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敵我態勢,亡命滇西

第8章 敵我態勢,亡命滇西

永曆十一年,順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9月。

南明永曆小朝廷,爆發內戰,孫李相爭。

大西系,軍閥巨頭之一,秦王孫可望,在貴州起兵10萬,其中夷漢選鋒軍,精銳6萬,攻打雲南。

大西系,另外兩2個軍閥巨頭,晉王李定國,蜀王劉文秀,領兵4萬,迎戰孫可望。

雙方在雲貴邊境,曲靖交水城,爆發大戰,孫可望的部下,白文選、馬寶、馬惟興等將,臨陣反水,李定國、劉文秀部大勝。

秦王孫可望,僅僅帶著100多人,逃回貴陽,9月底,再逃到長沙,易發降清。

次年,公元1658年,二月,降將孫可望,在湖南長沙,被滿清封為義王。

孫可望,投降后,獻出永曆政權的地圖,把貴州、四川、雲南等西南各省,關隘虛實、糧草分佈、兵力配置,全部告訴滿清朝廷。

永曆十二年,順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二月。

滿清朝廷,摸清永曆政權的虛實后,決定遣兵十萬,進攻南明,兵分三路攻西南三省。

平西大將軍吳三桂、都統李國翰,領北路軍從四川進攻,征南將軍卓布泰(鰲拜兄長),領南路從廣西進攻,靖寇將軍羅托、大學士洪承疇,領中路,從湖南進攻。

11月,晉王李定國領3萬精兵,與卓布泰4.5萬大軍,在貴州西部,盤江會戰,李定國大敗特輸,貴州軍民被殺幾十萬,晉王家屬妻子,被俘處死。

12月13日,晉王李定國,帶著殘兵敗將,撤回雲南昆明。

皇帝朱由榔,得知消息后,驚恐萬分,連夜召集朝廷文武重臣,舉行御前會議,朝廷該怎麼辦?向哪裡跑路?

第一個是,晉王李定國主張,轉戰湖南,再找機會,攻入越南。

第二個是,翰林院講官劉茞,蜀王劉文秀的舊部,廣平伯陳建,按照劉文秀的遺書,提出轉戰巴蜀,匯合闖王系,虁東十三營,臨國公李來亨,靖國公袁宗第等,經營巴蜀,找機會再反攻陝西。

最後是,黔國公沐天波,權臣馬吉翔,提出退守滇西,找機會反攻,若戰事緊急,可出逃緬甸。

會議在爭吵中,不歡而散。

會後,閣老馬吉翔,暗中勾結,晉王親信金維新、龔銘,勸說晉王,於是,李定國改變主意,決定退守滇西。

12月15日,永曆皇帝朱由榔,帶著內宮家眷、文武群臣、隨從幾萬人,由總兵靳統武,帶著4000駕前軍,護衛鑾駕,離開昆明,再次踏上逃亡之路。

最讓人無語的是,在永曆朝廷撤離昆明時,晉王李定國、鞏昌王白文選,提出建議,燒毀存儲在昆明的糧草物資。

皇帝朱由榔,卻說「擔心滿清大軍,到了昆明后,沒有糧草物資,會害苦朕的百姓」,下令,放棄燒毀糧草。

滿清大軍十萬,正月初三,進入雲南昆明,到9月份的時候,才消耗完,這些存儲糧草物資,完全是資敵,弱智行為。

由此可見,皇帝朱由榔,不僅是生性懦弱無能,遇事毫無主見,更是婦人之仁。

雲貴高原,山高路陡,道路曲折,交通不便,大軍征伐,糧草後勤才是命脈。

歷史上,滿清前鋒大軍,追到滇西騰衝邊境后,因糧草運輸不便,大軍後繼乏力,退守姚安,昆明。

公元1659年,正月初四。

皇帝朱由榔,帶著小朝廷,沿著南方絲綢之路(滇緬公路),途經楚雄府、鎮南州(今南華縣)、大理府、永平縣,最後到達滇西重鎮,永昌府。

南明永曆小朝廷,逃亡滇西的重臣,包括永安侯馬吉翔、黔國公沐天波、東閣大學士吏部尚書張佐宸、戶部尚書龔彝、兵部尚書孫順、兵部右侍郎龔銘、吏部侍郎金維新、禮部尚書程源、侍郎萬年策、大理寺少卿劉泌、兵科都給事中胡顯等。

公元1659年,滿清朝廷的情況,順治時期的全國兵力。

順治時期,滿清全國軍隊,包括八旗(滿八旗、蒙八旗、漢八旗),綠營(明朝、南明投降軍隊),鄉勇。

南明永曆朝廷兵力,包括4個部分,雲貴川的大西系、川南闖王系夔東十三家、東南沿海鄭成功部、浙東魯王系遺部,其中鄭成功部、魯王系,基本上,聽調不聽宣。

歷史上,公元1657年之前,在南明永曆朝廷,跟滿清對峙期間,雙方軍力,滿清肯定比較強一些,在50-60萬左右,永曆朝廷,30-40萬左右。

滿清方面,八旗清兵入關時,兵力有583牛錄,17萬人左右,扣除留守兵力,入關八旗兵的數量,大約15萬。

滿清八旗,分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鑲白旗,正紅旗、鑲紅旗,正藍旗、鑲藍旗。

在努爾哈赤,皇太極時期,正黃旗、鑲黃旗是上兩旗,旗主是努爾哈赤、皇太極,其他旗主,都是努爾哈赤的子孫,每一任旗主,都是由上一任旗主的兒子繼承。

多爾袞時期,順治皇帝是正黃旗、鑲黃旗旗主,多爾袞是正白旗旗主,同時兼任鑲白旗旗主。

多爾袞死了后,順治親政,為了加強皇權統治,奪走多爾袞親領的正白旗,這樣正黃旗、鑲黃旗和正白旗列為上三旗,順治親領上三旗,此舉一直延續到清朝滅亡。

滿清八旗,每旗包括滿八旗、蒙八旗、漢八旗,每旗旗主1名,都統(固山額真)3名,分別統領滿旗、蒙旗、漢旗,同時設3名副都統(梅勒額真)。

都統(固山額真)下轄5名參領(甲喇章京),參領下轄5名佐領(牛錄額真),每個佐領(牛錄)兵300人。

正常情況下,都統下轄兵力約7500人,每旗旗主,下面滿蒙漢3個都統,每旗兵力就是人,滿編總計約18萬人。

順治十七年,八旗滿清官改漢名,固山額真改都統,甲喇章京改參領,牛錄額真改佐領。

滿清入關時,八旗每一旗,有滿洲大兵約7500人,滿清女真總數6萬人,其他12萬,由蒙古人、漢人組成。

順治五年(1648年),滿洲八旗,男丁數是5.5萬人,蒙古八旗,男丁數是3萬人,漢軍八旗,男丁數是4.6萬人,包衣漢人,男丁數是21.6萬人,合計35萬人左右。

順治十四年(1657年),滿洲八旗,男丁數是4.9萬人,蒙古八旗,男丁數是2.6萬人,漢軍八旗,男丁數是7.9萬人,包衣漢人,男丁數是23.7萬人,合計39萬人左右。

由此,可以看出,清朝滿洲八旗、蒙古八旗,無論是數量、質量,都在嚴重下降,漢八旗、包衣奴才,不斷增加,清朝八旗漢人,比例也不斷增加。

滿清初期時,八旗總兵力18萬,等於18萬個編製,嚴進寬出。

八旗兵,待遇非常好,月餉銀五六兩,還有行軍餉(類似出征餉、出差補貼啥的),在當時的國內,就是人上人,福利太好,沒有女真滿人願意放棄,死一個替一個,滿編滿員,滿人不夠,漢人來湊。

滿清順治時期,八旗兵力不變,18萬左右,綠營30-40多萬(收編的明朝軍隊),全國總兵力50-60萬。

永曆十二年,順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

滿清10萬大軍,兵分三路,試探性的進攻,南明永曆政權,北路的吳三桂、李國翰,南路的卓布泰,中路的洪承疇。

三路清軍的主力軍隊,大部分都是漢八旗、綠營,很快,三路清軍,突破湖南、四川、廣西后,會師貴州。

三路清軍,半年時間不到,勢如破竹、摧枯拉朽,擊垮、打穿永曆政權。

眼看著,永曆政權,不堪一擊,崩盤在即,滿清朝廷,開始搶奪功勞。

信郡王多尼(23歲),封安遠靖寇大將軍,統帥平郡王羅可鐸(19歲)、貝勒尚善(38歲)、杜蘭、固山額真伊爾德、阿爾津、巴思漢、卓羅等,大批滿蒙權貴將領,八旗兵南下,以便節制三路清軍,既可以監督漢八旗、綠營,又能奪取首功。

滿清4路大軍,十幾萬兵馬,會師貴陽。

隨後,信郡王多尼,平西王吳三桂,征南將軍卓布泰,又是兵分三路,攻雲南。

晉王李定國,帶著南明最後的精銳,進入貴州西部,迎戰滿清大軍,雙方爆發會戰,晉王大敗而回。

永曆小朝廷,在朱由榔的帶領下,帶上家眷、文武大臣,開始亡命滇西。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中興大明,從絞殺吳三桂開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中興大明,從絞殺吳三桂開始
上一章下一章

第8章 敵我態勢,亡命滇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