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發燒緊急治療與注意事項

第47章 發燒緊急治療與注意事項

發燒(發熱)主要是由以下幾方面引起的:

感染因素

-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新冠病毒等,它們入侵人體后,會在體內大量繁殖,刺激免疫系統,使身體釋放如白細胞介素-1等致熱物質,導致體溫調節中樞紊亂,引起發熱。

-細菌感染:像肺炎鏈球菌引起的肺炎,細菌在人體內生長繁殖過程中會產生毒素,這些毒素會影響人體的正常生理功能,引發發熱。

-支原體感染:支原體感染人體后,同樣會激活免疫系統,引發炎症反應,致使身體發熱。

非感染因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系統性紅斑狼瘡,身體的免疫系統會錯誤地攻擊自身組織,產生炎症反應,導致發熱。

-惡性腫瘤:部分腫瘤細胞會釋放如腫瘤壞死因子等,可引起機體發熱;還有腫瘤組織生長迅速,局部缺血缺氧,引發炎症,也會造成發熱。

-中暑:長時間處於高溫環境,人體散熱功能障礙,熱量在體內積聚,使體溫升高。

身體感染病毒后可以這樣應對:

首先要多休息。休息能夠幫助身體節省能量,讓免疫系統可以更好地集中精力對抗病毒。比如得了流感后,充足的睡眠可以加快身體的恢復。

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入很關鍵。多喝水或者喝一些電解質溶液,這有助於補充發熱、出汗等導致的身體水分和電解質流失,還能促進新陳代謝,幫助身體排出毒素。

合理調整飲食。增加攝入富含維生素和蛋白質的食物,像新鮮的蔬菜、水果以及雞蛋、牛奶等,它們能為免疫系統提供必要的營養支持。

可以適當使用藥物來緩解癥狀。如果發燒,可以使用對乙醯氨基酚等退燒藥;如果有咳嗽癥狀,可以服用止咳藥,但要注意按照說明書使用。

如果癥狀持續不緩解或者加重,例如持續高燒不退、呼吸困難、意識模糊等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身體感染病毒后一般可以洗澡,但要結合自身身體狀況來判斷。

如果癥狀較輕,如只有輕微的鼻塞、咳嗽,體力也比較好,是可以洗澡的。洗澡可以清潔皮膚,讓人感覺舒適放鬆,還有助於改善血液循環。不過要注意調節好浴室的溫度,避免著涼,水溫以37-40攝氏度左右為宜,洗澡時間也不宜過長。

但若是癥狀比較嚴重,比如有高熱、乏力、虛弱等情況,建議暫時不洗澡。因為此時身體比較虛弱,洗澡過程中可能會發生體力不支而摔倒,而且在洗澡后如果沒有及時擦乾、保暖,很容易導致再次受涼,加重病情。

身體感染病毒時,以下幾類食物可以幫助恢復:

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蔬菜類:如菠菜、西蘭花。菠菜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K、葉酸等。維生素C能增強白細胞的活性,幫助身體抵抗病毒,葉酸有助於細胞的修復和再生。西蘭花含有豐富的蘿蔔硫素,這是一種抗氧化劑,能幫助身體清除病毒感染產生的有害自由基。

-水果類:像橙子、檸檬、獼猴桃等。它們都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能夠刺激免疫系統產生更多的干擾素,干擾素可以干擾病毒的複製,從而幫助身體減輕感染癥狀。

富含蛋白質的食物

-蛋類:雞蛋是優質蛋白質的良好來源,其含有人體必需的氨基酸,這些氨基酸是構建和修復身體組織(包括免疫系統細胞)的基本成分。

-魚類:如三文魚,除了蛋白質,還富含Omega-3脂肪酸,這種脂肪酸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減輕病毒引發的炎症反應。

-豆類及豆製品:以黃豆為例,含有豐富的植物蛋白,能夠提供身體所需的能量,有助於維持身體正常的代謝功能,輔助免疫系統發揮作用。

富含鋅的食物

-貝殼類海鮮:例如生蚝,鋅對於維持正常的免疫細胞功能至關重要,它能幫助免疫細胞正常地發育和發揮功能,從而有效抵抗病毒。

-堅果類:像腰果,含有一定量的鋅,適當食用有助於身體恢復。

身體感染病毒期間,以下食物最好避免食用:

高油脂食物

-油炸食品如炸雞、炸薯條等。這類食物含有大量油脂,會加重腸胃負擔,使身體把更多能量用於消化,從而影響免疫系統對抗病毒。而且油炸食物可能會引起身體炎症反應加劇,不利於病情恢復。

高糖食物

-糖果、甜飲料等含糖量高的食物。高糖食物會導致血糖迅速上升,這可能會暫時抑制免疫系統的功能。另外,過多的糖分會在口腔和腸道滋生細菌和酵母菌,有可能引發其他感染,進一步影響身體恢復。

辛辣刺激性食物

-辣椒、花椒等辛辣食物。這些食物可能會刺激胃腸道,導致胃痛、腹瀉等癥狀,影響身體的正常消化吸收功能。同時,還可能加重發熱、咽喉腫痛等病毒感染引起的癥狀。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生冷食物

-生魚片、生蚝(未烹飪熟)和冰淇淋等。生冷食物會刺激胃腸道,減弱胃腸道的消化功能。尤其在身體抵抗力差的時候,還可能攜帶其他病菌,增加感染風險。

以下是一些發燒在家的緊急治療小妙招:

首先可以進行物理降溫。用溫水擦拭身體,特別是額頭、腋窩、腹股溝等大血管豐富的部位。水分蒸發能夠帶走熱量,降低體表溫度。例如可以用濕毛巾敷在額頭上,每15-20分鐘更換一次。

也可以使用退熱貼。將退熱貼貼在額頭或其他皮膚表面,它能通過凝膠中水分的汽化帶走熱量,達到降溫的目的。

適當增加飲水量。多喝溫水或者口服補液鹽,這能幫助身體補充因為發燒而流失的水分,還能促進新陳代謝,通過多排尿帶走熱量。

另外,要注意調整室內環境。保持室內通風良好,溫度控制在22-24攝氏度左右,這樣有助於散熱,讓身體感覺更舒適。

如果有條件,還可以泡溫水澡。但是要注意水溫合適,一般37-38攝氏度左右,泡澡時間不宜過長,10-15分鐘即可,避免著涼。

發燒時物理降溫主要是基於熱量傳遞的原理。

當用溫水擦拭身體(如額頭、頸部、腋窩、腹股溝等部位)或泡溫水澡時,水的溫度低於發燒時的體溫。根據熱傳遞的規律,熱量會從高溫的身體表面傳遞到低溫的水。而且這些部位(腋窩、腹股溝等)有比較豐富的血管,溫水接觸皮膚后,皮膚血管中的熱量能更有效地傳遞出去,進而降低血液溫度,血液在全身循環時就可以幫助降低身體的整體溫度。

使用退熱貼也是類似的道理。退熱貼中的凝膠含有水分,當它與皮膚接觸后,皮膚的熱量會使凝膠中的水分汽化,而汽化過程會吸收熱量,從而達到降低體表溫度的目的。

在發燒物理降溫期間,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是溫度控制。如果是用溫水擦拭身體或者泡溫水澡,水溫要適宜。一般擦拭身體的溫水溫度在32-34攝氏度左右,泡澡水溫在37-38攝氏度左右。水溫過高起不到降溫作用,水溫過低可能會讓患者著涼,導致病情加重。

其次是避免擦拭部位的損傷。在擦拭腋窩、腹股溝等皮膚褶皺較多的部位時,動作要輕柔。因為這些部位的皮膚比較敏感,擦拭不當可能會引起皮膚破損,增加感染的風險。

還要注意室內環境溫度。物理降溫時室內溫度最好保持在24-26攝氏度左右,這樣可以防止患者在降溫過程中再次受涼。

另外,物理降溫需要持續觀察患者的反應。如果患者出現寒戰、面色蒼白、脈搏細速等情況,要停止物理降溫,因為這些可能是身體過度受冷的信號。同時,物理降溫只是一種輔助手段,如果發燒持續不退或者伴隨嚴重癥狀,如呼吸困難、精神萎靡等,應及時就醫。

以下是一些發燒物理降溫的小妙招:

溫水擦浴

-準備一盆32-34攝氏度的溫水和乾淨柔軟的毛巾。用毛巾浸濕后稍微擰乾,輕輕擦拭患者的額頭、頸部兩側、腋窩、腹股溝及四肢。這些部位血管豐富,通過溫水擦拭,熱量能夠更好地散發出去。擦拭時可以反覆進行,注意動作要輕柔。

冰袋冷敷

-把冰袋(可以用冰袋或自製,如用密封袋裝入冰塊和少量水)用毛巾包裹起來,防止直接接觸皮膚引起凍傷。放在患者的額頭、頸部、腋窩或腹股溝等部位。冰袋能吸收周圍的熱量,起到降低體溫的作用。要注意觀察局部皮膚,避免長時間放置在同一位置導致皮膚凍傷。

酒精擦浴(謹慎使用)

-通常採用30%-50%濃度的酒精。用棉球或軟布蘸取酒精后,擦拭患者的額頭、頸部、腋窩、腹股溝等部位。因為酒精揮發速度快,能迅速帶走熱量。不過,酒精可能通過皮膚吸收對人體產生不良影響,尤其是兒童、酒精過敏者等人群盡量避免使用,成人使用時也需要謹慎。

退熱貼

-直接將退熱貼貼在額頭或頸部等部位。退熱貼中的凝膠成分含有水分,通過汽化吸熱的原理帶走熱量,幫助降低體溫。

發燒物理降溫期間,患者可以多喝以下幾種水:

溫開水

這是最好的選擇。多喝溫開水能夠補充發燒引起的身體水分流失,促進身體新陳代謝。通過多排尿,帶走熱量,幫助降低體溫。而且它不會給腸胃造成額外負擔。

淡鹽水

發燒時身體會出很多汗,在汗水中含有鹽分。喝淡鹽水(在水中加入少量食鹽,嘗起來有一點咸即可)可以補充身體丟失的電解質,維持身體電解質平衡,防止出現脫水或者電解質紊亂的情況。

果汁(鮮榨且稀釋后的)

可以喝一些鮮榨並稀釋后的果汁,如蘋果汁、橙汁。它們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水分,維生素有助於增強身體的免疫力,促進身體恢復。不過要注意是稀釋后的,因為純果汁糖分高,會給身體帶來負擔。

發燒物理降溫期間,患者可以喝少量冷水,但一般不建議多喝。

少量喝冷水可以暫時讓人感覺清爽,也能補充一定的水分。然而,喝大量冷水是不利的。因為冷水可能會刺激胃腸道,引起腸胃痙攣、腹痛、腹瀉等不適癥狀,特別是本身腸胃功能較弱的人更易出現這種情況。而且大量喝冷水會使身體突然遇冷,可能會導致血管收縮,不利於散熱,甚至有可能加重發燒的癥狀。

在發燒物理降溫期間,以下幾種果汁比較合適:

鮮榨橙汁

橙子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C可以增強免疫力,幫助身體抵抗病毒或細菌感染。在榨汁后,可以用等量的水進行稀釋,避免純橙汁含糖量過高。飲用后能為身體補充水分、電解質和營養成分,有助於身體恢復。

蘋果汁

蘋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果膠。其中果膠是一種水溶性膳食纖維,有助於調節腸道功能。將蘋果榨汁后同樣建議稀釋飲用,它能夠提供身體所需的能量,補充因發燒而流失的部分營養,還能促進胃腸蠕動,減輕發燒可能帶來的胃腸不適。

葡萄柚汁

葡萄柚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類黃酮和柚皮苷等營養成分。維生素C有抗氧化作用,能輔助免疫系統工作;類黃酮和柚皮苷則具有抗炎特性,對緩解身體因發燒引發的炎症反應有一定幫助。不過葡萄柚汁可能會和某些藥物相互作用,飲用前要注意是否正在服用可能與之相互作用的藥物。

鮮榨西瓜汁在發燒物理降溫期間是比較合適的。

西瓜含有大量的水分,可以補充發燒引起的身體水分流失,通過增加尿量幫助身體排出熱量。而且西瓜還含有一定的維生素,如維生素C等,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強身體的免疫力,幫助身體對抗疾病。

不過,西瓜汁含糖量相對較高,飲用時也應該適量,尤其是對於患有糖尿病或血糖較高的人,過量飲用可能會導致血糖升高。

以下是一些針對發燒的安全有效用藥建議:

對乙醯氨基酚

-這是常用的退燒藥,能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從而起到解熱作用。它的安全性較高,可用於3個月以上的兒童和成人。其劑型多樣,有片劑、混懸液等。在使用時,需要仔細閱讀說明書,根據年齡、體重來確定合適的劑量。一般間隔4-6小時重複用藥一次,24小時內不得超過一定的劑量限制(兒童和成人劑量限制不同),過量使用可能會對肝臟造成損害。

布洛芬

-也是一種常見的退燒藥,通過抑制環氧化酶(COX)的活性,減少前列腺素合成,降低體溫。適用於6個月以上的兒童和成人。布洛芬的劑型包括片劑、膠囊、混懸劑等。同樣要按照說明書的劑量服用,一般每6-8小時可以重複用藥一次,24小時內也有劑量限制。少數人使用后可能會出現胃腸道不適等不良反應。

服用退燒藥時,在飲食上有以下注意事項:

首先,不要飲酒。酒精會影響退燒藥的代謝過程,可能導致藥物在體內的濃度異常升高,增加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風險,比如引起肝臟損傷,同時還會加重對胃腸道的刺激。

其次,避免高油脂食物。像油炸食品、肥肉等油膩食物會增加腸胃負擔,影響藥物的吸收。因為退燒藥需要在胃腸道被吸收后才能發揮作用,油膩食物可能使藥物吸收變慢,從而影響退燒效果。

另外,盡量不要空腹服用退燒藥。空腹時胃內沒有食物緩衝,退燒藥可能會刺激胃黏膜,引起噁心、嘔吐等不適。可以在服藥前適當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麵包、餅乾等。

中藥調理髮燒有多種方式,以下是一些常見的方法:

中藥湯劑

-銀翹散:主要成分有金銀花、連翹、薄荷等。適用於風熱感冒引起的發熱,表現為發熱、微惡風寒、咽干口燥、舌尖紅等癥狀。其作用是辛涼解表、清熱解毒,通過疏散風熱來降低體溫,幫助緩解發熱及相關癥狀。

-小柴胡湯:含有柴胡、黃芩、半夏等藥物。用於邪在半表半里所致的往來寒熱,也就是一會兒感覺發熱,一會兒又感覺冷的情況。它可以起到和解少陽的作用,調節人體的正邪交爭狀態,從而減輕發熱癥狀。

中成藥

-雙黃連口服液:主要成分是金銀花、黃芩、連翹。對熱毒引起的發熱、咳嗽、咽痛等有效,能夠清熱解毒,降低因熱毒導致的身體發熱。

-清開靈顆粒:成分有膽酸、珍珠母等。常用於外感風熱時毒、火毒內盛所致的高熱不退等情況,有清熱解毒、鎮靜安神的功效,可緩解發熱並改善發熱引起的煩躁不安等。

不過,中藥的使用需要根據具體的癥狀、體質等來判斷,最好在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避免誤用。

以下幾類人通常不適合使用中藥調理髮燒:

過敏體質者

-對中藥成分過敏的人,如對金銀花、連翹等常見中藥過敏,使用后可能會引發過敏反應,包括皮疹、瘙癢、呼吸急促,甚至過敏性休克等,會讓身體狀況更加複雜。

孕婦和哺乳期婦女

-孕婦用藥需要謹慎,因為很多中藥成分可能會通過胎盤影響胎兒的正常發育。例如,某些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藥可能增加流產的風險。哺乳期婦女服用中藥后,藥物成分可能會通過乳汁傳遞給嬰兒,對嬰兒健康產生潛在威脅。

嬰幼兒

-尤其是小於3個月的嬰兒,其肝腎等器官發育尚未成熟,中藥成分可能會對這些器官造成負擔,而且很難準確把握合適的劑量。另外,中藥的口味可能會讓嬰幼兒難以接受,導致喂葯困難。

有嚴重基礎疾病的人

-如嚴重的肝腎功能不全患者。中藥大多需要經過肝腎代謝,而這些患者的肝腎對藥物的解毒和排泄功能已經減弱,使用中藥可能會加重肝腎負擔,甚至引起藥物蓄積中毒。

中藥調理髮燒見效時間因多種因素而異。

如果是病情較輕的風熱感冒引起的發燒,服用銀翹散等中藥方劑或中成藥,一般在正確服用后的1-2天內體溫可能會逐漸下降,癥狀有所緩解。因為這類藥物主要是針對外感風熱之邪,通過辛涼解表、清熱解毒來發揮作用,當藥效發揮后能較快改善發熱、咽痛等癥狀。

對於邪在半表半里引起的發燒,使用小柴胡湯等藥物,可能需要2-3天左右見到比較明顯的效果。這是因為其作用是調節機體的正邪交爭狀態,讓身體的陰陽趨於平衡,相對來說這個過程會複雜一些。

但如果是病情較重,如熱毒內盛導致的持續高熱,使用清開靈顆粒等藥物,可能需要3-5天甚至更長時間。並且個體的體質差異也會影響見效時間,體質較好、對藥物反應敏感的人可能見效快,而體質差、正氣不足的人可能需要更久。

1.推拿穴位及效果

-清天河水:

-位置:在前臂內側正中,自腕橫紋至肘橫紋呈一直線。

-操作方法:用食指、中指指腹,從腕橫紋推向肘橫紋,操作100-300次。

-效果:這是小兒推拿常用的退燒手法,有清熱解表、瀉火除煩的作用,對於外感發熱初期,體溫不是特別高時,能起到較好的降溫效果,讓孩子感覺舒適。

-推攢竹(開天門):

-位置:兩眉中間至前髮際呈一直線。

-操作方法:用兩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操作30-50次。

-效果:可以疏風解表、開竅醒腦,對於感冒引起的發熱、頭痛、頭暈等癥狀有緩解作用,通過刺激穴位,調節身體的氣血運行,幫助散熱。

-推坎宮:

-位置:自眉頭沿眉向眉梢成一橫線。

-操作方法:用兩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操作30-50次。

-效果:能夠疏風解表、醒腦明目,主要用於治療外感發熱、頭痛等,它和開天門等手法配合,可以增強疏風散熱的功效。

2.艾灸穴位及效果

-大椎穴:

-位置:位於后正中線上,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操作方法:可以使用艾條溫和灸,距離皮膚2-3厘米左右,使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灸10-15分鐘。

-效果:這是諸陽之會,艾灸此穴有解表退熱、散寒通陽的作用。對於風寒感冒引起的發燒、怕冷等癥狀有較好的緩解效果,通過溫熱刺激穴位,調動人體陽氣,驅散寒邪。

-曲池穴:

-位置:在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

-操作方法:艾條灸時,每側穴位灸5-10分鐘。

-效果:該穴位有疏風清熱、調和營衛的功效。對於風熱感冒導致的發熱、咽喉腫痛等情況,艾灸此穴可以幫助清熱瀉火,調節身體的氣血,達到退燒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艾灸對於熱證發燒(如高熱、體內熱毒熾盛等)可能不太合適,因為艾灸本身有溫熱作用,可能會加重體內的熱邪。推拿手法在操作時也應注意力度適中,尤其是小兒推拿。如果發燒持續不退或體溫過高,應及時就醫。

以下幾種情況不適合用推拿方式退燒:

皮膚破損或感染

-如果皮膚表面有傷口、潰瘍、燙傷或者皮疹等情況,推拿可能會導致破損處疼痛加劇、感染擴散。因為推拿過程會刺激皮膚,手上的細菌也可能趁機進入傷口,引發炎症加重。

骨折或脫臼

-局部肢體骨折或脫臼后,推拿不僅不能幫助退燒,還會加重傷痛。不當的推拿可能會對受傷的骨骼和關節造成二次傷害,影響骨骼的正常修復。

高熱驚厥

-當患者出現高熱驚厥時,全身抽搐,此時不適合推拿。因為在驚厥狀態下,很難進行有效的推拿操作,而且強行推拿可能會讓患者受到額外的刺激,使驚厥癥狀加重。

極度虛弱或疲勞

-身體極度虛弱,如嚴重營養不良、大病初癒後身體尚未恢復或過度疲勞的狀態下,患者可能難以承受推拿的刺激。推拿可能會消耗患者更多的體力,使身體更加虛弱。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1.手法

-清天河水:

-操作時用食、中二指指腹,從腕橫紋推向肘橫紋。這個手法動作要輕快連續,就像輕輕拂過皮膚表面一樣,頻率較快,每分鐘大概200-300次左右。這是一種線性操作的手法,主要沿著前臂內側正中這條線單向推動,目的是清熱瀉火,讓熱邪通過這條經絡的傳導而消散。

-推攢竹(開天門):

-用兩手拇指指腹自兩眉中間(印堂穴)交替向上直推至前髮際。操作過程中,拇指要緊貼皮膚,以均勻的力量向上推動,動作要連貫,每次推動的距離不要過長,以避免手法脫節。一般可操作30-50次,此手法能調節頭部氣血,幫助散熱。

-推坎宮:

-用兩拇指指腹從眉頭(攢竹穴)沿眉向眉梢(絲竹空穴)做分推。手法要輕柔,像微風輕拂柳枝一樣,緩慢而均勻地向兩側推動,使穴位受到持續而溫和的刺激,分推30-50次。這種手法主要是通過調節頭部的經氣來疏風解表,緩解發熱癥狀。

2.力度

-對於兒童,尤其是嬰幼兒,力度要非常輕柔。因為他們的皮膚嬌嫩、骨骼還在發育中,推拿力度應以能在皮膚上推動且不引起疼痛為宜,就像輕輕撫摸皮膚表面一樣,稍微能感覺到手指在皮膚上的滑動即可。

-對於成年人,力度可以適當加大,但也要以舒適為度,不能讓接受推拿的人感到疼痛。通常比兒童推拿的力度稍重一點,感覺像是在深度按摩,但又不會使肌肉、骨骼產生明顯的壓迫感。

需要注意的是,推拿退燒只是一種輔助手段,如果高燒持續不退或者伴有嘔吐、驚厥等嚴重癥狀,應及時就醫。

在高燒時,以下穴位一般不適合推拿:

湧泉穴

-湧泉穴位於足底,是人體的一個重要穴位。在高燒尤其是實熱證高燒時,刺激湧泉穴可能會導致熱邪內陷。因為湧泉穴是腎經的起始穴位,在中醫理論中有引火歸元的作用,而高燒時人體處於一種熱毒外發的狀態,過度刺激這個穴位可能會擾亂身體正常的散熱機制,使熱邪不能很好地散發出去。

關元穴

-關元穴位於下腹部。此穴位具有溫陽補腎等作用,主要用於調理虛寒體質相關的病症。在高燒這種熱證情況下,推拿關元穴可能會加重體內的熱邪,因為它的溫煦作用與高燒時需要清熱的治療方向相悖,可能會導致體溫進一步升高,不利於退燒。

推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發燒癥狀。

從中醫角度講,人體經絡氣血暢通與否和疾病息息相關。通過特定的推拿手法,如清天河水(從前臂腕橫紋中點推至肘橫紋中點),可以起到清熱解表的作用,幫助疏散體表的熱邪。還有推攢竹(開天門),從兩眉中間推至前髮際,能夠疏風解表,調節頭部氣血,緩解發熱引起的頭暈、頭痛等不適,讓身體感覺輕鬆一些。

不過,推拿只是一種輔助手段。如果發燒是由嚴重的感染(如細菌感染引起的肺炎、腦膜炎等)等因素導致,單靠推拿很難完全控制體溫和病情。當發燒溫度過高(如腋溫38.5℃以上)、持續時間長或者伴隨有呼吸困難、抽搐等嚴重癥狀時,需要及時就醫並採取藥物等其他治療方法。

在進行發燒推拿治療時,有以下注意事項:

環境方面

-室內要保持溫暖、安靜和舒適,避免有對流風,防止患者在推拿過程中再次受寒。適宜的溫度一般在24-26攝氏度左右。

患者狀態

-患者應該處於放鬆的狀態。如果患者過於緊張、疲勞或者哭鬧(尤其對於兒童),會影響推拿的效果。可以在推拿前安撫患者情緒,讓其處於舒適的體位,如仰卧位或坐位。

推拿者要求

-推拿者雙手要保持清潔和溫暖,避免指甲過長,防止損傷患者皮膚。在推拿過程中,要注意力度適中、手法準確。對於兒童,力度要輕柔,因為他們的皮膚和骨骼比較嬌嫩。

病情判斷

-推拿主要適用於一些輕度發熱或者作為輔助治療手段。如果患者體溫過高(如超過39攝氏度),或者伴有嚴重的癥狀,如精神萎靡、呼吸急促、頻繁嘔吐、驚厥等,應及時就醫,不能僅僅依賴推拿治療。

穴位選擇與操作

-要準確找到穴位。比如清天河水,是在前臂內側正中,自腕橫紋至肘橫紋呈一直線,操作時方向不能錯,應從腕部推向肘部。並且每個穴位推拿的次數和頻率要適當,避免過度刺激。

治療后觀察

-推拿結束后,要觀察患者的反應,包括體溫變化、精神狀態、是否有不適癥狀等。如果體溫沒有下降或者癥狀沒有緩解,需要考慮其他治療方法。

發燒時主要有以下禁忌:

忌捂汗過度

-很多人認為發燒時捂汗能退燒,其實這種做法有一定風險。如果過度捂汗,尤其是在體溫處於上升階段,可能會使身體無法散熱,導致體溫進一步升高,嚴重時甚至會引起驚厥,特別是對於兒童。正確的做法是適當添衣,避免著涼即可。

忌盲目用藥

-不要隨意使用抗生素。抗生素只能針對細菌感染引起的發燒有效,對病毒感染引起的發燒沒有作用。而且濫用抗生素會導致耐葯菌的產生。退燒藥也不能過量使用,如對乙醯氨基酚、布洛芬等,過量服用可能會對肝臟、胃腸道等造成損害。

忌不補充水分

-發燒會使身體通過皮膚和呼吸散失大量水分,若不及時補充水分,可能會導致脫水。脫水會加重身體的不適,還可能影響身體的正常代謝和散熱。所以要多喝溫水、淡鹽水等。

忌劇烈運動

-發燒時身體比較虛弱,劇烈運動可能會使身體疲勞加重,而且會使心跳加速、代謝加快,進而導致體溫升高,不利於身體恢復。

忌食用不當食物

-避免食用辛辣、油膩、高糖食物。辛辣食物會刺激腸胃,加重身體不適;油膩食物不易消化,會增加腸胃負擔;高糖食物可能會抑制免疫系統功能。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健康小知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健康小知識
上一章下一章

第47章 發燒緊急治療與注意事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