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母系氏族公社
母系氏族公社的產生!人類社會的歷史隨著人類的誕生而開始。直立人階段的原始人類已經過著集體勞動、共同消費的社會生活。到早期智人階段,人類開始在集體組織內部進行按性別和年齡的分工,例如男子集體狩獵,婦女集體採集野生植物,老年人活動於居住地附近,青年人外出等等。同時,在婚姻關係上,則從原始的亂婚進入血族群婚。
血族群婚就是在一個集體內部禁止母輩和子輩之間的通婚(但同輩人之間卻互相通婚),它比原始的亂婚進步。實行血族群婚制的集體,又稱之為「血緣家庭」。恩格斯說:「這種家庭的典型形式,應該是一對配偶的子孫中每一代都互為兄弟姊妹,正因為如此,也互為夫妻。」這是人類婚姻關係展的第一步,也是氏族組織的最初萌芽。
到晚期智人階段,實行血族群婚的血緣家庭逐漸轉變為實行本血族內禁婚、必須和血族外的異性通婚的族外群婚制,從而導致氏族組織的形成。在這種族外群婚制下,本血族的兄弟姊妹不再互為夫妻而只能和另一個血族的男女通婚。這種實行族外群婚的血族就逐漸形成一個界線分明的社會集團,即氏族。族外群婚比血族群婚又進了一步,它有助於人類保持較緊密和持久的結合,並且可以避免由於血親通婚對人的體質造成的危害。
氏族組織是當時社會的基本細胞,氏族成員共同居住,集體勞動,平均消費,一個氏族就是一個原始**的公社。由於實行族外群婚,人們只能辨認生母而不能確知生父,同時由於男子多半外出狩獵,婦女在居處周圍從事採集,能夠較多地參與和管理族內事務,因此這時的氏族無例外地都是母系氏族,氏族領多為女性,婦女在氏族中佔有比男子更為重要的地位。這時許多文化遺址中現的婦女雕像,證明當時人對女性的崇拜,而男子的雕像則絕少現。這一時期的某些遺址表明,已出現大型的氏族住地,反映了氏族成員的集體生活和平等地位。隨著社會組織的展和物質生活的進步,人類也開始了精神文化方面的創造。在西歐、北非和南非等地,都現過屬於這一時期的洞穴壁畫,其中的動物形象如野牛野馬等都畫得靈活生動。我國山頂洞人的文化遺物中也有穿孔的狐、鹿的牙齒,刻了溝的骨管,鑽孔的小礫石,小石珠和穿孔的海蚶殼等裝飾品,表明當時人類已有藝術表現的技巧。
新石器時代!舊石器時代以後,人類過渡到新石器時代。在有些地區,從舊石器時代過渡到新石器時代,還經歷一個中間階段,叫做中石器時代,它的特點是弓箭的明和石器形制細小,也稱「細石文化」。就世界範圍而,中石器時代大約處於一萬五千年前到一萬年前之間,而新石器時代則大約開始於一萬年前,但這是以亞、非一些先進地區的展為標誌的,由於歷史展的不平衡,世界各地區、各民族在時代先後上差別很大。
新石器時代生產工具展的特點,是磨製石器的出現。人類用鑽、磨等新技術製作石器,可以大大提高工具的效率。石器鑽孔以後能更牢固地和木柄結合,構成複合工具,例如石斧、石鋤、帶尖石的槍矛等。石器經過磨製可使邊刃更為鋒利,反覆磨製還可以多次使用,特別是一些最堅硬的石料,只用打製法不能得到恰當的器形,磨製則能達到目的。因此新石器時代標誌著生產工具展的一個新水平。厚實堅硬的石斧,石鋤是伐木開荒的主要工具,槍矛弓箭用於狩獵,捕魚工具除魚叉而外,還使用了魚鉤和魚網。陶器的明和使用,也是這時期的一個突出的成就。陶器可以製成各種器皿,用以煮熟和儲藏食物,並作其他生活用品,使人類生活條件大為改善。
新石器時代社會生產力方面的革命性的變革是畜牧和農業的明。人類在狩獵勞動的長期實踐中,現某些動物可以馴化,先馴化的動物是狗,其次是山羊和豬。約在新石器時代中期以後,較大規模的畜牧才出現。這時的牲畜除狗,羊以外,還增添了牛和豬。把大牲畜作為役畜,例如載重運輸、拉車、拖犁等則更晚,要到原始社會解體階段才開始出現。
明農業的主要是婦女,因為採集多半由她們擔任,在這過程中熟悉了某些植物的生長規律,便由採集展為種植,逐步培育出一些優良的農作物,有計劃地播種和收穫。人類一步步地走完這個過程,需要好幾千年的時間。考古現的最古的農業村落,屬於約九千到一萬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初期。1956年在巴勒斯坦約旦河畔的耶利哥現的新石器時代村落遺址,最近研究定為公元前7800年。在伊拉克北部也現過時代相近的早期農業村落。這些早期村落中都現過石斧、石鐮、石臼和穀物的遺迹,說明當時人已進行「刀耕火種」的最初始的農業。在伊拉克的雅爾莫現的後期農業村落,定為公元前七千——六千年左右,反映了當時比較達的農業水平,石制農業工具更為眾多和精巧,從穀物的遺迹中可以辨認出小麥和大麥的品種。這個村落遺址有二十多幢長方形的多房間的茅屋,說明住房建築也有很大進步。與此同時或較后,在埃及的尼羅河流域、伊朗和我國的黃河流域,也出現了新石器時代的農業村落。歐洲的新石器時代農業則較亞非先進地區生得晚。在美洲大陸,印第安各族人民獨立地創造了他們的新石器時代農業文化。亞非地區的古代農業民族培植了小麥、水稻、棉花等優良品種,印第安人則培植了玉蜀黍、馬鈴薯和甘薯。畜牧和農業的明使人類通過生產勞動創造物質財富,更主動、更有效地向自然作鬥爭,因而成為社會展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進步。
母系氏族公社的繁榮!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提高,母系氏族公社在新石器時代達到了全面的繁榮。現今現的許多新石器時代農業村落和居住遺址,都表明當時生活在母系氏族姐織中的原始人類在分佈地區、人口數量上都大大超過舊石器時代。對氏族社會具體況的了解,我們還可以引用民族學的材料。1877年,美國科學家摩爾根經過數十年的親身實踐,對印第安人當時還保留著的氏族制度進行了調查研究,寫出了《古代社會》一書。恩格斯進一步總結了摩爾根的研究成果,寫了《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這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著作。在這本書中,恩格斯以印第安人的氏族制度為代表,指出一個氏族在奉行集體勞動、平均消費的原則時,還通行下述主要習俗:
1.氏族推選一個酋長(平時的腦)和一個領(軍事領袖),所有氏族成員都參加選舉。
2.氏族可以任意撤換酋長和軍事領袖。
3.氏族的任何成員都不得在氏族內部通婚。
4.死者的財產必須留在氏族中,不能歸外族。
5.同氏族人必須相互援助、保護,特別是在受到外族人傷害時,要幫助報仇。
6.氏族有一定的名稱或一套名稱,只有本族人才能使用這些名稱。
7.氏族可以收養外人入族。
8.氏族有自己的信仰和宗教儀式。
9.氏族有共同的墓地。
10.氏族有議事會,它是氏族的成年男女享有平等表決權的民主集會。
在實行母系氏族制度的條件下,氏族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幾個奉行族外婚的姻親氏族,組成一個部落。部落具有比較明顯的領土範圍和獨自的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和方。它有一個領和由各氏族長組成的部落議事會。最初的部落只包括很少幾個氏族,後來生產力提高,人口增加,一個氏族又分成幾個,原來那個老氏族便稱為母氏族,派生的稱為子氏族,母子氏族又組成為一個胞族,這樣就形成了氏族——胞族——部落的組織系統。在較晚的時期,有時幾個部落還組成部落聯盟,但不很普遍。
在母系氏族公社繁榮的時期,人類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有了新展。農業的明和實踐,促進了人類對於季節、氣候和曆法的認識,計算方法也隨之有所展,這些都可以說是科學知識的最早萌芽。但是,由於生產力極其有限,人類對世界的認識也是非常初步的,各種迷信崇拜仍然是當時精神文化的基本特徵。在母系氏族制度下,對女性的崇拜盛行,如把天、地看作哺育人類的女神。同時也崇拜氏族的祖先,這種崇拜民族學上稱為「圖騰崇拜」。氏族成員認為他們的祖先是某種動物、植物甚至自然現象如風,雲、雷、電等,用它作為氏族的名稱,奉之為神靈,這就是氏族的「圖騰」。例如美洲印第安人的塞納卡部落有八個氏族,都以動物為其圖騰,如狼,熊、龜、鹿、鷹等等。我國《詩經》上說:「天命玄鳥,降而生商」,這個玄鳥(即燕子)就是商人的圖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