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顧允成

第233章 顧允成

一、少年經歷

顧允成生於無錫涇里,自幼家境清貧。其父親顧學曾任鄉里亭長,經營過豆腐糧米等小作坊買賣,為人豪放,頗多見聞,因而極為重視對顧允成及其兄長顧憲成的教育。顧允成自幼聰敏過人,十四歲時便師從張少弦。萬曆元年(1573年),他得補郡諸生。當時常州知府施觀民創辦龍城書院,顧憲成、顧允成兄弟雙雙被選送其中,得以在龍城書院接受良好的教育。

在龍城書院的學習時光里,顧允成勤奮刻苦,廣泛涉獵各類知識。書院的良好氛圍和優秀的師資力量,為他日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與兄長顧憲成在書院中相互砥礪,共同進步,展現出了非凡的學習熱情和才華。這段經歷不僅豐富了他們的學識,更塑造了他們剛正不阿、關心國家大事的品格。

二、中第遣歸

萬曆十四年(1586年),顧允成赴殿試,其對策切中時事毫無隱諱。他性情耿直剛烈,在殿試中直言不諱地評議皇帝寵妃及立儲之事。這一番言辭慷慨激烈,令閱卷官何心泉驚駭不已,甚至想棄之不用。幸得大學士王錫爵取閱后決定錄取,但顧允成僅被置於榜末。

中進士后,顧允成尚未被授予官職。此時,恰遇南京督學御史房寰上疏詆毀海瑞。顧允成倍感憤慨,與彭遵古、諸壽賢聯名上疏彈劾房寰,指出房寰是出於對賢者的妒忌而誣衊正直的大臣。當時房寰誣告海瑞一事,朝中官員大多切齒憎惡,然而朝廷卻故意維護,只象徵性地批評了房寰。待到顧允成上書,朝廷即稱房寰已被處分,而顧允成等人則被認定為越級妄奏。朝廷命奪去三人冠帶,遣返歸家反省,並責令九卿約束辦事的進士,今後不得妄言時政。當時南京太僕卿沈思孝上疏替顧允成等說情,結果也被責罰。

三、復起再貶

南京御史多次奏薦,顧允成歷任多職。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皇帝下詔「三王並封」,這一舉措在朝廷中引起了極大的爭議。顧允成與張納陛、岳元聲合疏直諫,堅決反對這一決定。他們指出,自明朝建立以來,嫡長子被封王(而非太子)的事不曾有過,王錫爵怎能專斷此事,皇上豈能違背祖訓獨創此事。此前已有朱維京、王如堅、塗傑、王學曾等官員進諫而被貶謫,但上書諫止的官員越來越多,皇帝知道不能全部懲處,只命遵旨行事。

不久后,吏部尚書孫鑨等因為再提此事而被責罰。顧允成又主持公道,上疏指責閣臣張位,還牽涉到王錫爵。張納陛也隨之附和上書。皇帝看后震怒,以忤旨罪名將顧允成貶為光州判官,張納陛貶為鄧州判官。

然而,顧允成並沒有領旨赴任,而是選擇請辭歸家。他以自己的行動表達了對朝廷不合理決策的抗議和對正義的堅守。顧允成的這一決定,展現了他剛正不阿的性格和對原則的堅定執著。

四、隨兄講學

顧憲成革職還家后,兄弟二人講學,江南學人聞風而至。他們修復東林書院,發起東林大會,制定《東林會約》。顧允成出資建「小辨齋」,作為居息講學之所。

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顧憲成亦遭革職還家。兄弟二人決定從事講學活動,宣揚自己的政治主張。自萬曆二十二年至萬曆三十一年的十年時間裡,顧允成與顧憲成一起在故里講學。江南學人聞風趨赴,涇里客舍到處都住滿前來聽講者。張涇在當時成為江南無錫地區學術思想傳播的重要活動中心。

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顧氏兄弟決定修復無錫城內的東林書院,得到許多地方人士乃至常州知府、無錫知縣的資助和支持。同年十月,顧允成與顧憲成、高攀龍、安希范、劉元珍、錢一本、薛敷教、葉茂才(東林八君子)等人發起東林大會,制定了《東林會約》,規定每年舉行大會一、二次,每月小會一次。

東林書院修復后,顧允成與顧憲成常年寒暑不綴,早出晚歸,為講學奔忙。由於書院內江南遠近士人云集,顧氏兄弟在主持講會時既要與人發言討論、酬答釋疑,同時還要負責安排赴會學人的膳食寢居。當時無錫城內除東林書院外,顧家別無其他棲息之所。為便利講學,免除奔波勞苦。顧允成於書院修複次年,出資在東林書院后購置一塊宅基,建成「小辨齋」,作為他在城內的居息講學之所。

東林書院的講會活動影響深遠。講會定期舉行,每年一大會,每月一小會,各三日。推選一人為主導,講會之日,儀式隆重,講學內容主要為「四書」。講授時,與會者「虛懷以聽」;講授結束后相互討論,會間還相互歌詩唱和。東林書院不僅是一個重要的文化學術中心,也是一個政治活動中心。在中國古代書院發展史上,有特殊地位。

顧允成與兄長顧憲成在東林書院講學,他們推行程朱,反對王學。制定《東林會約》,完善講會制度。學術與政治相結合,密切關注社會政治。顧憲成寫的一幅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強調講學不能脫離世道。東林書院在講習之餘抨擊政治,評判權貴,以正義的輿論力量給朝廷施加壓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東林黨人當時所傳播「讀書、講學、愛國」的精神,引發了整個社會的共鳴和反響。東林書院雖歷經千年,多次翻修,但依然保留著最初始的樣貌。這裡清幽、靜謐,遊客稀少,環境優美。書院大門始建於萬曆年間,門頭是「東林書院」四個大字,門的左右是一副對聯,對聯的內容是:此日今還再,當年道果南。走進東林書院,迎面看到的是一座石牌坊,也被稱為馬頭牌坊。上面有精美圖案,牌坊的正面是「東林舊跡」,反面是「後學津梁」字樣。再往裡面走可以看到泮池,始鑿於明萬曆三十二年,池上有石橋,是講學的象徵建築。

東林書院最值得一看的是這裡的「教室」,也就是歷代學者在東林書院入座講學的地方。有麗澤堂、依庸堂、晚翠山房、小辨齋和再得草蘆。麗澤堂是學者顧憲成親自取得名字,在這裡講學聽講的人非常多,當時很多的吳越江南人士都紛紛到這裡來聽講討論,盛況空前。依庸堂也是萬曆年間建成的,由東林黨領袖顧憲成所撰寫的那首非常有名的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就在依庸堂內。小辨齋是和麗澤堂、依庸堂同期所建,是學者顧允成讀書講學處。晚翠山房和再得草廬是後來建設的,建於清代,為書院講學書齋之一。是一些清代學者的講學之地。這些講學堂至今保留著原來的風貌,雖然樸素,空間不大,擺設只是一些桌椅,但特別讓人能夠感受到書香氣。置身其中,彷彿當年顧憲成等學者在這裡講學的場景都能一一浮現在眼前一般。

五、逝世追封

萬曆三十五年,顧允成病逝於小辨齋,享年五十四歲。他的一生,剛正不阿,為了心中的正義和理想,不畏權貴,敢於直言進諫。

顧允成在政治生涯中,多次因直言而遭貶謫。然而,他始終堅守自己的信念,不屈不撓。在被遣返歸家后,他與兄長顧憲成一起講學,傳播自己的政治主張。他們修復東林書院,發起東林大會,制定《東林會約》,吸引了眾多江南學人。

顧允成的逝世,是東林學派的一大損失。但他的精神和思想,卻在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天啟年中,朝廷追贈他為光祿少卿,這是對他一生功績的肯定。

顧允成雖已離世,但他的故事和精神,將永遠被後人銘記。他的剛正不阿、敢於直言,以及對學問的執著追求,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六、主要成就與歷史貢獻

顧允成的主要成就與歷史貢獻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復建東林書院,推動學術發展

顧允成與兄長顧憲成一起複建東林書院,成為「東林八君子」之一。東林書院在明朝學術思想的發展中佔據重要地位。顧允成自幼家境清貧,但在父親的重視和培養下,與兄長顧憲成一同接受良好教育。他們在龍城書院的學習經歷為日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在政治生涯中,顧允成多次因直言進諫而遭貶謫。然而,這些挫折並沒有阻止他對正義的追求和對學術的熱愛。被遣返歸家后,他與顧憲成決定從事講學活動,宣揚自己的政治主張。萬曆三十二年,顧氏兄弟決定修復無錫城內的東林書院,得到了許多地方人士乃至常州知府、無錫知縣的資助和支持。東林書院修復后,顧允成與顧憲成常年寒暑不綴,為講學奔忙。他們主持講會時,既要與人發言討論、酬答釋疑,又要負責安排赴會學人的膳食寢居。為便利講學,顧允成於書院修複次年,出資在東林書院后購置宅基,建成「小辨齋」,作為居息講學之所。

東林書院的講會活動影響深遠。講會定期舉行,每年一大會,每月一小會,各三日。講授內容主要為「四書」,與會者「虛懷以聽」,講授結束后相互討論,還會歌詩唱和。東林書院不僅是一個重要的文化學術中心,也是一個政治活動中心。在中國古代書院發展史上,有特殊地位。顧允成與兄長顧憲成在東林書院講學,推行程朱,反對王學。制定《東林會約》,完善講會制度。學術與政治相結合,密切關注社會政治。顧憲成寫的「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對聯,強調講學不能脫離世道。東林書院在講習之餘抨擊政治,評判權貴,以正義的輿論力量給朝廷施加壓力。

二、倡導愛國實學思想,影響深遠

顧允成一生孜孜以求,探究儒家理學思想。他以講學召喚社會,以實際有用的學術思想鼓舞指導人心,革除當時朝野積弊,振興吏治,拯救國家。顧允成等人倡導的愛國實學思想是對晚明社會變化發展產生巨大影響的重要力量。

明末清初思想家黃宗羲在其編訂的《明儒學案?東林學案》中,將顧允成列為「東林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排名靠前,位列第五。顧允成是對東林學派產生、形成、並逐步完善的重要核心人物之一。他的思想和成就,至今仍受後人景仰推崇。

三、剛正不阿,直言進諫,為忠臣發聲

顧允成性情耿直剛烈,在殿試中直言不諱地評議皇帝寵妃及立儲之事,僅被置於榜末。中進士后,尚未被授予官職,便因南京督學御史房寰上疏詆毀海瑞而憤慨,與彭遵古、諸壽賢聯名上疏彈劾房寰,指出其出於對賢者的妒忌而誣衊正直大臣。雖朝廷故意維護房寰,稱其已被處分,而顧允成等人被認定為越級妄奏,奪去冠帶,遣返歸家反省,但顧允成的正義之舉在朝野引起了一定的反響。

在「三王並封」事件中,顧允成與張納陛、岳元聲合疏直諫,堅決反對。后又主持公道,上疏指責閣臣張位,還牽涉到王錫爵。雖因此被貶為光州判官,但他未領旨赴任,而是請辭歸家,以行動表達對朝廷不合理決策的抗議和對正義的堅守。

顧允成的一生,剛正不阿,為了心中的正義和理想,不畏權貴,敢於直言進諫。他的逝世,是東林學派的一大損失。但他的精神和思想,卻在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天啟年中,朝廷追贈他為光祿少卿,這是對他一生功績的肯定。顧允成雖已離世,但他的故事和精神,將永遠被後人銘記。他的剛正不阿、敢於直言,以及對學問的執著追求,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群英薈萃合集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群英薈萃合集
上一章下一章

第233章 顧允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