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而裡面的幾個小姑娘和他一樣,
都已經換上了白色的罩衣,並且還戴著她們自製的口罩。因為時間緊急,也來不及將這秦府準備的產房徹底消毒,幾人也只是將要用到的擦了一遍。因為秦府也沒有手術台那麼長的桌子,房間里的桌子又是圓桌,現在的臨時手術桌還是幾人暴力拆了旁邊的榻才有的,好在這個榻不小,剛好夠秦夫人躺在上面。她們事先蓋好了秦夫人的隱私部位,就等沈院正來手術了。第一次在人身上動手,幾人還是很緊張的,但是人命關天。雖然秦夫人是昏死過去了,但沈院正還是讓陸小娟給她喂下了麻沸散。然後才毫不猶豫的開始了手術。
隨著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終於,嬰兒微弱的哭聲在產房響起。疲憊的眾人臉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秦侍郎第一時間就想進去看自己的妻子,但是被百里仲攔住了,「沈院正還沒有出來,沒有他的允許不能進去!」
又過了兩刻鐘,沈院正抱著孩子走出產房,如釋重負地說道:「恭喜秦大人,是位千金。因為憋得太久,臉有些發紫,身子也要弱些,但好好調理是可以養好的!」說完,他將孩子小心翼翼地交給秦侍郎。
秦侍郎看著懷裡臉色發紫的胖閨女失神一瞬,想到自家夫人又趕忙問道:「我夫人怎麼樣了?」
「秦夫人這次也是大傷了,需要好好休養,接下來的幾天尤為關鍵。你們要注意產婦的傷口護理,按時給她換藥,避免感染。還有,要讓產婦多休息,保證營養充足。」沈院正細心囑咐道。想想不放心又道:「乾脆我讓倆個小丫頭留在你府上照料你夫人幾日。」
秦侍郎一聽頻頻點頭,「那有勞沈太醫了!」最後,留下了南星和紫芙兩個姑娘。這名字是沈院正給他們起的,幾人除了陸小娟,竟是都叫什麼丫蛋,三丫大丫什麼的。他就重新給她們沒有名字的取了名,除了南星和紫芙,其他三個分別叫青黛、忍冬和懷夕,因為這事陸小娟還羨慕不已,最後沈院正給她起了個小名,叫月見,可把她高興壞了。
因為此時的秦夫人不好挪動,只好讓下人把房間里收拾乾淨,讓她暫時在此養傷。
接下來的日子裡,在看著南星和紫芙精心照料后,秦府的丫鬟們也知道該怎樣照料秦夫人了。於是,南星和紫芙也就回學院繼續學習去了。待秦夫人的傷口癒合的差不多了后,她們來把線拆了即可。他們按照沈院正的指示進行護理。秦夫人的身體也逐漸恢復。而這次的成功不僅證明了剖腹產術的可行性,也為醫學領域帶來了新的希望。消息傳開后,更多的人對這門神奇的技術充滿了期待。慶昭帝更是高興了,這是在他治理下發生的奇迹,對沈院正幾人更是嘉獎了一番。
出去教授各地百姓們學習種植水稻的學子們也慢慢回學院了,有了第一次的經驗,接下來培養其他兩季糧作物也不用她操心了。她準備好好的給她建築一課的學子們上課了,好在慶昭帝看她忙,特意尋來了一個手藝上好的匠人,叫孫超,聽聞是孫明山的堂叔,在建造房屋之類頗有建樹。有他代課沐雲曦才放心去做其他的事。也不是她們招不到夫子,只是不想多招而已。而且沒有那麼合適的人選,現在這樣挺好的,學子之間相互學習,也能為將來作為人師墊地好基礎。
於是,沐雲曦又開始給建築一課的學子們上課了,站在講台上的她好像又回到了上學的時候,她聲音清脆的說道:「今天我要給大家講的是橋樑的設計原理及其在實際中的應用。」隨著沐雲曦深入淺出的講解,學生們逐漸被吸引,紛紛投入筆記。
然而就在此時,一個聲音突兀地打斷了她的講課:「沐大人,你所說的這些理論在昭國似乎並不適用。」說話的是一名年輕學子,名叫張望。他身材瘦削,眼神中透露出對知識的渴望和對現實的不滿。張逸風算是建築一科中的佼佼者,有著敏銳的思維和敢於嘗試的精神。
沐雲曦微微一笑:「張逸風同學,你的問題很好。確實,每個地方都有其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文化背景。但是,學習的原理卻是相通的。我們今天討論的不僅是理論本身,更重要的是如何將這些理論與我們的具體情況相結合。」
張望聽后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其他學生也被沐雲曦的回答所折服。課堂氣氛再次活躍起來,學生們積極提問,沐雲曦耐心解答。
課堂上,沐雲曦鼓勵學子們分享自己家鄉的地形特點,然後針對這些特點,一起探討適合的橋樑設計方案。張望率先發言,他講述了自己家鄉一條湍急河流的情況。
沐雲曦思考片刻,提出可以採用拱橋的設計,利用拱形結構分散水流的衝擊力。說著還簡單快速的在紙上畫了拱形橋的模樣。其他學子也紛紛發言,提出各自的想法。
最後,沐雲曦總結道:「橋樑的設計不僅僅是技術問題,更要考慮到實際需求和環境因素。希望你們今後能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為你們家鄉的建設做出貢獻。」學子們深受鼓舞,表示會努力學習。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下課之後,沐雲曦決定帶領學子們親自體驗一下如何實地搭橋。他們來到城外的一條大約三米寬的小河邊,開始著手設計和建造一座簡易的木橋。
學子們熱情高漲,紛紛展現出自己的才能。有的負責測量河道寬度,有的繪製設計圖紙,還有的則組織起施工隊伍。
沐雲曦在現場指導大家,傳授建橋的技巧和注意事項。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木橋的框架逐漸成型。
經過眾學子幾日的反覆修改,辛勤勞動下,木橋終於建成。望著堅固卻不太美觀的橋,學子們的心裡卻是充滿了成就感,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笑容。
這次實踐活動不僅讓他們學到了實用的技能,更培養了團隊合作精神和責任感。沐雲曦看著欣喜若狂的學子們,心中滿是欣慰。
附近幾個村的村民看著中間隔著的這條小河被他們搭起了一座橋,也是欣喜不已,有村民說道:「終於不用繞二里地去隴西村了!」都很是感謝他們。收到村民們的感謝,眾學子也更加知道了學習這些的重要性。
昭國不是沒有能建橋的匠人,而是少之又少,多是為皇家做事。比如,哪裡的經濟貿易區需要修橋,下面地方官上報,慶昭帝就會派這些匠人過去,但是他們說慢呀,修一座十米長的橋半年了才修完,沐雲曦也很好奇他們是如何修的?問了永樂才知道,大一點的橋都要用石頭一塊一塊的壘起來再在上面搭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