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英布戰爭(五)
從九月二十日布爾人出兵鄧迪開始,到庫斯河戰鬥結束,短短一個星期的時間裡,英軍在東西兩線均遭到慘敗。英國新聞界因此稱過去的一周為「黑色的一星期」。
期間,英軍損失的全部兵力超過兩萬,即使不算東線損失的八千人紅頭阿三,僅白人士兵就損失了一萬兩千多人。
歷史上,布爾人在開戰一周的時間裡雖然也取得的令人驕傲的戰績,但英軍的總損失不過才四千多人,遠不能和現在的戰績相提並論。
此外,布軍在東線所取得的勝利是決定性的,東路英軍的大部分力量已被摧毀,朱伯特可以放心大膽的指揮布軍跳過萊迪史密斯要塞,直搗德班港。
前線的慘敗在英國國內引起極大的震動,但也刺激其態度更加強硬,和西線的戰役相比,東線戰役英軍的損失更大,而布爾人的勝利是在即無德國志願軍更無國際志願者的情況下完全靠自己的力量取得的。
在這種情況下,貝爾福首相開始考慮更換英軍主帥。
1901年年底,聲名顯赫的硬度駐軍司令,67歲的羅伯茨勛爵被貝爾福任命為新的南非遠征軍總司令,他剛剛在庫斯戰役中失去自己的獨生子。羅伯茨接受任命的唯一條件是由駐蘇丹英軍統帥基欽納為其參謀長。
初期的戰役失利並沒有減弱英國民眾對獲得最終勝利的信心,國內的沙文主義熱潮絲毫不減。
人們紛紛購買公債。向南非前線捐贈食品和藥物,愛德華國王和威爾士親王喬治也用皇室內帑,為前線士兵送去巧克力和煉乳等精緻的食品;許多醫生、工程師、牧師和護士收拾行裝前往南非,作為志願人員為英軍服務,其中包括當時作品已經享譽世界的柯南-道爾醫生;倫敦街頭到處張貼著讚揚南非的那些「帝國締造者」的大幅海報……「將戰爭進行到底」的呼聲幾乎響徹雲霄。
造成英國人狂熱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羅德斯集團利用其龐大的金錢力量對新聞界的收買,對此,布爾共和國政府委託德國總參謀部第三處進行了針鋒相對了輿論反制,雖然初期的效果是微小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當英國民眾從初期的戰爭狂熱中醒過味來。他們自然能夠看清這場戰爭中。英軍的鮮血到底為誰而流,他們繳納的稅金是否正在被政府漫無邊際的揮霍。
羅伯茨到任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宣布動員預備役部隊,他認為布軍的在天時、地利和人和方面都佔有優勢,英軍沒有三倍至五倍於對手的實力。難以在短期內取得決定性勝利。而戰爭的長期化是貝爾福首相最不能接受的。所以不惜一切代價擴充軍力便成為唯一的辦法。
1902年初。羅伯茨和基欽納抵達開普,他們帶來了本土的第七軍,來自澳大利亞、紐西蘭和加拿大的增援部隊。以及駐印度和錫蘭的三個騎兵分隊。
事實證明,這些在貧瘠乾旱的澳洲農場和加拿大荒原長大的士兵,更能適應南非的艱苦條件。
二月份,南非英軍增至18萬,三月份再增至20萬以上,此外,還有幾千匹軍馬從英國澳大利亞運抵南非,以增加英軍的機動性和後勤補給能力。
在這幾個月里,英軍始終採取守勢,他們成功防守住了德阿爾這座開普殖民地北方的重鎮,西線布爾聯軍雖然取得了初期的勝利,並攻陷金伯利,但是梅克爾非常清楚,布軍的實力還是無法和英軍相比,如果把主要戰場轉向開普境內,就會增加布軍的後勤負擔和機動能力,同時大大減輕英軍的後勤壓力。
隨著抵達開普的英軍數量猛增,梅克爾建議德拉納將軍放棄對德阿爾的攻擊,將軍隊後撤至金伯利,同時徹底搗毀德阿爾至金伯利一段的鐵路,使英軍無法使用。
德拉納雖然很想攻破德阿爾,取得畢其功於一役的偉大勝利,但是德阿爾的英軍數量實在太多,比西線的布爾聯軍總數還多出了一倍以上,即使士兵們士氣不高,但是防守起來還是綽綽有餘的。
因此,對德阿爾的攻擊僅僅持續了一周,在英軍的一波援兵抵達后,德拉納下令聯軍撤退。
撤退的途中,布爾人用火車將鐵軌和枕木全都拆走,並炸毀了沿線的全部橋樑和險要處的路基,這麼一搞,英國人至少要花費半年時間才能修復這段鐵路。
東線的情況則恰恰相反,那裡集中了布爾軍隊的主力,卻是英軍力量薄弱之處。在朱伯特打破印度援軍后,順勢揮兵南下,包圍了萊迪史密斯,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下德班港。
兩個月後,萊迪史密斯的英軍由於斷糧而被迫開城投降。布爾人幾乎不費一槍一彈就由拿下了三千多俘虜。
至此,從南非高原東部從德班港向北一直到莫三比克南部包括德拉瓜灣在內的全部領土均控制在布爾人的手中,早些時候,葡萄牙人和英軍的一支分隊從莫三比克中部發起的一次攻勢也無果而終,被林**的王**隊所擊退。
就當前的局面而言,布爾人的情況比歷史上要好很多,尤其是東部地盤的擴大,使得各國的小型走私船可以順利的將一些不太敏感的物資運進來。但是軍火彈藥之類的物資還必須靠德國潛艇運輸,因為商船裝載這些禁運品只要在南非沿海一露頭就會連人帶船一起被皇家海軍的巡邏艇查獲,連扯謊的理由都沒有。
不過即使如此,也極大的減少了德國潛艇的運輸壓力,在1901年底到1902年初的一段時間,聯軍彈藥的儲備得到很好的補充。
形勢一片大好的同時,布爾人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主要是領地的擴大引發的兵員緊張的問題,而且當東線主力進駐納塔爾地區后,到西線的距離更加遙遠,交通也十分不便,使東西兩支軍隊的相互支援變得毫無可能。
布軍的這一弱點顯然也被英軍的參謀長基欽納所發現。
二月底,在權衡了戰場局勢后,英軍總司令羅伯茨果斷將主要作戰方向從東線納塔爾和西線德阿爾移到中路的奧蘭治。羅伯茨認為,以步兵為主的英軍在多山的納塔爾西部地區很難展開大規模攻勢,而防守相對薄弱、地形不太複雜的奧蘭治地區才是合適的突破口。
奧蘭治位於布軍東西兩線作戰區域之間,英軍在第一階段之所以沒有主攻奧蘭治主要是因為該地區缺乏鐵路。不像納塔爾有德班至鄧迪的鐵路線,而西路的開普鐵路更是從開普直通遙遠北方的馬弗京。
但是,隨著東路布軍在納塔爾佔據了有力態勢,而西路布軍撤退時將開普鐵路中段破壞殆盡,因此東西兩線交通便利的優勢已經不復存在。
在這種情況下,地形對於英軍更為有利的中路奧蘭治地區顯然更適合成為英軍的主攻方向。
聯軍將領們對於英軍主攻目標的改變雖然不甚清晰,但是有一點非常清楚,那就是當西路布軍主力從德阿爾撤退後,奧蘭治成為陷入英軍包圍的突出部。
雖然布軍在奧蘭治東側的納塔爾實力強大,但是兩地之間橫亘這德拉肯斯山脈,難以實施快速機動,所以如果防守奧蘭治成為擺在聯軍將領們面前最重要的問題。(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