象有所差異,但基本上,這裡是一個匯聚了所有歷史人物平行世界同位體的所在。所以,去尋找你們心中的偶像吧!」
這番話如同石落湖心,激起了層層漣漪,眾人聽后無不激動難抑,滿懷期待開始了他們的探索之旅。
孟浩然已踏足無憂谷,這位詩壇巨匠,李白的仰慕對象之一,終於出現在他的眼前。
然而,人性往往如此,一旦擁有了,便不再珍惜,心中更渴望那些尚未觸及的。
因此,李白並未在孟浩然的平行同位體,而是繼續追尋其他偶像的平行同位體。
李白心中懷揣著兩個夢想:一是成為一名初入朝廷的將相之才,二是追求修仙問道,探尋生命的真諦。
在修仙問道這條路上,他有一位指引前路的師傅和一個心嚮往之的仙人。
這位師傅便是司馬承禎,一位與李白有著深厚友誼的道教高人。
在李白的詩作《大鵬遇稀有鳥賦》中,他描繪了與司馬承禎初次相見的情景,那首詩如同一座橋樑,連接了兩人的心靈,見證了他們友誼的起點。
詩中,李白以大鵬自比,將司馬承禎比作稀有之鳥,這不僅是對彼此才華的讚頌,更是對相互尊重的深情表達。
司馬承禎,上清派茅山宗的第十二代宗師,對道家經典和傳說如數家珍,聲名遠播。
他如同一位燈塔,為李白指引著修仙之路。
然而,李白並未遵循他的指引,他來到這世間,就是要體驗人間煙火,哪怕遍體鱗傷,也要走一遭。
倘若他當初隨司馬承禎修仙,那麼世上或許就少了那位風華絕代的李太白。
當李白終於找到司馬承禎時,司馬承禎一眼便洞察了李白的真實身份——他並非來自這個世界。
兩人進行了深入的交談,彼此的心靈在對話中交織,共同探索著生命的奧秘和宇宙的真理。
最終也不過留下一句太白之道亦道也!
另一位令李白心馳神往的偶像,便是東晉時期的著名道士葛洪。
杜甫曾在他的詩作中提及李白的這一崇拜,詩云:「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這首詩透露出杜甫對李白未能追隨葛洪修仙問道的一絲遺憾,也反映了李白心中的矛盾與掙扎。
然而,李白找了半天也沒找到人,對方世界的副本還是太大了!
與此同時,杜甫也在追尋著他的偶像——那位智慧的化身,三國時期的蜀漢丞相諸葛亮。
杜甫在詩中表達了對諸葛亮的敬仰:「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遺憾的是,在杜甫的尋找之旅中,諸葛丞相恰巧不在,杜甫便在諸葛亮的草堂前靜坐了兩天,期盼著能與這位偶像相見。
然而,最終王莽的召喚聲響起,杜甫仍未等到諸葛亮的身影,只能嘆息一聲:「唉,丞相保重!」
白居易則不同,他沒有特定的偶像,因為他所敬仰的杜甫和李白就在他的身邊。
在這兩天的時間裡,白居易時而陪伴李白,時而與杜甫交談,享受著與這兩位詩壇巨匠相處的時光。
至於高適,他並無心尋找那些顯赫的王侯將相,他只想見一見那位讓家族聲名鵲起的祖父——高偘。
高偘是唐朝的傑出將領,曾任左監門衛大將軍、平原郡開國公,后被追贈左武衛大將軍,謚號「威」,其墓位於乾陵之側。
然而,在這個副本中,死去之人未必都能在天界相聚,他們或許也在冥界徘徊。
上次的人神大戰中,雖然因李白的面子,召集了盛唐的詩人,但到了高適這裡,布倫希爾德卻似乎遺忘了,或者根本沒有找,他的祖父並未出現在他面前。
因此,高適四處尋覓,卻始終未能找到自己祖父的蹤跡。
至於蘇軾,他在這個仙界的角落,布倫希爾德的居所,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他反覆思量,卻始終未能決定自己應當去追尋哪位偶像。
最終,他決定放棄尋找,安心地在這個仙境中享受一段寧靜的時光。
於是,他就在布倫希爾德的住處,盡情地品嘗美食,暢飲佳釀,度過了一天一夜的悠閑時光。
而在這群詩人中,最快樂的莫過於王維和李紳。
先說王維,他一開始就對這場所謂的比賽不以為意。
他知道,以他的實力和地位,眾人自然不會讓他輕易上場,於是他索性放飛自我,去尋找他心中的那些偶像。
在旅程的第一天,王維便意外地遇見了釋迦牟尼。
然而,這位佛祖的形象與他想象中的大相徑庭。
在這個平行世界中,釋迦牟尼不僅外表英俊,還佩戴著眼鏡,擁有八塊腹肌,絲毫沒有傳統印象中的慈祥,反而帶著一股不容侵犯的威嚴。
是那種如果閣下聽不懂佛法的話,貧僧也略懂一些拳腳的感覺!
當王維不斷地追問佛法問題時,釋迦牟尼顯得有些不耐煩。
「哎呀,你煩不煩吶?人在世上,開心最重要了。」
釋迦牟尼無奈地說,隨後他隨手寫下一個地址,「那邊有很多參佛論道的人,你去那裡吧,別再煩我了,我還忙著呢!」
顯然,這位佛祖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處理,比如探索奧丁的終極秘密。
於是,他給王維指了一條路,讓他去尋找更深的佛學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