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更高維度的文明
宋徽宗聽聞身邊竟出了如此的奇事。歷時便讓東京巡檢司、大理寺、御史台搞三堂會審,並拿出真宗朝的實錄加以對比勘驗。
隨著官家的介入,事情的前後原委很快便搞清楚了。在之後徽宗皇帝聽聞這四人都是貪得無厭、忘恩負義的宵小之徒后,立刻便以為他們乃不祥之兆。而後他按照官員和法師的建議,將此四人打入死刑大牢以問斬刑。
又特地命人帶著這四人的頭顱和他們得到的黑碗,往那隱藏著小洞天的山林里祭奠白娘娘,以平息天怒。
至於這四人的後代,徽宗皇帝並沒有加以追究,因為畢竟他們生而無罪,因為畢竟這些人製作的美妙餐飲,他還得吃喝享用。
可即便如此,徽宗皇帝依舊想給這四家人一個警告。於是他便命令宣河花園的畫師將這四家先祖的事迹共畫了四套。圖繪定名食不歸路。每家送了一套,時刻提醒他們,莫要貪得無厭,莫要欺君罔上。
「所以,我們的本事其實是從海眼的底下世界來的。真的有能讓人長生不老甚至起死回生的大宴。我們祖宗都是忘恩負義、貪得無厭的小人。」
齊緣聽吳二口念完最後一捲圖畫上的內容,感覺異常荒誕,因此使勁兒搖頭。
「假的。這麼荒唐的故事誰會信?而且根本邏輯就不通呀!按照這圖畫里的說法,咱們三家的祖宗只看過一次小白作宴。只學會了她一二分的本事,並能凌駕於天下廚行之上,並做出連皇帝都垂涎的菜肴。這怎麼可能?而且這裡邊兒自始至終也沒有提到過什麼長生不死的宴席,除了他們帶出的黑色碗可能就是血盞之外。這和周嘉樹的事情什麼關係都沒有呀!」
「齊緣,我得駁你幾句。第一,只看過一次作宴,便能製造出精妙無比、遠超眾人的餐飲是非常有可能的。而且通過這個事件,還能推理出有關這個故事中許多非常合理和科學的解釋。比如時空不對等,比如能讓人長壽乃至不死的詭宴。再比如,神仙一般居住在海眼裡的帝主。」
「能推出這麼多東西,怎麼推?」
面對大伙兒的困惑,田沫說,因為業務需要,她研究過人類的餐飲歷史,後來又和國內外的同行專家交流過。大家一致認為,人類的進化史基本上可以等同於吃的進化史。
因為每一次人類身體和文明的飛躍,往往都伴隨著烹飪方法和菜譜的飛躍。往根源上講,人類的祖先原本只是類似猴子的生物,靠著素食和一些昆蟲苟延殘喘,只是偶然的變異讓他們進化出了可以複雜思考但是需要消耗更多熱量的大腦。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人類的先祖不能吃到更有營養的動植物。
或者不能找到將動植物蛋白等烹飪到可以供自己更好消化利用的方法的話,便不能支撐起如此高耗能的大腦。
這樣一來,看似優勢的進化就會被客觀環境所拖累,反而容易導致滅絕。於是乎,人類便在進化中學會了生火,狩獵和烹飪。
或許生火也是因為偶然事件而拓展出的技能,但為了生存和支撐其擁有高等智慧的大腦,這顯然是必然的趨勢。再後來,隨著人類的繁衍壯大,戰爭、商業等社會活動開始加劇,食物的保鮮和量產變得越來越重要。
稍微翻看歷史便能發現,有許多國家正是因為匱乏食物而滅亡,又有許多事關民族存亡的戰役,是因為後勤不濟而導致失敗。
於是,為了適應社會和人類的發展,人類的烹飪既偶然也必然的向著更高的層次發展。為了讓食物保存更久,人們發明了腌制和熏炸。
為了讓食物保存更多的營養,人們又發明了冷凍和脫水。而如果沒有這些烹飪技巧的合理搭配,人類根本維持不了如此龐大的人口基礎。
因為即便活著,也會被沒完沒了的暢飲、疾病和寄生蟲所收割,和談進化發展。
「吃能治人生,亦能治人死。人類的進化史就是吃的進化史。只要文明在進步,那麼一些貌似偶然的發現是會帶來必然的餐飲烹飪飛躍的。」
「能不能具體點兒?」
「打個比方,如果把你齊緣拉回古代,比如商朝,那時候的人們只會烤食和熬粥所用的調料。不過蜂蜜和鹽巴,西紅柿和番薯之類的東西還在美洲,而且小的和拇指一樣。你齊緣再能耐只用烤或熬,能夠製作出保德宮的那些美味嗎?」
對此,齊緣搖頭。
「可是如果有一天你突然發現大蒜、香蔥可以做香料,或者發現了菜籽可以榨油,再用做炸制肉類呢?或許你依舊做不出現在保德宮的美味,但是你已經超過了那個時代所有的廚師了吧?」
「明白了,一招鮮,吃遍天。咱們四家的祖宗肯定是在白娘娘那裡看見了顛覆性的製作菜品的方法和食材。可到底是什麼呢?」
「這個畫卷里沒有明說,我也沒辦法猜,但這個辦法應該對於整個世界都影響深遠。而且它很可能來自於另外一個更高維度的文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吃的東西還能決定文明程度。這是什麼魔鬼邏輯。」
「很正常的邏輯,只不過人習以為常,從不做這方面的思考而已。再舉個簡單的例子,你吃過炒雞蛋吧。」
「嗯啊。」這個時候卻是貫昶在點頭回答,並且強調,「我喜歡吃拌香椿芽的那種。」
「一邊呆著去。這道菜貌似簡單到幼稚,但在漢朝之前根本就做不出來,甚至想都不敢想的。」
「啊。為什麼?」
「因為文明程度不夠,炒雞蛋至少需要有高導熱的鐵器和銅器做鍋,這就需要把金屬鍛造的足夠薄又足夠耐火才行。但在古代很長一段時間裡,因為冶鍊技術不行,鐵器做不了很薄的鐵鍋,只有延展性更高的銅可以製作鍋。」
在古代,大規模冶鍊的銅又分為白銅、黃銅和青銅。青銅因為本身的脆性不能用作制鍋,而既太軟也不太硬。能用用來制過的白銅料配方是在漢代才有了小規模製備,而更好的黃銅則在明代才有產出。
所以這炒雞蛋在漢代之前根本就沒有條件來做,因為冶金和鍛造技術不合格。而以上幾個技術門檻的產生,又是因為缺乏優質煤炭的開採和辨識技術。
沒有會化學和制模的經驗和人才,沒有大規模高標準的作坊,更沒有適應社會組織形式來運輸相對應的原料礦石,等等等等。
「這是個貌似特別簡單的事情,那卻是文明程度的綜合體現。文明發展到什麼程度就吃什麼樣的東西,在正常情況下,比我們吃的好的、吃的健康的往往文明程度更高,反之亦然。如果吃的東西和文明程度脫節嚴重,那麼文明不是即將亡於奢靡,便是即將亡於發展不均衡所導致的匱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