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戰前對持
看著如此鋒利的兵器,袁世凱更是心頭一喜,不禁聯想到如果這種軍刺全面配備軍隊,那麼到時候將會是一種何樣的震撼?
「此物甚好,造價是多少?」
袁世凱雖然歡喜,但還沒忘了來到伙房的目的。
既然已經驗證了三棱軍刺的可行性,那麼接下來就要考慮造價與全面列裝的問題了。
現在可不止是他這一處新兵,南洋那邊也開始練起了新兵,不過卻是在老舊軍隊的基礎上進行的改編,所以目前為止效果並不突出。
但即便是這樣,袁世凱也依然不敢輕視,現在他的力量還太過於薄弱,還需要仰仗不少人的支持才行。
直隸總督李鴻章,這是袁世凱目前為止在天津唯一可以仰仗的人。
張野如實的回答道:「回稟督練大人,配合步槍卡槽,一套大約需要一兩銀子。」
袁世凱皺了皺眉頭:「一兩銀子?」
一兩銀子一套,雖然價格不貴,但那也要對比一下才知道是不是真的便宜。
一桿從國外購買的步槍也才十多兩銀子,而就這麼一柄細長的刺刀竟然就敢要一兩銀子。新軍有七千人,也就是需要至少七千軍刺。
在算上損耗等等,袁世凱至少要訂購一萬四千柄刺刀才夠用,否則的話等軍刺壞掉之後再去採購,那就有些晚了。
一萬四千兩銀子,這錢袁世凱並不是拿不出來,但袁世凱總覺得這把刺刀並不值那麼多錢,怎麼看也就是那麼點鐵而已,在袁世凱看來,一兩銀子兩把刺刀才是最公正的價格。
其實也不是別的,袁世凱是在懷疑張野是不是故意抬高了價碼,想要以此來貪污一些軍械款。但是以袁世凱了解到的情況,目前新軍內已經沒人敢去貪污軍餉,更別提這些軍械款。
「督練大人,您有所不知,此物的原材料價格並不值那麼多錢,特別是這個步槍卡槽,基本就是白送。
而要價高的也主要就是這柄刺刀,因為技術原因,刺刀目前還無法批量的製造,所以必須要採用古老的方式來鍛造,先進行澆鑄成型,爾後再由工匠捶打淬火用以增加刺刀的硬度以及韌性,使之不易折斷。
在一個,在這刺刀把手內部安裝有閉合開關,這玩意兒也不是什麼值錢的東西,但難就男在要在這麼小的空間內去安裝,一個熟練的工匠,一天下來也只能造出兩三柄刺刀,所以這價格自然也就上去了。」
張野似是看出了袁世凱的疑惑,不由的解釋道。
其實也是在告訴袁世凱,造價不是一成不變的,但前提是工業基礎要跟上,如果有大型鍛壓機之類的設備的話,不僅產量會提高,就連刺刀的質量也會跟著提高,相對應的,價格也自然會下來。
「原來如此,你的一隊目前已經裝備了這種刺刀了嗎?」
袁世凱恍然大悟,想想也是這個理,幹什麼都要靠人工去做,每天只有兩三把的產量,除了成本以外,人家工匠自然也要賺點錢,所以這一把刺刀一兩銀子還真不算高,特別是這東西太過於細膩,還會有次品的出現,所以這樣就間接的增加了鍛造成本。
而次品自然是無法通過驗收的,但是工匠們肯定會把次品的數量也融合進總數量內,然後給出一個相對應的報價,不至於讓人家賠本。
「目前一隊人手兩把。其實職部今日前來大營並非只是為了這些事情,現在督練大人既然已經見證了這三棱軍刺的威力,職部還請督練大人允許在後日的演練中,職部本隊人馬以相同長度的木棍代替三棱軍刺,儘可能的避免無謂的傷亡。」
張野回答了袁世凱的話,旋即再次提出了最後一個要求。
三棱軍刺在演練中是肯定無法使用的,被這玩意兒給碰上了非死即殘,連醫官都只能束手無策。
現在袁世凱已經認可了三棱軍刺的威力,那麼他們在後日的演練中也可用木棍來代替三棱軍刺,但是取得的效果卻是一樣的,只要木棍沾到了對方的身體,對方就算陣亡,即便不算陣亡,也不能在繼續參加演練。
「允了!」
袁世凱無奈的同意道。
雖然這樣對於進攻的部隊來說很不公平,但是沒辦法,誰讓人家有這種近戰利器呢?演練只是為了檢驗一下部隊的訓練成果,而非真實的打仗,過程雖然很重要,但傷了人可就不好了。
隨後,張野命人帶著人拖著長長的鐵絲返回了野外的訓練基地,而他自己則留在大營內。
後日一過,張野的一隊也將返回大營內跟著訓練。
而此後的袁世凱,卻始終焦慮不安。
雖然沒有見到張野手下的士兵,但是從張野的表現上來看,袁世凱認定張野肯定有制勝的把握,否則的話也不會表漏出如此自信。
但是演練的規矩,該遵守還是要遵守的,戰場上沒有什麼公平與不公平之類的存在,別人也不會給你時間去鍛造可以與之抗衡的兵器。
而袁世凱和他的部下,也必須要接受這個事實。
下午,袁世凱從軍中抽調了十隊最為精銳的人馬,將其隊官集合了起來,並且召集了手下大將曹錕、王士珍、馮國璋、段芝貴、張勳,以及謀臣徐世昌,炮隊管帶段祺瑞等人。
這些人都是跟隨著袁世凱從一開始就呆在小站的,而這些人在日後也基本上都成為了一方霸主,可謂是人才濟濟。
參演的人員到齊之後,袁世凱這才將後日演練的事情說了出來,並且將其中的一些規矩也如數講給眾人聽。
而眾人也很不理解,對付一個隊的人馬而已,用得著大動干戈?甚至連段祺瑞的炮兵也給調了過來?
在眾人看來,袁世凱這一次顯然是小題大做了,即便是對方有沾之即死的三棱軍刺又如何?他們這些哪一個不是精銳中的精銳?對付一群小毛孩那是一點問題也沒有。
「慰亭,一個小將而已,何必如此大動干戈?而且我方若是真的派出了這麼多人去攻,即便是贏了也是勝之不武,反而會落人口柄,實在是划不來。」
作為袁世凱的老友,徐世昌這時候也只能挺身站出來勸阻了。
其他人雖然與袁世凱的關係也不錯,但終歸在年齡上還是小一些,有些話說出來也不合適,再者都是武官,也不該由他們來說這些話。
徐世昌比袁世凱大上四歲,兩人又是多年的好友,作為謀臣,徐世昌也有責任去告訴袁世凱這其中的利弊。
「卜五(徐世昌的字),這十隊人馬是半年前我與那張野約定好的,而且也是他自己提出的,之前他來找我的時候,也沒有對參演人數提出更改,反而提出了一些其他的要求,若是我們派去的人少了,威信何在?戰場上沒有以多欺少,但軍中卻有失信於人。」
袁世凱搖了搖頭,十隊人馬參與進攻,這是早就商議好的。
袁世凱既想檢驗一下由德國教官訓練出來的士兵水平到底怎樣,同時也想看一下讓張野自傲的資本是什麼。
如果張野真的勝利了,或者是達到了袁世凱預想的效果,那麼袁世凱也不會反悔,肯定會按照半年前的約定,提拔張野為營官(管帶),並且讓張野兼任督練處總教官。
目前這個總教官是由袁世凱親自兼任的,副總教官則是德國教官。
眾所周知,小站練兵雖然是成功了,但卻只能算是馬馬虎虎的成功了,並不能稱之為真正的成功。
而主要的原因便在於袁世凱的猶豫不決,往往德國教官拿出一套方案,下面的人便拿出另外一套方案,袁世凱又沒有決定到底採用哪一套方案。
所以真實的小站練兵並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樣成功,這裡面其實充滿了矛盾,之所以說它成功,只不過是因為較之舊軍隊來說,新軍是成功了。
但是新軍依舊沒有一套完整的核心內容,頗有些四不像的感覺。
這些軍官絲毫不顧及張野是否就在現場,說起話來更是不顧一切。不過說來也是,在這裡的每一個人都要比張野年長的說,誰也沒把張野放在眼裡。
「哼,一隊人馬,我的炮隊分分鐘就能搞定,何必興師動眾?」
袁世凱雖然執意不改,段祺瑞當下也不幹了,因為大家都覺得這就像是過家家一樣,簡直就是胡鬧,於是段祺瑞也放出了豪言。
的確,攻堅戰有沒有炮兵的參與很重要,這將會直接影響到雙方戰鬥的結果,甚至是傷亡的比例。
現代戰爭炮兵的作用很大,乃至未來幾十年都是如此。而此時有沒有戰壕之類的防禦工事,只要歩隊被炮兵鎖定了,基本上就是個十人九死的結果。
張野不喜不怒的問道:「不知段大人打算用多少炮彈來進攻?」
段祺瑞看了眼張野,暗道這傢伙還真沒眼力勁兒,不由的回答道:「不多,五十枚炮彈足以。」
張野快速的在心中計算了下,然後得出了一個比較靠譜的數據,開口道:「若是如此,我部直接撤掉十人,算作是在炮襲中的陣亡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