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趙匡胤的「總退卻」

第273章 趙匡胤的「總退卻」

紙終究包不住火。

「慶陵慘案」的消息傳到汴梁,瞬間就炸開了鍋,張永德、魏仁浦、王朴、李谷等朝廷高官震驚,誰也不曾想到,趙匡胤的人竟敢在郭榮陵寢附近大開殺戒!

事實上,趙匡胤與張永德的私交是不錯的,如果李煜沒有謀划「汴梁淪陷」的事件,極大的可能就是,張永德繼續輔佐「黃袍加身」的趙匡胤。

在趙匡胤率領一部分禁軍出走許州之後,張永德也沒有第一時間派人追趕,他認為這件事情,最終一定能夠和平解決,變化就在於,自己稱帝,而趙匡胤輔佐自己。

至於郭宗訓,那就真是對不起了。

正因為如此,汴梁、許州雙方的軍隊,雖然在中原地區相互對峙、爭鬥,可高層之間,仍然保留一絲默契,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然而,李處耘這麼一搞,算是把事情做絕了,且不說對郭榮無比忠心、對趙匡胤恨之入骨的開封府尹王朴、宰相范質,就連竇儀、盧多遜等「相對中立」的人,也對趙匡胤行為感到不齒。

悠悠眾口,議論紛紛,汴梁城中的普通百姓風聞此事,各種人云亦云、隨之而來——

「聽說了嗎,反賊趙匡胤派兵搶佔了大周皇帝陵墓,把看墳的都給殺了!」

「趙匡胤發話了,他才是真命天子,誰敢去祭拜大周皇帝,殺無赦!」

「都錯了,趙匡胤是去盜墓了,把咱大周皇帝的墳給刨開了,據說是為了找陪葬的玉璽。」

「唉,我有朋友親眼看見了,趙匡胤這個天殺的,把皇帝的屍骨都扔了。」

……

人言可畏!眾口鑠金!

張永德名義上是太尉,可作為「汴梁政權」的實際控制人,這時候也顧不得什麼「默契感」了,火速趕到了開封府。

自從內亂之後,皇帝駕崩,郭宗訓、符太後去往揚州,皇宮相當於廢棄了,能夠封存的全部封存。

張永德膽子再大,他也不敢輕易進入宮城之中,否則,外界更要議論改朝換代,皇帝從姓郭的變成姓張的了。

開封府中,范質、王朴、魏仁浦、李谷四人,早已經在等候了。

一碰頭,王朴就直截了當地問:「張太尉,何時出兵,剿滅趙賊?!」

張永德頭疼,這個王朴,一上來就是質問的口氣,把退路也堵死了——發兵肯定是要發兵,剿滅趙匡胤?誰能說得准——國家大事,可不能等同於報私仇。

「文伯,我來就是商議此事。」說完,怕王朴不依不饒,趕緊補充道:「先帝寢陵,我已經派去三千人馬,連同家眷在內,永久駐紮。」

王朴一聽到「先帝」兩個字,兩眼垂淚,難掩哀傷,一旁的魏仁浦、李谷等人也輕輕地抹眼淚。

「諸位放心,先帝寢陵安然無虞,眼下要緊的是,如何給天下百姓一個交代。」

這句話說的沒錯,你們這些當大官的,就連皇帝的墳墓都看不好,憑什麼相信你們,能夠守得住這天下?

魏仁浦附議,說道:「我也聽聞,夏收之後,中原有不少世家、百姓逃亡江南,唐國新君李煜頒發了招賢令,不光是名士,就連種地種的好的,也都安頓,這是在於我大周搶奪民心啊!」

王朴紅著眼睛,咬牙切齒:「趙賊可惡,大周淪為今日局面,全都是他在作祟!范丞相,攻打許州、殲滅國賊,已經刻不容緩了!」

范質明白,這是拉上自己,一起向張永德施壓,事到如今,他也放棄了「和平解決」內部矛盾的幻想。

「張太尉,我等四人已經商議過了,要趁著全體軍民、義憤填膺的當口,速速發兵攻打許州。」

張永德連忙說:「諸位,我何曾說過,此事要善罷甘休?今日前來商議,就是要通知各位,我打算親自領兵。」

這句話,倒是出乎三人意料。

自從接管汴梁之後,張永德從未出城一步,作為一個軍事將領,他很清楚自己的優勢是什麼。

汴梁城堅固無比、物資充沛,最理想的軍事戰略,就是以逸待勞、好好守住,只要這座城池還在,大周的正統就還在,自己的地位還在。

然而,一旦自己出城,可未必能回得來,說不定哪個人,就會趁機再次鳩佔鵲巢(張永德也是鳩佔鵲巢),這是極其冒風險的一種行為。

王朴很激動:「當真?張太尉,忠君為國、日月可鑒,請收王朴一拜!」

張永德阻止之下,又說道:「但有一件事,汴梁城誰來主持?」

醉翁之意不在酒,原來在這兒等著呢。

張永德的話,潛台詞是我可以出去,帶兵去和趙匡胤干仗,可是,又怎麼能保證不會背後捅我一刀?那麼,汴梁城主持者就非常關鍵,總不能,我回到汴梁的時候,你們不開門。

王朴、范質、魏仁浦三人一時語塞,他們三個地位太高,不管誰主持汴梁,張永德都有懷疑的理由。

李谷見狀,說道:「我舉薦一人,如何?」

「惟珍,請說。」

「竇可象。」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竇可象就是竇儀,曾任東宮首席,身為右補闕,官位不高,但後周近年來新晉官員中至少有三分之一,是他的門生,郭榮生前對他極為信任。

最關鍵的是,竇儀沒有朋黨之嫌,家世清明,絕對不敢胡來,尤其是他老爹的影響下,絕對忠於大周天下。

竇儀的老爹叫竇禹鈞,如果這個名字,還不夠響亮的話,那麼還有一個名字,叫竇燕山。

《三字經》里說的「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就是指的竇禹鈞,「五子登科」的典故也來自於此,竇儀就是五子之一,排名首位。

王朴見張永德不置可否,又說道:「張太尉,此行可任命雷德驤為先鋒,領城北駐軍一萬,討伐招賊。」

張永德一聽,立即說道:「如此甚好!」

為啥答應的這麼痛快?因為王朴這算是給了一顆「定心丸」。

龍捷軍都指揮使雷德驤是汴梁北門軍務的總統領!雖然是禁軍序列,管轄權卻在王朴,也就是開封府尹的手裡。

並且,城北防守營的總兵力才一萬二,一下子給你一萬,還不夠誠意?

接下來幾天,汴梁政權開始造勢,發出「討賊檄文」,準備糧草、集合軍隊、徵調民夫,五萬大軍迅速集結。

五萬軍隊,看著不多,其中兩萬是禁軍,光這已經與許州趙匡胤鎮守兵力持平了,再加上三萬廂軍,在兵力上佔據絕對優勢。

話說,趙匡胤手中不是有十五萬軍隊嗎?

這只是總量,不可能全部軍隊都圍在許州,郴州、蔡州、潁州……各地分散開來,趙匡胤手頭能用的,也就沒多少了。

所以,當聽到是張永德親自上陣,帶領大軍攻打許州的時候,趙匡胤感到了那麼一絲絕望,也有一絲苦楚。

「抱一(張永德的字),何必要為難於我,真的要刀兵相見?」

他不是在緬懷與張永德的友誼,而是對自己命運的哀憐,關鍵之處,張永德也很能打!

身邊謀士除了趙普之外,還有苗訓,兩人聽說張永德出汴梁的消息后,也是驚出一身冷汗,立即趕往許州衙署。

一見面,趙匡胤就拉住趙普的手:「則平,如何是好?!」

趙普從未見過趙匡胤這般驚慌,但同時,作為頂級謀士,他也知道,趙匡胤怕的不是張永德。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大不了干一場就是了,有啥好怕的?

可這樣一來,就徹底打亂了趙匡胤想要「合法繼承」大周政權的計劃,也就是淮南用兵,攻破揚州之後,讓郭宗訓禪位給自己。

「將帥,事情原委,可曾派人去汴梁澄清?」

「唉,事發突然,我是先得知汴梁用兵之後,才質問的李處耘,這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東西。」

李處耘已經被關押起來了,如何處置,靜等吩咐。

趙普嘆口氣說:「如此說來,一切都晚了。」

「則平,你的意思是,直接開戰?」

「這……」

趙普沉吟了一下,示意一旁的苗訓。

苗訓,字廣義,山西永濟人,這位爺雖然在宋代演義類著作中,沒有趙普啊、潘美啊、趙德芳等人的名氣大,可在真實歷史上,也是趙匡胤非常重視的人物。

因為,據說、也許、可能、大概……他的老師名字叫陳摶!

沒錯,就是那個給郭榮煉製「延壽丹」的陳摶,半仙之體。

《宋史》上對苗訓的描述,主要事件都和預言、占卜有關,比如,他在軍營中夜觀天象,發現後周氣運要完了,很巧合的是,他說出這個預言的地點是「陳橋驛」。

苗訓會意,立即上前對趙匡胤說:「太尉,臣前來衙署的時候,遇到了令弟與張師黯,已經從唐國回來,說有要事稟告。」

趙匡胤一愣,苗訓這人向來說話謹慎,今天怎麼不著調?明明是問你們要不要開戰,怎麼一杆子打到趙匡義、張洎身上了?

再一看趙普,也是低頭不語,心中疑惑,就吩咐道:「讓他們進來吧。」

趙普、苗訓偷偷對視一眼,臉上都閃過一絲不容易覺察的苦笑。

二人何等聰明!

他們早就猜到了,趙匡胤根本就不想開戰,但這句話,是不能從他的嘴裡說出來的,否則,就會引起眾將領、軍隊的不安,如果連趙匡胤都怯戰,那對手該是如何強大的存在?

所以,「不戰」這句話,只能由別人來說。

趙普、苗訓兩人又不想當冤大頭,於是,就把剛剛回來的趙匡義、張洎推出來了。

片刻,兩個倒霉蛋兒走進來,張洎沒太大變化,臉上還有喜色(老婆、兒子帶出來了),倒是趙匡義,臉色有點不對。

「匡義,你臉怎麼腫了?莫非,到了江南水土不服?」

趙匡義臉都黑了!

水土不服,太他媽不服了,老子不服,李煜,你丫給我等著!

「兄長,無礙。」

趙匡胤沒多想,問道:「此番江南一行,李煜怎麼說?」

一提起「李煜」這個名字,趙匡胤就壓不住火,這個廢物李六郎,搖身一變,還敢稱帝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張洎很懂事,直到趙匡義心裡憋屈,主動當起了「嘴替」,一五一十地將李煜的要求、探聽的情報、所見所聞等消息,都傳達給了趙匡胤。

聽完之後,趙匡胤的臉色變得很難看,他低下頭,許久沒有說話。

趙普、苗訓覺得時機差不多了,因為張洎的彙報當中,有一句話是「確定唐國增兵五十萬,意圖淮南舊地!」

這就夠了。

「太尉,我軍佔據黃淮,平原居多,易攻難守,如果唐國大舉增兵,伺機越過長江、搶奪失地,恐怕會腹背受敵。」

儘管摸透了趙匡胤的心思,趙普說這句話的時候,仍然是小心翼翼的。

趙匡胤抬起頭,眼角有些發裂,沉聲說道:「則平所言極是,我與抱一之間,不過是誤會而已,本不應該刀兵相見。」

苗訓趁機說道:「太尉明鑒。有道是,兄弟鬩於牆外御其侮,眼下看來,唐國才是最大的威脅,盼著我等魚蚌相爭。」

趙匡胤粗重地喘了一口氣,問道:「匡義,你覺得下一步該如何?」

趙匡義也聽說了汴梁發兵的消息,若是往常,他一定會儘力表現,爭奪先鋒官,好好跟張永德打一場。

但是,從江南回來的一路之上,張洎不斷地灌輸「肺腑之言」,也讓他心境有了變化。

勝仗打得越多,大哥的地位就越穩,將來,也就沒自己什麼事兒了。

「兄長,則平曾說過,想要平定天下,勢必先南后北。依臣弟來看,還是要避開張永德的鋒芒,保存實力,先穩定兩淮之後,再從長計議。」

趙匡胤點了點頭,自己這個蠢蛋弟弟,也算有點用途,自己有台階可下了。

「好吧,就依諸位的意思,大軍撤出許州,開拔陳州。」

張永德氣勢洶洶地撲向許州,到了之後才發現,趙匡胤玩了一手「總退卻」。

許州駐軍全線南撤之後,原本在扶溝、鄢陵、太康的駐軍,也快速南撤,沿著賈魯河,人馬、車輛、輜重等延綿幾十里。

騎在馬上的趙匡胤,臉色依舊不好看。

議事的時候,他之所以情緒變化劇烈,並非是因為南唐要求歸還江南十四州這個條件,而是張洎無意間說起,宴會之上,身為貴妃的小周后獻藝。

周嘉敏,她竟然嫁給了李煜!她怎麼敢?!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南唐榮光:我李煜不止是詞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南唐榮光:我李煜不止是詞帝
上一章下一章

第273章 趙匡胤的「總退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