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然後需要不定期施肥、
除草、排水防澇和灌溉防旱。肥料的話我們之前就讓人準備了,當然啊!以後你們也需要了解肥料這一塊,肥料的一般都是人畜糞便、籽餅及草皮樹葉等。大家都是知道怎麼漚肥的我就不多說了。我接下來再說一下水稻種植的時間的問題。早稻種植??的播種時間?我們定在3月底到4月初,現在的話剛好是三月中旬,我們還有時間育苗。?育好苗后就是移栽了,移栽時間?4月底到5月初。?第一季水稻種植時間較早,它能充分的吸收春季的光照和溫度。以昭國的天氣來看,早稻一百二十天就能收了。
接著?就是晚稻種植?了,播種的時間?6月中下旬就差不多了。?移栽時間?得在立秋前。第二季水稻,種植時間雖然較晚,但是緊跟早稻之後,可以充分利用夏季和秋季的光照和溫度,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最後我在強調一點,兩季水稻的種植需要精細的田間管理,包括整地、育苗、插秧、除草除蟲、施肥和灌排水等工序。都是要通過合理的種植時間和田間管理,這樣才能提高水稻的產量和質量。」
說完,想到什麼,又道:「我們種植的番薯也是需要育苗的。」眾人胡亂的點著頭,手上動作卻是不停,都在記著她剛才說的要點,包括梁滿倉和嚴律己也是在奮筆疾書。?反應過來沐雲曦說的是什麼后,又全都是一臉渴望的神情看著沐雲曦,沐雲曦對此也只能無奈的表示道:「先種完兩季水稻后,我們再來研究怎麼種植兩季番薯。」眾人都有些遺憾,但也知道沐雲曦說的對,人不能一口吃成一個胖子,但沐雲曦還是簡單的跟他們說了一下番薯怎麼育苗。
其他的沐雲曦雖然記不清了,但該在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時間到了,她會有印象的,畢竟她也是幹了很多年農活的。
為了讓大家看出糧食產量的對比,沐雲曦提議,拿一部分小組的試驗田不育苗,像從前一樣直接播種,最後的收成再和育苗的做對比,大家也一致同意。
而陸小娟幾人,看尼米和卜熱兒她們在醫學課程上大放異彩,於是跟沐雲曦提議道想要跟著她一起參與水稻種植研究。他們愛學沐雲曦也欣然答應了。在那以後,沐雲曦去做什麼都乾脆直接帶著她們了,只要她在學院里,她的身後整日都會跟著六個小尾巴,七人在學院里也成了一道不同的風景線。
是水稻種植的重要性,沐雲曦是全身心的投入到研究當中的,她作為水稻種植的核心成員,總是能夠提出獨到的見解和創新的思路。她結合在華國學到的知識,知道要想提高水稻的產量,必須從改良品種入手。於是在水稻成熟的這過程中,她乾脆帶領一部分農耕課程的學子們遍訪各地,搜集了眾多優良的水稻品種,打算在立秋時在試驗田中進行試種和比較。
時間荏苒,迎來了第一季水稻的收穫,看著收穫最大的那塊試驗田,大家都滿是欣喜,兩平米的地竟有七斤之多。明顯,所有育苗后再插秧的水稻都比直接播種的收穫要大,育苗插秧的水稻顆粒圓滿。而直接播撒在地里的水稻卻只是稀稀疏疏幾粒米,同意是兩平米的地,卻收穫不到兩斤。這一結果讓所有人都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將來豐收的場景。
他們準備第二季便用這塊收穫最大的試驗田的方式播種。第二季一旦成功,除了北邊,昭國其他地方便能開始推廣。但是育苗插秧能增產的這個好消息,卻是能直接告知昭國百姓的。
很快,又是收穫的季節,沐雲曦他們成功收穫了第二季,產量也和第一季的差不多。沐雲曦不禁感嘆昭國的天氣真的給力,什麼季節該是什麼天氣,人家自己把控得很是到位。就在眾人正在感受兩季稻的成功時,創新學院里發出「砰」地一聲巨響。有學子道:「這是又炸了?」
另一學子接話道:「估計是,這個月都三回了,也不知人有沒有事?」
梁滿倉對著沐雲曦說道:「這是沒聽你話又胡搞了!」
沐雲曦對此也很是無奈,製造課里有一個學子家是做炮竹的,進了學院后,參與了一些武器設計和製造,他就想到了用製作炮竹的方法來製作一種武器。他當時提議時沐雲曦還微微驚訝了一下,因為當初她就想過要不要製作大炮獻給慶昭帝,但因為這是冷兵器時代,所以她也歇了那個心思,改為設計弓弩。但現在是這個時代的人提議出來的,她也願意讓大家去創新和嘗試。於是,就有了大炮組,但因為他們之前就炸過了兩次,還有兩個被炸傷了,沐雲曦就讓他們先停下,等自己忙完第二季水稻的事情后,再同他們一起研究,沒想到他們沒有等她收完又嘗試了,結果又炸了,好在學院里有醫學課,有現成的醫者,直接把人抬到了學院的醫療室里進行治療,好在不是很嚴重。
這時,一個穿著製造學科衣裳的學子的向他們跑來,一邊跑一邊喊道:「沐大人,大炮組的又被抬醫療室去了,傷了三個。」
聽到他說完后,沐雲曦有想翻白眼的衝動,一個小組就十人,一下就折了五個。幸好第一次沒有經驗,炸藥量小,炸的時候沒傷到人,不然她懷疑這個小組人全得躺醫療室。好在現下兩季水稻的事情已經落實,她也可以參與到他們小組和他們一起研究。
但話說回來,兩季水稻這一成果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讚譽。慶昭帝更是龍顏大悅,所有參與兩季水稻種植的學子全都得了賞,而梁滿倉和沐雲曦因此也再升了一階,嚴律己也得了個農官做,雖只是九品,但這農糧官他是第一人。因為這是慶昭帝新成立的官位,專門為農耕一課的學子建立的。從前他並不重視農業這一方面,認為種子撒在地里就能長出來,糧食的產量只是地好與不好的關係。而現在,看到了數量翻了幾倍的糧食,他才知道種地也是講技術和方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