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潛入寺廟

第161章 潛入寺廟

隨著時間流逝,不等日落,山中便昏暗下來,溫度更是降得厲害,呼嘯的山風似要將一切都吹走。

西北一年四季分明,白青山也不例外,與四月時的春暖花開不一樣,那是山中一片春意盎然,如今的山上枯黃的,林間的樹不僅掉光了葉子,乾枯的枝椏還遭大風折斷。

落葉、碎石不斷從腳下飛快劃過,揚起的塵土很容易讓人迷了眼。

整座山在咆哮。

林間早已無人影,拾柴撿草的人在起風時就趕忙下山,此時唯有一個背著草簍的人低頭彎腰,迎著傾瀉而下的山風不斷往高處走。

儘管山中許久已不見上山的香客,但蜿蜒而上的石階還未荒棄。

李二郎裹緊身上的披風,用手壓著風帽,只露出一雙眼睛,低頭沿著石階一路向上。

大風不停壓迫而下,勢要把這個冥頑不靈的闖山人吹到屈服。

風愈來愈大,就在難度即將升級,風中開始夾雜雪粒之時,一座紅牆黑瓦的建築忽然出現在眼前。

寺廟的圍牆很高,一看就是躲避風沙的好地方。

李二郎快步走到牆下,躲避吃人的大風,他一邊靠牆稍作休息一邊張望,尋找合適的翻牆位置,很快就看到一棵歪脖子樹。

歪脖子樹並不高,但已足夠他作為支撐點,跳過去攀上牆。

李二郎扔下草簍,摸了摸懷裡的竹筒,三兩下就爬上歪脖子樹,隨後伸展手臂從樹上躍起,掛在了牆上,一個蹬腿翻身的功夫,便落入圍牆的另一側。

「越郎,到了。」

紀清越早已站在溪邊等候多時,聞聲后立刻登上木橋穿過屏障,落地時便出現在一處荒涼的院子里。

西北的風十分霸道且厲害,寶應四年初才鎖上的寺廟,如今不到兩年時間便一點兒人氣也不剩,人散了神自然也走了,暮色中的寺廟看上去陰測測的,儼然徹底淪為一片陰氣十足的廢土。

牆壁開裂,牆皮風化脫落,屋頂上的瓦片七零八落,滿地沙土枯葉碎石,被風卷到角落積成高高一堆。

白青山寺坐北朝南,面積並不大,總共不到五畝,南北長二十丈,東西寬十七丈,寺內分東西兩院,東跨院為僧房,西院是佛殿區,整座寺廟共有廟宇六座。

龍王殿、觀音殿、菩薩殿、大佛殿、伽藍殿、閻王殿。

山門觀音殿,東殿龍王殿配伽藍殿,西殿菩薩殿配羅漢殿,主殿為大佛殿,形成一個完整的四合院格局,閻王殿設在東北角,與東院的僧房共用整個院子。

官家未禁佛前,李二郎與家人每年開春時都會來廟裡上香拜佛,祈求佛陀保佑,因此十分熟悉白青山寺的格局。

他們未走山門,而是從東牆翻入,這裡便是東跨院的僧房。

順著一長排僧房向北望去,即可看到跨越東西兩院的閻王殿。

紀清越和李二郎沿著僧房,走過閻王殿殿前,進入西院。

寺內所有屋殿門窗上都貼著縣衙的封條,兩年過去,這些封條已風化破碎,順著木板上紋路裂開,或直接脫落。

大佛殿是整個寺廟最大的殿宇,幾近方形,屋頂鴟吻秀拔,舉折平緩,出檐深遠,正面設板門和直欞窗,窗戶由內封上木板,門上掛著一把銅鎖。

紀清越轉身去看李二郎,問他來這裡是什麼意思。

「記得有一年,我與阿娘進殿內拜佛,當時不知要來甚麼貴人,僧人們從殿後搬出五張座屏,橫在大殿之中,每一張座屏上皆是一幅畫,畫作皆是歷代住持為殿中大佛所作。」說著,李二郎不知從哪掏出一根木簽,就要去弄門上的鎖。

紀清越自覺讓開位置,「你的意思是畫上有線索?」

天色已漸漸昏暗,風夾著雪粒飛速擦過寺內的建築,發出沙沙的摩擦聲。李二郎蹲在地上,將木簽慢慢插入鎖眼中,動作細微地調整木簽角度。

「我雖記不清畫上的內容,但仍記著一點,畫上有字和印章,若這五人皆不是白青山僧,再去庫房看看。」

只聽「咔嚓」一聲,銅鎖開了。

紀清越好奇李二郎怎麼學會開鎖的,李二郎只是笑笑沒有回答,他小心地揭下門上的封條,推開大門。

沉重的大門發出悶響,緩緩向里打開。

殿內無窗,加上如今天氣昏暗,漆黑一片,紀清越完全看不清殿內的情況。

兩人為了躲避呼嘯的大風,走進殿內關上門,大門關上的那一刻,紀清越覺得耳邊瞬間清靜下來,凌亂的風聲終於被擋在門外,借著他從畫里拿出一盞油燈。

隨著火摺子點燃油燈,照亮殿內的一片地方,微光之下,紀清越也得以看清殿中的一切。

也正是因為看見,才被深深地震撼。

與殿外的破敗不同,殿內的東西被保存得十分完好。

殿內數十尊佛像主次有序,大佛殿內正中是一具直達屋頂的巨大佛像,色彩艷麗,佛光四照。佛像梳著螺旋髮髻,方圓形的臉面額豐滿,身披袈裟,神情慈悲安然。

佛坐蓮台,手結佛印,尊貴而端莊,嚴肅而安詳,似在講經說法。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須彌座左右的兩位弟子身披袈裟,右側沉穩幹練,十分虔誠,左側身材結實,眉宇間充滿智慧和慈悲。

弟子兩旁的脅侍菩薩面如滿月,耳垂飽滿,戴瓔珞約寶環,腰部彎曲,赤腳站立於蓮台上,豐腴的身姿,光彩奪目的配飾,顯得雍容華貴。

大佛座下是兩尊單膝跪在蓮台上的供養菩薩,手捏佛印,慈眉善目。

頭戴天冠身披霞衣的菩薩,雙手合十滿臉純真的童子,護法天王頭戴盔身著甲,威武雄健地分立兩列,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這些佛像栩栩如生,紀清越站在大佛面前,與立在大佛兩側恭聽經文的童子一樣,僅看造像,那些晦澀難懂的經文彷彿變成視覺上淺顯易懂的畫面,由眼睛直直撞入腦海中。

不僅是佛像,還有四周的壺門與疊樑上,皆雕刻著精美的花紋,殿內的壁畫也蘊含豐富的色彩與畫面,述說佛的故事。

李二郎沒有打擾紀清越,而是安靜地繞過列在佛台的佛像,來到大佛身後,看到印象中的那五張比人還要高的座屏。

好久,紀清越才回過神。

李二郎在大佛身後低聲喚他,他捧著油燈慢慢走過去,隨後也見到了那些屏風。

座屏上畫著五幅風格迥異的佛像,有的精工細密有的粗獷簡略,有的大佛莊嚴妙相慈悲儀容,有的大佛怒目揚眉肅然威嚴。

五幅畫,五種風格,對應五種人們想象中的大佛。

紀清越不敢將油燈湊近,避免污染到這些畫作。

確實與李二郎說的那樣,大佛畫像上題字蓋印,字跡和印章都不一樣。

兩人仔細地分辨,對照《松林草廬圖》看了一遍又一遍,字跡一不一樣他們無法確認,很明顯的,印章完全不同。

紀清越和李二郎面面相覷,都忘記他倆的文化程度不高,如今連印章上的字都認不得,怎麼敢信誓旦旦地來找線索。

印章認不得,那就老老實實看字跡吧。

相比於白青山寺中迷茫的兩人,李三郎倒是發現的意想不到的收穫。

從小讀書的他很快就適應新書院的環境,夫子學識豐富管教嚴厲,同窗們一心念書,偶爾發生了摩擦也能很快解開。

青石書院雖收了不少富家子弟,但也考進許多寒門學子,李三郎一向不惹事,為人處事輕易不做出頭鳥,每日的任務就是念書做題,在書院里過得還算愉快。

這天也不例外,來到書院后,與往常一樣,上課時聽夫子講課解題,休息時鑽進藏書閣。

藏書閣收納海量書冊,藏書量並非普通書院可比,許多學子一有空便喜歡來這裡找書。

李三郎一進藏書閣就直奔史記遊記的書架,一本本翻找關於山單的各種記錄。

因讀書讀得久了,李三郎練出一項快速閱讀的技能,眼睛一目十行,飛快掃過書上的內容,然後瞬間搜尋出自己想要結果。

杜淵跟在好友身後,看著好友似乎在找什麼東西:「時澤,你在尋甚麼?」

李三郎隨口回答:「你可知白青山寺中有一白青山僧?」

杜淵自然不知,他疑惑:「這白青山僧如何?」

「他作了幾幅畫,我大兄三年前帶回的就是這位僧人作的其中一幅畫,如今我想找找他究竟是甚麼身份。」

杜淵一臉啞然:「你想在藏書閣中找一個人?」工程量太大了罷!

儘管李三郎翻書查找的速度已經很快,但在龐大的藏書量面前,顯得是那麼蒼白無力。

杜淵回想做客李三郎家時在書房看到的那幅畫,說道:「你說的那幅畫我倒是還有一絲印象,墨與紙並非上乘,那朱印卻是難得。」他可以拍著胸脯保證,整幅畫最貴的就是那枚佛印。

「印上的字體是繆篆,那是一種前朝印章常用的字體,繆篆壁畫平正方直,字形莊嚴雄渾,與當今使用的篆體相比結構或增或減,變化多端,有時還會加上鳥魚蟲的形象,生動靈巧。」

好友說得李三郎都懂,看好友如此頭頭是道,他忽然靈光乍現,試探地問:「你可知印上寫的甚麼?」

好友聳聳肩:「當初知道,如今是忘了。」

李三郎趕緊攤開手掌,一手作筆,在掌心描出佛印的輪廓與筆畫。

杜淵又在自己的手心描一遍,兩方確認無誤后,說道:「你也知我家阿奶喜佛,我曾伴她身旁抄了不少佛經,兩個詞我曾見過……」

李三郎喜出望外,真是得來全不費工夫啊!!

「羯磨。」

「羯磨?」當真是羯磨?!

他看著也像這兩個字,但不敢確定,一是對前朝的繆篆並沒有熟悉到自信的程度,二是完全沒有見過聽說過這個詞,所以至今都不敢確定。

杜淵確定地點點頭:「羯磨是佛語,旁人即使認出這兩個字也不知其含義。」他繼續解釋道:「羯磨便是僧人常說的『業』,即命運。佛家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業』,前世的善惡會決定今生的苦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這顯然對尋找印章主人沒有幫助,就在李三郎感到失望,要繼續翻書時,杜淵又繼續說:「羯磨還有另一個意思。僧人舉凡授戒、說戒、懺悔乃至處理各種事條時所應遵行的道理也稱為『羯磨』。」

這下李三郎不懂了:「這是何意?」

「我的意思就是持這枚羯磨印記的人為羯磨和尚。」杜淵侃侃而談:「因很長一段時間裡,常是由住持擔任羯磨和尚,爾後種種原因寺廟便廢除羯磨和尚了。」

李三郎追問:「你可知確切的時間?」

無奈杜淵已經把他知道的都說了:「這我便不知了。」

「多謝。」李三郎向好友鄭重道謝,又繼續埋頭翻找書冊。

如今知道了佛印的含義,找起來就沒有最初那樣迷茫。

很快,李三郎便從許多記錄書籍中找到一些關於白青山寺的零碎線索,把這些線索拼湊起來,可以得到一條相對完整的故事線。

白青山寺建寺於三百多年前,原是由富商所建,後來香火旺盛香客越來越多,才被官府登記列入冊內統一管理。

羯磨是寺廟的一種制度,所有僧人每隔一段時間就要舉行會議,共同商量寺中的事務,由羯磨和尚提出議案並向僧眾說明,僧眾在會議中表態同意還是不同意。會議結束后,羯磨和尚便宣布決定和執行決定。

可這項制度並不適合大黎的寺廟,李三郎不知道這叫「民主」,只知道羯磨製度後來漸漸從大黎寺廟中退出,這個時間大約就是三百多年前。

這樣就是說,白青山僧就是白青山寺的第一任住持,廢除後印章便留在他手中,沒有傳給下一任住持。

可惜藏書閣中沒有完全關於佛寺、佛教的書冊,早在官家禁佛的時候,書院便將相關書冊都銷毀了,這些雞零狗碎的線索,還是他一點點從好幾本傳記、遊記、趣聞中整合出來的。

但這點已足夠,只要二兄與紀阿兄在寺中找到第一任住持的身份,便能知道白青山僧是誰了。

李三郎在書院幾經曲折,終於找到有用的線索,而他的兩個兄長,反倒不知所以,一不認字二不識筆跡三不懂畫風,找線索找得是十分艱難。

讀書好啊讀書好,練字有用啊有用!

夜幕低垂,將畫卷上的字和五幅屏風對比無數遍的李二郎和紀清越徹底放棄了,不知道是字體不同還是別的原因,確實有看起來像的,但因為不是百分百相似,所以他們不敢十分確認。

李二郎指著兩幅屏風:「越郎,論字跡第一幅的字跡看起來最相似,可僅看作畫的用線與風格,倒是與第四幅相像。」

絕望,真的絕望。

紀清越早就將油燈交給李二郎,自己站在一邊揉眼睛:「你能確定這五幅屏風的順序嗎?」

這五幅被打亂順序的座屏,上邊沒有記錄時間,因為保存的都很好,看起來都非常新。

用一個笑話表示就是:這文物是西周的?不,上周的。

李二郎的記性很好,他能肯定哪幅屏風最古老哪幅屏風最新:「我記著當初僧人們擺放的順序呢。」說著他從老到新按順序指出來。

「唔,第一任第二任住持作的畫,一幅字相似,一幅畫風相似。」

這怎麼選。

從這裡找不出答的兩人只好放棄,對視一眼后十分默契地決定去庫房看看。

庫房在東院的僧房后,兩人頂著風雪回到東院,油燈早在開門的時候被風刮滅,漆黑到伸手不見五指的地方,李二郎緊緊抓著紀清越的手走在前面。

鞋子踩在布滿碎雪的沙土地上,發出清脆的沙沙聲,四周除了風聲便沒有其他聲音,紀清越一點兒都看不清,完全是跟著李二郎走。

終於,風小不少了。

油燈重新亮起的那一刻,紀清越重新擁有視覺,看清他們此時正處於一個房間之中。

這個房間面積也很大,因為是庫房,所以四周的窗早在使用時就被封起來,密封的庫房本該可以將東西保存得很好,可因為屋頂上丟失了一些瓦片,許多東西遭到風雨破壞。

庫房裡放著不少香燭紙錢,兩年過去,這些東西還散發著獨特的香味。

李二郎與紀清越各自在庫房裡翻找,庫房裡的柜子多到數不勝數,就連葯櫃都擺了一整面牆。

找到存放畫卷字帖的畫櫃書櫃后,兩人又仔細翻閱查找書畫上的內容,畫卷看印章,書籍看內容。

寺廟雖小,藏書量大得驚人,化作八爪魚檢查畫卷的紀清越忽然有一種在備戰高考的錯覺。

就這樣,兩人忙了一個晚上,通宵翻找,風停后才驚覺天要亮了。期間紀清越外出時間到后回到畫里,只能在溪邊翻找李二郎遞進來的書畫。

現在不管有沒有找到有用的線索,都該離開了,萬一被人發現就遭了。

慶幸這一夜的忙活,兩人並不是一無所獲,他們找到不少線索,可惜這些線索都不是能夠直接指出白青山僧是什麼人的線索。

最後,兩人將書籍畫卷放回柜子里,走出庫房。

風停了,遠處的天已露白,看來今天會是個好天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管你是人是仙穿越了都給我種田!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管你是人是仙穿越了都給我種田!
上一章下一章

第161章 潛入寺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