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三清山

第1章 三清山

第1章三清山

話說寰宇世界靈山無數,海晏河清,常有仙跡顯聖,求仙問道之風盛行。

其中又以巴蜀、豫章兩地最為形勝。

豫章地界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光是名傳海外的仙山便有劍宗的廬山、明月山,禪宗的大覺山、真如山。至於道門名山,更是享譽天下,既有大派祖庭矗立,又有符籙寶山遺世。

是故,豫章又稱天下道都。

豫章執東方道門牛耳,這其中又以龍虎山、三清山為尊。

龍虎山漢時開山,為天師道祖庭,立世近八千年,為當代之最,提挈天下丹道,總攝五雷。不過龍虎山收徒最嚴,門人稀少尊貴,天師府生人勿近。

而三清山東晉時開山,為萬法派祖庭,立世六千餘年,兼修內丹,外丹,劍術,符篆,陣圖,星象,雷法,鍊形,岐黃,起屍等等法門,廣收門徒。尤其還專設一山一觀作為入世門戶,大開山門,香客不絕。

這入世門戶是為毓秀山,南北走向,東、西、北坡皆極陡為懸崖峭壁,唯有南坡緩而秀麗,鑿有山道。

山道腳下有一大塊平整地,還有一條金沙溪自東往西流過。溪水南邊十來里地有個小鎮,喚作樟香鎮,鎮子三面環山,開口那邊便正對著毓秀山。鎮子後山皆生紅樟樹,樹心有異香。鎮子附近七八個村落的村民都是靠伐樹為生,採取樹心后賣到鎮上來,鎮子里的人再用樟樹心制香賣與香客。

樟香之煙清香,煙氣裊裊無黑灰,提神又可驅蟲,來毓秀山上拜三清的香客總是會來鎮上請上一些。還有些外地人,來一次要請好多,帶回家去用,放在家廟或家祠中。

除了制香,鎮上的民居也時常會租給來毓秀山遊玩的訪客,因此鎮上人其實頗為富裕,道上鋪著青石,家家都是磚房。

這日夜深時分,一盤明月躍出鎮子後山,清光四射,落在鎮子中,鑒人眉發。

鎮中有一小巷,巷子兩邊一色的青瓦小院。巷頭這邊的院中有個少年,長相清秀,身段頎長,正在借著月光雕刻。

少年刻的正是紅樟樹心,旁邊已經摞起了十來個成品,是一個個方牌。

方牌雕琢精美,少年手巧,雕出的紋飾沒有一個重複的,如意紋、蝠壽紋、喜蛛紋、金魚紋、獅子紋、牡丹紋,個個都奪人眼球。牌上刻的字也很漂亮,都是些出入平安、福祿雙全,德門積慶、升祺駢福之類的吉祥話。

這些木牌少年刻了很久,從正月算起快四個月了,如今已經完成了十六個,還差最後一個,緊趕慢趕,今天能刻完最後一個。

月掛中天時,少年完成了最後一個,刻的是「百福具臻,瑞啟德門」八個字。

他長舒了一口氣,回到屋子裡拿出早已準備好的黃穗和行李。他把行李背上,又把黃穗一一穿到木牌上去,如此,一十七個平安門牌便做好了。

少年掃乾淨庭院便出了門,自家門檐外邊也掛著門牌,刻的是「雲程發軔,喜慶福來」八個字,是其父手作,自打少年十歲那年掛上去就沒再換過了。

少年一一把木牌掛在巷子里另外十七戶人家門口,作為自己的臨別禮物。

今夜,他便要離開鎮子,三年五載內,怕是都回不來了。

少年在自家屋子裡留了一封信,是給這些街坊鄰居的,信里說的清楚,要是自己拜入了仙山,那必然要等學有所成才能下山探親,要是入不了仙山,便出去遊學,讀了萬卷書,自然是要去行萬里路。

少年踏著光溜的石板街道逐漸遠離青瓦巷,逐漸遠離樟香鎮,心裡亦有不舍。

他在樟香鎮中長大,卻不是當地人所生。他本是棄嬰,在他半歲時,被一個墊著老棉布的農家竹籃裝著,送到了樟香鎮青瓦巷的第一戶人家,程廷賢先生的宅子。

程廷賢是樟香鎮上的教書先生,外地來客,也曾當過一地的父母官。先生明經好道,辭官后便帶著夫人來到三清山腳下定居。伉儷情深,雖無子,程先生也從未納妾,夫婦二人性格洒脫,非同凡人,年到花甲膝下空空也不曾收養過子女。

直到十五年前,夫妻兩定居樟香鎮,閑來無事便為鎮子上的孩子啟蒙,附近村民把孩子送來也是來者不拒,先生學究天人,學識是當地老夫子遠不能及的,於是名聲漸盛。

如此兩年後的一天,門前忽然多了一個孩子,夫妻兩認為或是天意,便收留了下來。

先生好道,為其取名雲氣,取自南方武夷山內丹道上仙白玉蟾的詩句:「飄然乘雲氣,俯首視世寰。」

程雲氣十一歲那年,老夫人因先天體虛、臟腑衰竭而辭世,老夫人能年過古稀,實在是程先生精心照顧的緣故。

老夫人辭世一個月後,程先生因思念成疾緊隨著去了,只給程雲氣留下了一座宅子,以及滿鎮的人情。

而雲氣之所以選擇今晚離去,起因是毓秀山正月里傳出消息,說三清仙山裡有位仙長準備收徒,只有一個名額,要在穀雨這天考試。

三清仙山收徒方式奇特,不像劍宗那般師傅滿天下尋徒兒,又要問劍又要問心的,也不像龍虎山那般幾百年開一次山門,立下百十道關卡的。

三清仙山通過毓秀山向香客們提供一種導引養生術,叫通脈伸經功,不要錢,尋常人拿到若日日按圖鍛煉不輟,便有調養氣血、補益臟腑、通經活絡之效。若是有天賦異稟之人,還能在身子里養出一股清氣來,有辟毒祛病的妙效。

仙山收徒的首要條件便是具備這股清氣,其次年紀還不得超過十六周歲,都滿足的才可以去仙山裡考試。

而仙山裡的考試又從來是無規律的,運氣好,一年裡能碰上三五次,運氣不好,兩百年也不曾有過。

三清山上一次對外公開招徒,是二十八年前。

程雲氣的天資和運氣都是極好的,少年在父親的教導下每日都要操練這導引術,只不過父親練了一輩子,身體雖十分康健,但始終不見清氣,而程雲氣兩歲開始練習,五歲便練出了清氣,今年十五歲,剛巧遇上了,若是過了明年便再也不可能了。如今孑然一身了無牽挂,在父親影響下自幼向道的程雲氣自然要去試試。

明天就是穀雨了,雲氣又擔心大家相送時愁緒太濃,到時難以自抑,便要連夜離開。

穀雨時節,夜間慢慢飄起雨霧,程雲氣從青石板路走到碎石子路,再走到鄉間泥土路,最後在一處青丘前停下腳步。

青丘周圍有卵石砌起的護坡,前面左右有一株松一株柏,松柏之間立有碑,碑文在月下看的分明:「顯考程氏廷賢顯妣朱氏明珺之合墓」。

雲氣在碑前跪下,深深叩首,曠野里響起抽泣聲,伴隨著斷斷續續的低語。

明月又朝西偏移了幾分,少年起身,用袖子仔細擦了一遍碑,又環繞一圈檢查了護坡,這才循著小路離去,朝著毓秀山的方向。

——————

第二日,雨還是淅淅下著,天象有些奇特,頭頂是陰沉沉的,但四方卻是透亮。程雲氣走在南坡山路上,人卻越來越多,待走到山頂雨澤沛霖觀前,已經是摩肩擦踵。

雨澤沛霖觀,簡稱雨霖觀,又作玉靈觀,乃是三清山專門為紅塵俗世設立的道觀。平日里為香客或祈福解夢,或制符看診,或超度撫魂,香火極為鼎盛。

觀中平日香客信徒便多,今日更是難得一見的盛況。程雲氣不曾撐傘,但行走在他人雨傘之下,身上都少見雨漬。

道觀前有個巨大的青石廣場,廣場中間擺著一座巨大的赤銅香爐,泛著淡淡的輝光。此時整個廣場上擠滿了人,雨傘匯成了五彩的雲霞。

觀門大開,平日里並不多見的觀主真微老道長在門口站定,似是在等待著什麼。

廣場眾人自然也是候著,待到了說定的辰正之時,一個極為年輕的道人從觀內走到了真微道長身邊,看著也就二十歲的樣子,氣宇軒昂,但模樣面生,之前從未在雨霖觀出現過,道人身上的深藍色羽衣制式也是之前從未見過的。

羽衣道士作揖,開口道:

「實在是對不住眾位前來敬香的居士,今日乃是山中師長收徒的日子,人著實多了些,請各位居士稍待,待送走了有緣人,再進觀敬香不遲。」

人群里頓時嘈雜,回曰:「不敢不敢」。

「請身具清靈氣、年不滿十六周歲的小居士隨我入觀。」

人群又是一陣騷動,一些少男少女從人群中走出,約莫百十人的樣子。

雲氣沒有帶傘,也從人群中走出,幸好雨不大。

百十人分做幾列,並肩站定,成隊之後大多數人都回頭望向人群,想必那裡有他們最親近的人。

雲氣沒有回頭。

「雲氣!」

「小夫子!」

「程家娃子!」

忽有熟悉的喊叫從後方傳來,雲氣扭頭一看,樟香鎮的熟人竟都來了!

張家嬸子,李家的叔伯,王太奶奶一把年紀怎麼也來了,雲氣高舉起手,用力地揮擺。

這時,隊伍也動了,眾人便有萬般不舍此刻也不敢稍有停留。雲氣連連擺手讓他們回去,眼角有淚也沒顧上擦,又急忙隨著剛才出聲的道人進入了道觀。

道觀南北走向,觀門在南,過了觀門往裡走,便是王靈官殿,往後是雷公、電母、風伯、雨師四神殿分立兩旁,路過鐘樓鼓樓,便是玄都大法師殿,廣成道君殿與斗姆元君殿分立左右,道觀最後,理所當然是三清殿。

而在三清殿西面,還有一殿,名曰:葛仙殿。

眾人進了殿,殿內供奉一座石像,是個老者形象,老者抱手而立,身穿青色道袍,天庭飽滿,面相慈和。

無需領路道人介紹,眾人均知曉,這位便是三清山的開山祖師,葛洪上仙,道號抱朴子。

領路道士引導少男少女繞過祖師像,在大殿後牆前站定。

眾人不明所以之際,那領路道人捏了個手印,口中念一段咒語。忽然,白牆如湖面一般泛起波紋,波光閃爍中,牆面竟然消失了。

在眾人驚詫的目光中,一汪翻湧著的、無邊無涯的乳白色雲海呈現在所有人面前。

新書奉上,還請大家多留言,多評論。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蜀山鎮世地仙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俠 蜀山鎮世地仙
上一章下一章

第1章 三清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