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潰的英國殖民體系
過去十幾年裡,為了實現將英國的核心從歐洲轉移到大洋洲來的計劃,英國人和日本人勾結,在南太平洋的島嶼上瘋狂地清洗當地的土著,由此造成了上百萬名土著居民直接死亡,和幾倍於這個數字的「間接死亡」。中蘇美三國就此事早就收集了大量的證據,當三家聯手發出聲音,將證據一氣公布時,英國人在國際上立刻就遭受極大的壓力。
1955年的前三年,林漢向新中國要求「進口」大量的畢業學生,也正是為即將開始的加里曼丹島「獨立」運動作戰前「人口」貯備。在此期間,新中國除了向蘭芳大規模地輸送人口外,還向南芳提供了大批武器。從新式的四一式半自動步槍、43式火箭炮,剛剛開始生產的50式輕型坦(蟹)克皆有——之所以是輕型坦(蟹)克,實在是東南亞這兒的爛水田爛泥地環境,任何超過二十噸重的坦(蟹)克在這兒皆寸步難行。
不過推倒英國殖民地統治第一塊多米諾骨牌的地點,並不是在東南亞,而是在埃及。
第一次中東戰爭后,阿拉伯國家雖然以慘敗告終,但是阿拉伯獨立運動的烽火,卻在這場慘敗后被點燃了。
以色列作為反派BOSS大開仇恨光環,令越來越多的阿拉伯人意識到,要徹底的消滅這個危險的對手,需要做到一件事:要讓埃及「真正」地獨立解放,完全脫離英國的掌控。
1955年前,埃及名義上雖然是個獨立的國家,便仍然被英國人控制著內政外交,控制著蘇伊士運河,因此是形式上獨立,不是真正獨立。第一次中東戰爭時,埃及政府就想對以色列宣戰,卻在英國人的壓力下不敢動憚。而後隨著西奈半島地區基督徒勢力的不斷擴張,這裡漸有分離的跡像。導致埃及和英國的矛盾也越來越大。
第一次中東戰爭后,埃及國內的反英力量得到越來越多的國內國際勢力支持。有來自大金主沙特暗中的資金支持,也有來自美國甚至是蘇聯的暗中相助,美元、盧布都拿了個夠。更有大量的「阿拉伯復興主義戰士」。不遠千里地從各地跑到埃及來。
他們學以色列人從前做過的,不斷地製造各類型的恐布活動,給英國人找麻煩。
歷史上,是在1952年,以納賽爾為首的自由軍官組織推翻法魯克王朝。成立「革命指導委員會」,掌握政權。
而這個位面,「師」從父親林漢的阿爾托利婭,從生下來起就從林漢身上學會到了「將一切危機殺滅於萌芽」之中。早在1945年,納賽爾這個被阿爾托利婭視為「極度危險的人物」,就被英國情報五處的特工悄悄幹掉。而後的幾年裡,英國人也使用各種手段,秘密地暗殺自由軍官團的骨幹,並藉助這種手段一度讓埃及國內的反英勢力陷入混亂。
但是光靠暗殺,是不可能真正地解決埃及人想反抗英國控制的問題的。到1956年時。當地人對英國在這裡的統治已經極度反感,當年三月,埃及軍隊的一些年青軍官發動政變,輕易地推翻了法魯克王朝,成立了「革命委員會」,掌握政權,同時還宣布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有。
在這場革命中,蘇聯和美國聯起手來,皆派出特工暗中相助。埃及事變后,英國人匆匆地調動軍隊前往埃及鎮壓。更勾結以色列向埃及進軍。與此同時,阿爾托利婭準備的「備用」方案也在這時啟動。西奈半島的「基督徒」聚集點也「發動起義」,聲稱不承認埃及現政府,要求「自治」。
第二次中東戰爭就此爆發。
一如歷史上一般。在心理上早有準備的英國人面前,埃及軍隊在戰場上被打得大敗,英以聯軍控制了蘇伊士運河兩岸全部的土地。
但是,這個時候美蘇兩國,甚至包括中國,哪裡可能讓英國人輕易地擺平埃及的亂局?
當英以聯軍在埃及的土地上肆虐時。蘇聯駐巴基斯坦的軍隊立刻在印度邊境發動代號為「紅色鐵鎚」的軍事演習。
不光是蘇聯,和印度、緬甸有接壤的印北共和國和新中國這邊,也在邊境上出動軍隊頻繁調動,向英國人進行武力示威。而中蘇印(北)三方也統一口徑,一起向英國政府發出嚴厲無比的警告。
不僅僅是紅色陣營,就連還在經濟危機苦苦掙扎著的美國,這時也出動海軍在太平洋上頻頻露面,顯示存在,美國政府也宣布反對英以兩國對埃及的「侵略」行為。
除了和英國關係曖昧的德國發表不軟不硬的聲明,嘴炮譴責英國的侵略行為,行動上卻沒有過激舉動外,此時的英國在國際唯一的盟友,就是不太靠譜的日本了。為了給英國更大的壓力,幾家勢力甚至還準備聯手對英國進行經濟制裁。
埃及的大火未滅,印度危機又起,而這個時候,緬甸地區的獨立運動,在中蘇兩國暗中支持下,也趁著這個時期開始發難。
很快,緬甸地區的幾個軍閥勢力,包括緬甸的緬共在內,全部發表聲明,宣布脫離英國的殖民統治要求獨立自治。而印度國內,以國大黨為首諸多勢力,見機會又起,也趁機在這個時候發動「非暴力不合作運動」,號召當地的印度人拒絕為英國入埃及侵略軍服務,舉行全國大規模罷工運動——尼赫魯的此次運動,事前得到了沙特這位大金主大筆資金的支持,又有美國中情局的人提供資金,所以發動聲勢浩大,持續時間更久。
就連從前看似很安靜的東南亞地區,馬亞半島,印尼群島地區,獨立運動在各方勢力的暗示鼓動支持下,也紛紛冒頭響應。
「牆倒眾人推」已不足以形容英國人此時的狼狽,「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來評價他們或許更貼切些。再加上被舊事重提,反覆炒作的「東南亞種族屠殺」事件,英國人此時面臨的困境,讓他們想起了1940那一幕的重現。
當新任英國女王(就是後世現在那位讓查爾斯當了六十年皇太子的那位)聯當時的首相向阿爾托利婭問計時。阿爾托利婭也嘆著氣搖頭道:
「女王陛下,首相大人,我們該承認現實了。舊的殖民體系的崩潰,已經是無可避免的了!」
此時的英國皇室。已不在倫敦,而是澳大利亞的悉尼,甚至英國政府的許多關鍵部門和工廠,也已經搬到了澳大利亞。
但是,一個國家要搬家。不是這麼容易的事。阿爾托利亞努力了十幾年,也只是將英國遷了一部分過來。此時的英國,半搬不搬,好象懸在空中一般,其實正是處於國內最弱的時候。如果能給再給她三四十年,興許能完成這一偉業,但早就看英國不順眼的各國,都不會給他們這個機會。
「我們該學會放棄一些東西,以保住其他的東西了。」
當時,女王和首相皆一陣黯然。
不過。作為老牌帝國,英國的政治家們畢竟不是容克的中二,或者日本軍部的少壯派那幫白(蟹)痴可比,在看清清楚了形勢之後,他們很快承認了現實,然後按照十年前阿爾托利婭就提醒他們,事前準備好的預案開始行動。
在埃及,英國人同意全面撤出埃及,將這裡的一切交由「埃及人民」自己解決。但走的時候,他們卻留下了一個所謂的「西奈共和國」。
這個在英國人宣布撤軍的當天就宣布建國的「國家」。其以蘇伊士運河為界,佔據了整個西奈半島,並和以色列國結成了「鋼鐵同盟」。按阿爾托利婭的設想,英國用這種方式。得到了「半條」蘇伊士運河。
這種分裂埃及的行為當然不能令新成立的埃及政府和整個阿拉伯世界滿意。不久之後,埃及人在蘇伊士運河裡沉船,封鎖了整條運河。這一行動導致了在接下來的六年時間裡,蘇伊士運河完全失去了作用。由此帶來的反應之一,倒是世界海運航業獲得了一個難得的興旺期,給了在經濟危機中遭受重創的美國人靠著造船業的重新興旺。得到了一點喘氣之機。
緬甸在1956年後,終於也脫離英國的統治,宣布獨立了。只是這時獨立的緬甸,在新中國的操縱下,按「民族」自決的原則,被分割成了好幾塊。
馬來半島這塊咽喉之地,英國人本來也是不想放棄的,但是這時林漢已經通過關係,向阿爾托利發出了「戰爭警告」。蘭芳共和國雖然只有五百萬人,可是因為這是一個短期內誕生的「移民國度」,全國的青壯比例本就相當的高,又有新中國當後台。別看只有五百萬人,需要的隨時可以拉出一百萬人的軍隊來。加上這裡森林密布,一想到要在雨林和蘭芳打一場可怕的爛仗,英國人也頭痛萬分。
無論是英女王還是英首相,都知道現在的大英帝國根本經不起一起大型的戰爭,在中方和南芳的共同壓力下,萬分不願意地吐出了這裡的地盤。
英國政府和和各國達成協議,要求三年的緩衝期,英國勢力會逐步地放棄馬來地區。
私底下,阿爾托利婭於1956年十月秘密訪問蘭芳共和國,在其首都,現已改名「新崑崙」的坤甸和林漢見面,雙方經過談判,達成了一份協議。
阿爾托利婭知道林漢想要什麼,他要納土納群島,要新加坡,還想要汶萊,甚至還想在東馬來西亞搞種族清洗。
她告訴林漢,她可以遊說英國政府,幫助林漢達成這一系列的戰略目標,但是阿爾托利婭提出來的條件,是他必須保證英國在印尼群島其他地區,比如蘇門達臘島,爪哇島,以及在南印度洋的斯里蘭卡島的利益。她要林漢作出承諾,阻止新中國以蘭芳為跳板,繼續向東南亞其他地方輸出革命。
林漢從來就不是個真正的共(蟹)產主義者,也不是什麼社會義者,倒是不折不扣的大漢族主義者和中華利益至上者,骨子裡其實是非常羨慕到別的國家搶劫的殖民(蟹)主義作風。
林漢答應了阿爾托利婭的要求。並向表示他會用自己的作法,讓東南亞的「猴子」,對脫離英國的「保護」感到後悔。
而後經過一系列談判,英國宣布他們將會在1958年全面撤出馬來半島和加里曼丹島,給予這裡的人民「獨立自治的權力」。
英國人在緬甸和東南亞問題上的退讓,是為了搞定中國。1955年的新中國,這時的實力已非常地強大,就算是一對一單挑,英國人也根本不指望自己在陸地上能戰勝中國——就連這個時期的蘇聯,都對東邊越來越強大的「中國兄弟」忌憚異常。
英國人在這兩個地方的主動退讓,是為了集中精力在印度布局。拉塔尼建立的奧薩里共和國,和未來即將成立的「南印共和國」,正是阿爾托利婭苦心經營多年,為英國殖民力量留的後手。
印度一定會從英國的指縫中飛走,這在英國上層內部已是不容懷疑的現實。他們這時的全部精力,已準備在這塊肉被迫吐出來的同時,留下最關鍵重要的部分。
而在馬來半島和東馬來西亞,英國人在這三年的緩衝期里,做的一件事就是,開始武裝當地的馬來人勢力,挑拔他們和華人的矛盾。
排華是東南亞的「特產」,過去幾百年裡,更是殖民者轉移矛盾的好手段。自從林漢出現后,在瓜分荷屬印尼的行動中,「根」部隊在雅加達的「砍手指」行動,早就鬧得舉世皆知。由此造成的後果,就是整個東南亞的華人,在這一事件后大都對林漢頂禮膜拜,視其為救世主,而非華人圖子的那些人,則視其為惡魔。
不需要英國人鼓動,這些皆擔心,一旦英國勢力退出后,他們和華人發生衝擊突,中國和蘭芳的態度。
於是,英國人在撤出前,靠著賣軍火,又狠撈了一票,而這也是和林漢商量好的。(~^~)