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御駕親征
青州戰事結束半個月後,在大宋的都城汴梁城下,大宋皇帝宋真宗趙恆正御駕親征,率領著部隊與已經足足圍困汴兢達五個月的契丹軍隊對峙著。
從遼宋正式開戰到現在已經快有一年的時間了,在這接近一年的時間裡,真宗趙恆從來沒有流露出一絲打算御駕親征的打算。
他雖然如同他的大伯以及父親那樣同樣的不喜歡,不信任武將,但是他卻沒有大伯,父親那樣能夠帶兵馳騁沙場的能力。
即便是在汴梁被契丹軍隊重重圍困長達五個月的時間裡,在此次御駕親征之前,真宗趙恆也只上過一次城頭鼓舞將士,而那僅此一次的露面還是寇準威逼利誘下的產物。
自那之後,真宗再也沒有出過皇宮一次,哪怕是有一次契丹軍差點攻破汴梁的北門。
而今次宋真宗一反常態的御駕親征究其原因是因為他在三天前得到了一個消息,那就是趙惟吉回歸了,不僅回歸了,還不費吹灰之力就拿下了青州城,這讓趙恆頓時感到了壓力。
本來當年趙惟吉就是儲位的候選人之一,雖然後來他自己放棄了皇位的爭奪選擇自我流放到海外。
但他畢竟在中原還有著一定的影響力存在,在加上最近這些年,隨著新華城的黃金進入到中原,使得趙惟吉的名字又一次開始在中原產生了巨大的響動。
他和他的新華城突然在一夜之間從孤懸海外的放逐之地,變成了成就黃金夢想的世外桃源了。
這讓趙恆第一次在他繼位以後,又感受到了趙惟吉所帶了的危機感,上一次產生這樣的感覺還是在趙惟吉平定了蜀中的起義以後。
這樣的危機感使得趙恆在一段時間以內根本聽不得任何有關趙惟吉的消息,連他的名字最好都不要出現在趙恆的耳朵里。
令趙恆感到欣慰的是,在後來的一段時間裡,趙惟吉又再次從他的生活中消失了,雖然金幣仍然在大宋境內流通著,但是趙惟吉與他的新華城卻沒有再對中原產生任何的影響了。
就這樣平穩的度過了一段時間以後,遼宋戰爭爆發了。隨著戰事的到來,真宗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到了如何抗擊契丹人的侵略上了,對於遠在天邊的新華城與趙惟吉便逐漸的淡忘了。
就在真宗,甚至朝中的大臣都要將趙惟吉暫時性的徹底遺忘了的時候,他居然又出現了,不僅出現了,還打了一場超級大勝仗。
雖然僅僅幹掉了青州城中的五千守軍,但是這已經是戰事開始后的這接近一年的時間裡大宋方面取得的最大的勝利了。
在此之前,宋軍甚至在任何一場小的戰役中都沒有能夠取得任何的勝利,哪怕是一場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慘勝。
此時的宋軍士氣已經低落到極點了。如果不是寇準的手腕夠高明的話。汴廄早被契丹拿下了,建炎南渡的戲碼有可能要提前一百多年上演了。
就在這樣一種情況下,趙惟吉以一種王者歸來的氣勢回到了中原之上,用三千人的軍隊消滅了五千人的契丹人。還將青州城奪了回來。
當這個消息傳回到汴廄的時候,城內宋軍士兵的士氣一下子又恢復了起來,趙惟吉的勝利使他們又看到了希望,戰勝契丹人的希望。
而此刻城中守城的士兵里,那些原本參與過雍熙北伐的老兵們又開始再次講述起了趙惟吉當年是如何打敗耶律休哥的事迹,這一內一外兩相結合使得趙惟吉此刻的聲望又重新恢復到了雍熙北伐后大宋第一名將時候的高度了。
這一切的一切都給了真宗趙恆以極大的壓力,讓他不由得產生了一種一旦趙惟吉回到廄並且成功解除掉契丹之圍以後,是不是會有人趁此機會發動政變將自己趕下台去,甚至趙惟吉自己會不會利用這個機會發動政變將自己廢掉。
想到這裡。真宗覺得自己不能夠再坐以待斃了,必須要作出什麼事情來,讓民心再次回到自己這裡,只有這樣他才有底氣面對即將回歸的趙惟吉。
在這種國難當頭的時候,沒有任何事情能夠比御駕親征。然後再取得一場大勝更能拉攏人心了。
於是真宗不顧群臣的勸阻,毅然決然的帶兵出城了。
雖然趙恆以前並沒有帶過兵,但是他也不傻,他知道光靠他自己帶兵出征是肯定打不過契丹人的。
他在出征之前給自己找了一個幫手做副將,這個人就是已故大宋開國大將曹彬的長子,曹璨。
趙恆不信任李繼隆,除了因為他是武將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李繼隆是國舅,還立過大功,這樣的人並不好掌握。
但是曹璨就不一樣了,雖然曹璨是曹彬的長子,但是由於曹彬因為雍熙北伐的失敗遭到貶黜從而連累到了他的幾個兒子。
使得他的幾個兒子在最能夠接班的時期沒有得到立功的機會,反而被了趙惟吉,李繼隆,李繼光等人展露出了頭角。
不過在這個時候,當李繼隆被踢出軍隊,李繼光困在西北回不來,而趙惟吉基本上是不會聽從真宗指揮的時候,曹璨這樣有一定的才華,但是被埋沒多年的將領便逐漸進入到了真宗的視線之中了。
用這樣的將領除了比較保險以外,還因為他們在太宗朝的時候被埋沒,一旦在本朝得到發揮的話,就等同於是真宗的嫡系了,這就和當年太宗啟用李繼隆是一個道理。
於是曹璨便成為了真宗此次御駕親征的副將,實際的軍隊指揮人了。
說實在話,當曹璨接到這個任命的時候他真的想直接在家那根繩子弔死算了,做皇帝御駕親征的副手這活歷來都不是什麼好差事,尤其還是真宗這種文皇帝。
這種副手,說是副將,實際則是三軍統帥,但是乾的是三軍統帥的活,最後拿的卻還是副將的功勞,大勝了仗功勞肯定都是皇帝的。
如果一旦打敗了,黑鍋肯定是要自己背。
這些都還不是最討厭的,最討厭的是在打仗的同時還得時刻注意著自家皇帝的安危,如果皇帝不小心掛了,那就不是單純的嗝屁一個主帥那麼簡單的事了,抄家滅族可就在那裡等著了。
不過雖然這副將的位子不好做,最後曹璨還是答應了,因為伴隨著如此大的風險的是更大的機遇。
別看曹璨是官二代,但是年紀已經不小了,年逾五十的他已經沒有過多的時間可供自己再揮霍了。
他深刻的知道,這次機會如果能夠把握的好的話,他將成為李繼隆第二,成為這一代皇帝倚重的嫡系武將,這樣的機會他不願意放棄。
可是到了戰場上以後,他卻開始後悔了,不僅他開始後悔了,連真宗趙恆也開始後悔了,他們在上戰場之前統統都選擇性忽視了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之前近一年的時間裡宋軍對遼可是毫無勝跡。
他們單純的以為趙惟吉能夠打贏,他們也能夠打贏。要是真的能夠輕鬆的獲勝,汴梁城也不至於被圍困了差不多五個月。
其實從趙惟吉出現以後,宋遼之間的戰爭就被他定了個調子,那就是兵種上的劣勢通過器械和戰法來彌補,所以他弄出了不少類似於床子弩,連弩這樣的武器還有撒星陣這樣的對騎兵專用陣法。
而他這一種思想也基本上被後來的宋軍將領繼承了下來,無論是李繼隆,還是在他手下出身的李繼光,甚至是楊延昭,都是秉承的這一種思想在對抗契丹騎兵,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但是在李繼隆交出軍權以後,這一思想開始漸漸的有了變化,由於李繼隆是趙惟吉之後的大宋第一將領,由他統領的三軍自然很好的延續了這一思想。
在他交出軍權以後,趙恆便親自插手到了軍隊之中,在趙恆秉承的凡是趙惟吉堅持的我都要堅決反對的思想的指導下,趙惟吉創立的這一種以巧破力的戰法開始漸漸的被摒棄,雖然楊延昭和李繼光仍在軍中,但是只是一方守將的他們根本對於大宋軍隊的整體起不到太大的影響力,最多只能維持他們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不去做太多的改變。
這也就導致了,開戰一年多以來為什麼宋軍居然連一場戰役的勝利都沒能夠取得。
這時御駕親征的趙恆仍然沒有吸取之前失敗的教訓,明明汴梁城內儲備著有連弩,鐵臂弩,床子弩等武器,他偏偏不用,硬是用步兵以傳統的陣型去硬拼遼國鐵騎。
那結果可想而知了,兩軍才剛一交鋒,宋軍便被打的大敗,在汴梁城外寬廣的平原之上,契丹鐵騎來去如風,在宋軍的步兵陣中反覆衝殺著,如入無人之境。
見到自己的軍隊敗的如此之快的真宗趙恆根本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在曹璨不斷的要求他撤退的時候,他仍然呆立在原地,一動不動。
就在這個時候,不知從什麼方向突然飛出了一支羽箭,朝著真宗過來了。
如果您覺得網不錯就多多分享本站謝謝各位讀者的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