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長姐阿,阿姐
長姐也才比自己大八歲而已,正是花一般的青春年紀,因為照顧家裡,遲遲沒有婚配,一直在家任勞任怨的幫扶著。
楊明在愣神之際,突然,楊玉的一記腦袋崩彈在了腦門「喂,發什麼愣呢,臭小子,不在書房裡好好學習,在這裡幹什麼?」「長姐,你飯做好了嗎?還有什麼我可以幫忙嗎?」
「沒有!都做好了,不需要你幫忙,你幫忙好好學習就成,快去學習吧,咱家還指望你出人頭地呢,幹活的事就交給長姐,嗯?」楊玉笑呵呵的看著三弟,滿臉的寵溺。
楊明感到無比的安心,彷彿有長姐在,他可以什麼都不用擔心,深深的看了一眼如媽媽一樣的長姐,楊明轉身走了出去。
突然一個冒冒失失的身影撲了過來,還未反應過來,就聽到長姐的聲音傳來「素素,你怎麼每次都是這樣冒冒失失的,摔傷了,怎麼辦?你呀」說著手捏了一下她的小鼻子。「長姐,我餓了,什麼時候開飯呀」楊素撒嬌的說。
「快了,快了,我這就去叫爸媽和大哥回來,你去院子里給雞鴨舀一些糧食,等你喂完,就可以吃飯了」。說完,楊素就屁顛屁顛的跑去舀糧食了,楊玉看著妹妹跑遠了,轉頭看到楊明還在門口,不免有些著急的說到「小明,你怎麼還沒有去學習啊,快去吧,我這就去叫爸媽,回來就可以開飯了」,楊明這才又進了書房。
等看著楊明走進書房后,楊玉也出門了,正是烈日當空的時候,頂著烈焰的火熱,楊玉到了楊父母上工的地方,已是氣喘吁吁。看著汗流浹背的父母和大哥正埋頭苦幹,楊玉大聲喊道「爸、媽、大哥可以回家吃飯了」。
楊父母看到女兒來了,很是欣慰的抬起頭,應聲答道「來了,馬上就完」。這時,一個剛好走過的鄉鄰大叔說道「楊兄,你家小玉又來叫你們吃飯了呀?她真是能幹,你們好福氣喲,就是不知道以後誰能娶了這個好女娃!」大叔看著楊玉的眼神是藏不住的欣賞。
楊父母聽到別人對女兒的的誇獎,抬起頭,勾壑的臉上浮現淡淡的笑容。「哎,這幾年多虧小玉在家幫襯著,照顧家裡弟弟妹妹,耽誤了婚配年紀,想著等再過幾年給她尋一門好親事」。說完嘆了口氣,因為他們知道,虧欠女兒太多,是自己捨不得女兒早早出嫁,也自私的想留幾年幫扶著兄弟姐妹。
「爸、媽,在聊什麼呢?走吧,弟弟妹妹都餓了,催著要吃飯呢」。說著,楊玉主動挑起爸媽手中的擔子往家走,大哥楊義也收拾著工具準備一起走,走到楊玉身邊時,楊玉扔了一個水壺過去「哥,涼水,可涼快了,你喝一點」。
隨手接過,涼水順著喉嚨而下,一陣涼爽而過,大哥楊義看了妹妹一眼,什麼話也沒說的往前走去。「大哥,你等等我,每次都走的那麼快,下次不給你帶涼水了」,楊玉威脅道。楊義勾了一下唇角,搖搖頭,還是放慢了腳步。
快到家的時候,多遠就看見小妹楊素站在家門口大喊「三哥,快出來,爸媽他們回來了,可以吃飯了,呼啦啦,呼啦啦」。放下手中的紙飛機,楊素興奮的跑到楊父母跟前「爸、媽,你們可算回來了,看我的小肚子都餓扁了」,說著,還有模有樣的摸著小肚皮。
「就你淘氣,知道我們家淘氣包餓壞了,快去洗手開飯吧」,楊父母一臉寵溺的揉揉楊素的小腦袋。楊素唱著歌笑著跑去洗手,聽到動靜的楊明也走出了書房,剛好走出門口,楊父母抬頭就看到了。朝著楊明招了招手,「明兒,功課做的怎麼樣了?」「差不多了,還差一點小作文沒有寫完」,楊明懂事的順手替父母捏著肩膀。
楊父母欣慰的點點頭,他們知道三兒子總是讓他們省心,家裡唯一一個愛學習的孩子,走出大山的希望。「吃完飯,就去寫你的小作文吧,你的任務就是學習,你是咱家的希望,也是村子里的希望啊」,楊父母拉著楊明的手放在手心拍了拍,「知道了,放心吧,爸媽」,楊明沉默的答應著。
說話的功夫,楊玉已經給飯菜端到了院子外面的餐桌上,「都來吃了吧,都餓壞了」,楊玉看著家人,滿臉開心的招呼著。很快,大家都圍坐了過來,端上碗,一家人心滿意足的大口大口的吃了起來。
「爸媽,吃肉,你們辛苦了」,楊素嘴甜的給楊父母夾菜。楊父母樂呵呵的笑著「好,好,你也多吃點」,轉過頭,對著楊明說「明兒,你多吃點肉,長長營養,才能跟上學習,餓著誰,也不能餓著我們家明兒」,說完夾了一塊肉放進楊明碗里。
楊素吧嗒一下嘴巴,也明白,三哥到底是跟他們不一樣,也不再糾結,埋頭繼續吃飯。楊明看著大哥和長姐,心想大哥和長姐才是這個家付出最多的,剛想給肉夾過去,楊玉開口道「對,爸媽說的對,三弟得好好補補,才能更好的學習,是吧,大哥」,說完對著楊明寵溺的笑笑。
大哥楊義平時不喜歡怎麼表達,只是應聲道「嗯」。大家對楊義的態度習以為常,知道大哥不善言談,楊明也不再推辭,把肉放進了嘴裡。心想一定不能讓家人失望,一定要走出大山去,讓家人以後跟著自己享福。
小時候的願望總是那麼簡單,總覺得長大了就可以帶領家人脫離苦海,跟著自己享福,殊不知,長大以後,各自成家立業了,曾經的誓言和初衷都在隨著現實的無力漸行漸遠,不僅幫不了父母,幫不了兄弟姐妹,更幫不了自己。
在人生的苦海中,沉沉浮浮,身不由己,背道而馳,最後才明白,什麼希望,都不過是曾經的執念,靠著那個執念維持著那一份感情,當所有的希望背道而馳,不得所願之時,怨念變成了常態,互懟成了日常,最後決然分道揚鑣,變成各自熟悉的陌生人。人生往往是如此可喜又可悲,奈何你千般悔,萬般無奈,也不能如願所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