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天與地
同一年,沒超過半年,錢三和柳芽子撇下自己的五個孩子,讓錢家溝的家人和親屬唏噓不已,一面嘆息苦瓜藤結苦瓜蔓、苦瓜蔓結苦瓜蛋的同時,也擔心這些孩子如何活下去。
當年錢三是八九歲開始一個人吃住,不過那時候他的叔叔大爺都還年輕,能伸手幫一把,如今錢三的長輩們都老了,也沒能力伸出援手。
而且這些年,錢三和柳芽子倆人緊巴巴的過日子、拉拔著幾個孩子,能活下來就用盡全力,其他的堂兄弟們也都如此。
因此,最大的才十五歲最小的才三歲的五個孩子如何生存?
之前有錢三去下井挖煤,幾個人還有最後的依靠,如今最後的依靠沒有了,如何活下去成為了錢奕琛和錢大丫倆人想的最多的最大的難題。
「大丫,不然我也去挖煤,起碼能給你們掙來糧食!」錢奕琛也想走父親錢三的路。
初冬的天,風嗖嗖的刮著,透過破裂的窗戶紙鑽到茅草屋裡。
「大哥,」錢大丫枯通一下跪坐在大哥面前,摟著大哥的腿,單薄的褲子補了一堆補丁,這些都是二丫幫忙補的。
「大哥,你要再出意外,我就得帶著他們幾個去要飯了!難道這是你想要的結果?如果爹還在,咱們是不是還有主心骨?賠那兩塊錢,總有花完的時候的!」
二丫、三丫和最小的弟弟看到大姐坐地上哭了,幾個人一起都開始哭。
隔著幾十米的老爺爺(錢三的老叔)聽到孩子們的哭聲,趕緊佝僂著腰走過來,看到破衣爛衫的幾個孩子,都坐在地上哭,「大小子、大丫頭,你們這是怎麼了?」
「老爺爺,老爺爺!」錢大丫看到老爺爺來了,爬過來摟著大腿哭的更厲害了,鼻涕、眼淚糊了一臉,黑一道白一道的。
「老爺爺,我大哥想去挖煤,說能給我們買糧食!」老爺子一聽,一巴掌拍在錢奕琛的後背上,破單襖下,是嶙峋的肋骨,都硌手;其實他想拍錢奕琛的頭或肩膀著,都夠不上了,孩子雖然很瘦,但是個頭竄起來了。
「傻孩子,你可不能去,你要再有個三長兩短,你下面的弟弟妹妹怎麼辦?」
錢三的老叔知道,附近只有實在活不下去的人家才會去挖煤,尋一線生機;尋不到,那就是死別。
錢奕琛實在是沒辦法,只靠租種幾分山坡地、放幾十隻羊,養不起五個人,尤其小弟和小妹還不能餓。
「大丫啊,你起來,把弟弟妹妹都哄起來,我帶你大哥去姑奶奶家一趟!」說著,拉起錢大丫,給孩子拍拍土,這個丫頭也是,瘦骨嶙峋的,一模都是骨頭。
錢大丫站起來,把兩個最小的妹妹弟弟也拉起來,二丫自己起來了,幾個人都拍著身上的土。
老爺子拽著錢奕琛出了院子,拐彎抹角出了村子,然後下山,朝著西北方向綿山下的吳莊子走去。
「老爺爺,姑奶奶家有辦法能幫我養弟弟妹妹?」錢奕琛知道綿山那邊有個姑奶,家有倆兒子一直在外面,難道他們家有錢有糧借給自己?
可是,借給自己了,自己什麼時候能還上?
錢奕琛他們今年一年,柳芽子生病、去世;錢三去世,加上一家子的生活,饑寒交迫的日子讓他們幾乎借遍了周圍的堂叔堂伯們,甚至都跟地主家借了糧和粗布。
「大小子,」老爺子聲音低低的,「大小子,我帶你去問問姑奶,能借點就先借點,你們幾個得先活著。你要是忒想出去幹活掙錢,我問問姑奶能不能找個門路把你送出去。」
錢三老叔就是真的看不得他們幾個連吃糠咽菜都做不到,而且如果老吃不飽,下面的倆孩子能不能活過這個冬天都難說。
「嗯,老爺爺,如果能出去,最好是能掙點糧食和粗布給妹妹他們,我不怕吃苦、我也可以少吃,只要小弟和小妹能活下去。就是把我自己賣了都行!」錢奕琛流了淚,他知道,今年小弟和小妹幾乎都沒長,還有縮縮的跡象。
倆人深一腳淺一腳的走在山間的小路上,翻過青頭山,然後在綿山的山腳下,吳莊子就到了。
山上的風呼呼的,偶爾還打著呼哨,尖叫著。
青頭山大部分的山林、土地都是兩個地主家的,也有一部分是族裡的,還有就是零星的族人的。
地主也是族人,只是人家從最初就比較靈活,代代積累下來后,相對比其他人更富裕,但是要說多趁錢,也未必。
錢奕琛的衣服很薄,就是一層單單的褲和襖,不過他年輕,抗凍!
老爺子走的略慢,偶爾還被錢奕琛給牽著走,省些力氣,夾褲和夾襖也被初冬的風吹的呼啦啦的,冷颼颼、割肉的風從褲腿里穿堂而過。
快到山頂的時候,風更大了,老爺子走的更慢了。
「老爺爺,我背著你吧?」錢奕琛的不是不累,但是他知道老爺爺更累。
「不用,一會兒下山更難。」老爺子累是累的,不過沒到需要背的地步;一年到頭不閑著的勞作,身體勞損不少的,是越來越不中用了,老爺子如是想。
爺倆終於到了山頂,風更大、更硬、也更冷,喘息幾息,然後開始下山。
「老爺爺,我背著你吧,一會兒不太陡了,你再自己走。」上山容易下山難,錢奕琛心疼老爺子。
「不用,慢一點就好。背著我,咱們爺倆更容易摔。」下山需要用力后坐著的,不然會衝下去,都不知道摔到哪裡去。
爺倆用了比上山多一半的時間下了山,在山谷里再走幾里地,就到了吳莊子。
錢奕琛的姑奶家,在村裡比較靠外的地方,是土坯房,在一堆的茅草房中,明顯看到鶴立雞群般的存在。
他們爺倆蹣跚著走到跟前,有個洋槐枝子編的籬笆門,被兩根粗鐵色固定在兩根粗粗的木樁子上。
「大妹子,在家嗎?我是錢慶堂!」老爺子的嗓門夠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