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默契」的戰事

第45章 「默契」的戰事

楊元奇是第三天的早晨收到河湟路的情報。出現在河湟路的是以仁多家族為主力的三萬西夏兵,王厚放慢了攻擊湟州的腳步。

這是一個讓楊元奇大慰的消息,這種時候仁多保忠不敢拚命,包括城后那一萬精騎。甚至他那一萬精騎搞不好也是準備是不可為撤走的,他得留住自己最後的根底。

楊元奇對高俅解釋道:「必須做出調整,興慶府的西夏人過來了,我得釘在這裡,我會告知張蘊將軍這邊的情況,我來拖住鹽州和興慶府,其他的事他自覺就好。」他得拖住援軍,至於張蘊是否下宥州,這不是他能命令的。

高俅說:「要不,我過去找張蘊。」

楊元奇搖頭:「高大人,張蘊老將軍實為將才,當年洪州一鼓而下,他自己會做出判斷。對我們這些前方苦哈哈將領多給點信心。」

高俅承認關於戰事,他們是比他懂。

……

楊元奇做了攻城調整。

楊再興和武松率部右移對著西邊,張伯奮和平夏軍攻城。

楊元奇給高俅解釋道:「張伯奮是護住平夏軍的,讓平夏軍能充分發揮。高大人,我和你一起觀戰。」

戰事又一次重演,和當年楊興武功鹽州一樣,只是這次宋軍的器械更加密集。當所有投石車呼嘯的砸向鹽州,朱應非常得意,能在半天把所有衝車、樓車和投石車擺在合適的位置,這看似簡單,這個組織實則已是極端。要知道,楊元奇最初的準備是衝車樓車一起往上沖的。現在攻城方式是投石車為主,樓車箭矢為輔,拚命打擊城頭。

仁多保忠從沒想過宋軍攻城方式如此猛烈,那瞬間他拽刀的手都是青色的。他覺得要是宋軍樓車和衝車一起前推,南城牆會一鼓而破。

仁多保忠眼睛眯了起來「一鼓而破」?宋軍遠程打擊再猛,沒有步卒登城如何破城?!

……

一天下來,楊元奇惱怒不已,無他,仁多保忠外面的騎兵未出現,他和仁多保忠的默契不在這裡,而是那支騎兵,他不能讓那支騎兵東進去騷擾張蘊,他始終是宋朝的將軍,他不能讓張蘊處於險境,起碼不能因為他。

楊元奇道:「明天加大力度,劉仲武的部隊調過來,張伯奮的人拉去後方修養,保證後路。」他需要仁多保忠的默契,也需要告訴他,楊家軍不是不能下鹽州,只是不能利益最大化而已。他對自己親手組建的楊家軍有絕對的信心,他對標的是一支號稱「滿萬不可敵」的女真,這是他內心深處最堅實的底氣!

……

次日。

仁多保忠發現宋軍的攻勢更猛,很快明白過來,他必須做出選擇,如果他那支萬人騎兵不出現,楊元奇不介意打破默契來場決戰。現在這處戰場拖下去只會把楊元奇自身陷入險境,西夏援軍已然東進,楊元奇的時間不多。

「戰……」「戰……」

城下楊家軍山崩海嘯,一隊人馬簇擁著一員將軍出現陣前,仁多保忠似乎遠遠能感覺那人目光的凌厲——楊元奇。他是一個沙場老將,楊元奇才年紀三十左右而已,此時的仁多保忠內心升出悲涼,長江後浪推前浪。他竟然有種無法和城下這兩萬宋軍匹敵的挫敗感。當年木波鎮後來平夏城,曾經的鹽州,就是在這種氣勢下,崩壞了一群又一群的精銳西夏兵嗎?!

……

楊元奇不能等下去了……

鹽州升起了狼煙,楊元奇緩緩放下已經抬高的右手,發令:「繼續砸!」或許鹽州再多等一會,他們就能成為歷史上第一支見識楊家軍攻城的軍隊。這不會是一個值得慶幸的「第一次」!

……

最後這場持續施壓不到兩個時辰,楊家軍開始收縮,並緩緩的後撤,建防禦工事。因為鹽州東北後方有煙花騰空而起,這是楊家哨騎示警,有西夏部隊接近,仁多阿南率領一萬精騎出現在鹽州后側。

……

鹽州城、楊家軍、仁多阿南,這是一個奇怪的三角陣型,戰場出現難得的短暫的平靜。

仁多阿南跑進城頭,問自己的父親為什麼不讓他們衝擊。仁多保忠沒有多言,拉著他走到城樓的頂端,指了指遠處的楊家大營。仁多阿南認真看了看,很規規矩矩的宋朝防禦陣型,氣勢再盛也得打過才知道。

仁多保忠沉聲說道:「從楊家哨騎示警到他們全線後撤攻城隊伍,實際不到一個時辰,那裡剛才並沒有那個大營。」

仁多阿南駭然失色,他清楚這麼短暫的時間,從攻擊陣勢回撤組陣有多麻煩。楊家軍還能建起這麼完備的防禦工事。以至於他第一眼認為那個大營就在那裡。

仁多保忠一嘆:「我是全程觀望他們後撤的,楊元奇就是想給我們看到這些。」這就是赫赫兵鋒,不戰屈人之兵。仁多保忠清楚城牆上看到這幕的守軍不會比他好受多少,只要上過戰陣的人都會懂。

仁多阿南臉色陰晴不定,人的名樹的影,一支軍隊能在劣勢中取得一場勝利,但一場又一場,那這支軍隊必有它的不同尋常,小覷它的人都死了。

……

城外。

楊元奇內心一松,仁多保忠謹慎的選擇了不與他正面接戰。他其實是去了點巧的,楊家成軍最重團體作戰,不提倡單人武勇。這種變陣方式本就是楊家的日常訓練。不過是換了個地方把日常訓練再做一遍罷了。(當然,楊元奇認為的尋常在別人眼中已經極度不尋常。)

高俅問楊元奇:「我們這是要等興慶府的軍隊?那樣豈不是被幾支部隊夾住?守得住?」

楊元奇說:「守得住!我本就是打算攔住興慶府的援軍,至於這兩天的舉動,不過是捎帶把仁多家族這支騎兵引出來,我們不能讓他們撲向宥州。他們最大的優勢不是出現在這裡,而是一直不出現。」這幾天的戰事也反應出仁多保忠對戰局的把控,他一定不會在興慶府的軍隊沒來前先發起攻擊。至於被兩萬人還是三萬人甚至四萬人圍攻,楊元奇不認為這有什麼區別。

下一章:第46章 心不齊如何戰書籍詳情頁上一章:第44章 左右為難

鐵血西軍:大宋楊家將後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鐵血西軍:大宋楊家將後傳
上一章下一章

第45章 「默契」的戰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